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关帝祭典岂能乱来 ?!

 乡音文化 2022-06-27 发布于福建

本文5605字 图片11幅  阅读12'(图源:2010年首届关帝文化节摄影大赛)

【编者按】近日有不少网友质疑,今年某庙的祭典有些地方看起来怪怪的,比如“礼成”后多出了与民间“进主”的三呼“旺哦发哦”等等。乡音君就此请教了2010年、2012年两届关帝文化节总策划D先生。他说,该庙祀典已80年没有举行,祀典礼仪失传,所有祭祀礼器、行头也全部佚失。因此,首届祭祀大典之前几个月,策划团队做了大量的考证工作,包括祀典礼仪、人员(礼生、乐生、佾生、仪仗)、乐曲以及祀典所需的礼器、旌旗、鼓乐、笙簧、编钟、歌磬、服装等购置和订制。实际上,首届祀典是对泉州关帝祭祀文化传统的较为全面的抢救,亦是400年来两岸最大规模关帝祭拜活动。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策划团队专程到台湾日月潭文武庙观摩学习关帝祀典,使第二届释奠礼更为圆满,受到来自港澳台和东南亚关庙参拜信众的高度赞赏。这两届都被国台办列入第二届和第四届海峡论坛的活动之一。特别是台湾华视全程转播第二届关帝文化节实况,时间长达240分钟。这是台湾电视媒体首次转播大陆民间信仰活动实况,在台湾引起很大反响。

   乡音君就网友质疑问题先后采访了文化学者W先生、民俗专家C先生和X先生,他们一致认为今年某庙祭典私自增删祀典礼仪,确实“乱章”(泉州话:乱了章法)。那么,究竟是如何乱章的呢:下面请看乡音君采访的主要内容。

关帝祀典  谁也不得随意改动

    W先生认为,关帝祀典自明代由“从祀”升格为“专祀”的国家祀典之后,明清两朝及民国专门颁布关帝祀典的礼仪。不论官祭还是民祭,都必须严格遵守,谁也不能乱来。《关帝志·祀典》称:“明嘉靖年间(1522一1566),定京师祀典,每岁五月十三日遇关帝生辰用牛一、羊一、猪一、果品五、帛一,遣太常官行礼。四孟及岁暮,遣官祭,国有大事则告。凡祭,先期题请遣官行礼。”另据《明史·志二十六·礼四》记载“以四孟岁暮,应天府官祭,五月十三日,环路南京太常寺祭。”

2010年首届关帝祀典盛况
(图源:首届关帝文化节摄影大赛)

   进入清代,祭祀关帝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规格也更加提高。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京师增加春秋二祭,变原来的一年一大祭为三大祭。关帝民祀起源北宋。泉州关帝祭祀活动由来已久,清道光《晋江县志·祀典志·关圣之祭》便有记载。民国三年(1914年)春祭颁定《关岳祀典》有专门详细的介绍和图示。W先生强调指出,自古以来《关岳祀典》就是全国统一的祭祀礼仪,谁也不得私自增删,随意改动!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今年祭典礼仪出现多处增删改动,是谓“乱章”也。其主题横幅很不严谨”2022年壬寅年……祭典仪式“,释义之一就是郑重举行的仪式。也就是说,既然用”,就不能再加“仪式”二字。同理,既然用农历壬寅年”,就不再用公历2022年,而一般祭典皆用农历不用公历。且仪仗进场或退场,大蠹旗都是打头阵,而今年祭典大蠹旗却成了为仪仗殿后,这是犯了大忌。

今年祭典仪仗,图右上方为大蠹旗
(图源:2022年关帝祭典直播视频截图)

“乱章”乱在何处?

   一乱:不鸣钟鼓 不成祭典。 C先生反复看了多次直播回放,他说,今年祭典礼仪出现多处增删,故谓“乱章”。他举例说,鸣钟鼓是祭典开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鼓初严、鼓再严、鼓三严”。这一开场环节十分讲究,当“通赞”宣告祀典开始后,即宣告“鼓初严“。紧接着武成殿西晋鼓:乐生双锤先击鼓框1声,在由慢转快、由弱渐强连敲18下,最后重击鼓心一声,紧接殿东边乐生敲钟1声作结。"鼓再严、鼓三严”同样也是击鼓18下,但击鼓框、击鼓心、敲钟分别是2声、3声。且“鼓初严、鼓再严、鼓三严”礼仪还分别在“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时重演。但今年祭典始终无此“三严”,不鸣钟鼓,何谓祭典?

