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蛮《古籍》6

 荷香月暖 2022-06-28 发布于广西

广西通志卷首目录

  土司人物


  卷九十二

  诸  卷九十三

  诸 (第 1-12b 页)
  卷九十四

  诸 (第 1-12b 页)
  卷九十五

  诸 (第 1-12b 页)


(第 1-12b 页)
  卷九十六

  诸(安南附)

  卷九十七

  艺文

  卷九十八

  艺文

  卷九十九

  艺文 …… (第 1-13a 页)
  本朝版图式廓建置周详若泗城镇安东兰归
顺宁明诸府州皆已改土归流凡昔所称羁
縻州者无不隶王官而登户籍与前代半隶徼者形势迥殊未可执旧文而谈新制此
书成于雍正十一年亦当时奉

  诏所纂集其遗闻故事虽颇以诸家遗籍为 (第 1-17b 页)

广西通志卷一

  五车五星在毕宿北五帝座也次东南一星曰司
空主填星楚分荆州(文献通考)

  天市垣二十二星东蕃十一星南六曰吴越西蕃
十一星南二曰楚(宋史天文志)

  东瓯五星在翼南夷星也

  青丘七星在轸东南 (第 2-14a 页)
夷之国号 …… (第 2-14a 页)
  牵牛六星次三星主南越(隋书天文志)


  唐一行两戒之说自江源循岭徼南东及海为越又升阳进踰天关纯乾之位故鹑尾直建巳之
月内列太微为天廷其分野自南河以负海亦纯
阳地也又斗杓谓之外 …… (第 2-15b 页)
掌皆以为前史
之误也且史记赵佗帝制之时东西万馀里而一
行三河两界图之说则以为自江源循岭峤南东
及海皆越之地盖粤之疆场最广自古谓之百
粤虽东极于会稽西则抵西南之界其东北界虽
接吴而其西北实抵楚列宿在天所 …… (第 2-17a 页)
至于鄂扬粤即赵
佗传中所谓扬越也西汉亦如史记之通用越粤
两字而互见之也又云封其子为越章王皆在江
上楚之地则扬粤之旧疆不复可以西汉郡县
所分为正矣故翰林承旨宋公白等七人之续通
典亦以桂州为禹贡荆州之域春 (第 2-19a 页)

卷二

平旷者犹或差胜若城依岩谷或地近卑湿崎岖
阨塞有近午方见日者至若溪獠峒草木蔚荟
虺蛇出没江水有毒瘴气易侵商旅氓隶触热征
行与夫饮食起居不节者每为所中调摄之功宜
加谨 …… (第 3-2a 页)
  融在柳州上游气候与湖湘不殊(融县志)

  庆远府

  庆远介龙城西四时皆等暮春中夏时亦有寒凉
如秋冬者大约阴雨风霾蔽日照之故若其羲
驭当空即已令人烦燥昼方裸赤入夜仍须挟纩
自朝至暮寒燠数更故谚曰急脱急著胜似服药 …… (第 3-9a 页)
  忻城附郡东南分理者至而辄毙水土尤可诧异

永定永顺原属宜山境土大槩不甚相远(庆远旧志)
东兰南丹郡地俱系溪獠峒深箐密布草木蓊
翳岩依穴处类皆鳞蟒蛇蝮雨过万壑交冲沫淫
毒螫再加上雾下潦烈暑烧空商旅氓𨽻若贪 (第 3-10a 页)

卷三

  章帝建初四年甘露降零陵洮阳二县(后汉书)
安帝元初元年三月己卯日南地坼长百八十二
里其后三年正月苍梧郁林盗贼群起劫掠吏民
(后汉书)

  桓帝延熹七年八月庚戍荧惑犯舆鬼质星占有
诛戮明年零陵桂阳叛交阯刺史葛祗为贼所
拘略桂阳太守任印背敌走皆弃市是其应也(后汉 (第 4-1b 页)

卷四

  山经地志非图无以辨方位而昭形胜非经则支
条绵亘脉络分合不能划然于方幅间粤西东错
广东西际滇黔南界交阯北连永宝幅员之广轮
延袤何止数千里其间万山戟立三江带盘郡邑
星罗诸窟宅于中土为屏障于交夷为关锁所 …… (第 5-1a 页)
  广西楚越之交在京师南春秋时越并有吴地北

伐齐西伐楚自荆以南皆属于越周显王时楚灭
越吴起相楚悼王南并越遂有洞庭苍梧越诸
边疆皆属楚其后越人散处江南海上各为君长
有瓯越骆越之属甚蕃故曰百粤以扬州南境故 …… (第 5-2a 页)
阯部三国吴析合浦以北苍梧郁林郡属广州晋
以始安临贺属湘州梁分湘广之交属桂州唐以
其地隶岭南道后开拓诸峒落置羁縻州郡数
十五代时入南汉宋平南汉以属广南西路元改 …… (第 5-2b 页)
  广西总图说        (明)杨 芳

粤之西三江环抱错编户于獠不当十四五𤇺
警时闻左右二江土 (第 5-3b 页)
最桀黠时治兵相攻窥及
内陆自韩襄毅剪定藤峡始稍稍面革未几而遗
孽滋蔓嘉靖戊子己亥间凡再寻师焉当府江之 …… (第 5-3b 页)
邕丽改土为流诸斤斤奉法足为交
南捍蔽武靖部落既散苗裔亦斩绝归我版图正
惟其会不可不早为计也惟是庆远诸剥肤为 …… (第 5-4a 页)
甚忻城已沦异类永顺永定侵及近郊而南丹肆
行剽掠于往年竟释不问迨勤封事听其谩词谢
罪取伪以献荔波荐遭荼毒其民义不背汉令
长岁入其地辄环泣挽留曰独何以遐弃我则增
城置戍实慰引领云霓乃牵制邻疆 (第 5-4b 页)
悠悠岁月义
胆灰落封豕转滋彼其不为怀远为洛容且将为
程县之续矣夫粤西之獠固亦能投戈负耒输
我贡赋土司恃符章为重其尊宠废辱亦惟我之 …… (第 5-4b 页)
殷俞诸公肆力蒐锄古田克靖民乃获有宁宇今风丕变弦诵日兴而人文盛矣

  桂林府图说         杨 芳
桂林带江襟山控制 (第 5-6b 页)
荒千里盖西南一都会也
湘与漓互流横奔逆折势难飞渡则平乐其门户
云陆则阳朔为东南冲而金宝顶之村猺獞最丛 …… (第 5-6b 页)
  平乐府图说         杨 芳
平乐境内猺獞十居七八自滨江至昭平夹岸置
堡数百里联缀以销乱人出没之患北陀故称夷
窟今尽覆其巢业已创城屯兵而势江诸源犹然
窥窃今于平乐县地曰田冲者为西岸要害置禆
将营劄焉永修荔自殄韦增兵分戍民将帖席
然此兵名备三邑实镇荔浦永安在深谷中猺獞
顺轨固亦无虞而修之梁罗二族生齿繁夥汉民 …… (第 5-9b 页)
  梧州府在省治东南东至广东肇庆府封川县界
四十里西至浔州府平南县界一百九十里南至
广东高州府信宜县界四百二十里北至平乐府
贺县界二百一十五里自府治至京师八千里原
领州一县九雍正三年改郁林为直𨽻州析博白
北流陆川兴业𨽻之今领县五附郭曰苍梧县有
系龙洲屹然中浮三江砥柱也有铜镬山石壁嶙

峋登望大江如带西六十里曰藤县有镡江绣江
会黔郁合江入于南海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容县
有大容山有都峤洞天西南一百八十里曰岑溪
县有皇华江东北三百六十里曰怀集县有四门
岩朝岩燕岩最奇怀溪汇诸水经广东四会县入
于南海史称梧州地总百粤山连五岭盖二广上
游八桂门户明成化间于此建节镇南控容邕西
顾桂柳东应广肇于以坐制阳峒诸而东南无 …… (第 5-11a 页)
宿忧今声教诞敷萑苻无警夷风俗日以丕变
较诸唐宋元明之世不亦善乎因天然险隘设关
以扼海涯商樯贾艘风指云集诚炎徼之赤郡云
梧州 (第 5-11b 页)
府图说

  梧踞五岭之中囊九疑三江之槩为粤东西咽喉
西枕藤峡八寨诸出没无时东南接封川信宜
鼠窃狼吞窟穴其间曩屡勤师征旋服旋叛开府
总制或以勋臣内臣镇之迄今百有馀载山防 …… (第 5-11b 页)
中开沃野封
域广袤实有古三州之地兹又增之以武宣视他
郡盖不为小虽山水奇秀映带城郭连数百里势
如游龙然溪獠峒鸩虺易丛抚涖者思昔五山 …… (第 5-13a 页)
  南宁府在省治西南东至浔州府贵县界三百四
十里西至太平府罗阳县界九十里南至广东廉
州府钦州界二百七十里北至思恩府武缘县界
六十五里自府治至京师八千三百十二里领州
三县三土州四寨一峒一附郭曰宣化县有马退
山驰奔云矗亘数百里诸山来朝势若星拱昆崙
山因险设关以扼峒关前水曰大冲江在府东 (第 5-14a 页)
北邕水在府西北八尺水在府南俱入郁江东二
百八十里曰横州滩曰乌有横槎江有月江州
西二百里曰永淳县东班之水入于郁江西南二
百里曰上思州有十万山为明江之源经交阯至
太 …… (第 5-14b 页)
  南宁为粤西壮郡虽丛错三十六峒顾其地广几
千里而横山永平尤称要害昔唐宋咸建牙置帅

以与桂州埒盖视诸郡独辽旷屯可容数万人云
自猺不靖仗力于狼用致诸狼稍骄难尽束以
法守邕者在深察夷情之向背而低昂伸缩恩与
威兼焉邕庶几其永奠乎

  …… (第 5-15b 页)
  太平府图说

  太平据青莲山之阳丽水旋折四交若壶因号壶
城城后诸山联络隐约类蚕丛盖五岭以西一重
嶂也绕郡皆土虽始多逆命倔强然既改土为
流虎符朝至而夕即赴焉无敢后先与内郡无以
异况无猺獞诸种之杂百姓自耕自守无所 (第 5-17a 页)
谓召

募之兵而实亦无所事于兵也庶几壶城之以太
平名其有自耶独养利孤悬于土中四无唇齿
之附时罹侵掠不得不早为之备而上下冻及安
平之古镫等隘则境与交阯邻即迩来未尝有虞
而防周于 …… (第 5-17b 页)
  镇安北枕牂牁东南襟带思太西南则云南交阯
壤绣错焉宋设宣抚司元路明府要皆羁縻之

  本朝因其故绝改流设通判𨽻思恩府四面环
多寄治雍正七年裁通判始设知府以思属之奉
议诸州𨽻之小镇安居府西北界滇南接交阯保
乐州为粤极边永 …… (第 5-19a 页)
  柳州府在省治西南东至平乐府修仁县界二百
六十五里西至庆远府宜山县界一百六十里南
至浔州府贵县界二百七十里北至湖广靖州绥

宁县界五百六十里自府治至京师七千八百三
十里原领州二县十附郭曰马平县有驾鹤之山
其下柳江绕焉经浔梧入于南海东北六十里曰
雒容县有雒清江入于柳江西北一百九十里曰
罗城县离县东北二百馀里为通道镇塘头峒马
峒冷诸村万山盘错土倚为巢窟今设千总扼
隘分防北八十里曰柳城县又北三百一十里曰
怀远县有水曰融江溯流而上经梅寨以达古州 …… (第 5-20a 页)
迹往往而在其民亦多聪颖东北连昭桂西南接
思邕众流逶迤与牂牁会边于夜郎为骆越要害
提督驻节足以镇压诸屹然中坚踞西粤胜势
然在前明皆伏莽区也因时裒益可无审厥控制
以专寄重者欤

  柳州府图说

  柳 (第 5-21a 页)
之属凡十有二循隙选隘连亘几二千馀里郭

以外绕地率猺獞矣然迩多向化禀约束惟一二
三四五都抚獞间作不靖柳城两江盘回左右四
达滩泷险恶道路颠危而民多狡诸巢顷虽略定
未可忘虞心融之大难小源诸剽掠时作来宾
之北三北五诸獞反侧亦靡常迁江民少而獞多
与八寨连若负嵎之虎迨天未雨计当何如上林
迩于八 …… (第 5-21b 页)
  庆远府图说         杨 芳
庆远越在西北极境环绕土夷惟东北与柳城接
地辽阔盖右江一藩蔽也石壁巉岩江流迅急两
岸无路中深不可测舟则扪石而上以故商旅罕

通郭以外民之家一而猺獞之穴九柄事者未始
不以备禦为难今查沿途所设堡舍非不星列哨
守之官非不分领要害而兵非汉种将不知兵盖
将旧时剿没田土即属伊布种因令随地戍守虽
迹若不费而兵足然非我族类心与面殊一城孤
悬四面皆敌不可谓无虞也兵既不足匪但溪峒
不逞之徒得以肆其出没而土亦且妄自恣睢
转萌他志郡盖难之难矣 …… (第 5-24a 页)
里曰旧城司二百里曰都阳司东
北八十里曰白山司北六十里曰兴隆司一百六
十里曰安定司东北八十里曰古零司土宿勾 …… (第 5-25b 页)
  直𨽻郁林州在省东南东至梧州府容县界六十
里西至广东廉州府合浦县界一百九十里南至
广东高州府化州界一百七十里北至浔州府桂
平县界一百二十里自州治至京师八千四百三
十里原属梧州府雍正三年改直𨽻州领县四川
原平远有南流水过罗望江会定川江至广东高

州入于海州西南七十里曰博白县有大荒山其
上有池双角山下有江东四十五里曰北流县有
勾漏山郁纡突起为宝灵之台石湫玉田风云生
焉其北有绿蓝山水绕城下北流入藤会郁江南
七十里曰陆川县有鸣石之山昆崙之水北六十
里曰兴业县有铁围山罗列障蔽郁林于古称郡
顾介延岭海之间密迩猺往之荷戟负剑盗弄
而窃发者数矣今则安恬丰阜沃野广衍农田之 (第 5-29b 页)

卷六

邑四百馀交阯所统虽置郡县而习俗殊异语言
不通时以锡光为交阯任延守九真教之耕稼礼
制建武十二年九真徼外里张游率种人内属 …… (第 7-3b 页)
封为归汉里君十六年麋泠女子徵侧徵贰反九
真日南合浦诸悉平之凡略六十五城自立为
王十八年遣伏波将军马援楼船将军段志讨灭
之岭表平章帝元和间日南徼外 (第 7-4a 页)
究不事人献
生犀白象安帝初九真徼外夜郎 (第 7-4a 页)
举土内属开
境千八百里灵帝建宁三年郁林太守谷永招降
乌浒十馀万人内属开置七县即今浔州地献帝
建安八年 …… (第 7-4a 页)
都督经略使绥静獠而岭南西道有桂邕容三
管经略使安南都护节度使桂管治桂州统桂昭
富梧蒙龚浔郁林平琴宾澄绣象柳融诸州邕 …… (第 7-7b 页)
南渡后始属西路
怀集县时𨽻广州亦东路全州属荆湖南路元世
祖至元十四年广南西路诸州皆降全州西溪峒
二十所悉内附十六年改广西诸州并为路
设中书省于中都外设行中书省十有一以统诸
路路府州县凡四等岭表之地 …… (第 7-9b 页)
兵讨之浚诛改流官嘉靖中诸复叛命新建伯
王守仁招抚之置白山那马等九土司以荒田地
爽垲徙郡治万历间又割南宁之武缘𨽻之由是
思恩 …… (第 7-11b 页)
江诸土司自昔为羁縻州者今皆向风慕义知遵
守法度其民多编籍输租变易风熙熙皞皞

  皇舆所统乃轶颛顼唐虞之旧盖

  圣圣相承盛德洋溢蟠天际地治化之隆古所未有也爰
 (第 7-13b 页)

卷七

  省西南八百五十里为南宁府古邕管也十万山
之险峙其南昆崙之塞踞其北地本左江而江流
一出广源一出莪利又自有左右两江之号两江
之所包络地方数千里峒三十六而总其枢于
南宁是以内制诸 (第 8-16a 页)
外控交阯于斯为重地云秦
为桂林两汉为郁林合浦至晋分置宁浦晋兴二
郡南朝因之隋改尹州自唐及宋为邕州列于 (第 8-16a 页)

卷八

 省西南千三百里为太平府外与交阯壤错内则
土司鳞比是天南之锁钥粤右之屏蔽也古为骆
越地汉属交阯晋以来獠居之唐为羁縻州宋
于左右二江置五寨一曰太平元废寨置太平路 (第 9-1a 页)

卷九

 柳州府

  省西南三百七十里为柳州府东北连昭桂西北
介楚黔西南接宜邕山川扼塞绵亘千里足以控
制诸是骆越之要地也秦为桂林汉改郁林三
国吴复为桂林郡梁置龙州隋置象州唐为南昆 …… (第 10-1a 页)
  省西五百七十里为庆远府居粤之西陲汉土杂
居江山险峻东南接柳西北介黔猺獞土苗时相
攘敚申画慎固斯有宁宇秦汉以来没于荒唐
初置粤州高宗改为宜州又置环芝二州五代时
为楚马氏所有后入南汉宋仁宗庆历三年废芝
州以忻城来属八 …… (第 10-13a 页)
  永定永顺三土司



















  思恩军民府

  省西一千一百五十里为思恩府北接宜柳东南
界于宾邕峒环列故为荒域唐始置州羁縻之
至元属田州路明永乐初改𨽻布政司正统间土
官岑瑛以功升为府寻为军民府弘 (第 10-29a 页)
治中土官岑
浚搆乱伏诛改铨流官嘉靖间设九巡检司分领
属于府徙府治荒田万历七年割南宁府之
武缘县𨽻之思恩于是为巨镇矣 …… (第 10-29a 页)
  九巡检土司



















  泗城军民府

  省西一千九百里为泗城府西南接滇西北介黔
万山叠峙四面皆牂牁夜郎之间称岩郡焉古
为荆 (第 10-40a 页)
荒服秦为百粤汉属交阯唐为古磡峒宋
始置泗城州元因之明分置安隆上林二长官司
𨽻于思恩

  本朝顺治 (第 10-40a 页)

卷十二

  来宾县至府城一百八十里县境东西距一百五
十里南北距一百七十里东至高岭村接浔州府
武宣县界七十里西至横山村接思恩府迁江县
界八十里南至界塘村接浔州府贵县界七十里
北至德化村接马平县界一百里东南至巴匮村
接浔州府贵县界七十里东北至塘步村接象州

界七十里西南至平安村接思恩府迁江县界七
十里西北至杏村接马平县界七十里编户九里
庆远府至省城五百七十二里府境东西距四百
七十里南北距二百九十里东至宜山县大槽村
接柳州府柳城县界四十里西至南丹土州
村接贵州都匀府独山州丰宁下土司界四百三
十里南至忻城土县罗墨渡接思恩府上林县界
一百二十里北至天 …… (第 13-6a 页)
  南丹土州至府城三百四十里州境东西距一百

七十里南北距一百四十里东至分水岭接河池
州界八十里西至猺酬十二村接贵州南笼府永
丰州界九十里南至罗猴山田接那地土州界五
十里北至者檠界碑村接贵州都匀府荔波县界
九十里东南至鱼龙五村接河池州界六十里东
北至□汉村接思恩县界八十里西南至岜隆村
接那地土州界八十里西北至同村接贵州都
匀府独山州丰宁下土司界九十里 (第 13-11a 页)

卷十三

  望夫山在城北五里

  伏牛山在城西二里

  铁山在城东二十里

  镇南峰在城北朝京门外旁有石崖唐大历中刻
颂宋狄青平侬智高勒碑岩左

  乌岭在城东二十里按旧图志隋有僧携经舍止 …… (第 14-10b 页)
  螺山在金山之西离县十八里峨然右顾萦纡盘
折迥若螺状悬崖绝壁上有地步武建有飞来祠

土人祀所为广福神者凡有旱疠祷之屡多灵验
兰麻山在县西南四十里峭绝险隘旧有兰麻驿
明一统志即名兰山宋陶弼有诗

  茅汇山在县北十五里茅汇村后

  独秀山在县东三十里高百馀丈因名

  马芒山在 (第 14-54a 页)

卷十四

  古架山县南二里山后洞极宽广山半有泉清朗
常盈可供百家饮汲山岚青翠日照烟凝名曰古
架浮晴

  纱帽山古架之西形如纱帽故名上有洞

  笏山县东南五里壁立如笏俗名饭匙顶宽百馀
丈相传昔有贼据为巢穴兵围之有怪藤引水
而上贼无饥渴后官兵侦知断其藤而水绝贼遂
就擒 …… (第 15-30a 页)
  龙岩在龙窝之南洞如龙去壳存头角鳞印如刻
下苏岩岩多洞七通八窍极尽人工之巧但惜其
底暗耳


  利市岩水流不息灌至通津里有水源太子神田
者多奉祀焉

  蜈蚣峡在青山昔杨文广征立营于此内外各
五营规模森列犹存

  秦家峡县北三十五里峭壁崚峻居民盘绕其下
荔浦峡有上下二峡高山 (第 15-37b 页)

卷十五

  桂村水在县北二里源出县东北桂村入潭江

  南宁府

  宣化县(附郭)

  昆崙山在城东北一百二十里孤撑巉峻设关以
峒关上有台宋皇祐间为侬智高所据安抚 …… (第 16-19b 页)
  天窟山在城东三十里一名月林山山有二岩多
怪石钟乳有窟通日光洞口有潭冬月出嘉鱼
青旗山在城东五十里树色苍茂形如植旗与乌山隔江相对

  龙牙山在城南五十里山有石如龙牙状

  宝华山在城南二十里时有宝气现山巅因名泉 …… (第 16-26a 页)
  定祥山在城东五十里石峰森列又东为暗罗山
又东为云表山又南五里为大岚山重峦磅礴三
十馀里至古江口

  那阳山在城东十里

  乌山在城东北六十里下为乌 (第 16-28a 页)
滩其麓有伏
波庙 …… (第 16-28a 页)
  独镇岭在城南二十里灵山大路跨其上左水出
平南江右水出鹿江


  洪崖岭在城南五十里一统志云汉谷永招乌七十万即此地山麓有伏波祠其下为乌 (第 16-30a 页)

崆峒岩在州东三十里石室玲珑层层有洞知州
曹储名为五星岩吴悟斋董幼海游此更今名
牛皮石在州西七里形 …… (第 16-30a 页)
  方水江在城北二十里源出六么山有石鱼古谚
石鱼生羽翼为州出才杰之验

  古江在城东五十里源出震龙山九十里至乌驿流入郁江

  鳄江即鹿江在城东五里源出灵山入州界四十
里入郁江郡志云有鳄鱼穴

  武流江在城 …… (第 16-30b 页)
  震龙潭在震龙山顶山水涌出分为九溪明时传
有客龙来斗崩石倒树云

  鲤鱼潭在城西北六十里源出陂垄村流出米埠
滩在州东六十里极险上有伏波祠因改为
起敬滩水道又有龙门

  冶春湾即飞龙水在城西八十里源出灵山经州 (第 16-32a 页)

卷十六

  诸葛营滩在容江中直至古州接清水江


  石滩古为万石镇今废

  大容江口在老堡对面两山对峙有三王庙神最


  象州

  凤凰山在州东 …… (第 17-20a 页)
  观峒在城西二十里其峒灵异有西原太子祠


  龙江石笋嶙峋滩门险激发源贵州都匀府自独
山州流入经府西北诸峒会思荔诸水东南流
至县北折而东入柳城江汇融象下浔梧水势宛
转如龙故名

  小江在城东北六里源出天 …… (第 17-28b 页)
  长春山在州南三里层峦连矗又为青云峰青云
之水出焉

  三宝山在州西三里

  秀灵山在州西二十七里奇峰怪石杰出

  孟英山在州西三十里产银砂明时曾开矿旋罢 (第 17-41b 页)

卷十七

  长岭在县西十里路平如砥


  韦公岩县东一百里相传韦将军征有功终于
此乡人立庙祀之

  仙女洞在县西南五十里乐昌四图石岩深敞三
面皆石壁上有古题朝天岩仙女洞 …… (第 18-7b 页)
  砦油山在司治西北二十五里山势崔嵬干霄傍

有石磴嵚崎可梯而上好事者登其巅往往见署
宇台榭城门启闭在依稀间内金银器具辉煌心
目稍萌觊觎之念则阴霾四起雷雨交作凛然不
敢仰视匍匐而下天气清爽如初历传此山为昔王岑顺屯驻之地殁而为神故有此异

  陇茶山在夷江洞内

  夷江洞在司东一百五十里由匹夫关险仄盘旋 (第 18-30b 页)

卷十八

  金竹隘在县西北天鹅都利二山间明嘉靖初兵
备杨必进建关门一座

  长满隘在县西南永宁里金宝顶近沙塘廖村又
有古墩隘在县西广和里明嘉隆间为府江
出没之所分置堡戍

  双月桥即太平桥在县治前宋绍兴间县令赵渡
建明正统间知县万霁万历间知县蔡贵 …… (第 19-10b 页)
  贝子堡在桑江内城北二百三十里东属灵川西
属县并路通兴安及湖广城步绥宁地方广远猺
苗狑獞杂居二十馀村康熙五十六年有灵川獞

贼廖三窜据为害巡抚陈元龙发兵讨平之设立
堡目并设堡卒分守桑江皮水石门诸要隘近获
宁戢

  石门堡在县东八里两石对峙如门限故名路通
临桂旧时猺辄寇患嘉靖十九年知县蔡邦玘
申请立堡募兵守禦今废

  塘头堡在县西北二十里明知县倪刚设狼兵防
守 …… (第 19-17b 页)
  修仁县

  南隘关在县西南四十里亦曰南隘口即古南隘
镇内分十排东界石墙堡西南北界雒容象州永
福皆獞所居

  石墙堡在县西三十里其西又有莫廖桐木诸小 (第 19-38a 页)
堡明万历间獞叛劫不常因立石墙营于隘口
为提调司

  国朝仍有兵汛守

  接龙桥在县西二里明崇祯间建

   …… (第 19-38b 页)
  下岸关在城西二十里

  扬威关在下岸关北十里

  耀武关在城西南三十里明成化六年总督韩雍
平江伯陈锐太监陈瑄平后创设诸关以扼要


  水关在县南大江中明成化六年总督韩雍请立
关𣙜盐木诸货以充军实旧在驿馆前 (第 19-42a 页)

卷十九

 上下郭利隘俱在城东二十
五里

  马皮隘在县西归仁里又马蹄隘在县城西四十
里旧图志逼近思恩中洲苗出没县界诸堡此
为最要

  大通桥在城南半里

  广源桥在城北三里

  南村桥在城北十七里 …… (第 20-40b 页)
  蒙山堡在县南五十里又下利堡皆坐落温平里

山外系宜山河池二州县大路为县南要隘康熙
六年拨兵专防宜山南巢猺贼

  卢隘堡在县西七十里卢隘村逼近永安五十二
峒与贵州荔波县六种苗接壤

  诸葛堡在县东一百五十里中洲相近又有伏波
堡皆镇压上中下三里猺人为县要害

  丹竹桥在城 …… (第 20-42a 页)
  剑隘在司东南三十里两山峙立万峰夹道
夷江隘在司东一百八十里两山夹水山左一径
通庆远马沙洞旧称险塞


  刁房隘在司北五十里接庆远永顺界叠嶂崎径
旁即大察峒猺聚居为司境第一险阨

  五里山桥在司南五里南至府界北至庆远府宜
山县界

  红水渡在司东南

  (第 20-56b 页)

卷二十一

  苏云陂在博合张村峒源出贵县石狗山春夏引
水灌田


  歌陂在州北三十里张村

  从化陂在州北二十五里

  石井陂在州北二十里

  宋村陂在州北五里 (第 22-36b 页)

卷二十六

  元至元二十九年秋七月并左右两道归广西宣
慰司置元帅府乌克逊泽为广西两江道宣慰副
使佥都元帅府事邕管徼外峒泽循行并得其
阨塞处布画远迩募民伉健者四千六百馀户置 (第 27-1b 页)

卷三十一

  附墨荔出平乐修仁荔浦贺县皮肉核俱黑如墨
味臭而苦辣有毒不可食误食之令人心腐肠
烂而死嗟乎墨荔者墨吏也而元欧阳玄咏诗
反似扬之何耶诗曰当年千里骑尘红生色罗
襦湿翠浓今日似嫌妃子涴萧然翻有墨君风

