分享

关于阅读的三大真相!为什么互联网时代,还要坚持读纸书?

 逍遥_书斋 2022-06-26 发布于河南
文章图片2

你最近在读电子书还是纸质书?

或者我们换个问题,读同一本书,你觉得选择电子书和纸质书有差别吗

丰富的阅读载体和数字平台,驱动着更多人选择看知识视频、听音频、读电子书。数字产品自然有其优点,比如便捷性、更低价。但对于我们的大脑来说,阅读纸书和观看收听各种数字化产品,带来的收益却大不相同

在《脑与阅读》这本书中,“神经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欧洲大脑奖得主迪昂院士,对大脑的阅读机制,做了深入的剖析,并用严谨的科学数据,解释了“读书”的重要性。

文章图片3

顺着书中给出的线索,迪昂院士在中国的合作研究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加仙老师,在《脑与阅读》这本书的精读班中,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进一步给出了关于“中文阅读”,尤其是“纸书阅读”的3个真相。

互联网时代,我们究竟需不需要读书,应该怎样去读书?

希望这三个有关阅读的真相,能够给你更多的启发

真相1

电子屏幕会增加大脑的认知负荷

不利于知识深度编码记忆

文章图片4

我们在这个时代,对于阅读的最大误区,就是认为“阅读纸书和电子书都一样”。

诚然,电子书的许多优势,比如便于携带,便于调取和查找,可以随时关联到更多优质内容,方便做更多的延伸和拓展等等,都是纸书不具备的。

但也正是这些特性,会让我们大脑的认知负荷不断升高。

什么是认知负荷呢?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在完成任务时所使用的认知资源,包括注意力与短时记忆等。但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只能集中一段时间的注意,关注为数不多的重要事情,也只能记忆和理解不长篇幅的内容。

所以如果任务过难,不仅需要同时关注许多方面,还要排除干扰因素,那就会产生很高的认知负荷

我们都知道,电子屏幕在发明之初,并不是专门为了阅读而设计的。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都讲究通用性,希望尽可能多地完成多样性的任务,上网、社交、写作、绘画等等,无所不能。

文章图片5

所以,无论是操作系统的界面,各式各样的菜单栏目,还是随时跳出的各种消息提醒,都会给阅读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大脑在排除这些干扰的同时,必然会增加认知负荷

或许你会说,那如果改用专门的阅读器来读书,效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答案是,电子屏幕仍然会在其他地方增加大脑的认知负荷。比如一个平时不起眼、没有被我们关注到,却至关重要的动作——翻页。

在纸书上翻页是一件自然的事情,但在屏幕上翻页却不同

行为研究对比了不同翻页手势的反应速度,结果发现,点击屏幕翻页的手势最慢,因为我们在点击屏幕前,需要确认点击的位置是否正确,如果按到了错误的位置,就有可能触发错误的指令,进而增加操作难度和认知负担。

并且,2014年的一项研究还表明,即便我们不用手机,仅仅是把它放在旁边的桌子上,也会让我们产生错过消息,漏掉重要事项的焦虑,进而影响完成其他任务的能力

过高的认知负荷,对阅读结果的影响是巨大的,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会影响对于记忆的编码深度

文章图片6

在一项有关阅读效果的实验中,研究者先是通过控制干扰条件,让纸质阅读和屏幕阅读的被试获得了相同的阅读理解分数。

但在后面的记忆测试中,他们发现,纸质阅读者获得了深度编码的记忆,而屏幕阅读者只获得了表浅编码的记忆

深度编码的记忆,是说我们能够记住一个知识以及支持知识的证据和细节,而表浅编码的记忆则,是只知道一个知识是正确的,但想不起相关的证据与细节,只能算是有一个印象罢了。

我们如今通过网络,通过电子屏幕接收到的信息,其实都只停留在了表浅编码记忆的层面。这种粗略的浏览,或许可以让我们熟悉更多的知识,却不能激活大脑中更多有关记忆和阅读的神经通路,也不能让碎片化的知识,经过思考和筛选后,融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

因此,想要提升认知能力和思维层级,成为一位真正的“智者”,亲自阅读,更多地阅读纸书,仍然是一条最有效的路径

真相2

书写和阅读息息相关,拼音输入法不利于中文阅读能力形成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培养或者提升阅读的能力呢?