   二乱:三门早开 何谓启扉。C先生注意到,今年祭典礼仪尚未开始之前,武成殿、崇先殿、三义庙三扇大门早已开启。但通赞宣告祭典开始后,紧接着就是“启扉”。三殿大门始终敞开,如何“启扉”?实际上,整个祭典过程,三门始终没有关闭过。按民俗说法,这意味着什么神灵都可以自由出入,犯了祭典大忌。以2012年第二届祀典为例,祀典开始前,武成殿、崇先殿、三义庙大门紧闭。“启扉"是在”排班“(乐生佾生礼生就位)、纠仪、陪祭、主陪祭、主祭就位之后,通赞、鸣赞才宣告“启扉",礼生再分别打开三殿大门。”阖扉“则是在”望燎“”复位“之后,”撤班“”礼成“之前,由礼生将武成殿、崇先殿、三义庙三殿各门关闭。按民俗说法,这意味着闲杂阴神不得入内。但今年祭典,既无“启扉"动作,亦无”阖扉“礼仪。

      三乱:无迎神,无送神。C先生还注意到,今年祭典礼仪中令人难以容忍的是,没有《关帝祀典》所规定的”迎神“”送神“礼仪,而私自改为“拜天”“谢天”。”迎神“关帝祀典中很重要也很隆重的礼仪。以第二届祀典为例,”迎神“时,乐生击鼓三通,“乐奏建和之曲”。迎神仪仗由礼生4人各提双灯、双炉做前导,另外由礼生16人持双斧、双钺、双扇等随行在后,分为东西两列,凉伞殿后。主祭及左右引赞随凉伞之后走出天井外,迎接关岳神灵。通赞高唱:“全体肃立”。所有参礼人员面向外,行注目礼,以诚敬之心迎接关岳神灵降临再行叩首礼。 

   C先生强调指出自古以来《关帝祀典》并无拜天”“谢天”,且海内外关庙举办祭典亦无“拜天”“谢天”环节。他说,”迎神“迎的是关帝神灵与”天公“没半毛关系。闽南民俗”天公生“是农历正月初九,且“天公”是指主宰三界的玉皇大帝,也是民间传说中统领三界内外十方诸神的最高神灵,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呵呵,“土土想”(泉州话:很俗地想)你”拜天(公)”,行三跪九叩大礼,请了”天公“下凡进庙,叫正在庆生的关帝情何以堪?!

   不仅如此,“拜天”之后,紧接的是“拜关帝”,行三跪九叩大礼。C先生认为,在正统的关帝祀典礼仪中,既无“拜天”亦无“拜关帝”再说,两次行三跪九叩大礼又将关帝和“天公”礼节等同了起来,是人为“僭越”。且尚未“进馔”(呈献祭品),你“空嘴哺舌”(泉州话:口说无凭)拿什么“拜关帝”?在《关帝祀典》中,”迎神“行上香礼(三叩首)之后便是“进馔”再进入“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的拜关帝礼仪。也就是说,今年祭典的”拜天”“拜关帝”是私自加上去的,完全不符礼仪。
   
   四乱:不懂瘗毛血  就别胡乱举。C先生认为,今年祭典不符礼仪还有“瘗毛血”。他们根本不懂“瘗毛血”的意思。“瘗”是掩埋、埋葬的意思,“瘗毛血”是《关帝祀典》必不可少的仪式,就是“在正祭前一天杀牲口,用部分毛血贮放于净器中,当正祭时,赞礼官唱'瘗毛血’,由执事者捧毛血瘗于坎中。”以第二届祀典为例,启扉之后就是“瘗毛血”:礼生举事先宰杀动物毛血的盘器过头,从武成殿经三义庙到天井西边埋土。值得注意的是,主祭绝对不能碰此装毛血盘器,那是不洁之物。但是,在今年祭典上,人们看到礼生将装毛血盘器递给主祭,而主祭煞有介事地将此盘器高举过头作三鞠躬奉献状。此”毛血之物污秽不堪,岂能奉献神明?这分明就是亵渎神明之举,更是犯了大忌。不懂“瘗毛血”,就别胡乱举!正应了那句老话“没文化,真可怕”!