鸩黑身赤目颈长七八寸毛羽则紫绿色雄曰
运日雌曰阴谐以其毛沥饮食则杀人

  蛇毒草各州县出案虞衡志人制箭取其汁
濡之中者立死

  断肠草各州县出

  梧州府

  金出苍梧芋荚山今封

  银出 …… (第 32-18a 页)
  钓丝竹苍梧出状类簜竹而枝极柔软当风如细


  𥯨簩竹质甚涩可砺指甲本产思牢国李商隐射
鱼曲思牢弩箭磨青石绣额渠三虎力谓此
铁力木一名石盐一名铁棱文理坚致藤容出案 (第 32-20a 页)
史部 地理类

广东通志 表

   不敢袭旧志参错

  一载在祀典坛庙茔墓莫敢废也谨依其旧而增
   其新焉
  一海澨山陬岭殊族悉为编入至外番贡舶由
   广东者细载方物岛洋接广东者略纪风土
  一艺文以行远也大而夸廉而刿迂 …… (第 -8a 页)
   茔墓

  卷五十六
   仙释
  卷五十七
   岭  卷五十八
   外番
  卷五十九
   艺文 (第 -19a 页)

卷一

 及量国用之出入次第加恩陆续降旨特谕
恩恤广东蛋户(雍正七年/)
上谕闻粤东地方四民之外另有一种名为蛋户即猺
 之类以船为家以捕鱼为业通省河路俱有蛋户
 生齿繁多不可数计粤民视蛋户为卑贱之流不容
 登岸居住蛋户亦 (第 1-95b 页)

卷二

 (州/)
天文书东瓯五星在翼之南张衡云主东越
唐书天文志翼轸逾南纪尽郁林合浦之地(合浦今/廉州)

舆地志东粤九郡俱属禹贡扬州南境天文牛女分野
 惟廉州旁蠡翼轸以廉地西接粤西南宁故星野皆
 同也
宋史天文志东瓯五星在翼南邦星也青邱七星在
 轸东南 (第 2-12a 页)
之国号
明统志粤廉州翼轸
郭棐云天官书独主南斗语稍阔略明诸臣之作一统
 志也始考镜于班固与僧一行之说 …… (第 2-12a 页)
 之首循梁山南徼达华阳而与地络相会并行而东
 及荆山之阳分而东流与汉水淮渎相为表里谓之
 南河(河源/不录)自江源循岭徼南东及海为越观两河
 之象与云汉之所始终而分野可知矣
  据河分两戒之说元明以来精于测验者往往讥
  其疏谬通 (第 2-30b 页)

卷四

 而地理志称番禺一都会顺德平衍河流若带东莞

 疆畛绵跨山海香山外接百中藏万井新会圭峰
 高峙文溪萦曲三水控扼二广容纳三江增城则龟
 峰矗耸增江曲流清远踞中宿之峡堑正湟之 (第 4-12a 页)

卷六

 通典至南海交趾
商汤始定南越献令

 汲冢周书成汤问伊尹以诸候来献方物定为献令
 伊尹请定南令以珠玑玳瑁象齿文犀翠羽菌鹤
 短狗为献
周武王十三年己卯定南海为藩服(嗣后建置/大者例书)
 通历 …… (第 6-2b 页)
 汉书徵侧者麋泠县雒将之女也嫁为朱䳒人诗索
 妻甚雄勇交趾大守苏定以法绳之侧忿故反以其
 女弟徵贰为副于是九真日南合浦俚皆应之凡
 略六十五城自立为王都麋泠交趾刺史及诸太守
 仅得自守
十八年壬辰春二月马援击徵侧等于浪 …… (第 6-6b 页)
 桂阳峤道自是遂为常路
安帝永初元年丁未夏四月大雨雹交趾大水(嗣后灾祥/大者例书)
延光三年甲子夏四月南徼外内属秋七月其豪帅
入贡 (第 6-7b 页)
顺帝永建元年丙寅春正月诏交趾部赈贫穷
永和二年丁丑夏五月日南攻郡府交趾刺史樊演
发九真交趾兵救之
三年戊寅夏六月九真太守祝良交趾刺史张乔招日
 (第 6-8a 页)
降之岭外平
建康元年甲申冬十月日南 (第 6-8a 页)
复乱交趾刺史夏方讨
平之以方为桂阳太守
桓帝建和元年置高兴郡(灵帝改/为高凉) (第 6-8a 页)
永寿三年丁酉夏四月九真叛都尉魏朗破之
延熹三年庚子复以夏方为交趾刺史冬十一月叛 (第 6-8b 页)

 汉书方威惠素著九真宿贼闻之二万馀人相率诣
 方降
灵帝中平元年甲子夏六月交趾屯兵叛刺史贾琮抚 …… (第 6-8b 页)
 州领二十三郡梁末惟存五郡
十六年丁酉广州流人王正秀参军杜景谋袭州城长
史萧昂讨斩之
普通二年辛丑分广州翁源清远立清远郡
四年癸卯夏六月分广州置成州南定州合州建州
大通元年己酉衡州都督兰钦讨阳山始兴叛平之
 梁书钦屡有战功诏假钦节都督衡州三郡兵讨桂 (第 6-14b 页)
 阳阳山始兴三郡叛至即破之贼平封安振县男
大同元年乙卯夏六月立高州于高梁郡以孙冂为高
州刺史(高州/之始)
俚帅陈文彻 …… (第 6-15a 页)
 时人谓之南选
武后垂拱元年乙酉秋九月广州都督王杲讨反獠平

三年丁亥秋七月雨金于广州
长寿三年癸卯夏六月岭南采访使宋庆礼谕崖振五
皆降
 唐书时崖振五州首领更相掠民苦于兵使者至辄 …… (第 6-26a 页)
 宣卿少有诗名岭南状元及第自宣卿始(参补/)
十二年戊寅夏四月岭南军乱逐其节度使杨发诏以
李承勋为节度使讨平之
懿宗咸通元年庚辰冬十二月云南陷交趾命岭南
五管调兵戍之 …… (第 6-31a 页)
 通商宜令本州任百姓采取

秋七月诏福建馈运至广州
 通鉴时安南反诸道兵援之屯聚岭南馈运劳费
 润州人陈磻石上言请造千斛大船自福建运米从
 海航至广州从之运食以足 …… (第 6-32a 页)
 庙而廨有淫祠仲师遽命去之
三年丙子春二月置广南医药

 宋史以广南民苦瘴毒为置医药
秋九月桂阳洞寇边
四年丁丑以余靖为广南宣抚使
庆历七年戊子春正月诏减连州夏租
 以被猺害减其明年夏租(参补/) …… (第 6-42b 页)
 多不法番禺县知县道同上言亮祖数十事遂罢职
九年丙辰秋八月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
十五年壬戌春正月南雄侯赵庸率兵讨东莞诸盗平

二月赵庸率兵讨阳山归善等县寇平之
十六年癸亥秋八月遣征南将军邓镇等讨广东猺贼 …… (第 6-63a 页)
 初黄萧养越狱聚众一十万攻广州王清率兵致讨
 即为所杀时承平日久民皆束手事闻遣董兴总兵
 与孟鉴等进讨之旋以信民巡抚广东
十二月赦苗罪犯
景泰元年庚午夏四月贼黄萧养伏诛 …… (第 6-69a 页)
 剿杀从之
五月广西流贼攻肇庆州县诏讨之
宪宗成化元年乙酉春二月广西大藤峡贼寇雷廉高
肇等府以赵辅为将军韩雍为佥都御史赞理军务讨
平之

 广西大藤峡贼久为害流劫广东雷廉高肇韶州
 诸府遂大发兵往征时兵部尚书王竑荐二人素有
 才略可任大事从之
二年丙 …… (第 6-70b 页)
 凡一百卷盖以补真邱二氏衍义之未备云
五年丙戌春二月析南海高要二县地置三水县析饶
平县地置大埔县
七年戊子秋九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致仕梁储卒

 赠太师谥文康
九年庚寅春三月两广乱提督侍郎林富讨平之
 广西桂林之七都板塘浔州之断藤峡龙山广东肇
 庆之西山罗旁渌水石砚广州之会宁白 (第 6-74b 页)
水长塘等
 猖獗富遣总兵张佑参将沈希仪等剿之遂平
十一年壬辰夏五月诏革两广镇守内臣
春三月赐海阳林大钦状元及第 (第 6-74b 页)

卷七

   以致逐末者多务本者少
上因敕两省大吏悉心劝导务使百姓尽力农事

诏词恭载典谟志
  闰三月
申禁私宰耕牛
  夏五月定需索苗黎獞加倍治罪之例
   广东革职崖州游击刘升妄索黎人贿赂
上以内陆居民受苛索者犹易申诉苗 (第 7-62a 页)
黎獞僻处外
   地知识庸愚更可悯恻于是议得赃之官较内
   地之例加倍治罪亦不准副限输纳邀免 (第 7-62a 页)

卷十三

   澄迈县

山迈山 在城东十里高三丈县以此名下有泉名七
里泉久旱不涸(县以迈山澄江故名澄/迈各旧志载澄迈山误)
独珠山 在城东十里高二丈县之主山也下有滴珠

大胜岭 在城西十里高二十丈汉伏波将军屯兵
于此征获胜故名下有万岁冈高十丈有怪石如列屏
将雨则云雾笼罩又号圣石下有清泉
佛社岭 在城南十五里高三丈上有 …… (第 13-33b 页)
   崖州
山马鞍山 在城北三里高二十丈又二里为豺狼岭
高十馀丈又相连为迁拖岭
岭 在城西八里高十馀丈又西二里为大横岭
高二十馀丈
方山 在城东十里高八丈
南山岭 在城南十里亦名南 …… (第 13-64b 页)
城东南五十里高七十馀丈石色如铁故

云雾山 在城西南五十馀里高可千丈周六十馀里
四时云雾不散向为猺聚处遗础尚存
青旗山 在城东北六十里开展若旗山多林木
灵阳山 在城东北六十里高百馀丈(今讹云/洋山) (第 13-78a 页)

卷十四

(曰靖江南曰镇北曰仰京天顺间守备指挥李盛知/县李福海重修立雉堞设吊桥环植刺竹成化五年肇)
(庆卫指挥守备祖瑄重修八 (第 14-33b 页)

卷十五

 南之丽江也流为灵犀水又流为郁江一水异名也
 绕府之南有邕水来会之又有交阯八尺水自钦州
 来会之东流二百十里至横州乌滩水横槎江水
 俱来会之以上汇滇黔粤三省支流其势渐大然至
 浔州而益大浔州者三江合流之地也三江以右江 (第 15-60a 页)

卷三十八

  侯时中国初定尉佗自王于南越高帝怜百姓新

  劳苦故且休兵使贾赐佗印为南粤王贾至佗魋
  结箕踞见之贾因以义说佗佗乃蹶然起谢曰居
  中久殊失礼义留陆生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
  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遂拜佗为南粤王
  称臣奉汉约归报 …… (第 38-4b 页)
  虎贲中郎将帝尝言援论兵与我意合建武十七
  年交阯女子徵侧与女弟徵贰反攻没其郡九真
  日南合浦皆应之寇略岭外六十馀城于是玺
  书拜援伏波将军副以扶乐侯刘隆督楼船兵沿
  海而进随山刋道千馀里十 …… (第 38-8a 页)
  来南海抚定珠厓调立城郭置井邑立珠厓县二
  十年秋振旅还京师援好骑善别名马得骆越铜
  鼓乃铸为马式上之二十四年击武陵五溪
  壶头病卒初援在交阯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以
  胜瘴气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人以为南土
  珍怪 …… (第 38-8b 页)
  尚书仆射
  綦母俊上虞人少涉儒学治左氏春秋安帝永初
  中举孝廉拜左校令出为交阯刺史元初三年合
  浦反遣侍御史任逴督州郡兵讨之俊保鄣苍
  梧乃往戎行所向摧靡功当封赏上书归功于逴
  自谓致寇当诛帝下 …… (第 38-10a 页)
  阯都尉南抚桂阳东绥番禺延见将吏礼洽法行
  军旅大治在郡六年桴鼓顿息子广太傅后有沈
  景者桓帝时为交阯都尉屯兵圉马新厥政令禦
  贯胸有功交部以宁 …… (第 38-11b 页)
  百级复以尚为荆州刺史延熹九年卒于官

  张乔永初元年为交阯刺史时日南象林徼外  区怜将数千人攻象林县烧城寺杀长吏交阯刺
  史樊演发交阯九真二郡兵万馀人救之贼势转
  盛会侍 …… (第 38-13a 页)
  至开示慰诱并皆降散由是岭外复平
  祝良字邵卿临湘乡人顺帝永建中为正阳令永
  和中补九真太守岭南外犯合浦象林等郡杀
  刺史良单车入 (第 38-13b 页)
中招以威信降者如堵粤遂定
  夏方九江人建康元年为交阯刺史以才略名初
  日南 (第 38-13b 页)
寇作乱九真太守祝良与刺史张乔招降
  之乔迁去日南复与九真煽动方开恩招诱贼皆
  降服以功迁桂阳太守 …… (第 38-13b 页)
  沦草莽永谢圣朝臣诚伤心故敢罄其拳拳书上

  不报尝卒于家
   右廉州府
  孙豹会稽人父幸武帝末为朱崖郡太守朝廷令
  为广幅布以献不堪役遂聚众杀幸于是豹合
  率善人还攻 (第 38-22b 页)
破之自领郡事讨击馀党连年乃
  平豹遣使封还印绶上书言状制诏即以豹为朱
  崖太守威政大行献命岁至 …… (第 38-22b 页)
  应对称旨上奇之因拜儋耳太守尹至郡未几诏
  擢为交阯刺史复还朱崖戒敕官吏毋贪珍赂劝
  谕其民毋镂面颊以自别于洞俚雕题之俗自是
  风日变建初中迁武陵太守 …… (第 38-23a 页)
  卷赤乌中除儋耳太守同将军聂友讨朱崖以功

  迁建武校尉
  陆印字敬宗吴人凯弟也赤乌十一年九真
  攻没城邑扬粤骚动有赵妪者年长不嫁入山聚
  群盗自为首领攻劫郡邑勇敢善战常著金蹋踶
  战退 …… (第 38-27a 页)
  龙骧将军泰始四年妖人刘思道作逆进攻广州
  杀刺史羊希岭海大震东官太守萧惠徽与战败
  死伯绍领西江兵讨思道诛之为西江都护以合
  浦北界獠丛居编户乃帅兵二千人猎于北地
  见二青牛惊走入草逐之不得谓此地当有异祥
  启立为越州明帝命为交 …… (第 38-41b 页)
  沈法系字体光吴兴人太尉庆之从弟多才略尝

  随庆之征五水武帝讨逆以为南中郎参军事
  平擢宁朔将军始兴太守封平固县侯时元凶劭
  逆党萧简据广州反遂命法系同 …… (第 38-44a 页)
   名宦省总

 齐王僧孺郯人仕齐为南海太守俗杀牛无忌僧孺
  下令禁之又珍土产海舶岁至贸易州郡利之
  僧孺曰昔人为蜀长史终身无蜀物吾岂以越装
  遗子孙并无所取视事期月有 …… (第 38-46a 页)
  乃先听民认之百日无主者如例郡故有杂役云
  尽省去并为帝所赏境内多豪猾大姓二千石弗
  良辄共杀害不则逐之边杂俚尤多寇盗前内
  史皆以兵刃自卫云入境抚以恩德罢亭堠商贾
  露宿郡中称为神明迁广州刺史后事梁武帝 …… (第 38-46b 页)
  孙玚字德琏吴郡人祖文惠齐越骑校尉清远太
  守玚少倜傥好谋略博涉经史尤便书翰始为衡
  州平南府司马破黄洞贼有功除东莞太守行
  广州刺史在州能理民黎怀之后为五兵尚书领
  右军将军侍中如故正明元年卒于官谥 …… (第 38-58a 页)
  率众迎军请自入朝稠以其老且病为约秋月启
  行行未几猛力卒戒其子长真入朝稠为先言于
  帝及期长真果朝京师帝大悦曰何稠著信人 …… (第 38-60a 页)
  十七州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
  补授给帐内五百人赐帛五百疋传送其家累改
  封武康郡公熙至部大弘恩信溪洞帅更相谓
  曰前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
  辈其可违乎时有宁猛力者与陈后主同日生尝
  …… (第 38-61a 页)
  王长述霸城人开皇十年授司宪大夫拜广州刺

  史甚有威惠吏人怀之在任数年獠咸服归者
  三万馀户朝议嘉之拜大将军后历襄仁二州总
  管并有名后数岁以行军总管击南宁未至道病 …… (第 38-62b 页)
 下诏禁断民俗便之
  冯立冯翊人有武艺略涉书记正观中为千牛卫
  将军拜广州都督前后作牧者多黩货为獠患
  由是数怨叛立不营求衣食取给而已常至贪泉
  叹曰此吴隐之所酌也一杯何足道哉吾日汲而
  饮 …… (第 38-65b 页)
  张九皋弱冠举孝廉按察使裴胄先求贤问俗推
  九皋南海郡司户参军及胄先受命征五溪奏授
  赣令倚办供亿平擢巴陵别驾寻进始兴太守
  兼五府按察使无何兄九龄求解相侍养不许诏
  就近地改授九皋南康别驾季弟 …… (第 38-70b 页)
  使高正平张应相继卒其参佐偏禆李元度胡怀
  义等阻兵称乱复诱怀义杖杀之奏流元度于荒
  裔又劝导百姓变茅居为瓦舍琼州久陷于
  复累遣使喻之遣兵剿其元恶奏置琼州都督以
  抚绥其民疏言琼州本𨽻广府管内乾封年山洞 …… (第 38-76a 页)
  南方鬻口为货掠人为奴婢戣峻为之禁由是闾
  里相约不敢犯士之斥南不能北归与有罪之后
  百馀族才可用用之黄洞诸叛久不平容桂二
  管利掳掠幸有功乃请合兵讨之戣固言不可帝 …… (第 38-79b 页)
  弱遇赦不能自还者钧减俸钱为营棺槥还葬有
  疾苦死丧则给医药殡殓孤儿幼女为之婚聘凡
  数百家人服其德又除采金税以苏民困三年将
  代华数千人诣阙为钧请立生祠迁户部尚书
  河东节度使入为太子太师卒
  韦正贯字公理万年人举贤良方正异等 …… (第 38-81b 页)
  及此乃止故唐末之际克保令名
  郑从谠字正求荥阳人会昌二年进士及第累官
  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五管为诏所扰而林邑
  又复内侵诸獠棼然乃募土豪置渠长而约束之
  禦侮捍城皆得其效交广晏然僖宗立诏为刑部 …… (第 38-83b 页)
  邓文进南阳人其祖始徙南海世雄于财至文进
  折节读书士之流徙者竞趋其门皆馆谷之宾客
  千馀人因选勇略辈使捍乡井獠悚服役属唯
  谨隋改广州为番州治始兴郡大业中文进为刺
  史移州治于武水西炀帝被贼文进募兵赴难旬 …… (第 38-85b 页)
  师持酒脯请福义方酌水誓曰有如忠获戾孝见

  尤四维廓氛千里安流神之听之无作神羞时盛
  夏涛雾蒸涌既祝天云开霁人服其诚吉安介  俗梗悍不驯义方召首领选生徒为开陈经书行
  释奠礼清歌吹籥登降雍容 (第 38-102b 页)
人观者无不悦而
  习之后徙洹水丞入为御史复以弹李义府被贬
   右琼州府
  何鼎番禺人少颖悟日记 …… (第 38-102b 页)
  刘昌鲁彭城人唐末为高州刺史以恩威御民民

  皆戴之时黄巢大寇昌鲁誓众以死绥自守巢将
  至昌鲁率诸据险拒之贼不敢入境民赖以安
  及刘隐据广南昌鲁不从谓其下曰我唐臣也惟
  知事唐而已后为隐弟龑所害 (第 38-105b 页)

卷三十九

 一日可达与雷化高太平四州地水路接近尧叟因
 规度移四州民租米输于场第令琼州遣水兵具舟
 自取人以为便代还加刑部员外郎充度支判官未
 几会抚水渠蒙令国杀使臣扰动命尧叟为广南
 东西两路安抚使至道中知端州后拜右仆射卒赠
 侍中谥曰文忠 …… (第 39-6a 页)
 不可胜计今使饱赀粮据峒穴其势不久必复乱明
 年春贼果复出阳山畋即领众出岭外涉夏秋凡十
 五战贼溃畋感瘴疾归平除起居舍人知谏院广
 南东西路体量安抚使经制贼盗畋至韶州会张忠
 战死智高自广州回军势愈炽畋不能抗 …… (第 39-10b 页)
 狄青字汉臣汾州人善骑射初𨽻御马直尹洙荐于
 韩琦范仲淹一见奇之从征元昊有功累迁枢密副
 使皇祐中广源侬智高反陷邕管围广州岭外扰
 动仁宗以青为宣徽南院使经制广南盗贼事置酒
 垂拱殿以遣之至即斩败将陈曙 …… (第 39-11b 页)
 区希范陷琼州杞以计攻破之遂复琼州因伏兵擒

 诸寇六百馀人寻得希范醢焉海南遂平终环庆
 经略安抚使有奏议十二卷
 孔延之字长源新淦人幼孤刻励昼耕陇上 …… (第 39-13b 页)
 诗嗟异之秋贡士密戒主司勿遗革闻语人曰以私
 得荐吾耻之去弗就后二年遂首选登第年方十六
 庆历中知龚州入寇桂管骚动革经画军需先事
 而集移书安抚使杜杞请治诸郡城及易长吏之不 …… (第 39-14a 页)
 孙明复学经术穆修为文章皆采其遗文以传
 王靖字詹叔大名人素之从子以司勋郎中为广东
 转运使巡行十六州虽瘴疠不辞尝与卢士宏靖 乱设方略弭盗贼发太仓赈水灾民无流亡者岁贡 …… (第 39-16b 页)
 迎拜曰此广东运使活我也移漕湖南行部至衡阳

 闻郴桂猺为变间道一夕至郴贼惊溃乃譬以祸
 福发廪赈给事遂定历官朝散郎卒朱熹铭其墓
 刘爚字晦伯建阳人与弟炳 …… (第 39-26b 页)
 卢士弘字子高新郑人以父任屡更州县历知广州
 或传安南舟数百泊海中将为寇岭徼惊摇士宏灼
 知其非是日从宾客宴乐民赖以安复画策防守开
 诚招谕多化之后以光禄卿致仕卒
 吕居简河南人宰相蒙正之子初为殿中丞庆历中
 提点东京刑狱夏竦有憾于石介介死 …… (第 39-37b 页)
 去钤辖蒋偕上其功擢礼宾使副广南驻泊都监贼

 还据邕管余靖患其啸诱诸峒以属注注身入
 施结恩信诸 (第 39-45b 页)
从之贼平论功擢知邕州
 周谞尤溪人熙宁六年进士知新会县是时新法方
 急谞独不奉行上书政府力陈其弊乞归 …… (第 39-45b 页)
 尧臣方擅名一时见而叹曰天才如此真太白后身
 也举进士熙宁中为佥书保信军节度判官以殿中
 丞致仕后知端州自谓留心政术以靖方不宜赋
 诗时吟一篇世争传之民乐其诗书之化
 梁立则不传籍贯熙宁中知新州兴修水利于州西
 南十里得 …… (第 39-74b 页)
 椿才略闻其复来诸黎望风景附相率纳款输贡州
 人建黎顺亭表其功
 汤鸴钦南武人靖康中知万安军平南峒王利学寇
 诸詟服
 虞沇会稽人绍兴二年知琼州琼隔海洋民瘼鲜上
 达吏无顾忌常恣侵渔沇乃请弛越诉之禁并请策
 下监 …… (第 39-94b 页)
 束手诣降独蓝帅民兵数百拒之力战而死
 马塈宕昌人父叔昆弟皆以忠勇为时名将而塈与
 其兄坤尤显咸淳中擢知钦州殚力抚绥境安堵
 徙知邕州后总军静江元阿尔哈雅攻城塈竭力守
 禦城破被执断其首犹握拳奋起立踰时始仆
 蔡蒙吉 …… (第 39-107a 页)
 各殊死战元兵不能登岸冬元兵愈益至旺购其党
 内应遂执与珞等以降与珞不屈元将并明等皆裂
 杀之与珞有胆略海外诸小国皆倚为重既死由
 是州县及外 (第 39-125a 页)
皆附于元
 袁天与者不传籍贯第进士丁父忧未仕闻厓山之
 变结义兵誓复州邑奋不顾身兵败骂敌以死一门 …… (第 39-125a 页)
 立官程更弊政训兵息民具有条制南宁谢有奎负
 固不服国宝开示恩信有奎感悟以其属来归于是
 黎户降者三千峒降者三十及十八年破临高 (第 39-136b 页)
 寇招降居亥番亳铜鼓博吐桐油等十九峒遣将韩
 旺略大黎密塘横山诛首恶李宝火其巢生致大钟
 小钟诸部 (第 39-136b 页)

卷四十

 人刚毅耿介质直无私每决大事雷迅电发所至人
 敬惮之
 马昂字景高沧州人慷慨有志节以乡荐历右都御
 史景泰甲戌代王翱总督两广时寇猖獗昂至即
 擒其伪将军周铁等三人械至阙下惩渠帅之跋扈
 厉民者将校不职辄劾罢之两广以宁寻平斗洞诸 …… (第 40-1b 页)
 峡为断藤峡徙上隆州于峡内更名武靖司以土官

 置藤县千户所镇之刻石纪功而还捷闻擢左副都
 御史旋以父丧归再起为右都御史镇两广人慑
 服以父呼之而不名后与中贵人黄沁有郤为所诬
 奏乃谢病归卒谥襄毅雍长身俊伟落落有大节具
 文武 …… (第 40-3b 页)
 邓廷瓒字宗器巴陵人景泰进士弘治九年以右都
 御史总制两广政务安静属吏贤举之不职则汰去
 之尝奏除诸冗吏曰省禄以养民也群劫掠往往 …… (第 40-4b 页)
 调度其湖广衡州添兵备宪臣迁治于郴州便又以
 泷水为贼巢宜即其地设千户所调军守禦仍给地
 屯田为久远计廷瓒于群结以恩信兵不轻动动
 则必克郁林大桂诸峒贼以次荡平四会诸县饥盗
 窃发斩首恶李景元等散其党二百馀人廷 …… (第 40-5a 页)
 督两广军务时田州土目卢苏王受搆乱陷思明思
 恩守仁壹意招徕受等遂诣辕门降广东诸路兵皆
 撤一方晏然是年复讨平八寨断藤峡等乃驻镇 …… (第 40-7a 页)
 峒獠荡扫贼氛连州寇发驻节乳源命将捣其巢猴
 寨虾塘墉头诸丑类悉殄灭生黎熟黎咸知向风功
 镌两粤碑有平纪事八卷行于世 …… (第 40-14a 页)
 叶盛字与中昆山人天顺二年以佥都御史巡抚两

 广比至均平徭役痛抑豪右风裁凛然初两广守将
 多以势位颉颃不相统摄盛请于梧州帅府命征 将军总镇焉两广各设副总兵及参将分守要害悉
 从征 (第 40-16a 页)
节制遂檄都督颜虎等协破贼砦八百所擒
 斩数百人疏请广东盐商计盐多寡入粟饷边公私
 利之改巡抚宣府在镇 …… (第 40-16a 页)
 去改任连山时邑为流贼所据民皆窜徙镛既至依

 州而居告谕邑耆招抚流散赈以官廪令垦废田乏
 耕具者给之天顺六年大军征诸峒镛率义兵为
 乡导首破贼巢大军继之始复县境遂迁县于鸡笼
 山城而守焉寻创公署学校及坛祠铺舍规制大备 …… (第 40-41b 页)
 贼衰息及以忧去军民泣送有出千里外者累官至
 兵部侍郎
 林锦字彦章连江人景泰元年乡贡授合浦训导时
 寇充斥内外无备锦为具方略皆中机宜都御史
 叶盛以为能檄摄灵山时城毁于贼锦据形便为栅
 以守广设战具贼 …… (第 40-42b 页)
 廉则治学宫勤督课建化龙桥以示劝在钦州则捐

 公署为明伦堂货民居以广圣庙廉士知学锦倡之
 也锦为人诚坦洞见肺腑虽猺盗贼皆倚信之前
 后功绩推以与人以故愿为效力居廉三十馀年多
 远谟大略保障一方郡邑各建祠祀焉其请立总 …… (第 40-44a 页)
 贼悉平乃奏立新宁从化龙门县治又讨后山泷水
 及浔梧荔浦府江田州诸盗悉歼之下诏褒励累官
 湖广布政使仍兼广东兵备副使辖治广西故
 呼为陶三广习俗至今称之嘉靖中命守臣建祠广 …… (第 40-44b 页)
 孜孜训诲能成就人材布政使白思谦参政苏恭则
 皆出其门后以恭则荐为颍川推官
 林永龄字延年莆田人有学识学者多从之游成化
 中教谕翁源病邑染风乃令诸生习礼三月方训 (第 40-109b 页)

