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暑期特别篇】教育孩子时,很多妈妈发火不是因为愤怒,而是因为无助 | 梁冬对话田宏杰

 勇敢的芯2 2022-06-27 发布于湖南

   本  期  导  读    

不要对抗式管教孩子,而是找到同频的节奏,然后加以引导……(本文内容节选自《梁品》之梁冬对话田宏杰)。


 收听提示: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成长与问题总是相伴的,没有哪个孩子是绝对完美的。

很多妈妈不是因为愤怒而发火,她发火的底层逻辑是:无助感。

父亲在子女心中的地位,不在于他事业有多成功,而在于妻子如何对待他。

妈妈与孩子之间应该建立关爱关系,父亲与孩子之间应该建立规则关系。

在一个家庭里,只要女人的内心稳定了,家才容易稳定。

图片

陪孩子做作业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我(田宏杰)自己的孩子,正在读小学三年级。有时候小朋友会像大人一样全神贯注的学习,当我刚为此感到高兴的时候,却发现他变得磨蹭,并且有错不肯改。

身为父母我们会为孩子每天的成长变化而欣喜,但同时新的问题也会出现,他的成长一直是「成长」与「问题」相伴的,没有一天是绝对完美的孩子。

到底是儿童教育重要?还是对父母的教育重要?举例来说,很多父母来我这里咨询的时候会说:「孩子上课不集中注意力听讲,老师经常告状,我带孩子来咨询」。一般这种咨询,我是不接受的,如果父母不咨询,只让孩子咨询,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孩子只是一个结果,父母给予他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如何去引导他,那么他就会变成什么样。

有些孩子可以不用家长管,自己都能好好学习,但这种孩子的几率仅有百分之一左右。当然也有家长费尽心力教育,但依旧没什么用的孩子,这种大概有千分之一左右。大部分的孩子都趋于中间地带,好和坏同时并存。

每个孩子都曾说我想好好学,我要认真听讲,我要认真写作业,我要高效学习,一会儿我再出去玩……实际情况是不会的。

很多父母在陪一年级的孩子学习时,经常会非常着急。我们大人习惯高效率,但孩子写作业不是这样的。他们速度很慢,写一行字,一会要喝水,一会要上厕所,中间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事,其中还包括写错了,于是反复来回的写。

在孩子特别慢的时候,父母从中能看到什么就特别重要,如果父母一直盯着「慢」,结果就是孩子会越来越慢。

曾经有个妈妈告诉我,她听我的课里面提到不能对孩子咆哮,不能说孩子磨蹭、邋遢、走神。她说这些词,她全说过。以前她觉得,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孩子的错,现在她觉得是她错了。

年龄稍长的家长听到这些,在心理上是会后悔的。如果我们能早点掌握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明白孩子在早期就是会注意力不集中,明白这些是需要家长培养的,并且在培养的过程中是有「套路」的,只要将「套路」掌握好,孩子其实是能够好好学习的。

图片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图片

很多妈妈发火不是因为愤怒,

而是因为无助

当妈妈与孩子处于同一个思维维度、情商维度,他们两人在互相咆哮的时候,爸爸该怎么做?

其实在这个时候,无论爸爸怎么做,都会引起妈妈的怒火。如果爸爸在争吵的时候,默不作声,妈妈会很生气地说:「你为什么不管孩子?只有我在管」。但如果爸爸说:「你能不能对孩子小声点说话,这样与他争执,他也学不好」,这时候妈妈的怒火会更大,妈妈会觉得:你不管就罢了,还「诈尸」。(「诈尸式育儿」是指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经常缺位,却又偶尔在某些看不惯的事情上指责孩子和妈妈。但在不了解前因后果的情况下,这种武断的指责会给孩子和妈妈都带来更大伤害。)

当我们在生气的时候,肾上腺素会提升,心跳加快,血液也会加速流动到四肢。这对于动物而言是有好处的,它可以出拳更猛、跑得更快。但生气对人来说是个「麻烦」,人在生气的时候,因为血液流向四肢,因此头部供血就会不足。