今年祭典的瘗毛血”
(图源:2022年关帝祭典直播视频截图)

    五乱:祝文乱章  贻笑大方。祝文,是指拜祭神明或祖先的文辞。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以人告神,则为祝文“。祝文是整个祭典的精华所在,代表参拜人员对神明的敬仰崇拜之心和美好愿望,内容简略为要。按《关帝祀典》,恭读祝文应当是在”行初献礼“之时。而今年祭典却安排在”行终献礼“之后。如此安排,亦为”乱章“矣。
    
     C先生说,今年祭典祝文不知何人所撰,一开始就出现谬误:“……祭典祝文。……五月十三日吉时暨关帝显圣救生日诞辰之际,泉州××××庙×××董事长率领……并奉献金银财宝、五牲?碗、鲜花、果品敬祭于泉州××××庙关圣夫子千秋圣诞,恭请关圣帝君降福……”。.

     C先生指出其谬误所在:首先,历朝历代朝廷认定关帝生辰就是农历五月十三。《关帝志·祀典》明文规定:“明嘉靖,定京师祀典,每岁五月十三日遇关帝生辰……遣太常官行礼。所谓”关帝显圣救生日诞辰“官方并不认可!关帝生辰六月十四仅在台湾关庙流行;其次,自古以来,不论官方还是民间的关帝祭典祝文,从来不提奉献了什么什么祭品。再者,《关帝志·祀典》还明文规定祭品规格:”用牛一、羊一、猪一、果品五、帛一“。古代祭祀,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之礼,也就是祭典最隆重、最高等级的礼节。如果只有羊、豕,没有牛,那就是“少牢”之礼,比“太牢”低一级,诸侯祭祀用少牢。

   那么,今年祭典所献“五牲”又是何礼,有何出处?况且奠帛之帛并不代表金银财宝,古代”帛“是丝织物的总称,意为贵重物。沿用至今,以金纸叠成塔状,暗喻金钱。所谓”银“祭典绝对不能提,以泉州民俗,”银纸“是丧葬之时烧给死者的!

   再说,自古至今,不论官祀民祭,祝文最后都要以“尚饗”作结。尚饗”又作“尚享“,意思是希望神明享用祭品之意。但今年祭典祝文结尾并无尚饗”二字作结,是祝文没写,还是主祭漏念,抑或是主祭不懂饗”字如何念?总之尚饗”作结,也是这篇祝文的败笔,此乃对祭祀神明大不敬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八佾篇》。”八佾舞”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祭祀舞蹈,是中华传统礼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八佾舞的舞者身着古代制式礼服,一组三十二人(男)手执盾、戚,另一组亦为三十二人(女)手执雉翟、龠。古代八佾舞均依照舞谱进行表演,动作庄严齐一,节奏平稳,无快慢之分,是纯礼仪的祭祀舞蹈。使用的乐器多为古代传承,如编磬、编钟等。按照周礼规定,演奏乐舞的行列,天子可用八佾(yì),即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当时,鲁国有一个卿大夫,叫季平子,季氏世代为卿,权重势大。作为卿大夫,他只能用“四佾”(三十二人)的乐舞队,可是季氏却故意打破老规矩,偏要设置六十四人的大型舞乐队。所以孔子谈到季氏时,就愤怒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钱穆先生《论语新解》:季氏尚且忍心为之,还有什么样的事他不忍心干呢!

