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共识」糖尿病药物新分类,让药物选择更简单,DPP4和GLP1地位突显

 梁老师讲糖 2022-06-27 发布于北京
6月18日,一篇《无临床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肾病的新诊断 2 型糖尿病成人个体化开始降糖治疗专家共识》在杂志《J Evid Based Med》发表,梁老师最看重的是药物的分类,和之前的按药理分类不同,新指南对肾功能不全,或者合并心衰,动脉硬化情况糖友非常友好,也给临床医生的药物使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以前梁老师把降糖药分成两类:和胰岛素有关降糖的降糖药,和胰岛素无关的抗糖药,去年美国ADA把GLP1(代表药物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和SGLT2(恩格或达格列净,下同)的降糖地位提高很多,也是因为心肾功能的保护,由我国专家做出的新共识,算是一个延展和补充,为精细化治理糖尿病提供了依据,下面看看具体内容和梁老师的个人解读。

1.第一类:降糖过程是否依赖B细胞



(1.B细胞依赖药物:磺脲类促泌剂和格列奈类促泌剂,都有在胰腺具有分泌功能的前提下使用,1型禁用,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2.不直接依赖B细胞:包括肠促胰素的GLP1和DPP4,也被梁老师称为智能的促泌剂,是葡萄糖浓度依赖性的促泌剂,当然不止是促泌,低血糖风险很低,降糖效果显著,也是1型糖尿病禁用的。
(3.独立于B细胞的药物:包括双胍类,TZD类,阿糖苷酶抑制剂和最新的降糖明显SGLT2,都是和胰岛素无关的,胰腺有没有功能都可以用,原则上是可以用于1型糖尿病的,只是有些药物会增加酮症酸中毒风险,所以还是要有所计较。

2.第二类:心血管保护效果,也是分成几部分来看


包括促泌剂,DPP4和胰岛素,是通过降糖来改善心血管的长期预后,没有直接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吡格列酮,SGLT2和GLP1本身就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不管是否血糖达标与否

3.第三类:对肾脏保护作用


和心血管保护一样,促泌剂,DPP4和胰岛素都是通过降低血糖,来预防肾脏并发症出现的,也就是需要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和良好的血糖控制情况,比如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才会有显著效果。
GLP1和SGLT2本身就有肾脏保护作用,不管血糖如何,对肾脏功能不好的人,选择这两个药物能降糖又有肾脏保护,是首选的。

4.对体重和腹型肥胖的影响,


这个分类大家比较感兴趣,因为得了糖尿病,有瘦糖有胖糖,大家都很纠结于自己的体重
有减重作用的降糖药:二甲双胍、a糖苷酶抑制剂、GLP-1和SGLT2
对体重影响不大:DPP4
增加体重药物: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
比较特别的一类:体重增加但内脏脂肪减少-TZD。
关于这个分类,大家选择的话,胖糖好说,瘦糖要选择增重的药物都有低血糖的风险,一定要慎重,及时检测血糖。

另外和大家说一下,体重(kg)除以身高(m2)的平方,是体重指数BMI,正常值18-24,体重在正常范围内,不用恐慌,很多朋友体重减轻几公斤就害怕,一算BMI还是在超重范围内,确实多虑了,都是有标准可以参考的。


5.第五类:低血糖风险


无低血糖风险:双胍类,a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等),TZD(吡格列酮等),SLGT2,这类药物单独应用不会出现低血糖,和胰岛素促泌剂或胰岛素同用会增加低血糖风险,也是要注意
低血糖风险偏低的药物:DPP4和GLP1,因为还是和胰岛素有关,有一定低血糖风险,不过真的的很低很低,算是比较安全的降糖药。
中度风险降糖药:长效胰岛素和促泌剂,这两种药物有低血糖风险,相对而言还好一点,长效胰岛素波峰都不明显,尤其是现在作为超长效的德谷胰岛素,低血糖风险也是很低,有一个促泌剂大家需要注意,就是格列本脲(优降糖),半衰期长,降糖效果明显,老年人肝肾功能不佳,排出慢,低血糖风险大大增加,在所有因为低血糖住院的患者中,大部分都是在服用这个药。
低血糖风险高的药物:速效,短效,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风险确实很大,也不好调,梁老师本人是非常不喜欢这类胰岛素。

6.对肝功能的影响


轻至中度的肝损害,所有的降糖药物都可以选择(转氨酶小于正常上限2.5-3倍)
重度肝损害(转氨酶超过正常3倍),利格列汀、利司那肽、度拉糖肽和胰岛素可以安全使用。

关于分类就这些内容,专家共识中的内容不限于此,梁老师只是摘抄了分类的几个内容,个人感觉对糖友还是有帮助的,供大家参考学习,我是梁老师,这里是梁老师讲糖,关注糖尿病关注健康,降糖路上我们一起努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