卷四十一

 息修复城西废桥筑罗胜冈陂田擒沿海中珠盗散
 其馀党威惠并行民獠向化在任数年积赈谷九千
 馀石清逃军二百五十馀名立社学以教民子弟 人亦知景慕有古循吏风迁都匀知府
 江万仞晋江人由进士隆庆三年任廉州府同知严
 慎廉明公庭清肃吏有 …… (第 41-52a 页)
 眷横索民间向禁不与眷亦少戢

 谢廷瑞长乐人由进士知琼州居数载清约节俭廉
 公有威黎峒慑服四封安于衽席常疏裁冗官及陈
 经画峒之策未悉举行琼人有遗憾焉
 赵昊鄞县人嘉靖间以比部郎知琼州政尚简易民
 间词讼多罢遣之惟日调兵饷有苞 …… (第 41-83b 页)
 侯礼字立之临桂人洪武中以太学生拜江西佥事

 坐事谪判连州猺獞貌阿孙等剽略经年礼躬抵贼
 巢谕以祸福阿孙率众向化未几猺廖广秀据高
 良乡礼再招徕之悉为编氓秩满擢知本州九载考
 绩士民保留再任九载人至今思之
 蔡瑛字世杰 …… (第 41-107a 页)
 王清字一宁合肥人世为济宁卫指挥慷慨多勇略
 宣德中常率所部出喜峰至鸳鸯海累立奇功正统
 元年擢广东都指挥藤峡叛清往讨有功己巳同
 总兵驻军高凉适广贼黄萧养作乱围攻广州清帅
 舟师赴援比至阻浅被执投水不死系诗于 (第 41-120b 页)

卷四十二

  受事五月即檄调梧柳高廉各镇三路进军恢廓
  两郡东粤积年巨盗如邓耀黄占三王兴杨二萧
  国隆俱相继就缚各乌土司暨交趾诸郡詟服
  归贡我 …… (第 42-3a 页)
  四万两重葺到今利焉粤钱法壅滞兴祚设局鼓
  铸经画悉协钱乃流通至于招垦荒严营汛春秋
  耀旅斗场声振林木海不扬波苗归化者几二
  十年智名勇功忠君爱国不愧古名臣矣自崧台
  解组待
命石羊犹蹑屐花田泛舟珠海与骚人墨 (第 42-6b 页)
史部 地理类

太平寰宇记提要

  臣闻四海同风九州共贯若非圣人握机蹈杼织成天
下何以逮此自唐之季率土缠兵裂水界山窥王盗帝
至于五代环五十年虽奄有中原而未家六合不有所
废其何以兴祖龙为炎汉之梯独夫启成周之路皇天
骏命开我宋朝太祖以握斗步天扫荆而干吴蜀陛
下以呵雷叱电荡闽越而縳并汾自是五帝之封区三
皇之文轨重归正朔不亦盛乎有以见皇王之道全开 (第 -3a 页)

卷三

 苏秦宅郡国志云在利
仁里后为魏尚书高显业宅后造为寺 董卓宅郡国志
曰在永和里掘地取得金玉宝玩后魏邢掘得金沙
及钱铭曰董太师之物后梦卓索 (第 3-17a 页)
吝不还经年无病
而卒 石崇宅有绿珠楼今谓之狄泉是也 夕阳亭晋 (第 3-17a 页)

卷五

  伊阳县南三百六十里旧三乡今四乡本陆浑地唐先天元
年十二月割陆浑县置伊阳县在伊水之南去伊水一里

女几庙在县西三十里 鸣皋山在县东三十里鸣皋庙则
天立 石扇山在县西三百里有石如扇 龙驹涧在县北
十二里 王母涧在县南六里 王城在县南五十里
新罗王子陵在县东北七十里高二百尺 元鲁山墓有碑
见存在县北二十五里李华文李阳冰篆额 …… (第 5-1b 页)
  太谷山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孙坚停兵太谷距洛阳九
十里即此谷 太谷故关在县西北四十五里何进八
关此其一也 一斗泉在县西南十五里汲与不汲常
有一斗 勾龙本庙在县北一十三里 醴泉在县西
四十步源出岳庙下 七姑冢在县西三十里 
冢在县南二十里 (第 5-11b 页)

卷五

  朱阳县西南七十里旧五乡今四乡本汉卢氏县地按
十三州记卢氏有朱阳山因别立县后魏太和十四年人樊磨背梁归魏魏于今卢氏县南百五十里立朱
阳郡以樊磨为太守孝昌二年省郡大统二年又立属
东义州仍于此所 (第 6-25b 页)

卷八

 宋 乐史 撰

  河南道八

  汝州

  汝州临汝郡今理梁县禹贡豫州之域春秋时为周王
畿亦戎子之邑后为郑楚二国之境焉即左传谓楚
袭梁及霍是也又按十三州志云梁即周南鄙邑也按 …… (第 8-1a 页)
武封
姬常为承休公以主周祀即此城是也 阳人聚在州
西即秦灭东周徙其君于此是也孙坚大破董卓军于
此地 中聚即戎 (第 8-6b 页)
子国在今郡西南俗谓麻城是
也 流杯池在城南三十里唐则天尝与侍郎姚元崇
苏颋武三思薛耀等游晏赋诗李峤为 (第 8-6b 页)

卷十一

  新蔡县东西一百八十里六乡古吕国也国语当成周

之时南有荆申吕周穆王时有吕侯训夏赎刑史记
蔡叔二子迁于新蔡舆地志蔡平侯自上蔡徙都于此
故曰新蔡汉为县属汝南郡晋 …… (第 11-12a 页)
县界流入东南入淮即巢父饮牛之所 细阳城
汉为县属汝南郡故城在今县西北四十里 故任城
在县北一里陈将任奴伐齐于颖水北岸筑城以围
汝阴 百尺堰在县西北一百里司马宣王讨王凌至
百尺堰即此

  沈邱县西北一 (第 11-16a 页)

卷十六

德七年复名招义县国朝建德四年割𨽻泗州太平
兴国元年改为招信 古奔精城在县南六十里平地
古老相传云是奔精王所筑未详年代唐武德二年
刺史杨益置为睢陵县至武德四年刺史夏侯雄才废
 古淮陵城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第 16-13b 页)

卷三十三

  华池县东一百五十里旧二乡今四乡本汉归德县之
地即洛源县也西魏时为华池以𨽻蔚州后废至隋仁
寿二年于今县东北二里库多汗故城又置华池县西

有华池水因旧额为名属庆州大业元年自库多汗城
移于今所 子午山旧名翟道山一谓鸡山水经云有
乌鸡水出焉西北注于洛水

  乐蟠县南四十里旧七乡今三乡本汉略畔道之城地
汉书县有夷曰道又为富平县地后汉延晋为翟所
侵无复州县后魏大统六年于此置蔚州后周建德二
年置北地郡义宁元年分合 (第 33-11b 页)

卷三十五

  中部县旧四乡今八乡本汉翟道县属作冯翊汉书渠
搜中部都尉理所魏晋戎翟所居后秦姚兴于今理南
十八里置中部都尉郡后魏太武帝改为中部县文帝
大统九年县移理杏城后兼立郡隋开皇九年避庙讳
为内部大业三年罢鄜州为上郡县自杏城移于今理
仍属上郡武德二年复于此立郡 洛水在州东四十
里按山海经云白祚山地理云洛水出北地归德县北夷中从鄜州洛川县西南入中部鄜城二县过入同
州白水县 沮水自升平县北子午岭出俗号子午水
禹贡云漆沮二水 (第 35-8b 页)

卷三十六

 嘉泉耆老云水涌出飞流一丈似团碾可嘉因以名
之 鸟耶水谷在县东北出本界南流入濯筋河
甘泉县南七十一里元旧二乡本汉雕阴县晋为狄所
居其地有阿伏斤谷水源隐伏于川陆故名伏陆唐武
德元年分洛交县于此置伏陆县属鄜州天宝元年改

为甘泉县以其泉甘美为名 伏陆山在县理东北
故雕阴县在今县南四十里 雕阴山在县二十里山
夹土石为雁雕之所居在洛水西二百步 甘泉在县
南岩谷上其泉去地一丈飞流激下其味甘美隋炀帝
游此饮之取入内又泉侧有奇鸟一只身胸项白足赤
尾如小山鹊上黑下白其声数种 洛水在县西源出
庆州洛源县汉书地理志云洛水出北夷中又按洛
源县即汉归德县 阿伏斤水川在县二十九里源出 (第 36-7b 页)

卷四十九

  云中县七乡本汉平城县属雁门郡汉末大乱其地遂

空魏武帝又立平城县属新兴郡晋改属雁门郡后魏
于此建都属代尹为恒州县属不改隋为云内县之恒
安镇武德六年置北恒州贞观十四年自朔北定襄城
移云州于此因为定襄县永淳元年为贼所破因废云
州及县开元二十年与州复置仍改为云中县 单于
台在县西北四百二十里汉武元封元年冬制曰南越
东瓯咸服其辜西北夷颇来辑睦朕将巡边垂择兵
振旅躬执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行自云阳北 (第 49-12a 页)

卷五十六

  滏阳县旧六乡今五乡本汉武安县地属魏郡魏黄初
三年分武安立临水县属广平郡以城临滏水故曰临
水又以城在滏水之阳亦曰滏阳周武帝于此别置滏
阳县属成安郡隋开皇三年废郡县属相州十年于此
置磁州滏阳属焉大业二年废磁州县属相州唐武德
元年重立磁州县又属焉 鼓山亦名滏山宋永初古
今山川记云鼓山有石鼓形二所南北相当俗语云南

鼓北鼓相去十五里冀州图云邺城西有石鼓鼓自鸣
即有兵魏都赋云神钲迢递于高是也高齐末鼓鸣
未几邺城有兵而齐灭隋文季年又鸣闻数百里也
隋图经云滏口山磁石山本草云磁石铁之碓今有出 (第 56-12b 页)

卷五十九

 漳河在县东三十里从平乡县界流来 张宾墓在
西十二里石勒军师号曰右侯

  任县东北三十八里元三乡本汉张县地后汉省张县
则为钜鹿郡之南县地晋省南 (第 59-9b 页)
又为广平郡之任
县地后赵石氏于此置苑乡县季龙又改清苑县属襄国
郡隋废任县唐武德四年重置 张城一名渚阳 …… (第 59-9b 页)
平河在县东北三十里地理志云平
乡有台即此也 时苗冢在县东北二十里魏略云苗
钜鹿人也晋末移葬于此 废南县左氏传云齐国
夏伐晋取 (第 59-11a 页)
其后南徙故加南也汉兴因而县之汉书
王子侯表曰武帝元朔二年封赵敬肃王子佗为南 (第 59-11a 页)
…… (第 59-11a 页)
侯即此地也唐初以其地并入平和县

  钜鹿县东一百一十九里元三乡本唐尧大麓之地禹
为大陆之野在汉为南县地晋省南 (第 59-11b 页)
则为任县地
后赵为南 (第 59-11b 页)
后至太平真君中省南 (第 59-11b 页)
更为柏仁县地
隋图经集记云唐开元六年于此置钜鹿县属赵州遥
取汉县钜鹿以名也按汉钜鹿县今平乡郭是也事具 …… (第 59-11b 页)
  尧山县东北八十里旧四乡今三乡其地本曰柏人春
秋时晋邑战国时属赵秦灭赵则属钜鹿郡汉属赵国
陈馀传曰汉王七年高祖从平城还过赵赵王敖自上
食礼甚卑有子婿礼高祖箕踞骂詈赵相贯高等谋杀

高祖八年上从东垣过贯高等乃壁人柏人要之置厕
上过欲宿心动问曰县名为何曰柏人曰柏人者迫于
人也不宿去十六国春秋云石季龙建武六年分赵郡
之柏仁立南县是后魏柏人属南赵郡又改柏仁为
柏人隋开皇三年罢钜鹿郡属赵州大业三年改属邢
州唐武德四年又属赵州贞观 …… (第 59-13a 页)
于言是此山也 泜水在县西十二里赵州郭与山泜
水出其阴溹水出其阳汉书韩信斩陈馀于泜水 南古城柏仁故城在县西十二里皇甫谧帝王世纪云
尧所都也柏乡故城在县东北二十二里与赵郡百乡
县东西中分为界 (第 59-13b 页)

卷七十二

  益州蜀郡今治成都华阳二县禹贡曰岷嶓既艺沱潜
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绩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岷山今
在州界蒙水在雅州界江水在州南(缺) 县界沱水在

州西南隆唐县界皂里江是也古梁州巴濮庸蜀之地
在秦则名汉中巴蜀三郡此其境也虞舜三州亦为梁
州之域周官职方氏以梁州合于雍州则为雍州之地
蜀于姬周以前南夷地也尚书牧誓云及庸蜀羌髳微
卢彭濮人孔安国注八国皆夷戎狄国名羌在西蜀
髳微皆巴蜀汉书地理志蜀广汉本南夷周末秦并以
为郡按世本山海经扬雄蜀王本纪来敏本蜀 (第 72-1b 页)

卷七十四

  东北至东京三千九百五十里 东北至西京三千
五百一十里 东北至长安二千七百三十里 东
至荣州二百十里 西南戎州界山岭险峻未详里
数 西至眉州洪雅县界九十里 北至眉州一百
三十里 东南至戎州水陆三百五十里 西南至

巂州生界五百九十里 西北至眉州雅界一百
六十里

  户

  唐开元户三万四千二百八十九皇朝户主五千
 (第 74-9b 页)
百九十一客二万三千二百七

  风俗

  尚书武成曰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之人孔安国注云
八国皆夷戎狄也州民与夷獠错居华人其风尚 …… (第 74-9b 页)
  犍为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旧九乡今四乡本汉犍为郡
因山为名周宝定三年于沉犀下置沉犀州益州地
理志云昔有犀牛渡江到此山而沉故以为名隋开
皇三年废沉犀州于大鹿山下置犍为县旧在武阳
故城后属戎州唐上元元年𨽻嘉州天福元年獠叛
移于江西岸县南临大江 惩非津在县南二十里

渡导江水 沉犀山在县山南五里昔有犀渡到此沉
一名沉犀滩 导江水在县东二十步自玉津县界
来经本县一百三十里入戎州义宾县界 石人蜀记
云昔诸葛亮南征中十里刻一石人今黎巂之路尚
有存者

  平羌县北三十里旧四乡今五乡本汉平羌戍在营
州应零县理深谷戍 (第 74-12a 页)

卷七十七

  严道县元六乡秦始皇二十五年灭楚徙严王之族以
实此地故曰严道汉为县属蜀郡至文帝又徙淮南王
之族于此 九折坂即严道山王阳回车之所与邓通
所赐铜山相连即邛崃山之西臂也山有兽名豹似熊
而斑能食铜铁自九折之岭望蜀中众山累累如平地

常多风雨云雾少有晴明首夏犹冰初秋即雪本自邛
莋而来故名邛崃 周公山在县东南畔山势屹然有
龙穴常多阴云耆老传云昔诸葛亮在南于此薨周公
遂立庙州县以灵验闻伪蜀乾德六年显圣王之庙
严道山在县南五里本名鹿角山唐天宝六年敕改为
严道山 和川路在县西界去吐蕃大渡河五日程从
大渡河西郭至吐蕃松城四日程羌混杂连山接野
鸟路沿空不知里数 …… (第 77-4b 页)
  卢山县西北七十里旧六乡今四乡亦严道县地晋书
地理姜维于此置城隋仁寿元年重开此地遂于姜维
古城置卢山县属雅州以界内卢奴山为邑之名 灵
关镇在县北八十二里四面险峻控𢃄蕃一夫守之
可以禦百蜀都赋云廓灵关而为门注云关为西南汉
嘉郡界也 始阳山在县东七里本名蒙山唐天宝六
 (第 77-5a 页)
敕改为始阳山高八里来道控川历严道县横亘入
邛州火井县界 卢奴山在县东五里与始阳山相接

灵关山在县北二十里峰岭嵯峨山耸十里傍夹大

  路下有山峡口阔三丈长二百步俗呼为重关通
之乡入白狼夷之界 浮图水在县五里从生羌界来
水中有孤崖状如浮图出贡金 大水渡从生羌界来
流入浮图 …… (第 77-5b 页)
东四十里四面悬绝山有泉池
因为名

  荣经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元二乡本严道县地东西连
接大山并无州县岩阻绝不辨疆界唐武德二年置
荣经县因界内有荣经水口戍为名 荣经水在县东
一里出严道县青山下入县界 邛崃 (第 77-7a 页)
关在县西南七

十里隋大业十年置约山㨿险当云南大路以扼蕃夷
之要害唐亦因之不改 自由山在县东十里高三十
里傍亘黎州下接严道界入长坟岭鸡心山南北相连
二百馀里 和川水在县九十里从罗绳严古州东
流来 邛来山山海经崃山江水出焉多雨少晴华阳
国志邛来山本名邛莋

  旧管投降吐蕃部落七

  (第 77-7b 页)
 吐蕃龙官杨矣逢费东君部落六十人在宿州安 …… (第 77-7b 页)
  东北至东京五千里 东南至西京四千五百里
东北至长安三千五百八十里 东南至巂州六百
五十里 东南至戍州无路以山远近测之可七百
五十五里 西至廓清县一百八十里其城西临大
渡河河西则生羌界 北至卢山郡二百四十里 (第 77-12a 页)
 东南至粟部落二百里 郡之四向州三五里
皆是高山万重

  户

  开元无户籍长庆户六千八百五十皇朝户主三 (第 77-12b 页)
百三十二客户一百八十六

  风俗

  蕃部夷混杂之地元无市肆每汉人与蕃人博易
不使见钱汉用紬绢茶布蕃部用红椒盐马之𩔖 (第 77-12b 页)

卷七十八

  汶川县南北里并是阁道旧四乡今三乡本汉绵虒县
地晋置汶川州于此周武保定四年移汶川州于广阳
县州废置汶川县以汶川水为县名 玉垒山在县北
三里又有玉垒坂其下汶水所经焉蜀谓之玉轮江
细村在县一百四十里郡国志云细村禹生于石细按
十道录云细是秦州地名未详孰是 石室冉䮾夷人

所造者十馀丈山岩之间往往有之 故桃关关在县
南入界公和之路俱从于此有绳桥方渡 七盘山
在县北三十里有七盘路

  石泉县东一百二十里并是阔道今二乡本 (第 78-5b 页)

卷七十九

 东至泸州富顺监界三百八十七里 西
至僰道县开边团界连羁縻武昌州二千五百七里
 南至南溪县羁縻马湖江界武昌州三千三百
十七里 北至荣州三百十里 东南至泸州绵水 (第 79-2b 页)
县界一百五十四里 西南至马湖江界一千里
 东北至泸州水路三百十里陆路二百四十里

  西北至嘉州五百六十八里至玉津县三百二十四
里 …… (第 79-3a 页)
  唐开元户四千五百皇朝管户夷汉主客都五千
二百六十三


  风俗

  其土有四族黎蒯虞牟夷夏杂居风俗各异其
之𩔖不识文字不知礼教言语不通嗜欲不同椎髻
跣足凿齿穿耳衣绯布羊皮莎草以神鬼为徵验以
杀伤为戏笑 …… (第 79-3b 页)
  按郡国志云僰道有兽名獑猢似猿而四足短一腾
一百五十步如迅鸟之飞取此皮为狐白之用盈百
方成又段氏蜀记云戎人进猓□褥皂碧褐三色相

间元出马湖江石门两路界内

  僰道县元六乡本汉武伐牂牱始道路于此亦旧夷国
故为僰道汉置县有夷狄曰道梁武因加县字而立郡 …… (第 79-4b 页)
 越溪去县四十里流至荣州旭川县界 可云山
夷都山俱在县界


  元管夷州县今并废存而有去不去者要知古迹
而已

  恊州隋犍为郡之地古夜郎侯国唐武德元年开南中
置长安西 …… (第 79-8a 页)
  姚州唐武德四年置长安四千九百里其州置在姚府

旧城北百馀步汉益州郡之云南县古滇王国楚威王
使大将庄蹻沂沅水出苴兰以伐夜郎属秦击夺楚黔
中地蹻无路能还蹻遂自王之秦蜀通五尺道置吏汉
武开西南𡰥置益州郡云南即属邑也后置永昌郡云
南哀牢博南皆属邑也蜀刘氏分永昌为宁为云南郡
而治于弄栋川晋改为晋宁郡又置宁州武德四年安
抚大使李英以此州内人多姚姓故置姚州管州三十
二麟德元年移姚州治于弄栋川自是朝贡不绝天宝

末杨国忠用事蜀帅抚慰不谨王闵罗凤不恭国忠
令鲜于仲通兴师一万渡泸讨之大为罗凤所败自是
臣附吐藩侵寇西川贞元中韦皋镇蜀 (第 79-13b 页)
帅异皋寻归
国遂以皋为云南安抚大使命使册拜谓之南诏太和
中杜元颖镇蜀 (第 79-13b 页)
王鹾颠侵蜀自是或臣或否咸通结
搆南海 (第 79-13b 页)
深寇蜀部西南𡰥之中南诏 (第 79-13b 页)
最大

  领县三

  姚城 泸南 长明 …… (第 79-13b 页)
  右上十六州旧属戎州都督天保以前朝贡不绝天

宝后没在境旧管 (第 79-16a 页)
夷新旧州四十七一十五州
管县五十二在益州郡界内其州近滇池并是 (第 79-16a 页)

诸獠缘地最远与姚巂州云南接界

  南宁州在州西南二千六百五十三里开元五年八月
十三日敕郎州为南 …… (第 79-16a 页)
  武昌州在州南二千三百一十七里管县七


  扶德州在州东南四百五十七里管县四

  四州管县二十八 三州在马湖江并是无税输
系州县

  驯州在州西北七百三十三里管县五

  骋州在州西一千三十二里管县三

  浪州 …… (第 79-18a 页)
  柯违州在州南九百七里管县三

  碾卫州在州西南九百九十七里管县三

  右上羁縻诸州除没落云南界一十五州其馀虽
有名额元无城邑散在山洞不常其居抚之难顺扰
之易动其为刺史父子相继无子即以其党有可者 (第 79-19b 页)
公举之或因春秋有军设则追集赴州著夏人衣服
却归山洞椎髻跣足或被毡或衣皮从𡰥之风俗
无税赋以供官每年使司须有优赏不拘文法自古 (第 79-19b 页)

卷八十

  巂州越巂郡今治越巂县本益州西南外夷地秦时略
通五尺道汉始立为邛都国故史记曰滇中君长十数
邛都最大是也至武帝始诛邛君杀莋侯冉駹之戎等
皆震警乃以邛都之地为越巂郡属益州部以镇之按

郡有越水巂水皆出生羌界南历本郡焉言越巂者以
彰威德也故名曰越巂郡后汉至宋晋皆因之不朝贡
故十道志云魏晋以还獠恃险抄窃乍服乍叛是也
至齐而夷长或来纳款因为越巂獠郡以统之后周武
帝征越巂又开其地因立严州取其严敬 …… (第 80-6a 页)
  越巂 台登 苏祁 昆明 邛部 阳山 会川

  四至八到

  东北至东京(阙)东北至西京四千九十里 东北至
长安三千二百三十里 东至于费生二百三十 (第 80-6b 页)
里 西南至磨遂生六百六十里

  户

  唐开元户四万七百二十

  风俗

  尚骨卜刻木为信火葬而乐送以鼓吹为 …… (第 80-7a 页)
  于天水之上置藤为桥谓之莋故曰邛莋 黑水杜甫
诗云云深黑水遥是也 漏天秋夏常雨故曰漏天
石室山按九州要记云山在汶江之北者昔樵人王质
入山见二仙人围棋质乃坐斧而观二仙棋罢质亦起
见斧柯既烂方悟是二仙人 鹦鹉山山多鹦鹉得名
 麻山山有麻能解彼瘴气之毒故曰麻山 奴诺城
诸葛亮征所筑憩军之所 (第 80-8b 页)

卷八十一

  风俗


  地边夷徼人杂羌  土产

  麝香 当归 大黄 羌活

  通轨县二乡本属松州贞观二十一年于县置当州显
庆元年 (第 81-14a 页)

卷八十四

十一年卢耽除四川节度时寇围成都大将军吴行
鲁统师过此见断碑皆古卿相之名遂心祷之愿荡除 (第 84-8a 页)
寇既而王师大捷乾符三年行鲁除东川节度遂抽
俸于路侧置百神之庙至景福大顺之间庙遭兵火王
氏僭号梦见一百 (第 84-8a 页)

卷八十五

  东北至东京三千七百七十里 东北至西京三千
三百五十里 东北取资普二路至长安二千四百
九十里 东至合州五百里 南至戎州三百一十
里 西至嘉州二百一十里 北至陵州二百六十
里 东南至泸州水路相兼五百四十里 西南至
嘉州三百一十里 西北至陵州三百三十里 东

北至资州二百一十九里

  户

  唐开元户五千六百三十九皇朝户主五万一十
一客一万六千七百四

  风俗

  夏人少獠多男不巾栉女衣班布姓名颠倒不知
礼法

  土产 (第 85-11a 页)

卷八十八

 方山唐天宝六年敕改为回峰山在县东二十里山
形八角 废绵水县在县江阳县地晋置绵水县溪口
因以为县皇朝乾德五年并入江安县 悦州江水从
戎州部落悦州流下县界 思晏水从晏州流下合流
至绵水 废洷南县唐贞观八年分泸川县置在洷水
之南今废入泸州县按峡城记云泸合遂蜀四郡皆峡
之郡自江桔柏池导等江至此二百八十江会于峡 …… (第 88-5b 页)
  扶德州唐开元十八年七月割入


  领县三

  扶德 宋水 牱隆

  二州连接黔府及柘在生承前不输税课

  能州唐大定元年置

  领县二户十二

  曲水 甘泉

  淅州唐仪凤二年置 (第 88-6b 页)

卷九十一

  苏州吴郡今理吴长洲二县禹贡扬州之域所谓三江
既入震泽底定按震泽今州西六十里太湖是也周时
谓吴国释名曰吴虞也封太伯于此以虞其志也按史

记周太王长子曰太伯太伯弟仲雍避少弟季历逃荆自号勾吴吴人立为君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太伯
初适吴筑城在平门外自太伯至王僚二十六王都之
今无锡县有吴城 (第 91-1b 页)
是也仲雍传国至曾孙周章武王尅
殷因而封之又封周章弟虞仲于故夏墟谓之虞仲从
太伯至吴子寿梦十九世当鲁成时盛大称吴入州来
楚一岁七奔命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始大通于上
国吴王阖闾西破楚入郢北威齐晋兴伯名于诸侯筑 (第 91-1b 页)

卷一百二十

寻𨽻黔中按华阳国志云涪巴之南鄙
从枳县入溯涪水秦将司马错由之取楚黔中地汉兴
恒为都尉理山险水滩人多蛋唯出丹漆枳县即今
涪州所理是汉献帝建安中涪陵谢本以涪陵广大白 …… (第 120-2a 页)
 永安故县武德元年析涪陵巴二县地于今州西南
一百五十里置以县北永安山为名开元二年民以为

非便遂废

  黔州

  黔州黔中郡今理彭水县历古夷之地禹贡荆州之域
左传庸人率群 (第 120-8a 页)
叛楚即其地战国时为楚黔中地秦
惠王欲楚之黔中地以武关外易即此土也至昭王伐
楚得其地因置黔中郡于今辰州 (第 120-8a 页)
是故汉书谓五溪之
地在汉为武陵郡之酉阳县地武帝于此置涪陵县按
贾耽四夷述武陵五溪之西界也后汉献帝时分为 (第 120-8a 页)
四县属(缺)国都尉理三国时蜀先主又增一县按蜀志
云先主于五溪立黔安郡领五县至后主又增置一县
晋平吴后省一县犹领五县永嘉后地没夷经二百
五十六年吴录云黔阳属武陵郡今辰州三亭县西黔
阳城即汉之黔阳县城也又黄闰武陵记云武陵郡境
 (第 120-8b 页)
十馀里即知黔中亦其土也荆州图副云巴东南故
浦县与黔阳分界南浦今属万州县是也后周保定四
帅田思鹤以地内附因置奉州建德三年改为黔 …… (第 120-8b 页)
入黔中道仍加经略使天宝元
年改黔中为黔中郡然依旧都督施夷播思费琛溱商
九州又领克明劳羲福犍邦琰清庄峨牂鼓儒琳鸾
今那晖郝总侯敦晃柯樊棱添普宁功亮茂龙延训乡 …… (第 120-9b 页)
  西北水路至涪州武龙县二百七十里 东北至