   X先生认为,依古制,关帝祭典必须用规格最高的”八佾舞“。但是今年祭典用的是诸侯之礼”六佾(文武佾生共四十八人),而且文武佾生用的都是每列3人,共8列,这是违规的。也就是说,今年祭典直接就将关帝“帝”级神格降为了“侯”,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更令人难以容忍的是,今年祭典“礼成”之后,又私自加了民间祠堂进主三呼“平安、旺喔、发喔“,这又再次将“帝”级神格降为平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另外,今年祭典乐舞所用乐曲也是乱了章法。直播回放,没有看到乐生现场演奏的画面,据说现场有乐生演奏,但是现场没有拾音扩音系统,所以现场只能听到事前编辑播放的音乐,佾生几次献舞都是同样的音乐。根本没有祀典规定的“六曲”之分。按《关帝祀典》,佾生第三次献舞在”行终献礼“后就已结束。可笑的是,今年祭典却在”礼成“之后,文武佾生最后献舞一次,那是献给谁看?

今年祭典礼成之后的献舞
(图源:2022年关帝祭典直播视频截图)

   以第二届祀典为例,其乐曲遵古制循古乐,由乐生现场演奏,迎神时“乐奏建和之曲”进馔、上香时“乐奏安和之曲”行初献礼时,“乐奏安和之曲”,佾生献舞,武舞在前,文舞在后;行亚献礼时,乐奏靖和之曲”佾生再献舞,因乐曲已改变,故舞姿亦不同;行终献礼时,“乐奏康和之曲”佾生三献舞。撤馔、送神时,“乐奏扬和之曲”。

首届关帝祀典乐生演奏古乐
(图源:首届关帝文化节摄影大赛)

   X先生认为,今年祭典前的暖场节目和背景音乐也是乱七八糟,与主题活动没有任何关联。像桃花与渡伯搭讪调情的高甲小戏《桃花搭渡》,还有火鼎公婆与骑驴探亲所用的闽南语歌曲《草蜢弄鸡公》俗不可耐,歌中唱到”人生六十伊都像古树,无疑食老伊都愈健球,看着小娘伊都面肉幼

害我学人伊都老风流,啊伊都那嗳唷啊伊都老风流……“,在庄严的关帝祭典,选用这种歌曲难道不是亵渎神明吗?

2022年关帝祭典暖场节目《桃花搭渡》
(图源:2022年关帝祭典直播视频截图)

2022年关帝祭典暖场节目《火鼎公婆》
(图源:2022年关帝祭典直播视频截图)

   回顾一下首届、第二届的关帝祀典的暖场节目,围绕勇武精神编排有序,令人振奋。首届开场用的是武警部队32人的《威风锣鼓》,节目选用的石狮金凯圣醒狮团的《雄狮开泰》、 山外山国术馆的《泉南少林风》、石狮军民共建龙狮训练基地 的《风云际会龙狮舞》。第二届开场用的是华侨大学的”二十四节令鼓“,节目选用的是金凯圣醒狮团的《南狮梅花桩》《天下第一狮》石狮龙狮训练基地 的《龙腾狮舞》, 山外山国术馆的《五祖狮鼓阵》,其间还穿插了台湾关圣帝君弘道协会带来的著名庙会节目《祈福·女子八家将》《台湾宫将首》《电音三太子 》。第二届还增加了献歌环节:两岸作者首度合作的、由作曲、台湾著名音乐人林垂立现场演唱的闽南语歌曲《帝爷公》,歌中唱到:”……偃月刀 /赤兔马/穿越千年时空/你在我心中……只为百姓尽忠 /只为人间正气/才有万世敬仰/帝爷公",这是何等的大气磅礴 。而泉州合唱团演唱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抬眼望/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又是何等的震撼人心。

首届关帝祀典暖场节目
(图源:首届关帝文化节摄影大赛)

首届关帝祀典暖场节目
(图源:首届关帝文化节摄影大赛)

首届关帝祀典暖场节目
(图源:首届关帝文化节摄影大赛)
                                        
【编者按】“用'乱章’来形容今年祭典很到位。“这是前两届策划团队对今年祭典活动的评价。他们担心”若长此以往,尤其是私自篡改祀典礼仪,将导致正统的泉州关帝祭祀文化遭到严重破坏!”乡音君认为,对今年祭典的乱作为,必须严正指出,以防今后再出现同样的谬误,以维护和传承正统的中国传统文化。

《天下之货仓》  四重特惠继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