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记随笔‖ 扬州散记

 昵称zhuer0116 2022-06-27 发布于内蒙古

Pedro Correa

 

主  编

王涛    王莉

                                      作者 \ 竹儿

 ▍扬州散记

许多著名历史文化景点,古人大概就是最早最好的广告人。如昔闻洞庭水,江山胜迹,然后才有了鳞次栉比的造访者及游人。

如西湖、瘦西湖、洞庭湖、岳阳楼、滕王阁、寒山寺等等,以及诸多名山大川,都是先有诗词歌赋,游记佳作引导,才带给后人极大的游兴与动力。特别是对于喜好读书的人来说,读万卷书,是与行走分不开的。

记得很多作家谈到移民问题,首先放不下的,就是我们的文化古韵,它们是可以直接“触摸”,“行吟”的。假如你未到过寒山寺,未到过西湖,那夜半的钟声,西湖的歌舞也就少了许多意境余韵,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自然,若没有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二十四桥的明月夜,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姜白石的冷月荡波心,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今日扬州我们无法产生想象。更难以想象那句“游人只合扬州死”,郁达夫读到这句时,不禁道:这还了得!两千多年的时光,沧桑巨变,再加上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扬州境况也不会例外。在郁达夫看来遗憾是免不了的。

“五一”假期,和家人决计扬州游。女儿定好住宿。先生提议凌晨开车出发。从来假期都是旁观者,此次正好在沪,不远不近,很果断就加入了高速大军行列。一路穿山越岭,跨江过河,虽拥堵了几条路段,还好,我们比想象中更有耐力。这大概就是扬州给予我们的激情吧。直至看到扬州方向,兴奋的都叫出声来。古人舟车劳顿一行就是几个月,仍然雅兴不减。我们不过是延长了几个小时,又何妨。

快进扬州城时,穿过观音山隧道,沿着那条古运河,直抵古城中心。

映入眼帘就是文昌阁与唐代的石塔。虽没有考究过,第一眼看到这座石塔,就感觉亲切,不由联想到西安的大雁塔。那种厚重气势,在高楼林立间尤为凸显。石塔有五层,四面有雕像。据说与它对直的不远有棵银杏树,也是唐代所植。看资料说现存扬州古树,五百年至千年的就一百零八株。这个石塔还有一个佳话。唐代王播《题惠昭寺木兰院》的诗: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闍黎饭后钟。二十年来尘满面,如今使得碧纱笼。王播曾经贫苦时,在此寺院乞食,日久和尚讨厌他,每每饭后敲钟,使他扑空,才有了我们常说的饭后钟。时隔二十年他功成名就,回到扬州时,寺院里已将他写在墙上的诗句用碧纱笼罩起来,接着又有了后两句。

我们所住正好老街中心地带,旧城七巷,一个小独院的民宿,布置别具特色。大门是开的。疫情期间主人不便出面,全是电子密码,方便又省事。一进门就是一个茶亭,几把竹椅,一张长方桌,上面铺着竹垫。茶具不算精致,但有老旧感。墙壁两面全摆满茶叶,剪纸,还标明奖章,显然主人不只提供住宿,也在宣扬扬州的特产。一楼茶亭后面一个卧室,家具也是老旧的黑红色。那式样突然感觉回到民国。二楼两个大卧室,一个全是榻榻米,小方桌上是日式茶具。洗漱洁具也古朴老旧,全是石材搭配。三楼有个小楼台,有茶桌,秋千,最令人喜欢还是主人栽种的花木,蔷薇,玫瑰,芍药,月季,开的鲜艳夺目,芬芳四溢。

对于扬州的花,印象最深就是后土祠那株琼花,遥想隋炀帝当年为看琼花,与武则天一样,花不为其美。武则天成全了牡丹,隋炀帝成全了杨柳。

扬州的花,不论街巷,还是家户,随处都有藤蔓滋生出花朵,攀墙穿窗,一朵朵绽放着,妖娆喜气,仿佛在以主人身份欢迎着你的到来。

离我们所住最近就是东关街了。汇聚扬州特色小吃。书店,手工艺品,古老的美妆谢馥春,老远就馨香馥郁。逛了几家古琴行,做工精湛考究,皆是名贵精品。走在游人中,会不由得想象,十里长街市井连,直至街尽头的古渡,桨声灯影,歌舞箫声,是何等热闹。

个园就在东关街。这个由盐商所修筑的私家园林,由个成竹,一进大门,就给你不小震撼。竹影婆娑,风过之,瑟瑟回响。板桥所画的竹,自然与此有关。主人居室,读书,会客,厅堂雅静,后园清幽。楼阁,假山,池水,亭台,长廊,处处借景映景,相为呼应。以小窥大,假山匠心独具展现出四季,一年景色皆在此。可谓小巧玲珑。犹如仙居。艳羡主人清风明月,在此尽赏,我等游人,亲临想象下,已此生足矣。