施州七百四十里

  户

  唐开元尸四千二百皇朝户主一千二百七十九客
二千五百四

  风俗

  杂居溪洞多是獠其性犷悍其风淫祀礼法之道
固不知之开宝四年黔南上言江心有石鱼见上有古
记云广德元年二月大江水退石鱼 …… (第 120-11b 页)
  彭水县旧三乡今二乡本汉酉阳县地属武陵郡吴分

酉阳之境置黔阳郡地即属焉又县道四夷云盖刘璋
分涪陵置汉葭县地开皇十年三帅内属于此地彭
水县属黔州大业三年罢州为黔安郡县仍旧焉贞观
四年与州移于今理有盐井一在县东九十里今煎 …… (第 120-12b 页)
在背上能餐野兽 五溪谓酉辰巫武沅
等五溪古老相传云楚子灭巴巴子兄弟五人流入五
溪各为一溪之长一说五溪皆盘瓠子孙自为统长
故有五溪之号焉古谓之 (第 120-13a 页)
蜑聚落 …… (第 120-13a 页)
  都濡县南二百里元一乡唐贞观二十年析盈隆县置
因界内都濡水为名也 丹阳山在县南二十五里有
丹阳水出焉 波溥水在县西南一百里又南流注丹

阳水 蒟酱山 已上郡界之山水

  控临番落种

  牂牁 昆明 柯 桂州 提拖  (第 120-15a 页)
蜒 葛獠
没夷 巴 尚抽 勃 新柯 俚人 莫徭
白虎

  管番州五十三 九州每年朝贡

  南宁州 (第 120-15a 页)
本清溪镇唐末置在黔州西南二十九日行
从南宁州至罗殿王部落八日行与云南接界

充州 淡州 犍州 庄州 明州 牂州 矩州
清州

  四十四州洞内羁縻

  柯州 袭州 峨州 州 邦州 鹤州 劳州
羲州 福州 鼓州 儒州 鸾州 令州 郝州
普宁州 总州 那州 勋州 功州 敦州 (第 120-15b 页)

卷一百二十一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十一

  宋 乐史 撰

  江南西道十九

  夷州

  夷州义泉郡即今理绥阳县禹贡荆州之域外古
荒徼之地汉为牂牁郡境历代恃险不闻臣附大业七
年始招慰置绥阳县属明阳郡今夷宁县西北八十里 …… (第 121-1a 页)
  唐开元户一千二百八十四


  风俗

  同黔中而夷之俗颇有不通

  人物无

  土产

  茶  朱砂 水银 蜡烛  犀角

  绥阳县四乡汉牂 …… (第 121-3a 页)
  播州播川郡今理遵义县按郡地即秦夜郎且兰二郡
西南隅之地秦惠王十四年欲得楚黔中地以武关
关外之地易之今疑黔府即总谓黔中地其地分合属
于楚至汉元鼎六年平西南夷置牂牁郡其地属焉汉
书唐蒙上书说武帝曰窃闻夜郎国所有精兵可得十

万浮船牂牁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上乃拜蒙为中
郎将从巴莋关入见夜郎侯厚赐谕以威约为置吏夜
郎傍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阻终不能有也乃
且听蒙约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路自僰
道指牂牁江司马相如又往谕意皆不听命数反叛及
南越反上使驰义侯因犍为发南夷兵且兰君乃反杀
使者会越已破引兵诛且兰遂平南夷置牂牁郡以且
兰有㭬舡牂牁处因于此立郡以名焉其后以夷 (第 121-5b 页)

卷一百二十二

  宋 乐史 撰

  江南西道二十

  思州

  思州宁夷郡今理务川县春秋时楚地自战国以后土地与
黔中同晋陷夷无复郡县至后周方得其地未为郡县隋
初其地属清江郡至开皇十九年于此置务川县属庸州庸 …… (第 122-1a 页)
  西北至东京四千三百七十里 西北至西京三千
九百五十里 西北至长安取江陵府路三千九百
三十五里取万州路二千八百五十里 东至溪
州三百里 南至费州水路四百里 南至涪州
五百里 西至夷州六百里 北至黔州二百八十
七里水路三百五十里 东南至锦州常丰县五百
里 东南至辰州麻汤县一千六百里 西南至夷
州都上县五百四十里 西北水路至黔州三百一

十里 东北至黔州江县一百九十里

  户

  唐开元户一千五百九十九皇朝管户(阙)

  风俗

  同黔中地在荒徼之外獠杂居言语各异

  姓氏

  (阙)

  人物 …… (第 122-3a 页)
  溱州


  溱州溱溪郡今理荣懿县土地所属与夷州同唐贞观
八年开招南至十六年置溱州及荣懿扶欢乐来三
县咸亨元年废乐来县天宝元年改为溱溪郡乾元
元年复为溱州

  元领县 (第 122-10a 页)

卷一百二十九

之富北接梁宋平涂不过七
百西接陈许水陆不出千里外有江湖之阻内保淮淝
之固龙泉之陂良畴万顷馆六之贡利尽越金石皮
革之具萃焉苞木箭竹之族生焉山湖薮泽之隈水旱
之所不害土产草滋之实荒年之所取给其俗尚气力
 (第 129-2a 页)

卷一百三十六

  唐开元户六千九百皇朝户主三千六百九十二客
一万六千二百五十


  风俗

  大凡蜀人风俗一同然边界乡村有獠户即异也
今渝之山谷中有狼猱乡俗搆屋高树谓之阁阑不
解丝竹惟坎铜鼓视木叶以别四时父子同讳夫 (第 136-8b 页)

卷一百三十八

  渠州邻山郡今流江县禹贡梁州之域春秋时巴国秦
惠文帝遣张仪司马错伐巴蜀灭之因置巴郡汉初置
宕渠县属巴郡今即流江县东北七十里宕渠故城是
也其城后汉车骑将军冯绲增修俗名车骑城东晋末
獠所侵因而荒废汉志云符特山在宕渠西南今
县则有龙骧山盖符特山也后汉建安二十三年蜀先
主分巴郡置宕渠郡 (第 138-8a 页)

卷一百四十二

  穰县旧九乡今六乡本汉旧县亦为涅阳县穰即战国
时楚之别名邑后属韩秦攻韩取之封相国魏冉为穰
侯汉县属南阳郡晋属义阳郡 灵龟郭仙产雍州记
云石桥水污而为池出灵龟色如金缕 五垄山周地
图记云南阳郡西山有五堆连延相接故号五垄山
三户左氏传云晋士蔑执子界楚师于三户即此郡
地 湍水荆南图副云作专南雍记云县北七里有湍
水六门堨白水浊水棘水是也 涅阳城汉 (第 142-5b 页)

卷一百四十五

  中庐县西南五十八里旧六乡今三乡本汉中庐县春
秋庐戎之国南齐于此立义清县属义安郡唐贞观二

年自今县东北三十里移于今所在州西五十三里复
为中庐县 山都县城秦之邑名废城在今县东北
宜城县南九十五里元二乡本楚之鄢都在汉为鄢县
地宋大明元年以胡人流寓者立华山郡于大堤村即
今县后魏改华山郡以宜城郡分新郡之地县地因帝
率道县属威宁郡后周保定四年省宜城郡入率道县
今县南右宜城即旧郡唐武德四年以此邑属鄀州贞
观八年废鄀州改属襄州天宝七年改为宜城县从古

郡名 水西自义清县县界流入东南经县西去县
三十里有白公湍南雍州记云秦将白起伐楚之日涉
此水而济因号白公湍今 (第 145-11b 页)

卷一百四十六

  荆州江陵郡今理江陵县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史记
以为鹑首楚之分自张十八度至轸十二度楚之分野
春秋以来楚国之都谓之郢都西接巴巫东连云梦亦

一都会之所秦以鄢郢为南郡今州也秦又取巫中地
为黔中郡以楚之汉北立南阳郡襄王子熊元为考烈
王徙于寿春命之曰郢其庶子负刍杀弟哀王而立五
年为秦将军王剪所虏楚自此灭焉项羽改南郡为临
江国汉初复为南郡置南校尉以领之高帝末分长
沙为桂阳郡改黔中为武陵郡分南郡为江夏郡景帝
又改南郡为临江国武帝元封元年置刺史 …… (第 146-1b 页)
江陵营城府此
后尝以江陵为州理宋武帝分置荆司郢雍湘五州皆
州城地也齐梁因之按安(阙)志云荆州之境合带
土地辽延称为殷旷江左大郡莫过荆襄若非时望名
贤不居此郡梁初陷于魏后复之梁元帝为湘东王荆
州居之凡 (第 146-3a 页)

卷一百四十七

不得称名人惮之 清江一名夷水东自施州开夷县
界流入昔巴有五姓未有君长俱事鬼神又各令乘
土船约浮当以为君唯务相独浮之共立为君神女谓
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 (第 147-7a 页)

卷一百四十八

  夔州云安郡今理奉节县春秋时为夔子国其后为楚
灭故其地归楚后秦灭楚置三十六郡此地为巴郡西
汉十三州皆益州部汉书地理志江关都尉理鱼复有

橘官即今郡也三国时蜀先主为吴将陆逊败于夷陵
退屯白帝城因改为永安即此地又按郡国记白帝城
即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因号鱼复为白帝城
刘先主改鱼复为永安仍于州西七里别置永安宫城
在平地其后吴将全琮来袭不尅又罗献为领军守永
安闻魏军平蜀三日哭于都亭是也晋大康中复永安
为鱼复有故江关在江南岸北对州城即刘先主于此
置故陵郡后主改为巴东郡宋泰始三年山峡崄隘多

据峙以为寇贼立三巴校尉以镇之宋末废三巴
校尉齐建元二年以荆州之巴东建平二县即益州之
巴郡梁州之涪陵四 …… (第 148-2a 页)
  也魏为临江郡吴为建平郡晋不改隋属巴东郡唐武
德二年置归州来属 空舲硖山在县东一百二里荆
州图记云此峡绝崖壁立数百丈飞鸟所不能栖有一
火烬插石崖间望见可长数尺相传云尧洪水时行者
泊舟崖侧爨于此馀烬插之至今犹曰插灶 夔子城
在县东二十里春秋夔子之都熊挚所治而此城亦称

为夔子所都盖初封于彼而灭于此故郡国志云昔周
成王封楚熊绎初都丹阳后移校江即此地亦曰丹阳
后又移都郢吴置建平郡在此 太清镇在县东南八
十五里吴置以备蜀居三峡要冲之会塞山之路绝
寇略之经 屈大夫宅有女须庙在宅东女须即大夫
姊也有捣衣石犹存 麝香山在县南一百一十里多
麝  (第 148-12a 页)
史部 地理类

水经注释提要

  鲍丘水(一清按鲍丘水出自戎方不见汉志而浭水灅水之见于汉志者皆载入篇中)

  濡水(汉志渔阳郡白檀县洫水出北夷师古曰洫音呼鵙反辽西郡肥如县元水东入濡水
濡水南入海阳一清按洫水道元注引地理志作濡水洫字误也南入海 …… (第 -14b 页)
  □水(汉志北地郡直路县沮水出东西入洛一清按沮水当依说文作□水侧加切又说文是
出西东入洛与汉志异)


  (补)洛水(汉志北地郡归德县洛水出北夷中入河左冯翊□德县洛水东南入渭一清按周礼
雍州浸曰渭洛孔安国尚书传雍州曰漆沮之水已从入渭导渭曰漆沮 …… (第 -16b 页)
  赣水(汉志豫章郡赣县豫章水出西南入大江又雩都县湖汉水东至彭泽入江行千九百里
一清按此即道元注所云豫章水右通湖汉水者也)


  庐江水(汉志庐江郡庐江出陵阳东南北入江)

  卷四十

  渐江水(汉志丹阳郡黝县渐江水出南夷中东入海一清按说文云渐水出丹阳黝南 (第 -28b 页)

(第 -28b 页)

卷二

为降狄道则是晋时
改称道元引班志称降斯其缪耳)
滥水又西北径武阶城南又西北
径降狄道故城东百官表曰县有夷谓之道有公 …… (第 2-26b 页)
主谓之邑(全氏曰按本表曰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夷曰道今钞
变割截不可晓)
应劭曰反舌左衽不与华同须有译言乃通
也汉陇西郡治秦昭王二十八年置应劭曰有陇 (第 2-27a 页)

卷三

  大河东径咸阳县故城南王莽之贲武也河水屈而
西流白渠水注之水出塞外西径定襄武进县故城

北西部都尉治王莽更名伐世祖建武中封赵虑
为侯国也白渠水西北径成乐固北郡国志曰成乐
故属定襄也魏土地记曰云中城东八十里有成乐 …… (第 3-10b 页)
当舍蕃委诚重译拜阙陛见
之所也故殿以广德为名魏太平真君三年刻石树
碑勤宣时事碑颂云肃清帝道振摄四荒有有戎
自彼氐羌无思不服重译稽颡恂恂南秦敛敛推亡
峨峨广德奕奕焜煌侍中司徒东郡公崔浩之辞也
碑阴题宣城 (第 3-13a 页)

卷四

风俗记曰河南平阴县故晋阴地阴戎之所
(全氏曰按阴戎是阴地之戎杜预曰在河南山北自上洛以东至陆浑观左传子奔晋阴地良是 (第 4-36b 页)

卷五

于甘陵县故城东南无城以拟之直东二十里有艾
亭城东南四十里有此城疑即清河城也后居之
故世称 (第 5-41b 页)
城也漯水又东北径文乡城东南又东北
径博平县故城南有层台秀上王莽改之曰加睦也
右与黄沟同注川泽黄沟承聊 (第 5-41b 页)

卷十四

阳白檀县故城地理志曰洫水(一清按今本汉书亦作洫
然注不别出洫水是当即濡水矣此六朝以前本之讹误也)
出北夷中汉景帝 (第 14-20a 页)

卷十五

  阳水出阳山阳溪世人谓之大阳谷水亦取名焉东
流入伊水伊水又东北鲜水入焉水出鲜山北流注
于伊伊水又与水合水出卢氏县之 (第 15-20a 页)
谷东流入
于伊

  又东北过陆浑县南

  山海经曰滽滽之水出于釐山南流注于伊水今水
出陆浑县之西 …… (第 15-20a 页)
  马怀桥长水出新城西山东径晋使持节征南将军
宋均碑南均字文平县人也其碑太始三年十二月
立其水又东流入于伊又有明水出梁县西狼睾山

俗谓之石涧水也西北流径杨亮垒南西北合康水
亦出狼睾山东北流径范坞北与明水合北注西南
流入于伊山海经曰放睾之山明水出焉南流注于
伊水是也伊水又与大戟水会出梁县西水有二源
北水出广成泽西南径杨志坞北与南水合水源南
出广成泽西流径陆浑县南河南十二县境簿曰广
成泽在新城县界黄阜西北流屈而东径杨志坞南
又北屈径其坞东又径坞北同注老倒涧俗谓之老

倒涧水西流入于伊伊水又北径新城东与吴涧水
会水出县之西山东流南屈径其县故城西又东转
径其县南故子国也县有鄤聚今名 (第 15-24a 页)
中是也汉
惠帝四年置县其水又东北流注于伊水伊水又西
北径当阶城西大狂水入焉水东出阳城县之大𩇵
口山 (第 15-24a 页)

卷十六

宋初尚存后乃亡之耳一清按胡氏
所引寰宇记清水一条已见卷三河水注盖偶有不
照也汉志北地郡郁郅县泥水出北夷中有牧师
苑官又有泥阳县莽曰泥阴盖泥水所径也说文作 …… (第 16-42a 页)
𨼆引水经曰洛水出上郡彫阴泰冒山
过华阴入渭此真汉代经文洛水之源委具焉汉志
北地郡归德县下云洛水出北夷中入河左冯翊
怀德县下云洛水东南入渭盖由渭以达于河也又
河水注云河水又南洛水自猎山枝分东派东南注 (第 16-44a 页)

卷二十

帝永初三年分广汉夷置有白马水出长松县西
南白马溪东北径长松县北(一清按隋书地理志武都郡长松县西魏置初
曰建昌开皇十八 ……
 (第 20-14a 页)

间历于中之北所谓商于者也故张仪说楚绝齐许
以商于之地六百里谓以此矣吕氏春秋曰尧有丹
水之战以服南即此水也又南合汮水谓之淅口 (第 20-29a 页)

卷二十一

东北趣狼皋山者也

  东南过其县北

  汝水自狼皋山东出峡谓之汝阨也东历麻解城北
故鄤乡城也谓之中左傅所谓单浮馀围 (第 21-2a 页)
 (第 21-2a 页)
氏溃者也杜预曰城在河南新城县之东南伊洛之 (第 21-2a 页)
戎陆浑氏城也俗以为麻解城非也盖 (第 21-2b 页)
麻读声
近故也汝水又径周平城南京相璠曰霍阳山在周
平城东南者也汝水又东与三屯谷水合水出南山
北流径石 …… (第 21-2b 页)
年楚侵梁及霍服虔曰梁霍周南鄙也建武二年世
祖遣征虏将军祭遵攻中山贼张满时厌新柏华
馀贼合攻得霍阳聚即此(一清按后汉书祭遵传时新城 (第 21-4a 页)
中山贼张满屯结
险隘为人害诏遵攻之而厌新柏华馀贼复与满合遂攻得霍阳聚道元抄变其词耳)
水又径
梁城西按 …… (第 21-4a 页)
陂水又东径新息县结为墙陂陂水又东径
遂乡东南而为壁陂又东为青陂陂东对大吕亭春
秋外傅曰当成周者南有荆申吕姜姓矣蔡平侯始
封也西有小吕亭故此称大也侧陂南有青陂庙庙
前有陂汉灵帝建宁三年新蔡长河南缑氏李言 (第 21-20b 页)

卷二十三

等人(颖释云汉幽州刺史朱君之碑有阴在毫州朱君名龟石有碎落不能详其官阀其可考者当
以御史中丞督捕益州
又为幽州刺史禦鲜卑尔灵帝光和六年卒后汉西南夷传云蜀郡诸夷反执
太守雍陟遣御史中丞朱龟讨之不能尅李颙发 (第 23-8a 页)
板楯平之碑所载与传合)濄水东南径 (第 23-8a 页)

卷二十七

次尚歌之堵水又东北径上庸郡故庸国也春秋文
公十六年楚人秦人巴人灭庸庸小国附楚楚有灾
不救举群以叛故灭之以为县属汉中郡汉末又
分为上庸郡城三面际水堵水又东径方城亭而东
北历嵾山下而北径堵阳县南北 (第 27-21a 页)

卷二十八

  又东过中庐县东淮水自房陵县淮山东流注之
县即春秋庐戎之国也县故城南有水出西山山有
石穴出焉谓之马穴山汉时有数百匹马出其中马
形小似巴滇马三国时陆逊攻襄阳于此穴又得马
数十匹送建业蜀使至有家在滇池者识其马毛色
云其父所乘马对之流涕(一清按刘昭郡国志补注引襄阳耆旧傅云蜀使有
五郜兵家滇池者识其马色云亡父所乘对之流涕)
其水东流一百四十里径
城南名曰浴马港言初得此马洗之于此因以名之

亦云乘出沔次浴之又曰洗马厩渡沔宿处名之曰
骑亭然候水诸北遏是水南壅淮川以周田溉下
流入沔沔水东南径黎丘故城西其城下对缮州秦
丰居之故更名秦州王莽之败也秦丰 …… (第 28-9a 页)
  沔水之左有骑城周回二里馀高一丈六尺即骑亭
也县故楚邑也秦以为县汉高帝十一年(一清按汉书高祖功
臣侯表是十二年封)
封黄极忠为侯国县南有黄家墓墓前有
双石阙彫制甚工俗谓之黄公阚黄公名尚为汉司
徒沔水又东径猪兰桥桥本名木兰桥桥之左右丰

蒿荻于桥东刘季和大养猪襄阳太守曰(沈氏曰当作襄阳太
守刘季和于桥东大养猪方合刘宏晋阳秋字叔和襄阳香旧傅作季和晋书本傅又云字和季疑为非
也)
此中作猪屎臭可易名猪兰桥百姓遂以为名矣
桥北有习郁宅宅侧有鱼池池不假功自然通洫长
六七十步广十丈常出名鱼沔水又南得木里水会
楚时于宜城东穿渠上口去城三里汉南郡太守王
宠又凿之引水灌田谓之木里沟径宜城东而东
北入于沔谓之木里水口也 …… (第 28-11a 页)
  又南过宜城县东夷水出自房陵县东流注之

  夷水水也桓温父名彝改曰 (第 28-11b 页)
水夷水导源中庐
县界康狼山山与荆山相邻其水东南流历宜城西
山谓之夷溪又东南径罗川城故罗国也又谓之鄢 (第 28-11b 页)
水春秋所谓楚人伐罗渡鄢者也夷水又东南流与
零水合零水即沶水也上通梁州沔阳县之默城山
司马懿出沮之所由其水东径新城郡之沶乡县县
分房陵立谓之沶水又东历軨乡谓之軨水晋武帝

平吴割临沮之北乡中庐之南乡立上黄县治軨乡
沶水又东历宜城西山谓之沶溪东流合于夷水谓
之沶口也与夷水乱流东出谓之淇水径城南城
在宜城南三十里春秋莫敖自罗败退及鄢乱次以
济淇水是也(一清按今本左傅作及鄢乱次以济遂无次陆德 …… (第 28-12a 页)
有冶父城春秋傅曰莫敖
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谓此处也春夏水盛则南
通大江否则南迄江堤北径方城西方城即南
也又北与三湖会故盛宏之曰南 (第 28-16b 页)
府东有三湖源
同一水盖徙治西府也宋元嘉中通路白湖下注阳
水以广漕运阳水又东历天井北井在方城北里馀
广 …… (第 28-16b 页)
  谢灵运云具区在馀姚然则馀暨是馀姚之别名也
(全氏曰按馀暨今之萧山也如何以为馀姚之别名)今馀暨之南馀姚西北浙
江与浦阳江同会归海但水名已殊非班固所谓南
江也郭景纯曰三江者岷江松江浙江也(隋书经籍志水经三
卷郭璞撰今失傅)
然浙江出南中不与岷江同作者述志
多言江水至山阴为浙江今南江枝分历乌程县南 (第 28-34a 页)

卷二十九

曰□古丹字俗本作凡误
也)
器不藏嗟矣后人幸勿我伤自后古坟旧冢莫不
夷毁而是墓至元嘉初尚不见发六年大水饥始
被发掘说者言初开金银铜铁之器朱漆雕刻之饰烂
然有二朱漆棺棺前垂竹帘隐以金钉墓不甚高而 …… (第 29-4a 页)
  泚水于冈南(全氏曰不知是何冈失其名)西南流戌在冈上泚水
又西南与南长坂门二水合(一清按坂门水即下板桥水也未知水有二名
也抑误字也)
其水东北出湖阳东隆山山之西侧有汉日
南太守胡著碑子珍骑都尉尚湖阳长公主即光武
之伯姊也庙堂皆以青石为阶陛庙北有石室珍之
元孙桂阳太守㻛以延熹四年遭母忧于墓次立石

祠勒铭于梁石宇倾颓而梁字无毁盛宏之以为樊
重之母畏雷室盖傅疑之谬也隆山南有一小山山
坂有两石虎相对夹隧道虽处荒全无破毁作制
甚工信为妙矣世人因谓之为石虎山其水西南流
径湖阳县故城南地理志曰故廖国也竹书纪年曰 (第 29-11b 页)

卷三十

  淮水东径故息城南春秋左傅隐公十一年郑息有
违言息侯伐郑郑伯败之者也淮水又东径浮光山
北亦曰扶光山即戈阳山也出名玉及黑石堪为棋

其山俯映长淮每有光辉淮水又东径新息县故城
南应劭曰息后徙东故加新也王莽之新德也光武
十九年封马援为侯国外城北门内有新息长贾彪
庙庙前有碑面南又有魏汝南太守程晓碑魏太和
田益宋效诚立东豫州以益宗为刺史淮水又
东合慎水水出慎阳县西而东径慎阳县故城南
县取名焉汉高帝十一年封 (第 30-5b 页)

卷三十一

阳西川大岭东
谷俗谓之歇马岭川曰广阳川非也即应劭所谓孤
山波水所出也马融广成颂曰浸以波溠其水又南
城下盖 (第 31-3a 页)
别邑也俗谓之麻城非也波水又南
分三川于白亭东而俱南入滍水滍水自下兼波水
之通称也是故阚骃有东北至定陵 …… (第 31-3a 页)
县历黄邮聚世祖建武三年傅俊岑彭进击
秦丰先拔黄邮者也谓之黄邮水大司马吴汉破秦
丰于斯水之上其众落悉为居犹名之为黄邮 (第 31-19b 页)
棘水自新野县东而南流入于淯水谓之为力口也
棘力声相近当为棘口也又是方俗之音故字从读
变若世以棘子木 (第 31-19b 页)

卷三十二

  漻水北出大义山南至厉乡西赐水入焉水源东出
大紫山分为二水一水西径厉乡南水南有童山即
烈山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傅云是神农所生处也
故礼谓之烈山氏水北有九井子书所谓神农既诞
九井自穿谓斯水也又言汲一井则众水动井今堙
塞遗迹髣髴存焉亦云赖乡故赖国也有神农社赐
水西南流入于漻即厉水也赐厉声相近宜为厉水
矣一水出义乡西南入隋又注漻漻水又南径隋县

注安陆也

  南过安陆入于涢

  蕲水出江夏蕲春县北山

  山即蕲柳也水首受希水枝津西南流历蕲水出中故以此 (第 32-2a 页)
为五水 (第 32-2a 页)
五水即谓蕲水希水巴水也
又赤亭水西归水 (第 32-2a 页)
左冯居岨藉山川世为抄暴宋
世沈庆之于西阳上下诛伐 (第 32-2a 页)
夷即五水 (第 32-2a 页)


  南过其县西 (第 32-2a 页)

卷三十三

以当禹贡扬州之
三江真可谓痴人说梦者也)
江水又径汶江道(一清按汉志蜀郡汶江不曰道至续
志始加道字县有
夷谓之道或今本汉书脱道字当以续志水经注补之)汶出徼外岷
山西玉轮坂下而南行又东径其县而东注于大江
故 …… (第 33-3b 页)
于馀鱼溪水㐲流径平头山内通南浦故
县陂湖其地平旷有湖泽中有菱芡鲫雁不异外江
凡此等物皆入峡所无地密恶不可轻至江水又
东右径夜清而东历朝道口有县治治下有市十日
一会江水又东左径新市里南常璩曰巴旧立市于 …… (第 33-26a 页)
胁也郭仲产曰斯名将因此而兴矣江水又东径鱼
复县故城南故鱼国也春秋左传文公十六年庸与
叛楚庄王伐之七遇皆北唯禆鯈鱼人遂之是
也地理志江关都尉治公孙述名之为白帝取其王
巴蜀(一清按是句文义 (第 33-27b 页)

卷三十五

  又东右合油口又东径公安县北刘备之奔江陵使
筑而镇之曹公闻孙权以荆州借备临书落笔杜预
克定江南罢华容置之(一清按此处脱误甚多不可强通)谓之江安

县南郡治吴以华容之南乡为南郡晋太康元年改
曰南平也县有油水水东有景口口即武陵郡界景
口东有沦口沦水南与景水合又南通澧水及诸陂
湖自此渊池相接悉是南府屯也故侧江有大城
相承云仓储城即邸阁也江水左会高口江浦也右
对黄州(一清按寰宇记云公安县有黄山字或 …… (第 35-2a 页)
江江水又东湖水自北南注谓之嘉吴江右岸
频得二夏浦北对东城州西浦侧有雍伏戌江之左
岸东会龙骧水口出北山中江之右岸得武口水
上通安陆之延头宋元嘉二年卫将军荆州刺史谢
晦阻兵上流为征北檀道济所败走奔于此为戍 …… (第 35-9a 页)
  江水东径白虎𡼠北山临侧江坟又东会赤溪夏浦
浦口江水右迤也又东径贝𡼠北庾仲雍谓之沛岸
矣江之右岸有秋口江浦也又东得乌石水出乌石
山南流注于江江水右得黎𡼠北亦曰黎岸也山东
有夏浦又东径上碛北山名也仲雍谓之大小竹碛
也北岸烽火州即举州也北对举州仲雍作莒字得
其音而忘其字非也举水出龟头山西北流径龙戍
(一清按方舆纪要黄州府麻城县举水下引水经注云举水西北流径蒙龙城南南史梁宗室安成

