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朝,后世都是很熟悉的,唐朝时期不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等各方面都算得上是封建社会的顶峰,在政治形态上,唐朝也与许多朝廷有很大的不同,像宋朝时采取的是文官治国的政策,唐朝时采取的则是文武不分家的政策,统治者想要选拔既能上战场杀敌又能够饱读诗书的官员。那么这样文武不分家的政策对唐朝的发展又有哪些影响呢? 实际上探究历史可以发现,文武不分家的政策主要对唐朝的发展有很多的消极作用,一方面大大减少了唐朝的武将数量,另一方面使得藩将掌握了兵权,对唐朝的稳固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减少了武将数量首先,唐朝时期实行了文武不分家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武将的数量越来越少,尤其是社会逐渐的趋于和平,更是以文官为主。据相关的史料记载,唐朝时期匈奴的大部分势力都撤离到了中亚地区,唐朝社会的发展相当稳定,很少有叛乱发生。然而自唐朝中后期时,武将的地位就越来越低,甚至成为了文官调侃的对象,军功升迁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很少有文官能够出任中央政治集团的官员。 由此可以说,唐朝时期社会相当稳定,这时候用到武将的地方也少了许多,虽说是文武不分家,但实际上还是更加偏向于文官,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书习文,而不是练武,很多原来武将做的事也都让文官代替做了,自然对朝廷上武将就不多了。因此,正是因为唐朝时实行了文武不分家的政策,这才使得整个唐朝武将的数量越来越少。 藩镇将领手握兵权除此之外,唐朝时期实行文武不分家的政策也使得藩镇将领手握兵权,这大大的威胁到了统一政权的稳固。据相关的史料记载,由于唐朝时期武将数量减少,这使得那些镇守边疆的藩将受到了皇帝的赏识,皇帝将兵权交给他们,随着他们势力的逐步发展,也爆发了安史之乱。安禄山本身只是唐朝一个小小的藩将,甚至安禄山祖上都是胡人,后来他发动了安史之乱。 由此可以说,唐朝时期为了稳定边疆,皇帝就将兵权交给藩将,这样一来兵权实际上就脱离了朝廷内部的掌控,严重的威胁到了皇权的稳定。尤其是安史之乱的发生,对于唐朝来说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所以说,唐朝时实行了文武不分家的政策也使得边疆将领手握大权,这对王朝的稳定来说极其不利,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综上所述,唐朝时期采取了许多的政策,其中就包含着文物不分家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的确是对王朝的发展带来过好处,但更多的还是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比如说使得武将数量减少,还有藩将势力崛起,威胁了王朝的稳定。实际上一个王朝在发展过程中的确是应该根据现实状况去做出一些改变,但是这些改变必须要以王朝稳定为前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