所以当妈妈生气的时候,她就无法理智的思考问题,因此就有可能采取最原始的解决方案,有可能是打,也有可能是骂。

如果夫妻二人事先商量好,等妈妈生气的时候,爸爸非常安定地过来说:「你出去,我来陪孩子」,妈妈会觉得很安心,因为这让她觉得,这不是因为她错了,她发火了。

很多妈妈不是因为愤怒而发火,她发火的底层逻辑是:无助感。她觉得自己很无能,无法教育好孩子,所以她才发火。

图片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这时候如果父亲突然插手,那么妈妈的火气会更大。但是如果他们之前商量好了,爸爸过来安心陪孩子学习,那状态就会变得不一样。

但大部分爸爸,在这个时候都会选择消失,他们不是在打游戏,就是在看电视,或者以要开会,各种理由推脱,要么干脆就不回来。

这是因为,在情绪处理上,大部分男人都不是很灵活。有时候,妈妈的怒火会延续到爸爸身上,这个时候,男人的内心是逃避的。

当然,还会有一些其他情况,比如,当妈妈与孩子争执的时候,孩子会说:「你们两个人吵架,为什么要把怒火发在我身上?」。或者是,当妈妈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知道妈妈不对,但同时他也知道妈妈不会听他的,所以当爸爸出现的时候,他就会说:「爸爸,你来评评理,我妈妈是不是不对?」

大人生气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孩子说的是对的,所有的愤怒都是源于自己的无能感。

当妈妈与小朋友争吵的时候,作为父亲,应该双方都要陪伴,双方都要关怀,最少也要做到不添油加醋。只有两个人都被关爱到了,这件事情才有可能解决。

图片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图片

父亲在子女心中的地位,

在于妻子如何对待他

德国心理治疗大师海林格曾经观察到,在传统中国家庭中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母亲通常比较强势,父亲比较缺位。

因此,很多妈妈衍生出一种隐隐的担忧,他们认为爸爸除了买单,基本上没什么用。并且在自己教育孩子的关键时刻,他又突然出现评判是非,妈妈内心会觉得:「我骂孩子是在行使教育权利,你骂孩子就相当于骂我」。

在这个时候,父亲应该怎么做,才能重塑自己的威信?让妻子与孩子都尊重自己。

其实,一个父亲在子女心中有何地位,不在于他事业有多成功,而在于妻子如何对待他。

有些父亲在外面是百万富翁,或者某个公司的创始人,但自己孩子长大后对他的评判却是:「我爸爸对家庭一点贡献也没有,家里全是妈妈在操持」。

爸爸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妈妈塑造的,当父亲教育孩子的时候,妈妈的态度格外重要。如果父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妈妈说你说的这是什么,你说的不对,这时候孩子立刻就会明白,在这个家谁的地位比较高。

爸爸首先应该与妈妈统一一个观点:妈妈与孩子之间应该建立关爱关系,父亲与孩子之间应该建立规则关系。

但实际情况上,很多家庭是爸爸与孩子建立关爱关系,妈妈与孩子建立规则关系,错位颠倒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爸爸对孩子的教育是对的,那自然是好的。如果爸爸教育的不对,这本质上和孩子长大以后面对「权威」是一样的,「权威」有对也有错,这个时候,孩子难道要与父亲发生争执吗?实际上是不太可能的。

图片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图片

毫无条件的满足孩子,

孩子很容易丧失「弹性」

父亲有时也会做错事。我们家孩子准备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准备为她打造一个儿童房,爸爸在儿童房里刷了粉红色的墙,然后与孩子共同在网上选好了家具。

等家具邮寄过来的时候,孩子却不开心了,因为她希望的粉色,收到的实物全都变成了棕红色。孩子看到以后就很着急说:「这不是我要的颜色,这是男孩的颜色,爸爸你把它退回去」。爸爸说:「退不回去了」。于是孩子就哭着说:「我不要这个,我要那个」。这时候爸爸也慌了,他没想到孩子反应这么激烈,于是说:「过两天给你涂成粉色好不好?」。

一个四岁的孩子她知道,这是爸爸在骗她,于是她很生气的说:「我不要这个颜色」。

作为妈妈这个时候该怎么办?难道要与先生一起欺骗孩子?对孩子说:「这个棕红色很好看」。这其实是不行的,因为这样做的话,就相当于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