王秀傅云司州叛
田鲁生鲁贤秀超据蒙笼来降魏书地形志南定州萧衍置冶蒙笼城注有脱误)
梁定州治 (第 35-10b 页)
田超秀为刺史举水又西流左合垂山
之水水北出垂山之阳与弋阳渒水同发一山故是
水合之水之东有南口戍又南径 (第 35-10b 页)
方山戍西西流注
于举水又西南径梁司豫二州东田鲁生为刺史
治湖陂城亦谓之水城也举水又西南径颜城南又
西南径齐安郡西倒水注之水出黄武山南径白沙
戍 …… (第 35-10b 页)
五圻江水左则巴水注之水出雩娄县之下灵山即
大别山也与决水同出一山故世谓之分水山亦或
曰巴山南历中吴时旧立屯于水侧引巴水以溉
野又南径巴水戍南流注于江谓之巴口又东径轪
县故城南故弦国也(全氏曰此是 (第 35-13b 页)

卷三十六

时通谓褒为沔也窃谓褒斜二水禹时必有相通之道如水经注所云衙岭之南溪水支灌于斜川者及
夏殷之际梁俗变为夷贡职不修贡道遂废周武王牧野之师八国虽尝来会其后巴蜀恃险复不与
中国通逾沔入渭之道其谁知之尝观江河之 …… (第 36-4b 页)
  东南过旄牛县北又东至越巂灵道县出蒙山南
灵道县一名灵关道汉制夷狄曰道(禹贡锥指曰汉灵关道属越巂
郡去此地甚远今芦山县西北有灵关废县通典雅州卢山县有灵关山是也其地当为沫水之所经盖
汉后别置宋书符瑞志云晋咸宁三年黄龙见汉嘉灵关则县属汉嘉之灵关非越巂之灵关道也经注

并误一清按灵史记作零寰宇记雅州卢山县下云灵关镇在县北八十二里四向险峻控带蕃
一夫
守之可以禦百蜀都赋云廓灵关而为门注云关为西南汉嘉郡界也又云灵关山在县北二十里峰岭
嵯峨山耸十里 (第 36-12a 页)
傍夹大路下有山峡口阔三丈长二百步俗呼为重关通貊之乡入白狼夷之境是也)
县有铜山又有利慈渚晋太始九年黄龙二见于利
慈县令董元之率吏民观之以白刺史王 …… (第 36-12a 页)
聒野孔雀飞翔蔽
日笼山渡治口至九德按晋书地道记有九德县交
州外域记曰九德县属九真郡在郡之南与日南接卢舆居其地死子宝纲代孙党服从吴化定为九 …… (第 36-27a 页)
欢接响城隔殊非独步难游俗姓涂分故也自南陵
究出于南界进得横山太和三年范文侵交州于
横山分界度比景庙由门浦至古战湾吴赤乌十一
年魏正始九年(全氏曰五字注中 …… (第 36-28b 页)
于是出兵攻大岐界小岐界式仆徐狼屈都乾鲁扶
南等国皆灭之篇中所纪诸地名皆夷王国也屈都徐狼并见前)
或夷推语口食
鼻饮或雕面镂身脱衣裸种汉魏流赭(一清按汉书刑法志云赭
衣塞路盖罪人之服注云流赭谓徙人也)
咸为 (第 36-32a 页)

卷三十七

北距宕昌不远宕昌即三苗种裔与三苗之叙于三危者又为相应莫此之明也而傅同叔非之杏溪之
识远过九峰矣叶榆本语与中国文义不同安知为榆树之叶泽以榆叶所渍得名检郦注无此言盖 …… (第 37-2b 页)

云楪或作蝶则此水果非因榆叶所渍致黑足以折九峰之妄而拄樊生之口矣樊绰唐咸通中为安南
都护蔡袭从事著书十卷见唐书艺文志)

  过不韦县 …… (第 37-3a 页)
  过交阯麋泠县北分为五水络交阯郡中至东界复合

为三水东入海

  尚书大傅曰尧南抚交阯于禹贡荆州之南垂幽荒
之外故越也周礼南八雕题交阯有不粒食者焉
春秋不见于傅不通于华夏在海岛人民鸟语秦始
皇开越岭南立苍梧南海交阯象郡汉武帝元 …… (第 37-6b 页)
交州后朱䳒雒将子名诗索麋泠雒将女名徵侧为
(一清按索妻犹言娶妇范史南西南夷傅云嫁为朱鸢人诗索妻缪之甚矣)侧为人有
胆勇将诗起贼攻破州郡服诸雒将皆属徵侧为王
治麋泠县得交 …… (第 37-7b 页)
  夷水即很山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蜀人见其
澄清因名清江也(一清按应劭曰夷山在夷陵西南又云夷水出巫东入江然夷水之
源最远方舆纪要云源出
中南流名柘林溪经天池洛浦名黔黎溪南至金洞唐崖入黔江县名黔江 …… (第 37-11b 页)
  夷水自沙渠县入水流浅狭裁得通船东径难留城
南城即山也独立峻绝西面上里馀得石穴把火行
百许步得二大石碛并立穴中相去一丈俗名阴阳

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每水旱不调居民作威仪服
饰往入穴中旱则鞭阴石应时雨多雨则鞭阳石俄
而天晴相承所说往往有效但捉鞭者不寿人颇恶
之故不为也东北面又有石室可容数百人每乱民
入室避贼无可攻理因名难留城也昔巴有五姓
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
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中之又令各乘土舟约浮者
当以为君 …… (第 37-13b 页)
  无水出故且兰南流至无阳故县县对无水因以氏
县无水又东南入沅谓之无口(一清按汉志无水首受故且兰南入沅行
八百九十里)
沅水东径无阳县南临运水水源出东南岸
许山西北径其县南流注于熊溪熊溪南带移山(一清

按泿水篇注无阳县有移溪殆即熊溪也)
山本在水北夕中风雨旦而山
移水南故山以移为名盖亦苍梧郁州东武怪山之
类也熊溪下注沅水沅水又东径辰阳县县有龙溪
水南出于龙峤之山北流入于沅沅水又东滏水注
之南出扶阳之山北流会于沅沅水又东与序溪合
水出武陵郡义陵县鄜梁山西北流径义陵县王莽
之建平县也治序溪其城刘备之秭归马良出五溪
绥抚夷良率诸 (第 37-23a 页)
所筑也(一清按义陵县后汉废蜀志先主传军次秭归 …… (第 37-23a 页)
武陵五溪夷遣使请兵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缘山绝岭
于夷道猇亭驻营自很山通道武陵 (第 37-23b 页)
遣侍中马良安抚五溪夷咸相响应良所筑城即故义陵城也之
犹往也)
所治序溪最为沃壤良田数百顷特宜稻修作
无废又西北入于沅(一 …… (第 37-23b 页)
辰阳者
也王莽更名会亭矣辰水又右会沅水名之为辰溪
口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樠溪无溪酉溪辰溪其一焉
夹溪悉是左所居故谓此 (第 37-24a 页)
为五溪 (第 37-24a 页)
也沅水又
径沅陵县西武溪源出武山与酉阳分山水源石上
有盘瓠迹犹存矣盘瓠者高辛氏之畜狗也其毛五 …… (第 37-24a 页)
经三年生
六男六女盘瓠死因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
好五色衣裁置皆有尾其母白帝赐以名山其后滋
蔓号曰夷今武陵郡夷即盘瓠之种落也其狗皮 …… (第 37-24b 页)
城北王莽更名曰
迁陆也酉水东径酉阳故县南县故酉陵也酉水又
东径沅陵县北又东南径潘承明垒西承明讨五溪营军所筑也其城跨山枕谷酉水又南注沅水阚
骃谓之受水其水所决入名曰酉口(一清按汉志武陵郡充县酉原
山酉 ……
 (第 37-25b 页)
元嘉初伐所筑也沅水又东溪水南出茗山山深
回崄人兽岨绝溪水北泻沅川沅水又东与诸鱼溪
水合水北出诸鱼山山与天门郡 …… (第 37-26a 页)
记曰此山与东
海方壶山相似神仙多所游集故名壶头山也)
山高一百里广圆三百里山
下水际有新息侯马援征武溪停军处壶头径曲
多险其中纡折千滩援就壶头希效早成道遇瘴毒 …… (第 37-26a 页)
疑聊书所闻耳

  又东北过临沅县南

  临沅县与沅南县分水沅南县西有夷望山孤竦中
流浮崄四绝昔有民避寇居之故谓之夷望也南
有夷望溪水南出重山远注沅沅水又东得关下山
东带关溪泻注沅溃沅水又东历临沅县 (第 37-26b 页)

卷三十八

  资水出武陵郡无阳县界唐糺山盖路山之别名也
谓之大溪水东北径邵陵郡武冈县南县分都梁之

所置也县左右二冈对峙重岨齐秀间可二里旧傅
后汉代五溪 (第 38-1b 页)
保此冈故曰武冈县即其称焉大
溪径建兴县南又径都梁县南汉武帝元朔五年以
封长沙定王子敬侯遂之邑也县西有 …… (第 38-1b 页)
名也苏林曰青阳长沙县也汉高祖五年以
封吴芮为长沙王是城即芮筑也汉景帝二年封唐
姬子发为王都此王莽之镇郡也于禹贡则荆州 …… (第 38-13b 页)
见芮尸容貌衣服并如故吴平后预发冢人于寿春
见南校尉吴纲曰君形貌何类长沙王吴芮乎但
君微短耳纲瞿然曰是先祖也自芮卒至冢发四百
年至见纲又四十馀年矣湘 (第 38-14b 页)

卷四十

  山海经谓之浙江也(一清按史记索隐曰韦昭云浙江在今钱唐浙音折晋灼音逝
非也盖其流曲折庄子所谓制河即其水也制折声相近)
地理志云水出丹阳黟
县南夷中(一清按颜师古注汉书引地理志作渐与道元所见之本作浙江者异见高惠
高后文功臣表全祖望曰按王应麟云唐
 (第 40-2a 页)
卢潘引地理志作浙江出黟县南率山东今观是注所引则唐
本为误也而新安人作志乘以为山经之文因有率山率水之目不知山经亦无此说山海经曰浙江出
三天子都在其东郭景纯曰出新安黟县南中此与汉志水经合当东汉时新安一带山越居之故班
志谓之 (第 40-2a 页)
夷今误以 (第 40-2a 页)
为率则诬甚矣率山率水不见他书太平御览云率即歙耳亦混语也其名寰宇 (第 40-2a 页)

水经注释附录卷上

 汉开四方之境款殊俗之附文约之所沾渐风声之所
周流几将日所出入处也著自山经水志者亦略及焉
(后汉书南西南夷传论)

  长安南下杜樊乡郦元注水经实樊川也延翰外曾祖
司徒岐公之别墅在焉(裴延翰樊川文集序 …… (第 41-2b 页)
他如青
丘之文今本脱亡疑是注非经也(青丘在高丽境服虔曰青丘国在海
东三百里晋天文志有青丘七星在轸东南
夷之国也唐讨高丽置青丘道行军总管此句疑是浿水
注之逸文非齐景公畋于青丘在汉千乘县北地名清水泊之青丘也 (第 41-12a 页)

卷二

 一清案十二字是注混作经

  拟即清河城也(卷五三十一页五行)

  一清案拟当作疑

  故世称(卷五三十一页六行)

  一清案 (第 44-59a 页)
城下黄省曾本有也字

  漯水又东北(至)博平县(卷五三十一页七行)

  一清案十八字是注混作经 (第 44-59a 页)

卷四

  笺曰宋本作晋土崄旧本作晋王崄㙔谓晋字属上
句若言土崄不成文理或是山字乃通一清案朱氏
此条可谓乱道土崄谓土地崄岨耳地理志云土狭
而崄文理未尝不成也后魏书崔延伯传云荆州土
左为寇正与此文土险多寇相證晋字阿谁曾
连下读耶全祖望曰后乃属晋四字当移在战国皆
属于赵之上不然三家分 (第 46-13b 页)

卷五

方至瀚海也

  木林山水会之(卷十四十五页十一行)

  一清按木当作松

  地理志曰洫水出县北(卷十四十五页十五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渔阳郡白檀县下云洫水出北 (第 47-53a 页)
夷师古曰洫音呼鶪反洫水即濡水之缺画此是
六朝已后汉书傅写之误师古不知而缪音之县字 (第 47-53a 页)
史部 地理类

岭外代答 提要

   香     乐器    宝货

   金石
  卷八
   花朩
  卷九
   禽兽
  卷十
   虫鱼    古迹    
   志异
#+PROPERTY: JUAN 原序 (第 -4a 页)

卷一

   并边
广西西南一方皆迫化外令甲邕宜钦廉融琼州吉阳
万安昌化军静江府系沿边柳宾贵横郁林化雷系次
边总广西二十五州而边州十七静江属县半抵猺峒
猺峒者五陵之别也自静江稍西南曰融州其境控
扼王江乐善宜良丈盈洪源从允牂牱夜郎诸 (第 1-2a 页)
自融
稍西南曰宜州宜处群 (第 1-2a 页)
之腹有南丹州安化三州一
镇荔波羸河五峒茅滩抚水诸 (第 1-2a 页)
南丹者所谓莫大王 …… (第 1-2a 页)
   广西省并州

广西地带夷山川旷远人物稀少事力微薄一郡不
当浙郡一县异时偏方割据境土褊小故并建荒为州
县而务观美逮夫正统有归 (第 1-3a 页)
六合混一乃省并晏州荔
州今静江府荔浦县是也龙州今柳州龙城县是也燕
州今藤州镡津县是也皆废于唐之贞观溥州今静江
府兴安县也废于本朝之乾德严州今象州之来宾县
也澄州今宾州上林县也州今横州永淳县也牢州
党州今郁林州南流县也南仪州今藤州岑溪县也绣 …… (第 1-3a 页)
   黎母山
海南四州军中有黎母山其山之水分流四郡熟黎所
居半险半易生黎之处则巳阻深然皆环黎母山居耳
若黎母山巅数百里常在云雾之上虽黎人亦不可至

也秋晴清澄或见尖翠浮空下积鸿濛其上之人寿考
逸乐不接人世人欲穷其高往往迷不知津而虎豹守
险无路可攀但见水泉甘美耳此岂蜀之菊花潭老人
村之类耶
   广西水经
凡广西诸水无不自夷中来静江水曰漓水其源虽
自湘水来然湘本北行秦史禄决为支渠南注之融江
而融江实自猺峒来汉武帝平南越发 (第 1-10a 页)
零陵下漓水盖

溯湘而上沿支渠而下入融江而南也漓水自桂历昭
而至苍梧融州之水牂牱江是也其源自西南夷中来
武帝发夜郎下牂牱即出此也宜州之水自南丹州合
集诸溪谷而来东合于牂牱历柳历象而至浔邕州
之水其源有二一为左江自交阯来一为右江自大理
国戚楚府大槃水来江 …… (第 1-10b 页)
   牂牱江
西融州城外江水即牂牱江之下流也江面颇阔昔尝
有大水泛出蜀南州牌汉武平南越发夜郎下牂牱非
由融州则何自而至南越哉今静江府桑江寨其水亦
合于融江之上流或云桑江亦牂牱音之讹也大抵融
州之西为蜀之南地本连接但隔于猺不可通耳
   灵渠 …… (第 1-11a 页)
   广西经略安抚使
汉帅府在交州唐在广州天宝中岭南桂容邕交与广
咸属广州采访昭宗始升桂管为节度本朝皇祐中侬
智高平诏狄青分广西邕宜融为三路用武臣充知州
兼本路安抚都监而制经略安抚使于桂州选两制以
上官为知州兼领使事于是八桂遂为西路雄府矣厥

后罢邕宜融为郡宜融州守臣兼本路兵马都监邕守
兼本路安抚都监沿边守臣并带溪峒都巡检使尽𨽻
于经略安抚使帅府既内兼西南数十州之重外镇夷几数百族事权不得不重矣广西诸郡凡有边事不
申宪漕唯申经略司此昔日陕西制也
   琼州兼广西路安抚都监 …… (第 1-17b 页)
   邕州兼广西路安抚都监
自唐分天下为十道二广不分东西天宝中始置邕州
经略使懿宗始升邕管为西道节度使本朝皇祐中侬
智高平诏狄青分广邕宜融为三路守臣兼本路兵马
都监而置经略安抚使于桂州以统之今邕守兼本路
安抚都监州为建武军节度有左右两江左江在其南

外抵安南国右江在西南外抵六诏诸两江之间管
羁縻州峒六十馀用为内陆藩而内宿全将五千人以
镇之凡安南国及六诏诸 (第 1-19a 页)
有疆场之事必由邕以达
而经略安抚之咨询边事亦唯邕是赖朝廷南方马政
专在邕边方珍异多聚邕矣
   宜州 (第 1-19a 页)
兼广西路兵马都监
广西控扼夷邕屯全将宜屯半将本朝皇祐间分宜
州为一路帅所统多夷州后罢为郡今守臣犹兼广西 (第 1-19a 页)
都监为庆远军节度宜之西境有南丹州安化三州一
镇又有抚水五峒龙河茅滩荔波等及陆家砦其外
有龙罗方石张五姓谓之浅 (第 1-19b 页)
又有西南韦蕃及苏绮
罗坐夜回(按桂海虞/衡志作面)计利流求谓之生 (第 1-19b 页)
其外又有罗
殿毗那大 (第 1-19b 页)
皆有径路直抵宜城宜之境上旧有观溪
驯叙四州乃昔之边也权力弱不足以为边绍兴四年
罢为寨今宜有高峰带溪北 …… (第 1-19b 页)
   融州兼广西路兵马都监
大观初置融州为黔南经略使所管皆夷州帅府地狭
割柳之柳城宜之天河桂之古县以益之厥后罢融为
郡三县复仍其旧至今黔南帅司官属朱记在静江府
军资库融州城下江即牂牱江也江之上流与王江合
王江之间群猺居之又其上流群居之猺即五陵溪
之别也 (第 1-20a 页)
则诸葛亮所征汉武帝所开者也在融则外 (第 1-20a 页)
置列寨以备之融守兼广西都监为清远军节度每岁
圣节酋赴宴颇多旧日帅府规模尚可睹矣
   钦廉溪峒都巡检使
钦廉皆号极边去安南境不相远异时安南舟楫多至 (第 1-20b 页)

卷二

   安南国
交阯本秦象郡汉唐分置巳见于百粤故地首篇境内
伪置四府十三州三寨府曰都护大通清化富良州曰
永安永泰万春丰道太平清化乂安遮风茶卢安丰苏
州茂州谅州寨曰和宁大盘新安大抵清化遮风乂安

永安皆遵海而永安与钦州为境茶卢与占城为境苏
州茂州皆与邕管为境其国东西皆大海东有小江过
海至钦廉西有陆路通白衣南抵占城北抵邕管自
钦西南舟行一日至其永安州由玉山大盘寨过永泰
万春即至其国都不过五日自邕州左江永平 …… (第 2-1b 页)
鱼自贡象之后李邦正再使来钦乃加金鱼甚长
大其俗之轿如布囊而使者至钦则乘凉轿雨晴皆用

   海外黎海南有黎母山内为生黎去州县远不供赋役外为熟
黎耕省地供赋役而各以所迩𨽻于四军州黎质直犷 (第 2-7b 页)

卷三

   西天南尼华啰国
西天南尼华啰国城有三重其人早晚必浴以郁金涂
身面效佛金色国人多称婆罗门以为佛真子孙屋壁
坐席涂以牛粪家置坛崇三尺三级而升每晨以牛粪

涂焚香献花供养道通西域西域忽有轻骑来劫但闭
门距之数日乏粮自退
   东南海上诸杂国
东南海上有沙华公国其人多出大海劫夺得人缚而
卖之阇婆又东南有近佛国多野岛贼居之号麻啰
奴商舶飘至其国擒人以巨竹夹而烧食之贼首钻齿
陷以黄金以人头为食器其岛愈深其贼愈甚又东南 …… (第 3-6a 页)
   波斯国
西南海上波斯国其人肌理甚黑鬓发皆拳两手钤以
金串缦身以青花布无城郭其王早朝以虎皮蒙杌叠
足坐群下礼拜出则乘软兜或骑象从者百馀人执剑
呵护食饼肉饭盛以瓷器掬而啖之

   蜑以舟为室视水如陆浮生江海者蜑也钦之蜑有三一
为渔蜑善举网垂纶二为蚝蜑善没海取蚝三为木蜑
善伐山取材 …… (第 3-7b 页)
   通道外夷

中国通道南必由邕州横山寨自横山一程至古天
县一程至归乐州一程至唐兴州一程至暀殿州一程
至七源州一程至泗城州一程 (第 3-10b 页)
至古那洞一程至龙安
州一程至凤村山獠渡江一程至上展一程至博文岭
一程至罗扶一程至自杞之境名曰磨巨又三程至自
杞国自杞四程至古城郡三程至大理国之境名曰善
阐府六程至大理国矣自大理国五程至蒲甘国去西
天竺不远限以淤泥河不通亦或可通但绝险耳凡三

十二程若欲至罗殿国亦自横山寨如初行程至七源
州而分道一程至马乐县一程至恩化县一程至罗夺
州一程至围慕州一程至阿姝一程至朱砂 (第 3-11a 页)
一程
至顺唐府二程至罗殿国矣凡十九程若欲至特磨道
亦自横山一程至上安县一程至安德州一程至罗博
州一程 …… (第 3-11a 页)
一程至隘岸一程至那郎一程至西宁
州一程至富州一程至罗拱县一程至历水铺一程至
特磨道矣自特磨一程至结也一程至大理界虚一 …… (第 3-11a 页)
   田子甲
邕州溪峒之民无不习战刀弩鎗牌用之颇精峒民事
雠杀是以人习于战斗谓之田子甲言耕其田而为之
甲士也又朝廷马政正在其地所谓良马彼多得之峒
豪颇习骁骑峒官出入前驱千人后骑数十整整不乱

亦谓之马前排靖康之变峒兵有勤王者遗老犹能言
之曰峒民素俭勤王之役日得劵钱积而不用比归人
有二三百缗之积至今以为美谈尝有官员自侬峒借
人夫至钦所从数人道间麋兴于前能合而取之鸢飞
于天能仰而落之一夕逆旅劫盗人有惧色唯峒人整
暇以待盗不敢前昔汉高祖用板楯以取关中武王
伐商亦用微卢彭濮人正使今日有疆场之事而用之
当必有功 …… (第 3-15b 页)
   五民
钦民有五种一曰土人自昔骆越种类也居于村落容
貌鄙野以唇舌杂为音声殊不可晓谓之蒌语二曰北
人语言平易而杂以南音本西北流民自五代之乱占
籍于钦者也三曰俚人史称俚獠者是也此种自
出居专事妖怪若禽兽然语音尤不可晓四曰射耕人 (第 3-19a 页)

卷五

   经略司买马
自元丰间广西帅司巳置干办公事一员于邕州专切
提举左右江峒丁同措置买马绍兴三年置提举买马
司于邕六年令帅臣兼领今邕州守臣提点买马经干
一员置廨于邕者不废也实掌买马之财其下则有右

江二提举东提举掌等量马兼收买马印西提举掌
 (第 5-6a 页)
界招马有同巡检一员亦驻劄横山寨候安抚上
边则率甲兵先往境上警护诸蕃入界有知寨主簿都
监三员同主管买马 (第 5-6a 页)
钱物产马之国曰大理自把特磨
罗殿毗那罗孔谢蕃膝蕃等每冬以马叩边买马司先
遣招马官赍锦缯赐之马将入境西提举出境招之同
巡检率甲士往境上护之既入境自泗城州行六日至
横山寨邕守与经干盛备以往与之互市幕谯门而 …… (第 5-6a 页)
坐不与接也东提举乃与 (第 5-6b 页)
首坐于庭上群 (第 5-6b 页)
与吾
六校博易等量于庭下朝廷岁拨本路上供钱经制钱
盐钞钱及廉州石康盐成都府锦付经略司为市马之
费经司 …… (第 5-6b 页)
   宜州买马
马产于大理国大理国去宜州十五程尔中有险阻不
得而通故自把罗殿皆贩马于大理而转卖于我者也
罗殿甚迩于邕自把实隔远焉自把之人强悍岁常以
马假道于罗殿而来罗殿难之故数致争然自把虽远
于邕而乃迩于宜特隔南丹州而巳绍兴三十一年自
把与罗殿有争乃由南丹径驱马直抵宜州城下宜人

峻拒不去帅司为之量买三纲与之约曰后不许此来
自是有献言于朝宜州买马良便下广西帅臣议前后
帅臣皆以宜州近内陆不便本朝堤防外夷之意可为
密矣高丽一水可至登莱必令自明州入贡者非故迂
之也政不欲近耳今邕州横山买马诸远来入吾境
内见吾边面阔远羁縻州数十为国藩蔽峒丁之强足
以禦侮而横山夐然远在邕城七程之外置寨立关傍 …… (第 5-7b 页)
也距宜城不三百里一过虎关险阻九十里不可以放
牧过此即是天河县平易之地巳逼宜城矣此其可哉
   马纲马入境自泗城州至横山寨而止马之来也涉地数
千里瘠甚 (第 5-8a 页)
缚其四足拽仆之啖盐二斤许纵之旬日
自肥矣官既买马分定纲数经略司先下昭贺藤容高
雷化钦廉宜柳融贵浔郁林 …… (第 5-8a 页)
尉累以赏转至正使者不可胜数
   邕州横山寨博易场马之来他货亦至 (第 5-9b 页)
之所赍麝香胡羊长鸣鸡披毡
云南刀及诸药物吾商贾所赍锦缯豹皮文书及诸奇
巧之物于是译者平价交市招马官乃 (第 5-9b 页)
私置场于家尽
市而轻其征其入官场者什才一二耳隆兴甲申
胜㢗子昭为邕守有智数多遣逻卒于私路口邀截商
人越州轻其税而留 (第 5-9b 页)
其货为之品定诸货之价列贾区

于官场至开场之日群商请货于官依官所定价与为市不许减价先售悉驱译者导 (第 5-10a 页)
恣买遇夜则次日
再市其有不售许执覆监官减价博易诸商之事既毕
官乃抽解并收税钱赏信罚必官吏不敢乞取商亦 (第 5-10a 页)

卷六

   羽扇
静江人善捕飞禽即以其羽为扇凡扇必左羽取羽张
之以线索系住俟肉乾筋定乃可用鹫大禽也以其羽
为扇长数尺黑色多风勇士用之颇壮观鹭羽洁白轻
质而风细士夫多用之以胶漆涂其筋骨而丹之颇亦
雅尚交阯人又用鹤羽以线编比羽管而别施柄其说
谓交阯地多蛇鹤能食蛇蛇闻鹤羽之气必远避之用
鹤以却蛇也

   
猺人刀及黎刀略相类皆短刃而长靶黎刀之刃尤短
以斑藤织花缠束其靶以白角片尺许如鹞尾饰靶之
首猺刀虽 (第 6-4a 页)
无文饰然亦铦甚左右江峒与界外诸
相类刃长四尺而靶二尺一鞘而中藏二刀盖一大一
小焉靶之端为双圆而相并峒刀以黑皮为鞘黑漆饰
靶黑皮为 (第 6-4a 页)
刀以褐皮为鞘金银丝饰靶朱皮为带
峒刀以冻州所作为佳 (第 6-4a 页)
刀以大理所出为佳猺刀黎 (第 6-4a 页)
刀带之于腰峒刀刀佩之于肩峒人 (第 6-4b 页)
人宁以大刀
赠人其小刀必不与人盖其日用须臾不可阙忽遇药
箭急以刀剜去其肉乃不死以故不以与人今世所谓 (第 6-4b 页)
吹毛透风乃大理刀之类盖大理国有丽水故能制良
刀云
   甲胄
 (第 6-4b 页)
甲胄皆以皮为之猺人以熊皮为甲胄其土有朩
叶似漆以之涂饰亦复坚善猺人之剽掠介胄者止数 (第 6-4b 页)
人以为前行其馀悉袒裼亦足见其易与矣而静江乡
民未尝有甲所以望风而遁其间一二团聚有皮甲者
猺人亦且避之自猺人而西南如南丹州邕州左右江
峒溪至于外夷则甲胄盛矣诸唯大理甲胄以象皮
为之黑漆坚厚复问以朱缕如中州之犀毗器皿又以
小白贝缀其缝此岂诗所谓贝胄朱綅者耶大理 (第 6-5a 页)
国之
制前后掩心以大片象皮如龟壳其披膊以中片皮相
次为之其护项以全片皮捲圈成之其他则小片如中

国之马甲叶皆坚与铁等而厚几半寸苟试之以弓矢
将不可彻铁甲殆不及也
    (第 6-5b 页)
人马鞍与中国鞍不相远但不用鞯唯有桥镫贴腿
耳桥朱黑相漆如犀毗纹镫如半靴藏足指其中盖猺
人路险马行荆棘 (第 6-5b 页)
惧伤足也贴腿以皮包下亦用毡以
傅马脊后鞦旋朩为大钱数十枚珠贯而系之如骡驴
然鞍皆大宜于马脊但前桥差低耳

