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大儿子参加中考,开始他的人生第一次大转折时刻。 作为一位父亲,作为一个生活热爱者,如此激动的时刻,我本想琢磨着点“语出惊人”的东西出来,但是黔驴技穷,学识有限,想想还是写点浅风薄俗的东西以表焦虑。 大儿子这一代人,就业形势肯定会更加严峻,工作将成一代人之忧。 听说今年的高校毕业大军有1093万人,在当前这个疫情时势,这浩浩荡荡的毕业大军何去何从呢? 毋庸置疑,将来的优胜劣汰肯定会更加残酷。 在疫情之前,我们对工作的认知,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一日三餐的概念之中。当疫情来势汹汹,我们赋予工作不仅仅是一种基本生存的需要,也是一种社交的需要,更是一种生活的情趣。 现在的社会,一个人退休,如果不再继续工作,他会觉得自己被这个社会孤立,被这个社会拋弃。这种自我认知,听说美国人在1970年代就出现了。 现在,我们都可以心照不宣地认为,我们离不开工作,甚至可以把工作看成是一种自我人生价值的体现。 工作跟我们的教育紧密相关,作为一位父亲,我当然希望儿子考上好高中,读好大学,以便将来轻松就业。 千千万万的人都想找好工作,这谈何容易。 都说我们的优秀人才外流严重,美国的芯片专家,华裔居多。可见爱国教育亟待加强。这两天骇人听闻的新闻,说美国总统拜登拟减免中国关税以抑制其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但华裔贸易代表戴琪却强烈反对,让人大跌眼镜。 都说我们欠缺高职人才,实行中职分流势在必行。但我们的专业与社会生产实践的对接吻合程度又有几分呢?教育的统筹分配呢? 我认为,高职教育如果不改革,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工作与专业产生背离,学非所用何时了? 一次,看报纸新闻,说一位汉语言文学的大学毕业生回家卖猪肉不丢人。劳动不分贵贱,丢人的只是那个专业的脸。一位文盲都可以做的事,为什么就都要扯上教育呢? 工作难找,但工作也会越来越难。无情的kpi考核,冰冷的数据说话,会让你一次又一次地怀疑人生。应该受诅咒的门外汉“第三方机构”,已经把我们的工作搅动得不得安宁。 就比如说,一位老师,即将退休,但工资晋升还是机会渺茫。因为他没有论文,也不是班主任,没有各种奖励,评优评先也不会去“拉票”。即使他一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在所谓的kpi考核面前,也是名落孙山,千古寂寞。 没有人性化的工作,正在激发起一代人之间的冷漠。 今晚,我对儿子说,读书,可以是一种结果。但工作,只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光是人情世故,也包括那些专业技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