扬州给人印象,不像苏杭那么秀丽,处处小桥流水。但它既有江南的柔美,又略有北方厚重感。古运河直接穿城而过。城的四周皆被河水环绕。而瘦西湖就在城边上。沿途树木葱茏繁密,园林稀疏有致,亭子飞檐翘角,围墙上,一律灰黑色与白色相衔接。园子里不时传来吹拉弹唱的声音,是老人晨练活动的场所。

瘦西湖以前不懂得它为何称”瘦“,原来是地理因素所得。它较西湖狭长,蜿蜒曲折,时宽时窄,时断时续,两岸柳荫交集,花香满径,兜兜转转,与徐园,钓鱼台,小金山,五亭桥,二十四桥,水波倒影,湖光山色,时而半颜面,时而开阔流转,美的自然天成。说西湖是一位贵妇,瘦西湖则是西施着粗裙,雅俗皆具,似乎更接地气。窈窕清雅,妩媚动人。不论在岸边行走,还是乘舟而游,古柳垂丝,花香扑鼻,湖中天鹅,鸳鸯,自如来去。不时还看到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岸边的梅园,远处的平山堂,诗意芬芳,络绎纷纷,难怪欧阳修在此修建。东坡三过平山堂,都留给我们不尽的回味。

平山堂的”远山来与此堂平“。一个”来“字,轻灵鲜活的神笔,道出了主宾之位。在堂前远望,湖山缥缈,楼阁俊俏,江南景致尽收眼底。在这里,才深深体会了到了山水画卷的意蕴,丹青笔墨,殊不知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卷栩如在人间。平山堂得名于唐代大明寺。鉴真大师在此当主持。也就是那时他决定东渡日本传法。先后九次成行,期间做准备,出行周折了近十年。今年疫情期间日本赠语,就是当年日本长屋王子所赠袈裟上的题诗。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前几天读到一段关于扬州乞丐的故事。是叶灵凤和友人游扬州瘦西湖时,他们在湖中船上,乞丐在岸边,手持长杆系一个像渔网的袋子,脱口而出:“正是江南好景色,落花时间又逢君。“袋子已伸至面前,连乞丐都如此风雅,又有谁能去拒绝?这真是妙招。他们不期求你,也不用你可怜他们,只是不卑不亢的诵出,施舍与否,你自便。所得想必较平常乞丐实惠的多。

看过了二十四桥,才知道它并不高大雄伟,小巧如弯月般,游船不断从桥下悠悠然划过。尽管是都是后来几经修建,再展现我们眼前。可在杜牧的诗句里活了一千多年。玉人早已经远去,萧声也如广陵潮声,嵇康的广陵散,都成了历史上空的绝响。

说到月,扬州为何天下明月三分独占了二分?似乎与那五亭桥关联,那是建筑美学上的精妙之技艺。盐商为迎接乾隆所建。桥上的五个亭子,桥下是十五个桥洞,洞洞相连。月圆之夜,据说洞洞可见月,湖光月影,旖旎蹁跹,谁不为之神往呢。

扬州不仅有美的风光景致。还有美食,蟹黄包,大煮干丝,狮子头等等,清爽可口,没有苏杭菜的甜味,又比北方菜清淡,清香有余,令人回味。说《红楼梦》里的菜系很多都是扬州菜,黛玉的故乡,曹雪芹自然也钟情这里。

有人说扬州适合任何人口味,不同喜好者都可找到自己所爱。比如笔墨,雕版,雕刻,书画,诗词,美妆,美味,古木,琼花,曾经与苏杭并列的名都,少了扬州,就少了江南一味。

《浮生六记》的沈三白,他那位被世人称道的美妻,云,就葬在她的故乡扬州。还有朱自清写给父亲《背影》情景也是发生在这里。城内有他的故居,时间原因,未能前去。

说了扬州的好,自然也有遗憾之处,就是后人修建的虹桥,那红色栏杆红的珠光透亮,分外刺眼。河水几乎都是灰绿色。似乎所有的完美都有其不足成全着,人与地方一样。难得的是,千年时光流转,仍然拥有着自己凸显特色味道,及魅力所在就是可贵。

唐代的扬州铜镜,极富盛名。想起那个十三岁的少女生前随父经过扬州未得,因病去世后,其父带她灵柩回乡途中再经停此地,魂魄使出最后力气,取得铜镜.而扬州对于世人而言,也如那面镜子般,充满魔力。

 

竹儿,本名王莉。陕西榆林人,在自然中聆听,阅读。在简静中以文字记录岁月的光影。




下  期  再  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