   
 (第 6-6a 页)
猺之弩状如中都之吃笪弩盖不能弯弓而皆能
踏弩也以燕脂朩为之长六尺馀厚二寸博四寸许其
长三尺馀厚止半寸 (第 6-6a 页)
不划箭槽编架其箭于栝故名曰
编架弩其箭剡竹为之或用小圆竹而皆有弩之箭户
镞如凿或如凫茨叶以软皮为羽利于射高而不可以
俯射则弓易软矢易钩非良材也宜州南丹等及邕州
左右江之诸峒西南旧弩其制作略同其弓材则良矣

唯南丹弩弓材为绝佳盖南丹弩弓其材有五加朩上
也石朩次也黄速櫑又其次也燕脂朩为下矣加朩射
愈近而激矢愈远无末约之弊故名曰加石朩肤理沉
黑坚类铁石黄速櫑发矢声铿然也视燕脂朩则力同
而矢远倍之矣余尝闻吃笪小弩之利材之良与夫抹
弦掇弦擪矢撅矢之技颇臻乎巧及闻静江猺人弩劲
甚矢无空发古县之民一闻虚弦之声率皆奔溃因见弩即吃笪之大者耳 …… (第 6-6b 页)
   黎弓
诸猺皆以弩为长技唯南黎人以弓为长技黎弓以朩
亦或以竹而弦之以藤类中州弹弓其矢之大其镞也
故虽无羽亦可施之于射近大抵黎弓正与倭弓相类

但倭弓长大而黎弓短小耳倭弓长丈许据弓下梢于
地平身射之手空矢长能以无羽之矢命中于百步之
外黎人弓短矢重往者黎人跳梁官军以竹弓禦之矢
不能毙人大为黎人所轻彼特未遇吾劲弓耳然南方
卑湿角弓易坏惟竹弓可用不劲也固宜若峒之速
櫑朩加朩石朩天下之良材也诚得是朩制以为弓虽
角弓之劲有不能当者虽用以威天下可也
   药箭 …… (第 6-7b 页)
   柂
钦州海山有奇材二种一曰紫荆朩坚类铁石色比燕
脂易直合抱以为栋梁可数百年一曰乌婪木用以为

大船之柂极天下之妙也蕃舶大如广厦深涉南海径
数万里千百人之命直寄于一柂他产之柂长不过三
丈以之持万斛之舟犹可胜其任以之持数万斛之蕃
舶卒遇大雨于深海未有不中折者唯钦产缜理坚密
长几五丈虽有恶风怒涛截然不动如以一丝引千钧
于山岳震颓之地真凌波之至宝也此柂一双在钦直
钱数百缗至番禺温陵价十倍矣然得至其地者亦十
之一二以材长甚难海运故耳

   
西南 (第 6-11a 页)
笠以竹为身而冒以鱼毡其顶尖圆高起尺馀
而四围颇下垂视他蕃笠其制似不佳然最宜乘马盖
顶高则定而不倾四垂 …… (第 6-11a 页)
   皮履
交阯人足蹑皮履正是今画罗汉所蹑者以皮为底而

中施一小柱长寸许上有骨朵头以足将指夹之而行
或以红皮如十字倒置其三头于皮底之上以足穿之
而行皆燕居之所履也地近西方则其服饰已似之矣
  服用门
   緂
邕州左右江峒有织白緂白质方纹广幅大缕似中
都之线罗而佳丽厚重诚南方之上服也
   布 …… (第 6-11b 页)
   安南绢
安南使者至钦太守用妓乐宴之亦有赠于诸妓人以

绢一匹绢粗如细网而蒙之以绵交人所自着衣裳皆
密绢也不知安南如网之绢何所用也余闻人得中
国红絁子皆拆取色丝而自以织衫此绢正宜拆取其
丝耳
   毡
西南 (第 6-13b 页)
地产绵羊固宜多毡毳自 (第 6-13b 页)
王而下至小 (第 6-13b 页)

一不披毡者但 (第 6-13b 页)
王中锦衫披毡小 (第 6-13b 页)
袒裼披毡尔北
毡厚而坚南毡之长至三丈馀其阔亦一丈六七尺摺 (第 6-13b 页)

卷七

   沉水香
沉香来自诸蕃国者真腊为上占城次之真腊种类固
多以登流眉(案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作/丁流眉宋史作登流眉)所产香气味馨
郁胜于诸蕃若三佛齐等国所产则为下岸香矣以婆
香为差胜下岸香味皆腥烈不甚贵重沉水者但 …… (第 7-1a 页)
   珠池
合浦产珠之地名曰断望池在海中孤岛下去岸数十
里池深不十丈蜑人没而得蚌剖而得珠取蚌以长绳

系竹蓝携之以没既拾蚌于篮则振绳令舟人汲取之
没者亟浮就舟不幸遇恶鱼一缕之血浮于水面舟人
恸哭知其已葬鱼腹也亦有望恶鱼而急浮至伤股断
臂者海中恶鱼莫如刺纱谓之鱼虎蜑所甚忌也蜑家
自云海上珠池若城郭然其中光怪不可向迩常有怪
物哆口吐翕固神灵之所护持其中珠蚌终古不可得
者蚌溢生于城郭之外故可采耳所谓珠熟之年者蚌
溢生之多也然珠生熟年百不一二耗年皆是也珠熟

之年家不善为价冒死得之尽为黠民以升酒斗粟
一易数两既入其手即分为品等铢两而卖之城中又
经数手乃至都下其价 …… (第 7-8a 页)
   铜
史称骆越多铜银交州记曰越人铸铜为舶广州记曰
俚獠铸铜鼓闻交阯及占城等国王所居以铜为瓦信
知南方多铜矣今邕州有铜固无几而右江溪峒之外

有一峒铜所自出也掘地数尺即有矿故 (第 7-14a 页)
人多用
铜器尝有献说于朝欲与博易事下夲路诸司谓且生
边衅奏罢之
   铜绿
绿所在有之湖南之衡永广东 (第 7-14a 页)

卷八

   红盐草果
邕州取新生草果入梅汁盐渍令色红暴乾荐酒芬味
甚高世珍之草豆䓻始结实如小舌即撷取红盐乾之
名鹦哥舌尤为难得一庐山茶罐可贮五百枚
   八角茴香
八角茴香出左右江峒中质类翘尖角八出不类茴 (第 8-6b 页)

卷九

   天马
邕州溪峒七源州有天马山山上有野马十馀疋疾迅
若飞人不能迩熙宁间七源知州纵牝马于山后生驹
骏甚自后屡纵迄不可得矣
   
南方诸 (第 9-4a 页)
马皆出大理国罗殿自杞特磨岁以马来皆
贩之大理者也龙罗张石方五部蕃族谓之浅蕃亦产 (第 9-4a 页)
马马乃大口项软趾高真驽骀尔唯地愈西北则马愈
良南马狂逸奔突难于驾驭军中谓之拚命抬一再驰
逐则流汗被体不如北马之耐然忽得一良者则北马
虽壮不可及也此岂西域之遗种也耶是马也一疋直
黄金数十两苟有必为峒官所买官不可得矣人所
自乘谓之座马往返万里跬步必骑驼负且重未尝困
 (第 9-4b 页)
人宁死不以此马予人盖一无此马则不可返国
所谓真堪托死生者闻南诏越睒之西产善马日驰数 (第 9-4b 页)
百里世称越睒骏者人座马之类也闻今溪峒有一
黄淡色马高止四尺馀其耳如人指之小其目如垂铃
之大鞍辔将来体起拳筋一动其缰倏 (第 9-5a 页)
忽若飞跳墙越
堑在乎一喝此马本王骑来偶病黄峒官以黄金百
两买而医之后 (第 9-5a 页)
王再来见之叹息欲以金二百两买
去勿予之矣尝有一势力者欲强取之峒官凿裂其蹄
然不害于行也此马希世之遇何 …… (第 9-5a 页)
   果下马
果下马土产小驷也以出德庆之泷水者为最高不踰
三尺骏者有两脊骨故又号双脊马健而善行又能辛
苦泷水人多孳牧岁七月十五日则尽出其所蓄会江
上驰骋角逐买者悉来聚观会毕即议价交易它日则
难得矣湖南邵阳营道等处亦出一种低马短项如猪
驽钝不及泷水兼亦稀有双脊者
    (第 9-5b 页)

犬如猎狗警而猘诸 (第 9-6a 页)
以马互市于横山皆作茅舍
野次谓之茅寮率携一犬以自防盗莫敢近
   猿
猿有三种金线者黄玉面者黑纯黑者 …… (第 9-6a 页)
   花羊
花羊南中无白羊多黄褐白斑如黄牛又有一种深褐
黑脊白斑全似鹿群放山谷望之真鹿也肴馔中羊皮
率青黯可憎以无白羊故也
   绵羊
绵羊出邕州溪峒及诸国与朔方胡羊不异有白黑
二色毛如茧纩剪毛作毡尤胜朔方所出者
   大狸 …… (第 9-8b 页)
季孙于此能无怒耶小人好胜为此凶毒使微物不得
生自三代已然
   长鸣鸡
长鸣鸡自南诏诸来一鸡直银一两形矮而大羽毛
甚泽音声圆长一鸣半刻
   潮鸡
广州有潮鸡潮至则啼身小足矮昔余襄公靖诗 (第 9-18a 页)

卷十

   陟屺寺
钦州灵山县东南三十里有武利场俗传唐则天母氏
故里也去场不远有陟屺寺遗址云则天念母为建寺

祈福之地犹有丰碑断裂茅榛间字画略可辨其文则
卢肇奉敕撰按则天父武士矱晋人母杨未详家何地
后得志封荣国夫人荣国卒后出珍币建佛庐以徼福
然则陟屺之说固苗裔矣惜肇碑剥落不可考也然亦
可疑肇袁州人奋迹武宗朝去则天固远将奉何敕作
记耶
   交阯
记曰南方曰雕题交阯有不火食者矣交州记曰交 …… (第 10-8b 页)
   冰井火山
梧州城东有方井二冰泉清冽非南方水泉比也谓之
冰井其南隔江有火山下有丙穴嘉鱼生焉元次山尝
为梧州有火山无火冰井无冰之句
  俗门 (第 10-9b 页)
    (第 10-10a 页)
夷人物强悍风俗荒怪中国姑羁縻之而已其人往
往劲捷能辛苦穿皮履上下山如飞其械器有桶予甲
长枪手标偏刀 (第 10-10a 页)
(原阙/二字)牌山弩竹箭桄榔箭之属民编竹
苫茅为两重上以自处下居鸡豚谓之麻栏生理苟简
冬编鹅毛木棉夏缉蕉竹麻纻为衣抟饭掬水以食家
具藏土窖以备寇掠土产生金铜铅绿丹砂翠羽洞緂
练布八角茴香草果诸药各逐其利不困乏今黄姓尚

多而侬姓绝少智高乱后侬氏善良许从国姓今多姓
赵氏宜州徼外西原黄峒武阳群小即唐黄家贼之
地崇建南丹使控制之然莫氏家人亦有时相攻夺其
刺史莫延葚逐其弟延廪而自立延廪奔朝廷谓之出 …… (第 10-10b 页)
司范石湖作帅捕劾以闻削
籍窜之其后稍詟
   獠俗
獠在右江溪峒之外俗谓之山獠依山林而居无酋长
版籍之荒忽无常者也以射生食动而活虫豸能蠕
动者皆取食无年甲姓名一村中推有事力者曰郎火
馀但称火岁首以土杯 …… (第 10-11a 页)
   入寮
邕州诸溪峒相为婚姻峒官多姓黄悉同姓婚也其婚
嫁也唯以粗豪庸优为尚送定礼仪多至千人金银币

帛固无而酒鲊为多然其费亦云甚矣婿来就亲女家
于所居五里之外结草屋百馀间与居谓之入寮婿家
以鼓乐送婿入寮女家亦以鼓乐送女往寮女之婢妾
百馀婿之仆从至数百人结婚之夕男女家各盛兵为
备少有所争则兵刃交接成婚之后婿常袖刀而行妻
之婢少迕其意即手杀之谓之逞英雄入寮半年而后
妇归夫家夫自入寮以来必杀婢数十而后妻党畏之
否则以为懦

   挂剑
邕州溪峒之外西南有其夫甚刚其妻甚怯夫妇异
室妻之所居深藏不见人形夫过其妻必挂剑于门而
后入其合夫妇之道夜期于深山不以行 …… (第 10-12b 页)
   踏摇

猺人每岁十月旦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其庙前会男女
之无夫家者男女各辨连袂而舞谓之踏摇男女意相
得则男咿嘤奋跃入女群中负所爱而归于是夫妇定
矣各自配合不由父母其无配者姑俟来年女三年无
夫负去则父母或杀之以为世所弃也
   款塞
史有款塞之语亦曰纳款读者略之盖未睹其事尔款
者誓词也今人谓中心之事为款狱事以情实为款
(第 10-14a 页)
史部 地理类

卷二

 历白石山下地理志曰狄道东有白石山滥水又西
 北径武街城南(案街近刻/讹作阶)又西北径狄道故城东百
 官表曰县有夷谓之道公主所食曰邑(案近刻讹/作有公主)
 (曰/邑)应劭曰反舌左衽不与华同须有译言乃通也汉
 陇 (第 2-27a 页)

卷三

 大河东径咸阳县故城南王莽之贲武也河水屈而
 流白渠水注之(案此十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水出塞外西径定
 襄武进县故城北西部都尉治王莽更曰伐(案曰/近刻)
 (作/名)世祖建武中封赵虑为侯国也白渠水西北径成
 乐城北(案近刻/脱城字)郡国志 …… (第 3-9b 页)
 译拜阙陛见之所也故殿以广德为名魏太平真君

 三年刻石树碑勒宣时事碑颂云肃清帝道振慑四
 荒有有戎自彼氏羌无思不服重译稽颡恂恂南
 秦敛敛推亡峨峨广德奕奕焜煌侍中司徒东郡公
 崔浩之辞也碑阴题宣 (第 3-12b 页)

卷五

 (并讹作经今考以下/皆注内叙漯水所径)地理风俗记曰甘陵故清河清
 河在南十七里今于甘陵县故城东南无城以拟之
 直东二十里有艾亭城东南四十里有此城拟即清
 河城也后居之故世称 (第 5-36b 页)
城也漯水又东北径文
 乡城东南又东北径博平县故城南(案此二十一字/原本及近刻并)
 (截上十八字讹作 (第 5-36b 页)

卷十四

 入焉水自西北东南流注濡河濡河又东南水流回
 曲谓之曲河镇东北三百里又东出峡入安州界东
 南流径渔阳白檀县故城地理志曰濡水出县北 中(案汉志白檀县作洫水/师古曰洫音呼鶪反)汉景帝诏李广曰将军其
 帅师东辕弭节白檀者也又东南流右 (第 14-19a 页)

卷十五

 阳水出阳山阳溪世人谓之太阳谷水亦取名焉东
 流入伊水伊水又东北鲜水入焉水出鲜山北流注
 于伊伊水又与水合水出卢氏县之 (第 15-20b 页)
谷东流入 …… (第 15-20b 页)
 与吴涧水会水出县之西山东流南屈径其县故城

 西又东转径其县南故子国也县有鄤聚今名 (第 15-25a 页)
 中是也汉惠帝四年置县其水又东北流注于伊水
 伊水又北径当阶城西(案近刻讹作又径/西北当阶城西) (第 15-25a 页)

卷二十

 平道故城南(案近刻/脱道字)王莽更名摧虏矣即广汉之北
 部也广汉属国都尉治汉安帝永初三年(案安帝近/刻讹作平)
 (帝/)分广汉夷置又有白马水(案近刻/脱又字)出长松县西
 南白马溪(案南下近刻衍/而字溪讹作汉)东北径长松县北而 …… (第 20-14a 页)
 穆碑郡民范宁立之丹水径流两县之间历于中之 北所谓商于者也故张仪说楚绝齐许以商于之地
 六百里谓以此矣吕氏春秋曰尧有丹水之战以服
 南即此水也又南合均水谓之析口(案口近刻/讹作水) (第 20-21a 页)

卷二十一

 沙口狐白溪水注之夹岸沙涨若雪因以取名其水 南出狐白川北流注汝水汝水又东北趣狼皋山者
 也
东南过其县北
 汝水自狼皋山东出峡谓之汝阸也东历麻解城北
 故鄤乡城也谓之中左传所谓单浮馀围 (第 21-2a 页)
 (第 21-2a 页)

(第 21-2a 页)
 氏溃者也杜预曰城在河南新城县之东南伊洛之
 戎陆浑氏城也俗以为麻解城(案此下近刻/衍非也二字) (第 21-2b 页)
 麻读声近故也汝水又径周平城南京相璠曰霍阳
 山在周平城东南者也汝水又东与三屯谷水合水 …… (第 21-2b 页)
 南梁县有霍山者也其水东北流径霍阳聚东世谓
 之华浮城非也春秋左传哀公四年楚侵梁及霍服
 虔曰梁霍周南鄙也建武二年世祖遣征虏将军祭
 遵攻中山贼张满时厌新柏华馀贼合攻得霍阳
 聚即此霍阳山水又径梁城西按春秋周小邑也于
 战国为南梁矣故经云 …… (第 21-4a 页)
 东径新息亭北(案又近刻/讹作于)又东为绸陂陂水又东径

 新息县结为墙陂陂水又东径遂乡东南而为壁陂
 又东为青陂陂东对大吕亭春秋外传曰当成周时
 南有荆申吕姜姓矣蔡平侯始封也西南有小吕 亭故此称大也侧 (第 21-20a 页)

卷二十八

 里而更失之乎为上堵吟音韵哀切有恻人心今水

 次尚歌之堵水又东北径上庸郡故庸国也春秋文
 公十六年楚人秦人巴人灭庸庸小国附楚楚有灾
 不救举群以叛故灭之以为县属汉中郡汉末又 分为上庸郡城三面际 …… (第 28-2a 页)
 南名曰浴马港言初得此马洗之于此因以名之亦
 云乘出沔次浴之又曰洗马厩(案近刻/讹作既)渡沔宿处名
 之曰骑亭然候水诸(案候近刻/讹作侯)北遏是水南壅维 川以周田溉下 …… (第 28-16a 页)
 丈常出名鱼沔水又南得木里水会(案此九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
 (经/)楚时于宜城东穿渠上口去城三里汉南郡太守
 王宠又凿之引水灌田谓之木里沟径宜城东而
 东北入于沔谓之木里水口也
又南过宜城县东夷水出自房陵东流注之
 夷水 (第 28-17b 页)
水也桓温父名夷改曰 (第 28-17b 页)
水夷水导源中庐 县界康狼山山与荆山相邻其水东南流 …… (第 28-17b 页)
 山谓之沶溪东流合于夷水谓之沶口也与夷水乱

 流东出谓之淇水径城南城在宜城南三十里(案/城)
 (在之城近刻讹/在上句南字上)春秋莫敖自罗败退及鄢乱次以济
 淇水 …… (第 28-18b 页)
 东通荒谷荒谷东岸有冶父城春秋传曰莫敖缢于 荒谷群帅囚于冶父谓此处也春夏水盛(案夏近刻/讹作秋)

 则南通大江否则南迄江堤北径方城西(案近刻/讹作四)
 城即南府也又北与三湖会故盛弘之曰南 (第 28-22b 页)

 东有三湖源同一水盖徙治西府也宋元嘉中通路
 白湖(案白近刻/讹作自)下注扬水以广运漕扬水又东历 (第 28-22b 页)

卷二十九

 之别名也今馀暨之南馀姚西北浙江与浦阳江同
 会归海但水名已殊非班固所谓南江也郭景纯曰
 三江者岷江松江浙江也然浙江出南中不与岷 …… (第 29-11a 页)
 朽之裳铜铁不入丹器不藏(案丹近刻/讹作凡)嗟矣后人幸 勿我伤自后古坟旧冢莫不夷毁而是墓至元嘉初
 尚不见发六年大水饥始被发掘说者言初开金
 银铜锡之器朱漆雕刻之饰烂然有二朱漆棺棺前
 垂竹帘隐以金钉墓不甚高而内极宽 …… (第 29-15a 页)
 立石祠勒铭于梁石宇倾颓而梁字无毁盛弘之以
 为樊重之母畏雷室盖传疑之谬也隆山南有一小
 山山坂有两石虎相对夹隧道虽处荒全无破毁
 作制甚工信为妙矣世人因谓之为石虎山其水西
 南流径湖阳县故城南地理志曰故廖国也竹书纪 (第 29-21b 页)

卷三十

 援为侯国外城北门内有新息长贾彪庙庙前有碑
 面南又有魏汝南太守程晓碑(案晓近刻/讹作尧)魏太和中
 田益宗效诚(案近刻/讹作域)立东豫州以益宗为刺史淮
 水又东合慎水(案慎下近/刻衍县字)水出慎阳县西 (第 30-5b 页)

卷三十一

 陟耳滍水又与波水合水出霍阳西川大岭东谷俗

 谓之歇马岭川曰广阳川非也即应劭所谓孤山波
 水所出也马融广成颂曰浸以波溠其水又南径 城下盖 (第 31-3a 页)
别邑也俗谓之麻城非也波水又南分三
 川于白亭东而俱南入滍水滍水自下兼波水之通
 称也是故阚骃有东北至 …… (第 31-3a 页)
 聚世祖建武三年傅俊岑彭进击秦丰先拔黄邮者 也谓之黄邮水大司马吴汉破秦丰于斯水之上其
 聚落悉为居犹名之为黄邮 (第 31-16a 页)
棘水自新野县东
 而南流入于淯水谓之为力口也棘力声相近当为
 棘口也又是方俗之音故字从读变若世以棘子 (第 31-16a 页)

卷三十二

 径随县注安陆也
南过安陆入于涢
蕲水出江夏蕲春县北山 山即蕲柳也水首受希水枝津西南流历蕲山出 中故以此 (第 32-2a 页)
为五水 (第 32-2a 页)
五水谓巴水希水赤亭水(案/近)
 (刻脱五字及希水二字讹作/水即谓巴水也又赤亭水)西归水蕲水其一焉( (第 32-2a 页)
案/近)
 (刻脱此/五字)左凭居阻藉山川世为抄暴宋世沈庆之
 于西阳上下诛伐 (第 32-2a 页)
夷即五水 (第 32-2a 页)
 (第 32-2a 页)

卷三十三

 羊丰肉少骨美于馀鱼溪水伏流径平头山内通南
 浦故县陂湖其地平旷有湖泽中有菱芡鲫雁不异
 外江凡此等物皆入峡所无地密恶不可轻至江
 水又东右径夜清而东历朝阳道口(案近刻脱东字/又此十五字原)
 (本及近刻/并讹作经)有 …… (第 33-23a 页)
 县故城南(案此十一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今考/注叙江水西来所径至此乃经所谓东过)

 (鱼复县/南也)故鱼国也春秋左傅文公十六年庸与群 叛楚庄王伐之七遇皆北惟裨鯈鱼人逐之是也地
 理志江关都尉治公孙述名之为白帝取其王色(案/近) (第 33-25a 页)

卷三十五

 陵郡界景口东有沦口沦水南与景水合又东通澧
 水及诸陂湖(案东近刻/讹作南)自此渊潭相接(案自此近刻/讹作北是潭)
 (讹作/也)悉是南府屯也故侧江有大城相承云仓储 …… (第 35-2a 页)
 而东径滠阳县北东流注于江(案流近刻/讹作南)江水又东
 湖水自北南注谓之嘉吴江右岸频得二夏浦北对
 东城洲西浦侧有雍伏戍江之右岸东会龙骧水口
 水出北山中江之左有武口(案近刻/脱左字)水上通安陆
 之延头(案江水左得湖口至此/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宋元嘉 …… (第 35-9b 页)
 谓之大小竹碛也北岸烽火洲即举洲也北对举口 仲雍作莒字得其音而忘其字(案近刻/讹作事)非也举水出
 龟头山西北流径蒙茏戍南(案近刻/脱蒙字)梁定州治
 秀超为刺史举水又西流左合垂山之水水北出垂
 山之阳与弋阳渒水同发一山故是水合之水之东
 有南口 (第 35-11a 页)
戍又南径方山戍西西流注于举水又西南

 径梁司豫二州东田鲁生为刺史治湖陂城亦谓
 之水城也举水又西南径颜城南又西南径齐安郡
 西倒水注之水出黄武山南流径白 …… (第 35-11b 页)
 巴水注之(案此八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水出雩娄县之下灵山
 即大别山也与决水同出一山故世谓之分水山亦
 或曰巴山南历中吴时旧立屯于水侧引巴水以
 溉野又南径巴水戍南流注于江谓之巴口又东径
 轪县故城南(案此八字原本及 (第 35-14b 页)

卷三十六

 (日/)按晋书地道记有九德县交州外域记曰(案域近/刻讹作)
 (城/)九德县属九真郡在郡之南与日南接卢舆居
 其地死子宝纲代孙党服从吴化定为九德郡又为
 隶之林邑记曰九德九夷所极故以名郡郡名所置 …… (第 36-24a 页)
 老南移之岭崒不踰仞仓庚怀春于其北翡翠熙景
 乎其南虽嘤欢接响城隔殊非独步难游俗姓涂分
 故也自南陵究出于南界进得横山太和三年范 …… (第 36-25a 页)
 为奴卖堕交州年十五六遇罪当得杖畏怖因逃随
 林邑贾人渡海远去没入于王大被幸爱经十馀年
 王死文害王二子诈杀侯将自立为王威加诸国或
 夷椎语口食鼻饮或雕面镂身狼㬻裸种(案近刻/无狼字)
 (䐠讹/作脱)汉魏流赭咸为其用建元二年攻日南九德九 (第 36-28b 页)

卷三十七

 崇山接险水路三千里叶榆水又东南绝温水而东 南注于交趾
过交趾□泠县北分为五水络交趾郡中至南界复合
为三水(案南近刻/讹作东)东入海
 尚书大传曰尧南抚交趾于禹贡荆州之南垂幽荒
 之外故越也周礼南八雕题交趾有不粒食者焉
 春秋不见于传不通于华夏在海岛人民鸟语秦始
 皇开越岭南立苍梧南海交趾象郡汉武 …… (第 37-5b 页)
 寿人颇恶之故不为也东北面又有石室可容数百 人每乱民入室避贼无可攻理因名难留城也昔巴
 有五姓未有君长俱事□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
 能中者奉以为君(案奉近刻/讹作举)巴氏子务相乃中之又
 令 …… (第 37-11b 页)
 水出武陵郡义陵县鄜梁山(案武近刻/讹作义)西北流径义

 陵县王莽之建平县也治序溪其城刘备之秭归马
 良出五溪(案马近刻讹/作焉脱良字)绥抚夷良率诸 (第 37-20b 页)
所筑也
 (案良近刻/讹作亮)所治序溪最为沃壤良田数百顷特宜稻
 脩作无废又西北入于沅沅水又东合溆水 …… (第 37-20b 页)
 王莽更名会亭矣辰水又右会沅水名之为辰溪口
 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樠溪无溪酉溪(案樠溪下近刻/衍力溪二字)
 辰溪其一焉夹溪悉是左所居(案左下近/刻衍右字)故谓此
  (第 37-21a 页)
五溪 (第 37-21a 页)
也水又径沅陵县西有武溪源出武山与
 酉阳分山水源石上有盘瓠迹犹存矣盘瓠者高辛 …… (第 37-21a 页)
 悲思之遣使不得进经二年生六男六女盘瓠死因
 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裁制皆有
 尾(案制近刻/讹作置)其母白帝赐以名山其后滋蔓号曰 夷今武陵郡夷即盘瓠之种落也其狗皮毛嫡孙世 宝 …… (第 37-21b 页)
 乡溪口酉水又东径迁陵县故城北(案近刻重/一城字)王莽
 更名曰迁陆也酉水东径酉阳故县南县故酉陵也
 酉水又东径沅陵县北又东南径潘承明垒西承明
 讨五溪营军所筑也其城跨山枕谷酉水又南注
 沅水阚骃谓之受水其水所决入名曰酉口沅水又
 径宝应明城侧应明以元 (第 37-22b 页)
嘉初伐所筑也沅水又
 东(案又下近/刻衍合字)溪水南出茗山山深回险人兽阻绝溪
 水北泻沅川(案近刻川/下衍 …… (第 37-22b 页)
 会于沅(案溪水下近/刻衍合字)沅水又东夷水入焉水南出夷
 山北流注沅夷山东接壶头山山高一百里广圆三
 百里山下水际有新息侯马援征武溪停军处壶
 头径曲多险其中纡折千滩援就壶头希效早成道
 遇瘴毒终没于此忠公获谤信可悲矣刘澄之曰沅
  …… (第 37-23a 页)
 闻耳又东北过临沅县南
 临沅县与沅南县分水沅南县西有夷望山孤竦中
 流浮险四绝昔有民避寇居之故谓之夷望也(案/近)
 (刻脱/之字)南有夷望溪水南出重山远注沅沅水又东得
 关下山东𢃄 (第 37-23b 页)