教育一定是同频共振的。在这个时候,作为妈妈首先要去同情她,但也不能斥责先生。因为一旦斥责先生,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爸爸总是做错事。

我就对孩子说:「这不是你们选的颜色?」孩子斩钉截铁的说:「不是,绝对不是」。我又说:「我觉得这个颜色还好,你不能接受吗?」孩子说:「不行,我绝对不能接受,一定要换回去」。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是处于情绪当中的。但过一段时间她的情绪就会慢慢稳定下来,妈妈问先生:「为什么没有买你们商定的颜色?」先生说:「她上幼儿园的时候会觉得粉色好看,但她长大以后,可能会觉得这个颜色不好看。」

过一段时间,孩子心里明白,事情已成定局。也开始动摇接受现实,这时候我对孩子说:「家具装好了,颜色很好看,你要不要去看?」她说:「我不要去看」,我又对孩子说:「爸爸可能对公主房的理解与你不一样,美国迪斯尼公主房是粉色的,但安徒生童话里描述的公主房都是棕红色的」。

孩子很喜欢安徒生童话,她听了以后说:「好像是这样,北欧的公主房都是松木的颜色」。于是她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然后就去看布置好的房间。等她发现有钥匙的抽屉之后,就将自己心爱的东西放进去,这时候她说:「我还是喜欢这种公主房」。

她开始转变自己的想法了,孩子的「弹性」就来源于此。如果父母毫无条件地满足孩子,孩子就容易丧失 「弹性」。当有事情磨炼他的时候,他就有可能打破内心的桎梏,去接受其他东西。如此一来,孩子反倒能意识到自己「弹性」的那个部分。

在未来,孩子在面对完全不能接受的环境,也许他会换一个角度看世界。

图片

妈妈内心要稳,

而且要把长远目标抱持在心中

在家庭中如果爸爸帮不了妈妈,那么她该如何调动先生的参与感?

在一个家庭里,只有妈妈的内心稳定了,家才容易稳定。如果女人的内心没有充足的力量感、不够稳定,那么孩子与先生可能会感觉到压力。

妈妈最重要事情就是:将教育的长远目标放在心里。培养孩子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陪」,而是为了「不陪」,是为了孩子能够自主的、主动的学习。

如果妈妈总是制定高目标,比如要求孩子专注学习30分钟,孩子可能会感到很沮丧。因为如果达不到妈妈的标准,孩子就会觉得:「我做不到专注30分钟,我无法好好学习,我达不到妈妈的要求。」

一个努力的孩子,每次都无法完成妈妈的要求时,他就会感觉很无助。觉得自己学习不行,专注力也不行。

如果一个孩子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觉得自己专注力不行,等他到四、五年级,大脑额叶发育完善,抑制功能也好了,他的专注力依旧不会很好。

妈妈应该在孩子小时候,用眼睛认真观察,孩子在每天的学习中,他到底是怎么变化的,每天孩子都有什么新进展。

比如,今天孩子在学习之前,就去上了厕所。明天可能就会在学习的时候,主动将周围没用的文具拿走,防止自己走神。后天,他可能就会做一个作业清单,然后按照清单去学习。

孩子每天都会有细微的变化,妈妈要看到这些变化,要学会鼓励孩子,让孩子慢慢建立起自己的方法。这样做,孩子自主学习能力才会越来越强。

因此,这个时候妈妈内心要稳,而且要把长远目标抱持在心中,这个长远目标就是:培养自主学习的孩子。

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通过,一个个小能力,一个个小方法不断拼凑起来的。

如果妈妈一直将长远目标放在心里,她就知道该怎么给先生提要求,等先生不管不问才提要求,这可能为时已晚。

在教育过程中,妻子应该首先提出哪些事是先生能做的,应做的。先生做到以后,内心会油然生出成就感,而妈妈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中国有句古话叫「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非常重要的道理。

在孩子的培养过程中,一定是妻子将先生需要做的事都罗列出来,然后先生才能分清,哪些是自己要做的。妻子通过反复与先生强调事情的重要性,先生心里就会知晓,然后就会想着如何做,等先生什么都不管的时候,确实已经为时已晚。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