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观察现在社会人们的身体状况:普遍的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患,其他五脏六腑疾患层出不穷,痴呆症逐年增多,有没有人问过自己: 1西方营养学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 2西方营养学和人的寿命关系大吗? 3躯体仅仅只是沉默的航母,可任由人的头脑这个船长随意驾驶? 头脑与躯体谁主沉浮? 文/五木 看这标题,以为是标题党故意为之。头脑和躯体,谁是谁的谁?还用说么?废话吧!下意识的流露出对头脑里的意识有一种千年的神圣膜拜。几千年来,在人的意识不断觉醒中,不断的认识自然,认识自身,认识天空和大地以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升了生活品质,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当共识的东西成为习惯的时候,没有人再会疑问日常越久的认知,而提出问题的人,则可能成为异类,甚至归类疯子的行列。当天天走惯的路,谁也不会低头去疑问脚底下的路有何问题,当主流文化都是一个维度的时候,当主流文化只看结果不问过程的时候,疑问无疑是学问中失去的最宝贵的方式,也是真正核心的东西,缺少疑问的文化犹如没有脊梁的软体动物,爬,是它们唯一前行的姿势,直立行走永远与它们绝缘。 回顾1839年虎门销烟,西方用大炮铁甲撞开了东方紧闭的大门,同时也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纪元,西方社会制度,西方文化和西方科学技术开始输入,诸如:大学,医院,城市供排水系统,铁路,保护私有产权等等,西医逐步成为人们治疗病患的主要方式,抗生素,青霉素成为当时的救命神药。直到今天,西医和西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社会公共卫生支撑与保护系统,西方营养学也随之宣讲于庙宇高堂,逐步发展成为一门近代医学的分支,在引进西方营养学的近百年间,不断和传统中医文化碰撞和摩擦,妥协性的形成一批中西医结合的医院,共同携手应对普遍存在的慢性病和疑难杂症。 习惯的思维定式之后,社会上由此出现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躯体的保护伞是医生而不是躯体自身,看病是医生的事情而不是躯体的事情;有人把躯体当成了轮船机舱,像电脑的机箱,经常性的开机透支后,出现局部破损状态,认为花钱让医生来维修或升级;有人把躯体当成了容器,高价营养品的灌入,想当然的认为躯体会状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大众便沉浸在消费自己躯体的虚妄与无尽的享乐之中。 事实上,观察现在社会人们的身体状况:普遍的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患,其他五脏六腑疾患层出不穷,痴呆症逐年增多,有没有人问过自己: 1西方营养学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 2西方营养学和人的寿命关系大吗? 3躯体仅仅只是沉默的航母,可任由人的头脑这个船长随意驾驶? 现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被告知公元之前的古人寿命在三,四十岁左右。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英才特达,炳耀垂文。《孟子》曰: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说明当时人在七老八十是普遍现象。看诸子百家,腾其姓氏,悬诸日月,昔者:管仲78岁。孔子72岁。老子约93岁。墨子86岁。惠子73岁。公孙龙70岁。孙子75岁。邹衍74岁。扁鹊97岁。荀子75岁。庄子80岁等等。所谓的古代居民寿命短,仅仅只是社会大众的平均寿命比较短,平均寿命和一个人的寿命概念完全不一样。像调侃里说的,自己工资收入被马云工资平均一下,立马成为千万富翁。一样的道理,诸如平均工资,平均寿命,平均股价等等有时候没有任何的现实意义,仅仅只是统计学里的一个计算方式,总是有人爱偷换概念误导大众。古代社会频繁的战乱,饥寒,疾病,迁徙等容易折寿,那时婴儿死亡率很高,战乱死亡率很高,自然就拉低了社会平均寿命。 现代社会人所谓的寿命长,是现代医学和物资发达,保证了老百姓大部分人都能在带病的状态活到七老八十岁。这实质上和二千年前一样的七老八十类似并没有比较显著的进步。 古代的贤哲们是如何获得养生的认知和方法?从古籍经典的论述中可见一斑。老子《道德经》中仰观吐耀,俯察含章:“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致虚极;守静篤。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让头脑安静,不妄自。倾听身体的声音,让身体成为运行的自然主体。这也是现代科学揭示的: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细胞有自身的认知功能,主导对外界环境的应对措施,掌控自身的生物进化历程。现在的西医学建立在机器检测与数理分析之上,碎片化,零件拆分化,没有区分人体个性化和环境之间的差异,没有区分免疫系统影响和局部表现的不同。比如:低海拔的人和高海拔的人虽然零部件一样,事实上有明显的区别。暴躁的人和坐禅的人在生理状态上不一样。所谓西方营养学的认知,归结为统一的指标: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等等,只言片语式的像瞎人摸象,把窥知的一个点看成了一个整体的认知,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庄子在“人间世”里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这段文字犹如“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是后来修道人的指路明灯,坐禅冥想,到东汉末年已盛行。梁代菩提达摩来中原之后,依托佛教力量的的散播,传于大江南北,这种现象有点像今天人们说的“傍大款”,坐禅因为有了达摩,逐步形成了佛教的一个分支:禅宗。 心斋的过程,让人的大脑安静和后天意识淡出,让躯体自己以上帝固有的道来运化,来物化,避免额外的后天因素的干扰和折腾。坐禅方式的修为,是东方古代贤哲们共同的养生特点;道家和佛家都有相同的认知。道家讲:心清净,聚气,养气,周天循环,让身体自身运行往复,不受后天认知的污染。社会普通人从小受教育开始直到终老,自始至终用所谓的后天知识来指挥身体,不让身体自己来主导,来支配!更不会有“心斋”这样的虚无境界的认知! 人们在日常活动中,头脑完全在处理与外界信息的交流,即使有休息片刻的机会,念头也是翻江倒海,根本不会顾及身体的语言,也无暇去理解身体的语言。例如: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痛”就是身体的语言,提醒某个点有郁积,该注意要解决;状态差的时候,手脚懒懒散散,懒散就是身体的语言,提醒身体该保养了;半夜时分,眼皮自然耷拉,眼睛睁不开就是身体的语言,提醒该睡眠了;不想吃饭的时候,胃口差就是身体的语言,提醒某个系统要罢工了;当一个人注意到身体的语言时,会发觉,身体时时刻刻会发出语言来和头脑交流,这个时候如果不在意,不理会,按照头脑里的所谓养生知识来指挥躯体,那么,长此以往,身体越来越差,直到走到无可挽回的地步。躯体和头脑一样,都是上天的进化产物,有自己的语言,按照目前的西方医学认知,还远远不能完全了解躯体固有的密码,例如一个恶性肿瘤的出现,已经让现代医学和技术与之纠缠了几十年,至今依然看不到希望的曙光。 山脉有魂,那是万众生物栖息的圣体;森林有幽,那是万众生物生存的母体。对人类而言,躯体是圣神的生命载体,即圣体,是生物界运化最完备的微观体系。每一次饕餮大餐都是对圣体的亵渎;每一次酒色的狂欢都是对圣体的损伤;每一次过度的体能过劳都是对圣体的摧残。学会和躯体对话,聆听躯体的语言,像保护头脑一样保护躯体,敬畏躯体,学会获取躯体的信息。抛弃头脑固有的粗暴方式,不能把躯体扔给医院,扔给医生。躯体不是头脑欲望的工具,不是展览馆里的物件展示给外人看的,把躯体视为和头脑一样尊贵和神圣,让躯体和心灵融为一体,和谐互动,时时刻刻维护、保养、供奉,何惧百年梦景是虚幻。 |
|
来自: 昵称UJ4XeBR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