卷三十八

 谓之大溪水东北径邵陵郡武冈县南县分都梁之

 所置也县左右二冈对峙重阻齐秀间可二里旧传
 后汉伐五溪 (第 38-1b 页)
保此冈故曰武冈县即其称焉大 溪径建兴县南又径都梁县 …… (第 38-1b 页)
 沙还舟青阳注张晏曰青阳地名也苏林曰青阳长
 沙县也汉高祖五年以封吴芮为长沙王是城即芮
 筑也汉景帝二年封唐姬子发为王都此王莽之镇
 郡也于禹贡则荆州之域晋怀帝以永嘉元年分 荆州湘中 …… (第 38-13a 页)
 临写目为廛郭之佳憩也郭颁世语云魏黄初末吴
 人发芮冢取木于县立孙坚庙见芮尸容貌衣服并
 如故吴平后与发冢人于寿春见南校尉吴纲曰 (第 38-13b 页)

卷四十

  江以南至日南郡二十水
  禹贡山水泽地所在
渐江水出三天子都
 山海经谓之浙江也地理志云水出丹阳黟县南
(第 40-1a 页)
史部 地理类

元和郡县志 提要

 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赵国公臣李吉甫撰
臣闻王者建州域物土疆观次于星躔察法于地理考
中国山河之象求二仪险阻之情天汉明而两界分南
宫正而五均叙自黄帝之方制万国夏禹之分别九州
辨方经野因人纬俗其揆一矣及秦皇并六国则罢侯
而置守汉武讨百则穷兵而黩武虽裂为郡县者远 (第 -4a 页)

卷三

  洛源 延庆 方渠 怀安
顺化县(中郭下/)
本汉郁郅县后汉迄晋戎虏所侵不立州县后魏及周
以为镇防隋开皇十六年于今州城西南一里置合水
县在马领白马二水口因以为名属庆州大业二年以
庆州为弘化郡合水属焉至武德二年改合水为合川
县取隋合川镇为名贞观元年改为弘化县天宝元年
改为安化县至德元年改为顺化县

不窋墓在县东二里
乐蟠县(中北至州三十二里/)
本汉略畔道地今县理北五里略畔故城是也后汉及
晋为虏所侵逼此地无复郡县后魏文帝于此置蔚州
周武帝置北地郡隋开皇二年罢郡以彭阳襄乐二县
属宁州义宁元年分合水县置乐蟠县属弘化郡取乐
蟠城为名也百官表云县有夷曰道按略畔乐蟠皆
指此城方言讹舛故不同耳 (第 3-18b 页)

卷六

北对琅邪渚入河谓之洛口亦名什谷
张仪说秦王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即此也
伊阙县(畿北至府七十里/)
古戎子国汉为新城县属河南郡周武帝时属伊川
郡隋开皇十八年罢郡改为伊阙县
伊阙山在县北四十五里两山相对望之 (第 6-8a 页)

卷七

年废隋义宁元年重置
贞观八年移于今理
朱阳县(上东北至州七十里/)
本汉卢氏县属弘农郡后魏太和十四年人樊磨背 …… (第 7-13a 页)
  梁  临汝 鲁山 叶  襄城 郏城

  龙兴
梁县(望郭下/)
汉旧县古子邑战国时谓之南梁以别大梁少梁即
左传云楚为一昔之期而袭梁及霍也 (第 7-15a 页)
中聚即戎 (第 7-15a 页)
子国也在今郡西南俗谓之麻城又有
阳人聚故城在今县西秦灭东周徙其君于阳人聚即
此城也汉末孙坚大破董卓军 (第 7-15a 页)

卷八

  汝阴 沈丘 颍上 下蔡
汝阴县(上郭下/)
本汉旧县属汝南郡魏文帝黄初三年属汝阴郡后魏
孝昌三年于此置颍州北齐废以县属汝阴郡隋开皇
三年罢郡以县属颍州武德初置信州六年复为颍州
县皆属焉
淮水西南流入经县南去百里
颍水西北自陈州项城县界流入伏于城下

汝水西南自蔡州新蔡县界流入又东南入淮
寝丘故城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楚相孙叔敖将死戒
其子请寝丘之地即此
古任城在县北一里陈将任奴伐齐于颍水北岸筑
城以围池阴
百尺堰在县西北一百里司马景王讨王凌至百尺堰
即此
沈丘县(中东南至州 (第 8-20b 页)

卷十四

刘敬所谓扼天下之吭而抚其
背即此之谓推是而言则建中都将欲固长安非欲外
之也将欲安成周非欲舍之也将欲制夷非欲惧之
也将欲定天下非欲弱之也河中之地左右王都黄河
北来太华南倚总水陆之形胜郁关河之气色每岁白 (第 14-3a 页)

卷二十三

  (三十八/) (都管户一十四万二千/)
禹贡荆豫二州之域于周诸国则谷邓鄾卢罗鄀之地

春秋时地属楚秦兼天下自汉以北为南阳郡今邓州
南阳县是也汉以南为南郡今荆州是也后汉建安十
三年魏武平荆州置襄阳郡自赤壁之败魏失江陵而
荆州都督理无常处吴将诸葛瑾陆逊皆数入其境自
羊公镇襄阳吴不复入永嘉之乱三辅豪族流于樊沔
侨于汉水之侧立南雍州孝武帝以朱序为南雍州刺
史苻坚遣将苻丕攻陷襄阳序为丕所擒后坚败州复
归晋安帝时鲁宗之为刺史仍于州理置宁校尉梁 …… (第 23-2a 页)
中庐故县在今县北二十里本春秋庐戎之国秦时谓
之伊庐项羽亡将钟离昧家在伊庐也
长渠在县东南二十六里派引水昔秦使白起攻楚
引西山谷水两道争灌鄢城一道使沔北入一道使沔
南入遂拔之
宜城县(上北至州九十五里 …… (第 23-6b 页)
罢郡属襄阳皇朝因之天宝元
年改为宜城县
汉水在县东九里
故宜城在县南九里本楚鄢县秦昭王使白起伐楚引水灌鄢城拔之遂取鄢即此城也至汉惠帝三年改 (第 23-7a 页)

卷二十四

  (开元户五千六百九十九/元和户一万一千九) (乡一十二/乡二十三)
本江夏郡云杜县之地周地图记曰人酋渠田金生 …… (第 24-1a 页)
本汉上庸县古庸国也昔武王伐纣庸人往焉故牧誓
云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注云庸濮在江汉之南左
传曰庸率群以叛楚使庐戢梨侵庸后遂灭之至汉
初立上庸县属汉中郡后汉于县立上庸郡后魏改置 (第 24-14b 页)

卷二十五

  (则有所脱漏矣而是志不言/永徽后属剑南亦未完备)
禹贡梁州之域战国时氐羌据焉汉开西南夷置阴平
(凡邑有夷曰道)以统兵众属广汉郡永平之后羌虏数反
遂置为郡后入于蜀属雍州晋永嘉末太守王鉴以郡
降李雄自后氐 (第 25-24b 页)

卷三十

县西南每旱赛之则雨降
常宁县(下西北至州陆路一百八十里/)
本秦耒阳县地吴分耒阳置新平县宋元徽中三洞抄掠州县移就江东因 (第 30-7b 页)
寇止息遂号新宁即今理是
东俯潭水西枕宜江天宝元年改名常宁
湘水在县北六十里
衡山县(上西南至州一百二 (第 30-7b 页)

卷三十一

  (州锦州叙州溪州施州奖州/案都管户数傅写缺) (管县五十二/)

本汉涪陵县理后汉献帝时分为四县置属国都尉理
涪陵至蜀先主又增置一县改为郡晋永嘉后地没夷经二百五十六年至宇文周保定四年涪陵 (第 31-1b 页)
帅田
恩鹤以地内附因置奉州建德三年改为黔州隋大业
三年又改为黔安郡因周隋州郡之名遂与秦汉黔中
郡犬牙 …… (第 31-1b 页)
  彭水 黔江 洪杜 洋水 信宁 都濡
彭水县(上郭下/)
本汉酉阳县地属武陵郡(案此与州序所云本/汉涪陵县理有异)自吴至

梁陈并为黔阳县地隋开皇十三年帅内属于此置
彭水县
伏牛山在县北一百里
左右盐泉今本道官收其课
黔江县(中下西至州二百里/)
本汉 …… (第 31-3b 页)
夷州(义泉县/)
  (开元户一千四百八十七/案元和户乡数传写缺) (乡一十一/)
本徼外夷之地自汉至梁陈并属牂柯郡累代
恃险多不宾附隋大业七年置绥阳县属明阳郡武
德四年改为夷州贞观元年废四 …… (第 31-7b 页)
  务川 思王 思邛
务川县(中下郭下/)
本汉酉阳县地属武陵郡自晋至陈并为黔阳县地至隋
开皇十九年置因川为名
内江水一名涪陵水在县西五十步
思王县(中下北至州水路三百里/)
武德三年置相传云汉时陈丘为牂柯太守阻丘保据
思邛水汉将夜郎王数万破丘于此安抚百姓时人思

慕遂为县名
思邛县(中下西北至州二百九十里/)
开元四年招辑生夷所置
费州(涪州下/)
  (开元户二百和户乡数并傅写缺/案乡数及元)
本古徼外夷地汉武帝元鼎六年通西南夷置牂柯
郡隋文帝于此置涪川县属黔州炀帝改为黔安郡贞
观四年分思州涪川扶阳县 …… (第 31-10b 页)
  南川 三溪
南川县(中下郭下/)
本汉江州之地武德二年置隆阳县先天元年改为南


萝缘山在县南十二里多楠木堪为大船
僰溪水在县南四十步
三溪县(中下西北至州二百四十里/)
贞观五年置以县内有僰溪东溪葛溪三溪合流故为
名其县城甚高险
僰溪水在县西
珍州(夜郎下/)

  (开元户二千六百乡数并傅写缺/案乡数及元和户)
本徼外夷之地贞观十六年置
州境(案州境里/数傅写缺)
八到(东北至上都五千五百五十里里/东北至东都四千五百 …… (第 31-13b 页)
  荣懿 扶观(案通典旧唐书新唐书文献通/考及宋史并作扶欢与此异)
荣懿县(中下郭下/)
贞观十六年与州同置
扶观县(中下东北至州五十里/)
贞观十六年与州同置以县东扶观山为名
播州(播川下元和户乡数并傅写缺/案开元)

本西南徼外夷夜郎且兰之地战国属楚秦亦常置
吏至汉武帝平西南夷置牂柯郡贞观元年于牂柯北
界置麟州十一年省十三年置 …… (第 31-15b 页)
  (开元户五千三百二十九/元和户一千二百二) (乡一十三/乡一十一)
禹贡荆州之域春秋时属楚秦为黔中郡汉为武陵郡
沅陵县地按后汉书高辛氏有畜犬曰槃瓠帝妻以女

有子十二人皆赐名广泽其后滋蔓今长沙武陵是
也光武时尤盛其渠帅精夫相单程等据险为寇精夫
为渠帅者也汉遣将军刘尚发兵万馀人溯沅水
入武溪击之山深水急舟船不得上 (第 31-17a 页)
缘路徼战汉军
皆没后遣伏波将军马援等至临沅击破之其单程等
悉降 (第 31-17a 页)
平因置吏陈文帝于此置沅陵郡开元元年改
为辰州取辰溪为名谨按辰州 (第 31-17a 页)
戎所居也其人皆槃
瓠子孙或曰巴子兄弟入为五溪之长今酉在在州西 …… (第 31-17a 页)
 辰溪
沅陵县(上郭下/)
本汉旧县属武陵郡陈属沅陵郡隋平陈属辰州
壶头山在县东四十九里即马援攻五溪置营之所
初援军下隽(似阮/反)有两道可入从壶头路近而水险从 …… (第 31-18a 页)
而不改
卢水在县西二百五十里即武溪所出武陵记云溪山
高可万仞山中有槃瓠石窟可容万人窟中中有石似
狗形俗相傅即盘瓠也又有巴蛇四眼大十围不知
长几里 …… (第 31-19a 页)
  大乡 三亭
大乡县(上郭下/)
萧梁置已具州叙
齐右城在县东二百一十二里秦时武安君所筑
陋城在县东南六十七里汉横海将军韩说所筑
三亭县(中下东至州水路三百七十里/)

本汉迁陵县属武陵郡隋废入大乡县贞观元年分大
乡复置因乡西十五里有三亭古城为名
酉水南有龙标故城蜀将马德信所筑其城甚宽大在
龙标山
石门洞在县(缺/)一百五十里其崄峡才通一舟
黔山在县西五十里后汉时陆康伐假此即祷雨为
援诸树木皆有人马之形因平郡寇改为武神山
施州(清江下/) …… (第 31-25a 页)
  峨山 渭溪 梓姜
峨山县(中下郭下/)

本夜朗县天宝元年改为峨山其县本在渭溪之南长
寿初移于溪北
渭溪县(中下西至州水路一百六十里/)
圣历元年析峨山县于渭溪东置因以为名
渭溪水北自锦州渭阳县流入
梓姜县(中下东北至州水路四百里/)
建中四年自牂柯洞外充州割属奖州(案唐书地理志/武德三年贞观)
(四年以牂柯部地置牂琰庄充应矩六州皆为下州/开元中降牂琰庄为羁縻天宝三年又降充应矩为羁) (第 31-27b 页)

卷三十二

度使以式遏四夷成都为剑南节度
(都管兵三万九百人马二千匹凡/衣赐八十万匹段军粮七万石)西抗吐蕃南抚摷统团结营(蜀郡城内营兵一万四/千人马一千八百匹)临翼郡(通化郡北/百四十里) (第 32-2b 页)

卷三十三

 管县五
  严道 百丈 名山 卢山 荣经
严道县(中郭下/)
本秦旧县属蜀郡汉迁淮南王长于严道邛邮县有夷曰道后魏于此置始阳县隋大业三年改始阳为严
道县
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 …… (第 33-2a 页)
  (元和户三百三十八缺乡五/案开元户乡数传写)
禹贡梁州之域汉武帝破夷于邛置沈黎郡周天和三
年开越巂于此置黎州隋废州置沈黎镇武德元年罢

镇为南登州大足元年巡察使殷祚奏割雅州汉源飞
越通望三县置黎州龙兴三年巂州都督元膺奏废开
元三年本道使陆象先重奏置天宝初废飞越县止领
县二其州城东西南三面并临绝涧惟北面稍平贞元
元年节度使韦皋凿北面隍堑深阔又于州北故武侯
城迤逦置堡三所为州城之援管羁縻州五十七并夷部落大首领主之
州境(案州境里/数传写缺) …… (第 33-25a 页)
  (东至戎城无路约七百里/东北至雅州二百四十里)
  (西南至巂州六百五十里其城西临大渡河河西/西至廓清城一百八十里)
  (𦍑界/)
贡赋(开元贡/) (椒一石/)
 管县二
  汉源 通望
汉源县(中郭下/) …… (第 33-25b 页)
  (开元户三万八千三十五十/元和户一万六千五百八) (乡二十六/乡三十)
本汉南外夷獠秦汉为邛都国秦尝攻之通五尺道政
置吏焉至汉武帝始诛且兰邛君并杀笮侯而冉駹等
皆震恐乃以邛都之地为越巂郡属益州按郡有越水

巂水出生羌界言越巂者以彰威德远也领县十五魏
晋以还獠恃险抄窃乍服乍叛周武帝天和三年开
越巂地于巂城置严州隋开皇六年改为西宁州十八
年改为巂州皇朝因之至 (第 33-27b 页)
德二年没蕃贞元十三年节
度使韦皋收复
州境(东西九百八十里/南北一千二百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三千二百三十里/东北至东都四千九十里)
  (东至界约二百里十里/东南至姚州三百五) …… (第 33-27b 页)
本汉定笮县也属越巂国去郡三百里出盐铁夷皆用
之汉将张嶷杀其豪率遂获盐铁之利后没夷周武
帝立定笮镇凡言笮者夷人于大江水上置藤桥谓之
笮其定笮大笮皆是近水置笮桥处武德二年于镇置
昆明 …… (第 33-30b 页)
本汉会无县属越巂郡萧齐没于獠高宗上元二年
于其地置会川县天宝初又于县侧立会同军在今州
南三百七十里是也
姚州(云南下数传写缺 …… (第 33-31a 页)
户乡)
本汉云南县之地武德四年安抚大使李英以此中人
多姓姚故置姚州为泸南之巨屏天宝十三年没蕃贞
元初帅异牟寻归国册拜谓之南诏九年南诏又以
其地内属 …… (第 33-31a 页)
  (开元户二百二十九/) (案乡数传写缺/)

本夜郎国也汉武帝开夜郎置犍为郡今州即犍为郡
之南广县也其后夷内侵郡因荒废隋开皇四年隶
附于此置协州大业三年废入犍为郡武德元年开南
中复协州
州境(案州境里/数 (第 33-32b 页)

卷三十六

  马平 龙城 洛容 洛封 象
马平县(下郭下/)
隋开皇十一年析桂林县置属象州贞观属柳州
潭水东去县二百步
柳江在县南三十步
龙城县(下东南至州八十八里/)
隋开皇十年析桂林县置(案隋书地理志/云梁置与此异)
潭水在县西十里

龙溪水经县南入潭水
洛容县(下东南至州一百二十里/)
永徽中置属严州天授二年割属柳州
洛封县(下东南至州一百七十里/)
本乌所住村名乾封二年招慰 (第 36-15a 页)
户因为县
象县(下西南至州六十五里/)
陈于今县南四十五里置象郡隋开皇九年废郡为县
(案旧唐书云页 (第 36-15a 页)

卷三十七

  宁浦 乐山 淳风 岭山
宁浦县(下郭下/)
本汉高凉县地(案旧唐书云汉广/郁县地与此异)吴分为宁浦县隋开
皇时属郁林郡贞观属横州
郁江水俗名江北去县十步
乐山县(下西至州水路一百二十里/)
本汉郁林郡雍鸡县地陈于此置乐阳郡隋开皇十年 (第 37-10a 页)
废郡改为乐山县属缘州大业初改属郁林郡贞观八
年改属横州江南去县七步
淳风县(下西南至州九十里/)
武德四年析宁浦县之北界置
鳄江水经县西去县百步
岭山县( (第 37-10b 页)
下东至州一百里/)
本汉高凉县之地梁于此置岭山郡隋开皇十年废郡

为县属郁林郡武德四年改属横州江北去县五步
钦州(宁越下/)
  (开元户二千二百八十/案元和户乡数传写缺) (乡十二/)
古越地 …… (第 37-11a 页)
  桂平 皇化 大宾
桂平县(下郭下/)
本梁于此置桂平郡隋开皇十年罢郡为县属郁林郡
贞观七年于县置浔州十二年废以县隶龚州后复置
县又属焉
皇化县(下西至州三十里/)
隋开皇十一年置因县东一里皇化水为名大业二年

废贞观七年复立
大宾县(下西至州四十里/)
隋开皇十五年分桂平县置以县西北宾水为名武德
七年曾于县置浔州后移于桂平县
峦州(永定下元和户乡数并传写缺/案开元)
本汉领方县地贞观末永徽初置后以獠背叛废于
其城置驿开元十五年李商𨼆重奏置(案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置淳)
(州天宝元年改为永定郡乾 (第 37-14b 页)
史部 地理类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建标以识都泥江者北盘之水发源杨林海子
抵普安州由泗城下迁江历宾州来宾出于此溯流舟
至迁江止上流即土司洞人不敢入水多悬流穿穴
故鲜核其源流也又按庆远忻城有乌泥江由县北合
龙江询之土人咸谓忻城绝无北合龙江 (第 3-89a 页)

徐霞客游记 卷四上

至辄刈为薪又择其高年干细者光削之乳纹旋结朵
朵作胡桃痕色尤苍润予昔自天台觅万年藤一远僧
携此云出粤西洞余疑为古树奇根不知即苏木丛
条也驮朴西至太平府陆四十里水倍之水源直通高
平为安南地由龙州换小舟溯流 (第 4-9a 页)

徐霞客游记 卷五上

三里北踰其脊隘中砥石如
铺两旁有屼立峰是名鸡公关其脉自独山州西北绕
州治东南过此又东南度六寨之东而下王峰者也
脊西南水下苴查而入都泥脊东北水由合江州下荔 …… (第 5-7a 页)
转南走而环于独山之西度鸡公岭而南为王多灵
之𣲖(独山州南二十里有山尖起立于众/山之中是名独山州之所以得名也)又东北行山
峡间乃下共二 …… (第 5-9a 页)
余策所从曰由广顺安顺西出普定其道近而两顺之
(广顺知州柏兆福欲归临清安/顺土知州近为总府禁狱中)伏莽可虑不若
西北由东基出平坝抵普安多行四十里而地僻苗驯
可免意外余思由两顺亦须三日行走平坝路迂而行 …… (第 5-26b 页)
之其人闭户遁去又西得一堡强入其中茅茨陋甚而
临处与猪畜同秽盖此地皆苗熟者虽为佃丁而习甚
鄙令人反忆土竹栏为上乘耳 …… (第 5-31b 页)
凳伤予足及抵贵州见予欲另觅夫复作悔过
状甚堪怜予复用之至是早起忽不见观余所藏路费
亦竟窃之去矣自予行洞中以数金藏盐筒中不意
日久为彼所窥乃不失于 (第 5-32b 页)
烟虺毒之区而失之就担 …… (第 5-32b 页)
何良楛之异如此由阁南越一亭又西上者二里遂陟
岭脊是为关索岭索为关公子随蜀丞相诸葛南征开
道至此有庙肇自国初而大于王靖远至今祀典
不废越岭西下一里有大堡在平坞中曰关岭铺乃关
岭守禦所所在也计 …… (第 5-46a 页)
统志所云沙庄之水也三溪交会于城之东北合而南
去是为三一溪经城南桥而入于水洞其城自天启初
为水西叛逆诸应之攻围一年而破(后云南临安安/南土官沙姓者)
(奉调统/兵来复)至今疮痍未复然是城文运为贵筑之首前 …… (第 5-66a 页)
丹霞则特拔众山之上石峰
峭立东北惟八纳山与之齐抗八纳以危拥为雄此峰
以峭拔擅秀昔有玄帝宫天启二年毁于寇四年不
昧师(徽州/人)复鼎建每正二月间四方朝者骈集日以数
百计僧又捐赀置庄田环山之麓(岁入榖/三 (第 5-67b 页)

徐霞客游记 卷六上

之后山者
(昔多小黄蛇故/今以黄龙名之)登此则一州之形势尽在目中矣
嵩明旧名嵩盟一统志言州治南有盟台故趾昔汉
人与乌白 (第 6-87b 页)
会盟之处而今改为嵩明焉州城亦因山
斜绕门俱不正其向与寻甸相似 (第 6-87b 页)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上

崖北为安乐河折而西一百五十里为槟榔江至北苏界注金沙江入于缅(一曰合于太公城/此城乃缅甸界)按缅甸金沙
江不注源流志但称其阔五里然言孟养之界者东 …… (第 10-40a 页)
入大盈江又言大车江自腾冲流经青
石山下当亦流经而非发轫若发轫岂能即此大耶又
按芒市西有麓川江源出峨昌地流过缅地合大盈 …… (第 10-40a 页)
江南甸东南一百七十里有孟乃河源出龙川江而龙
川江在腾越东实出峨昌地南流至缅太公城合大
盈江是麓川江与龙川江同出峨昌同流南甸南干崖
西同入缅地同合大盈然二地实无二水岂 (第 10-40b 页)
麓川即龙
川龙川即金沙一江而三名耶盖麓川又名陇川龙与
陇实相近必即其一无疑盖峨昌之水流至腾越东
为龙川江至芒市西为麓川江以与麓川为界也其在
司境实出青石山下以其下流为金沙江遂指为金 (第 10-40b 页)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之嘴得温泉焉其
水温而不热浑而不澄然无气焰可浴浴久之从涧东
溯流二里抵蒲缥之东村(蒲人缥人乃永昌/九中之二种)以担夫不
肯前逗留久之乃东二里上坡五里迤逦上峰头又平
行岭夹一里稍东下有亭桥跨峡间风雨大至 …… (第 11-18b 页)
脉北高处为虎坡乃从西
北度脉而来者路逆溯之循北岭东坡而上又二里从
岭北西向穿岰是为虎坡此坡由北冲东蒲寨岭度 …… (第 11-44b 页)
揖遂具晚餐而卧其堂中
十一日晨起龙江具饭言江外土人质野不驯见人辄
避君欲游石城其山在西北崇峡之上路由边入 (第 11-60b 页)
边亦予所辖当奉一檄令其火头供应除道拨寨夫引
至其处不然一时无栖托之所也予谢之复引予出庐
前旷处指点 (第 11-60b 页)
而言曰东北一峰特耸西临江左者为王
尚书驻营之峰西北重峡之下一岗东突江右者是为边昔麓川叛酋思踞为巢其后重崖上为石城酋思 …… (第 11-60b 页)
稍北乃受驼骑此自北冲西来者渡舟为龙
江之弟龙川所管祗驼骑各畀之钱而罄身之渡无畀
钱者时龙川居江岸西与边之路隔一东下小溪渡
夫余自 (第 11-61b 页)
边回必向溪南一晤龙川余许之乃从小溪
北岸登涯即西北行于是涉上江之西矣此十五喧之
中也循西山北二日为崩 …… (第 11-61b 页)
其南下流二十里其天生石崖可就为桥址者又
在其下西北三里有溪自西峡出北渡之半里有聚落
倚坡东向罗列是为边觅火头不在其妻持檄觅一
僧读之延予坐坐栏上而具餐焉其僧即石城下层中
台寺僧各喧土人俱信服之今为取木 …… (第 11-62a 页)
路惟中台僧识之且必由中台往无他道也余不
信复还遍徵之喧中其言合遂与同向中台由村北溯
溪西向入二里过上边渐入峡又西一里涉一水沟
遂临南涧倚北坡而行又一里北坡稍开有岐北去又
西踰波过一水塘而北下峡中共二里 …… (第 11-63a 页)
架木为桥西度之桥之南又一溪自南峡西来与桥水
合而出于边南大溪者既度桥西即北向上坡其坡
峻甚泞甚陷淖不能举足因其中林木深閟牛畜蹂践
遂成陷土扳陟甚难二里就 …… (第 11-63b 页)
崖脊而餐之仍由旧径下趋台庵未至而雨为密树所
翳不觉也既至而大雨僧复具饭下午雨止别僧下山
宿于边火头家以烧鱼供火酒而卧
十四日从 (第 11-67a 页)
边饭而行仍旧路东南一里宜东下误循
大路倚西山南行二里望渡处已在东北乃转一里得
东下之路遂陟坑从田塍东 …… (第 11-67a 页)
南一东北俱成悬流桥不复能施遂从中坡
蹑峻盘垂磴而上曲折八里冈脊稍平有庐三楹横冈
上曰茶庵土人又呼为蒲寨而实无寨也一道流瀹 (第 11-69b 页)
史部 地理类

卷一

   猺人祀典

猺名軬客古八之种五溪以南穷极岭海迤逦巴蜀
蓝胡槃侯四姓槃姓居多皆高辛狗王之后以犬戎奇
功尚帝少主封于南山种落繁衍 …… (第 1-3a 页)
   飞头獠
飞头獠头将飞先一日头有痕匝如红线及夜状如病

头忽飞去须臾飞还其腹自实其觉如梦虽獠不知也
予尝入石袍山涧中偶见二头一食蟹一食蚓见人惊
起食蚓者尚衔蚓而飞蚓长尺许两耳习习如飞鸟之
使翼也獠俗贱之不与婚娶欲绝其类予按占城有尸
本妇人目无瞳子飞头食童子粪粪尽童子辄死
妇目益明堪与此獠为婚一笑
   鼻夷
鼻夷獠族鼻如垂钩隅目好 …… (第 1-15b 页)
   斑山
山子散处横州震龙六磨诸山无版籍定居凿山烧畬
射生轻死夫妇交媾插青路衢以绝行迹不知误入即
张弩射之媾精入地是生短狐善抚之能以夷人出入
之情告也