首先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对于书写能力的保护因为书写和阅读能力的形成息息相关

最近几年,因为各种电子设备的普及,我们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很多人经常调侃自己一年也写不了几个字,还经常会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

其实你忘记的,可能不仅仅是几个字,同时还有阅读的能力

中西方大量的研究都表明,书写和打字调用的是大脑中不同的认知网络。打字是一种动作与字母映射的网络,而书写则包含更加复杂的空间与时间编码,因我们在写一个字的时候,需要同时检索这个字的笔顺,以及各部分的比例等等。

有国内的神经科学专家曾经做过一组实验,邀请了两组小学生,一组日常使用1个小时左右的拼音输入法,而另一组只使用10分钟左右的拼音输入法。

结果发现,长时间使用拼音输入法的小学生,中文阅读网络的激活和功能连接都更弱、灰质体积也更小。这些都表明,拼音输入法对于中文阅读学习产生了阻碍作用

文章图片7

另外还有些专家,对其他不同类型的输入法分别作了测试,最后发现,使用字形、笔划输入法的被试,阅读听写的能力和使用输入法熟练度正相关,而使用拼音输入法的被试,输入法的熟练度和阅读听写能力就不相关。

也就是说,使用与字形相关的输入法,其实是可以保护阅读书写能力的

所以,为了保护我们大脑的阅读能力不退化,最好的方式当然是平时多写写字,如果做不到每天写字,那多用用手写输入法也是好的,千万不要再把手写输入法当成爸妈的专利了。

另外,有研究表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文字游戏,比如猜字谜、或者拆字对联等,对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因为在这些游戏中,想要给出正确的解答,就需要对汉字的组成非常熟悉。

比如,一个字谜的谜面是:家中添一口,打一个字。熟悉汉字结构的人,就会容易想到,谜面是一个“豪”字。

又比如,有一个拆字对联,上联是:鸿是江边鸟,下联则对:蚕乃天下虫。就是分别把“鸿”字拆成了江和鸟,而把“蚕”拆成了天和虫。

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这种拆字,组字的过程,也可以被叫做一种“组块破解”。组块就是人脑将常用的思维组合在一起的过程,而组块破解,其实是一个打破思维定式,产生创新想法的过程。

这些文字游戏,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训练阅读能力,也能发展创新思维,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真相3

一目十行违背科学规律,但多读多看确实能提升阅读速度

文章图片8

前些年,“量子阅读”“全脑速度”等声称可以提升阅读速度、阅读水平的培训班大量出现,许多人都觉得,只要经过科学的训练,阅读速度就一定能提升,一目十行,甚至几分钟就读完一本书也不是梦想。

但脑科学的相关研究告诉我们,一目十行,是不可能实现的,或者说,这种“扫视”的阅读方法,并不能得到什么有效的信息

因为我们视觉系统的特征,给阅读的行为增加了许多限制,想要读懂书上的内容,就只能以每0.2秒到0.3秒的速度,让目光跳跃,对书页进行扫描。

所以,只要文字呈现的方式不变,还是一行一行规则地展示,那我们的阅读速度就存在上限。最优秀的阅读者,速度大约可以达到每分钟400-500个(英文)单词。

那么,什么样的方法,能提升我们的阅读速度,让它更加接近这个上限呢?

这里来说一个启动效应原理。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先呈现的刺激会影响在它后面呈现的刺激的反应时间。如果两个刺激在性质、内容上存在一致性,反应时间就会加快。而如果两个刺激在内容、性质上相反,反应时间就会减慢。

文章图片9

根据这种行为原理,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以加快文字阅读速度的方法,就是先短暂地呈现文字,无论这个先出现的信息是字母还是汉字,都能加速后续文字的阅读速度。而且如果先呈现的是手写的、更难辨认的文字,那么后续的启动效应就更加明显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如果你在阅读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之前,能够先对于书中可能提到的专业词汇,生僻语句做一番了解,阅读速度自然就会得到提升。

阅读是人类获取新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一生的学习与深度思考都离不开它

有关阅读,我们需要了解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阅读怎样帮助我们增强全脑优势,进而提升记忆力,激发创造性思维,增强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的提升,对于我们读取各种数字、公式、模型、定理、图形、图表,甚至是编程语言、抽象事物,又会有哪些助力?

这些问题,在《脑与阅读》精读班中,都能找到答案。精读班中,《脑与阅读》这本书的译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加仙老师,将会和你一起,发现有关阅读的更多真相,探索科学的阅读方法,也享受阅读对脑、认知与行为带来的改变。

只有了解了脑与阅读之间的关系,才能知道如何去引导孩子完成阅读。也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形成深邃的思想,实现终身学习。

文章图片10

关于阅读的三大真相!为什么互联网时代,还要坚持读纸书? - 湛庐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