   斑衣种女
种女与山子同类垂手善舞蹋蹋歌短裙及膝坐则双
膝齐跪执礼甚恭有盘古风刘禹锡女軥辀音 (第 1-17a 页)

襕斑布
   乌 (第 1-17a 页)

 (第 1-17a 页)
古损子产国即乌浒 (第 1-17a 页)
也生首子辄解而食之曰
宜弟味旨有献其君君喜之而赏其妇妻美则让其兄
兄乐之而宜其弟其中有滩焉即今之乌 (第 1-17a 页)
滩也汉建 (第 1-17a 页)
武中国除遂散处山谷其风不改又十里有海棠桥
有秦少游笔迹
   西原 (第 1-17b 页)
邕柳西宜融接畛唐黄洞 (第 1-17b 页)
黄少卿其产也
   广原 (第 1-17b 页)
邕州西南隅侬智高广源酋也二 (第 1-17b 页)
聚落甚众左右江
汉之外羁縻州峒皆其地也狄青平智高之后侬氏之
良者得赐宋姓今姓赵者即其后也 …… (第 1-17b 页)
   蜑人

蜑人神宫画蛇以祭自云龙种浮家泛宅或住水浒或
住水栏捕鱼而食不事耕种不与土人通婚能辨水色
知龙所在自称龙人籍称龙户莫登庸其产也
   马人
马人本林邑深目□鼻散居峒落献岁一至军府听
令不与猺獞同群韩昌黎诗衙时龙户集上日马人来
佥曰伏波遗种也
   印 (第 1-18b 页)

卷二

   阳塘
漩桂皆山漩桂皆水也漓江阳江弹丸西湖白竹躔城
郭匝日域姑未暇论即城中揭谛梓潼华景西清色色
入品惟阳塘最胜阳塘东西横贯中束以桥东曰杉湖
西曰莲(阙/)幕府镇守旧司南北相望演漾各数百 (第 2-21a 页)

卷三

   印鱼
印鱼方额有文印类竹叶符鸣如钟钮长尺有三寸巨
鱼将死以印封之予在龙门滩爱其神怪市而放之献
者弗识也
   海 (第 3-10b 页)
师鱼身虎头无鳞甲短(阙/)利爪浑身豹文长八九
尺见人泣数行下蜑人网得辄复放之
   潜州留
东粤曰潜 (第 3-11a 页)
史部 地理类

卷一

  沿革
吴古扬州之域也初周大王三子大伯仲雍季历季历
 有圣子昌大王欲立季历以及昌大伯仲雍乃奔荆
 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荆 (第 1-1a 页)
义之从而归
 者千馀家号曰句吴立为吴大伯自大伯作吴五世
 而武王克商即封其后为二曰虞曰吴后十二世当 …… (第 1-1a 页)
 星纪分也南斗在云汉下流殷淮海之间为吴分牵
 牛去南河浸远故其分野自豫章东达会稽南逾岭
 徼为越分岛夷貊之人声教之所不洎皆系于狗
 国 (第 1-5b 页)

卷四

 (之兴率在中土以故德行道艺之教其行于近者著/而人之观感服习以入焉者深若夫句吴之墟则在)
 (虞夏五服是为要荒之外爰自太伯采药荆始得/其民而端委以临之然亦仅没其身而虞仲之后相)
 (傅累世乃能有以自通于上国其俗盖亦朴鄙而不/文矣 (第 4-13b 页)

卷八

 (赋司马迁世掌天官才称良史探禹穴之遗迹纪吴/国之旧轨乃怃然而嘻曰登此姑苏之墟淹留兮踌)
 (躇感斯宇之基为沼而仲雍之祀忽诸我闻周道既/衰诸侯狎主中无霸王戎振旅始阖闾以信威继)
 (夫差以极武左与劲越同壤右与强楚为邻内有高/台之筑外有远略之勤积如莽而暴骨 (第 8-4b 页)

卷十四

 人贵重之后其居有名(章宪何许明人眼松间见古/堂泉声到棐几山影覆绳床)
 (爱酒陶元亮听蛙孔德璋/纷纷战触丘壑信难忘)
蜗庐在城北中书舍人程俱致道所居俱政和间自监
 舒州茶场上书论时政不合来家于吴葺小屋号 …… (第 14-12b 页)
 (地可灌锄不作下榻翁一室谢扫除平生四海志投/老河鱼枯愿从素心人不减南村居萧然冰炭外傲)
 (睨万物初坐视触战兼忘糟粕书聊呼赤松子伴/我龟肠虚又葺蜗庐吴下四海无庐着此翁故营松)
 (竹尽囊空明知计出柏马下正 (第 14-13a 页)

卷二十五

 其人也自唐以榜帖相傅而世少见其制故附于此
丁谓字谓之长洲人少与孙何善袖文谒王禹偁大惊
 重之以为自唐韩愈柳宗元后二百年始有此作世
 谓之孙丁淳化三年进士甲科累迁夔州路转运使
 酋为寇谓谕以祸福 (第 25-6b 页)
感泣作誓刻石立境上五
 年不得代诏举自代者乃入为三司盐铁副使大中
 祥符五年参知政事九年请外为平江军 (第 25-6b 页)

卷三十

 (门之铜环分帝觞之馀沥幸公子之破悭我洗盏而/起尝散腰足之痹顽尽三江于一吸吞鱼龙之神奸)
 (醉梦纷纭始如髦鼓包山之桂楫如林屋之琼关/卧松风之瑟缩揭春溜之淙潺追范蠡于渺茫吊夫)
 (差之茕鳏属此觞于西子洗亡国 (第 30-6a 页)

卷四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吴郡志卷四十八    宋 范成大 撰
  考證
勾吴太伯之奔荆义而从者千馀家号曰勾吴史记
 注曰勾吴太吴也史记正义引宋忠世本注云勾吴
 太伯始所居地名也许慎注淮南 (第 48-1a 页)
史部 地理类

岭表录异 卷上

但鱼儿自惊跳入船逡巡而满以此为䱓故
名之跳又云船去之时不可当鱼阵之中恐鱼多压沈
故也即可以知其多矣夷之乐有铜鼓焉形如腰鼓而一头有面鼓面圆二
尺许面与身连全用铜铸其身遍有虫鱼花草之状(案/太)
(平御 …… (第 1-2b 页)
鸣鼍二句原本脱落今)
(据御览/补入)贞元中骠国进乐有玉螺铜鼓(玉螺盖螺之白/者非琢石所为)
即知南酋首之家皆有此鼓也咸通末幽州张直方
贬龚州刺史到任后修葺州城因掘土得一铜鼓牵复
载以归京到襄汉以为无 …… (第 1-3a 页)
禺日有
林蔼者为高州太守有乡墅小儿因牧牛闻田中有蛤
(蛤即/虾蟆)牧童遂捕之蛤跃入一穴遂掘之深丈即酋 …… (第 1-3a 页)
相感志引此句亦作虎肉今从原本附织于此)
广之属郡潮循州多野象潮循人或捕得象争食其鼻
云肥脆尤堪作炙王宴汉使于百花楼前设舞象曲乐动倡优引入一
象以金羁络首锦襜垂(身/)随膝腾踏动头摇尾皆合节
奏即舞马 (第 1-10b 页)

岭表录异 卷下

竹笋其竹枝上刺南人呼为刺勒自根横生枝条展
转如织虽野火焚烧只燎细枝嫩条其笋丛生转复牢
密邕州旧以为城蜒来侵竟不能入 (第 3-8b 页)
史部 政书类

通典 卷二

数百里北无通路又巴丘湖沅湘之会表里山川实为
险固荆之所恃也预乃开扬口起夏水达巴陵千馀
(夏水扬口在今江陵/县界巴陵即今郡)内泻长江之险外通零桂之漕 (第 7-22b 页)

通典 卷四

(守平常/之教)二百里蔡(蔡法也法/三百里而)
(差/简)又其外五百里曰荒服(言荒又/简略)三百里(以文德 (第 9-4b 页)
来之不制)
(以/法)二百里流(流移也言政教随其俗尧命禹理水因别/九州遂定贡赋虞舜之化及夏禹革命不 …… (第 9-4b 页)
器物(任/土)
(以饬/材事)又外曰采畿其贡服物(絺纩/也)又外曰卫畿其贡财
(龟贝/之具)又外曰畿又外曰夷畿要服也其贡货物(丝/枲)
又外曰镇畿又外曰藩畿(藩限也自侯甸男采卫 (第 9-5a 页)
夷/镇藩各相去五百里为限其)
(来朝之岁具/礼朝觐篇也)此荒服也(具职官/封建篇)谓之蕃国世一见各以 (第 9-5a 页)

通典 卷五

从之○自东晋寓居江左百姓南奔者并谓之侨人
往往散居无有土著而江南之俗火耕水耨土地卑湿
无有蓄积之资诸陬俚洞沾沐王化者各随轻重收
财物以禆国用又岭外酋帅因生口翡翠明珠犀象之
饶雄于乡曲者朝廷多因而署之以 (第 10-3b 页)

通典 卷七

七十二
自十三载以后安禄山为范阳节度多有进奉驼马牲
口不旷旬月郡县供熟食酒肉草料杨国忠任用之后
即与王阁罗凤结衅徵关辅河南京兆人讨之去者 (第 12-14a 页)

通典 卷九

泉府人无困弊可以宁谧四极
如身使臂者矣昔孝武外事四夷遂虚国用盐铁既兴
钱币屡改少府遂丰上林饶积外辟百不增赋者皆
计利之由也今群妖未息四郊多垒徵税既烦千金日 (第 14-14a 页)

通典 卷十三

人小郡二十万并有夷者亦举二人和帝以为不均
下公卿会议司徒丁鸿司空刘方上言凡口率之科宜
有阶品 (第 18-10b 页)
夷杂错不得为数自今郡国率二十万口岁
举孝廉一人四十万二人六十万三人八十万四人百
万五人百二十万六人不 (第 18-10b 页)

通典 卷二十一

之通事谒者置二十人又于建国门
外置四方馆以待四方使者隶鸿胪寺(炀帝置四方馆/东曰东夷使者)
(南曰南使者西曰西戎使者北曰北/狄使者各一人掌其方国及互市事)大唐废谒者台
复以其地为四方馆改通事谒者为通事 (第 26-39b 页)

通典 卷二十四

光武聪明宽恕失之于逄萌魏)
(武勇略英雄失之于张邈此并英杰之主莫不失之于/前得之于后陛下继圣抚有万邦陬夷落犹惧刑纲)
(况辇毂咫尺奸臣肆虐杀一六品寺丞足使忠臣抗愤/纵令正义自取绞缢此事弥不可容便是畏义 (第 29-16a 页)

通典 卷二十六

 (司仪署/)
周官大行人掌大宾客之礼(周礼又有象胥干宝/注云若晋鸿胪也)秦官
有典客掌诸侯及归义(史记曰韩信亡楚归汉为/连敖徐广注云连敖典客) …… (第 31-1a 页)
行人为大行令(其属官又有郡邸长/丞主诸郡之邸在京)
(师者至后汉省/但令郎理郡邸)秦时又有典属国官掌夷降者汉因 (第 31-1b 页)

通典 卷三十一

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
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
其外方五百里曰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
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周之初/列爵唯)
(五公侯伯子男分 (第 36-5b 页)

通典 卷三十三

兵禁备盗贼景帝更名曰
都尉武帝元鼎四年又置三辅都尉各二人讥出入边
郡置农都尉主屯田殖谷又置属国都尉主夷降者 …… (第 38-17b 页)
战国则郡大而县小矣故甘茂谓
秦武王曰宜阳大县名曰县其实郡也○汉制列侯所
食县曰国皇太后公主所食曰邑有夷曰道凡县万
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侯国为相秩次亦如之皆秦
制也汉因之(汉书曰凡县大率方百/里民稠则减 (第 38-19a 页)

通典 卷三十四

校尉(后汉在凉州部持节职如护乌桓/主西羌元康中改为凉州刺史)儒林校尉(蜀/先)
(主以周/群为之)校尉(晋武帝于襄阳置之元康中荆州刺/史领江左初省寻又置于江陵齐书)
(曰齐宋之际刺史多不领南 (第 39-13b 页)
别以重人居之/唯齐豫章郡王嶷为南 (第 39-13b 页)
校尉荆湘二州刺史)南夷校
(晋武帝于宁州置之及/江左改曰镇 (第 39-13b 页)
校尉)西戎校尉(晋武帝于长安置/之元康中改为雍)
(州刺史安帝义熙/中又置治汉中) (第 39-13b 页)
校尉(晋安帝置治襄/阳以授鲁宗之)护三巴校
(宋置齐建元二/年改为刺史)武骑尉 屯骑尉 骁骑尉 游 (第 39-13b 页)

通典 卷三十六

  右内外官六万三千六百七十五人(内二千六百/四十三人外)

  (诸侯国官六万/一千三十二人)内职掌府史胥徒贾人工人奄寺
  罪闽夷貉等五隶医人圉人虎士视瞭(力召/反)
  奚浆笾醢醯盐羃酒桃舂抌饎稿等(抌音由饎音/炽熟食也尔) …… (第 41-2b 页)
 广威 广武 左右积弩 积射 强弩等将军
 护军监军 五营校尉 南北东西中郎将 御史
 中丞 都水使者 州领兵刺史 越骑乌桓诸匈
 奴护羌夷等校尉 诸乡侯爵
  第五品 …… (第 41-16b 页)
 期门郎 诸国公谒者 殿中监 诸卿尹丞 诸

 狱丞 太子保傅丞 詹事丞 诸军长史司马秩
 六百石者 护羌戎夷越乌桓校尉长史司马
 诸军诸大将军正行参军 诸持节督正行参军
 二品将军正行参军 门下督 中书通事 (第 41-18b 页)

通典 卷三十七

 强弩 奋武等将军 城
 门校尉 护军监军 东西南北中郎将 州刺史
 领兵者 护匈奴中郎将 护羌戎夷越乌桓校 …… (第 42-2a 页)
 符节御史 狱丞部丞 黄
 沙典事 太子保傅詹事丞 诸军长史司马秩六
 百石者 护匈奴中郎将护羌戎夷越乌桓校尉
 长史司马 北军中候丞 城门五营校尉司马
 宜禾伊吾都尉 公保傅相郎中令 淮海津都尉
  …… (第 42-4a 页)
  诸卿尹 太子二傅 大长秋 太子詹事 领

 护军 县侯爵
  第四品
 二卫至五校尉 宁朔至五威五武将军 四中郎
 将 刺史领兵者 戎校尉 御史中丞 都水
 使者 乡侯爵
  第五品
 给事黄门 散骑中书侍郎 谒者仆射 三将
 积射强 …… (第 42-7a 页)
 大夫 殿中将军司马督 杂号护军 关中侯爵

  第七品
 谒者 殿中监 诸卿尹丞 太子傅詹事率丞
 诸军长史司马六百石者 诸府参军 戎府长
 史司马 公府掾属 太子洗马 食官令舍人
 诸县令六百石者
  第八品
 内台正令史 郡丞 诸 …… (第 42-8a 页)
  右内外文武官二千六十三人(九百四十七人内/一千一百一十六)
  (人外州刺史及官属并太守内史相/县令相宁等校尉中郎将护军等)其中书省及
  令史司徒府门下省尚书秘书曹省兰台诸曹内
  外督令史并太庙明堂太 …… (第 42-9a 页)
 中御史 庶姓持节府除正参军 太子家丞 二
 卫中员外将军 太子二率 殿中员外将军 江
 州议曹从事 镇安远护军度支校尉等司马 (第 42-16a 页)

通典 卷三十八

 参军 庶姓持节府中录事记室直兵参军 太子太
 傅五官功曹史主簿 少府五官功曹史主簿 太学
 博士 国子助教 司樽郎 安戎越校尉中郎将
 等府长史  (第 43-6a 页)
戎越校尉中郎将等府版长史  (第 43-6a 页)

 越校尉中郎将等司马 庶姓南徐荆江兖郢湘雍等
 州别驾中从事 不满万户以下郡丞 五千户以上 …… (第 43-6a 页)
  从三品

 散骑常侍 四方中郎将 护匈奴羌戎夷越中郎
 将 国子祭酒 御史中尉 大长秋卿 将作大匠
 征虏将军 二大二公长史 太子左右卫率 武卫 (第 43-9b 页)
 将军 冠军将军 护羌戎夷越校尉 太中大夫
 辅国将军 中州刺史 龙骧将军 散伯爵
  第四品
 二大二公司马 太常光禄卫尉三 …… (第 43-9b 页)
  银青光禄大夫 散县侯爵 开国县伯爵
  从三品
 散骑常侍 三等中州刺史 司徒左长史 四方
 中郎将 护匈奴羌戎夷越中郎将 国子祭酒
  御史中丞 中侍郎 长秋卿 将作大匠 冠
 军将军 太尉长史 领左右将军 武卫 (第 43-20b 页)
将军
 太子左卫率 太子右卫率 辅国将军 护匈奴
 羌戎夷校尉 太中大夫 龙骧将军 散县伯 (第 43-20b 页)

通典 卷三十九

 庐 象胥 掌货贿 司烜 伊耆氏 司调 司柞
  司薙 掌犬 司迹 弋禽 捕兽 掌皮 弭
 妖 剪蠹 庶蛊 掌罪𨽻 掌夷𨽻 掌𨽻
 掌戎𨽻 掌狄𨽻 掌徒等中士 冬官工部 内 …… (第 44-10b 页)
 谞 掌货贿 司烜 伊耆氏 司调 司柞 司
 薙 掌犬 司迹 弋禽 捕兽 掌皮 弭妖
 剪蠹 庶蛊 掌罪𨽻 掌夷𨽻 掌𨽻 掌戎
 𨽻 掌狄𨽻 掌徒等下士 冬官工部旅 司量
  司准 司度 掌材 车工 角工 彝工  (第 44-13b 页)

通典 卷四十八

取其状貌类者以为尸祭之宴好)
(敬之如夫妻事之如父母败损风化黩乱情礼据文成/帝时其国犹在代北又按周隋夷传巴梁间每秋祭)
(祀乡里美鬓面人迭迎为尸以祭之今柳道州人每祭/祀迎同姓丈夫妇人伴神以享亦为尸之遗 (第 53-24a 页)

通典 卷五十四

黜儒生而遂除车道上自泰山阳至巅立
石颂德文曰事天以礼立身以义事父以孝成人以仁
四守之内莫不郡县四属八咸来贡职人庶蕃息天 (第 59-11a 页)

通典 卷五十六

蜷建螭龙以为旂鸣节路之和銮既臻)
(庙以成礼乃迥回轸而反宫正朝服以享燕撞太蔟之庭/钟祚蕃屏与鼎辅暨夷之君王咸进爵于金罍献万) (第 61-3b 页)

通典 卷六十三

印墨绶匈奴中即将护羌戎夷越乌桓西域校尉铜
印青绶郡国太守相内使江左止单衣帻其加中二千
石者依卿尹牙门将银章青绶骑督守银印青绶 …… (第 68-7b 页)
更家令仆黄门诸署令仆长四时黄门冗从仆射监太
子寺人监公府司马诸军城门五营校尉司马匈奴中
郎将护羌戎夷越乌桓戊巳校尉长史司马廷尉正
监平并铜印黄绶王郡公侯即中令大司农铜印青绶
北军中候丞铜印黄绶太子常从 …… (第 68-8a 页)
部司马以下假墨绶(凡此前众/职江左多)
(不备又多阙朝服诸应给朝服佩玉而在京都者给朝/服非诸乌丸羌戎诸校尉以上及刺史西域戊巳校) …… (第 68-9b 页)
绶兽头鞶武贲中即
将羽林监铜印环钮墨绶兽头鞶腰剑其在陛列及备
卤簿者毼绛纱縠单衣护匈奴中即将护羌戎夷越 …… (第 68-12b 页)
黄绶黄门冗从仆射太子寺人监铜印环钮墨绶兽头
鞶公府司马领护军诸军司马护匈奴中郎将护羌戎
越乌桓戊己校尉长史司马铜印环钮墨绶兽头
鞶公府从事中即铜印环钮墨绶皂零辟兽爪鞶左右
卫司马铜印环纽墨 …… (第 68-14a 页)
曰皇帝之宝劳来勋贤则用)
(之五曰皇帝信宝徵召臣下则用之六曰天子行宝答/四夷书则用之七曰天子之宝慰抚夷则用之八曰)
(天子信宝发番国兵则用之凡大朝会则奉宝以进于/御座车驾行幸则奉宝以从于黄钺车之内今元 (第 68-23a 页)

通典 卷六十五

 (大唐/)
周制巾车掌王五辂象辂以封异姓革辂以封四卫木
辂以封蕃国(异姓王甥舅也四卫四方诸侯守卫者服以内也蕃国谓九州之外夷服镇服蕃)
(服/也)又曰服车五乘(服车服事/者之车也)孤乘夏篆(谓五色画 (第 70-6a 页)

通典 卷七十

羹大司
农奉饭奏食举乐百官受赐宴享大作乐(蔡质汉仪正/月朝天子幸)
(德阳殿临轩公卿百官各陪位朝贺百朝贡毕属郡/计吏皆陛觐庭燎宗室诸刘亲会万人以上立西面位)
(既定上寿群计吏中庭北面太官赐酒食西入东出 …… (第 75-8a 页)
贽郎郎以璧帛付谒者羔雁雉付太
常太乐令跪请奏雅乐乐以次作乘黄令乃出车皇帝
罢入百官皆坐昼漏上水六刻诸夷朝客以次入皆
再拜讫御入后三刻又出钟鼓作谒者仆射跪奏请群
臣上谒者引王公二千石上殿千石六百石停本位 (第 75-10a 页)

通典 卷七十四

五百里曰卫服五岁一见又其外五百里曰要服六岁
一见(要服服也此六服相距方七千里公侯伯子男/封焉其朝贡之岁四方各四分趋四时而来或朝)
(春或宗夏或觐秋或遇冬每 …… (第 79-2b 页)
篇)九州之外谓之蕃国代
一见各以其所贵宝为贽(九州之外夷服镇服蕃服按/曲礼曰其在东夷北狄西戎)
(南虽大曰子父死子立其嗣王即位乃一来/各以其所贵宝为贽则蕃国之君无执玉瑞也)到天子
之境先谒关人关人报王 (第 79-2b 页)

通典 卷七十五

北上八之国南门之外北面东上六戎之国西门之
外东面南上五狄之国北门之外南面东上九采之国
应门之外北面东上四塞 (第 80-3a 页)

通典 卷八十

随时
期于足以兴化而已故未得皆返上古也陛下俯遵汉
魏素冠深衣降席彻膳虽武丁行之于殷代未足以踰
方今荆未歼万几事殷臣等以为宜割哀情以康时
俗敕御府太官易服改膳如旧诏曰每念幽冥不终苴
绖一朝便易此情于所天 (第 85-4b 页)

通典 卷一百四十四

九寸广二寸圆上方下架如磬而不设业倚于架上以
代钟磬人间所用者才三四寸○铜钹亦谓之铜盘出
西戎及南其圆数寸隐起如浮沤贯之以韦相击以
和乐也南 (第 149-6b 页)
国大者圆数尺或谓齐穆王素所造○铜
鼓铸铜为之虚其一面覆而击其上南夷扶南天竺类
皆如此岭南豪家则有之大 …… (第 149-6b 页)
  匏七(笙/) (竽/)
笙世本云随作笙未知其何代人也礼记曰女娲之笙
簧说文曰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十三簧象凤之
身列管匏内施簧管端宫管在中央三十六簧曰竽宫
管在左旁十九簧至十三簧曰笙其他皆相似也大笙
谓之簧小笙谓之和诗傅云吹笙则簧鼓矣盖笙中之

簧也周礼春官大司乐笙师掌教吹竽笙(郑众云竽三/十六簧笙十)
(三簧教教之视/瞭也吹音吹)尔雅曰笙十九簧者曰巢十三簧者曰
和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舜祠得笙白玉管后代
易之以竹耳释名曰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竹母曰匏
以匏为之故曰匏○竽亦笙也今之笙竽以木代匏而
漆殊愈于匏荆梁之南尚仍古制(南笙则是/匏其声甚劣)
  竹八(箫角管/) (篪/) (七星/) (籥/) (笛/) (筚篥/) ( …… (第 149-15a 页)
  八音之外又有三
一桃皮东夷有卷桃皮似筚篥也○二贝大蠡也容可
数升并吹之以节乐亦出南○三叶衔叶而啸其声
清震橘柚尤善(或云卷芦叶为/之形如笳首也)
   乐悬(周/) (汉/) (魏 (第 149-17b 页)

通典 卷一百四十五

声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
艇子打两浆催送莫愁来○襄阳乐者刘道彦为襄阳
太守有善政百姓乐业人户丰赡夷顺服悉缘沔而 …… (第 150-8a 页)
  杂舞曲
公莫舞即巾舞也相傅云项庄舞剑项伯以袖隔之使
不得害高帝且语庄云公莫古人相呼曰公莫害汉王

也后之用巾盖像项伯衣袖之遗式按琴操又有公无
渡河曲然则其声从来已久俗云项伯非也○巴渝舞
者汉高帝自蜀汉将定三秦阆中范因率賨人以从帝
为前锋号板楯勇而善斗及定三秦封因为阆中侯
复賨人七姓其俗喜舞高帝乐其猛锐观其舞后使乐
人习之阆中有渝水因以为名故 (第 150-13a 页)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六

兹乐舞人皆著靴唯龙池乐备用雅乐笙
磬舞人蹑履(自宴乐并谓之坐伎初太宗贞观末有裴禆/符妙解琵琶初唯作胜奴火凤倾杯乐三)
(曲声度清美太宗深悦之高宗之末其伎遂盛流于时/矣自武太后中宗之代大增造坐伎诸舞随亦 …… (第 151-8a 页)
  四方乐

周官韎师掌教韎乐祭祀则帅其属而舞之(舞之以东/夷之舞韎)
(音/妺)大飨亦如之旄人掌教夷乐(夷乐四夷之乐亦/皆有声歌及舞)凡四
方之舞以舞仕者属焉又有鞮鞻氏(上音伋/下音屡)掌四夷之
乐与其声歌祭祀则吹而歌之宴亦如之作先王乐贵
能包而用之纳四夷之乐者美德广之所及也东夷之
乐曰侏离(离言阳气所通万/物离地而生也)之乐曰任(任言阳气/用事万物)
(怀任/也)西戎之乐曰禁(禁言阴气始通/禁止万物生长)北狄之乐曰昩( …… (第 151-8b 页)
 笙一 横笛一 箫一 小筚篥一 大筚篥一
桃皮筚篥一 腰鼓一 齐鼓一 担鼓一 贝一大

唐武太后时尚二十五曲今唯能一曲衣服亦寖衰败
失其本风○百济乐中宗之代工人死散开元中岐王
范为太常卿复奏置之是以音伎多阙舞者二人紫大
袖裙襦章甫冠皮履乐之存者筝笛桃皮筚篥箜篌歌
○南二国(扶南/天竺)○扶南乐舞二人朝霞衣朝霞行缠
赤皮鞋隋代全用天竺乐今其存者有羯鼓都昙鼓毛
员鼓箫横 …… (第 151-9b 页)
昌尽收其乐又进宴乐而去礼毕曲今著令者
唯十部(龟兹疏勒安国康国高丽西凉/高昌宴乐清乐伎天竺凡十部)北狄国俗 (第 151-14a 页)

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祭日不宜遍舞六代乐议(梁/) (陈/)
梁武帝时太常任昉奏据魏王肃议周礼宾客皆作备
乐况天地宗庙事之大者周官以六律六吕五声八音
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以和邦国请依王肃祀祭郊庙

备六代乐帝曰按言大合乐者是使六律与五声克谐
八音与舞蹈合节耳岂谓致鬼神祗用六代乐也其后
即言乃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此则晓然已明肃
则失其旨矣推检记载初无宗庙郊禋遍舞之文唯明
堂位云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
皮弁素积裼而舞大夏纳夷之乐于太庙言广鲁于
天下也按所以舞大武大夏者止欲备其文武二舞耳
非兼用六代也夏以文受周以武功所以兼之 …… (第 152-15b 页)
濩者濩武舞也周监于二代质文乃备纳夷乐者此
明功德所须盖止施禘祭不及四时也今四时之祭而
不遍舞者何夫祭尚于敬不欲使乐繁礼缛故季氏逮
闇 …… (第 152-16a 页)
弩汉巴渝舞也干戚周武舞也宋代止革其
辞与名不变其舞舞相傅习至今不改琼识所造正是
杂用二舞以为大豫耳夷之乐虽陈宗庙不应杂以
周舞也遂皆称雅正以为盛德历代景行所差实远
  皇后乐议(魏/) (隋/)
魏文 (第 152-26a 页)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家之永图元宗御极承平岁久
天下乂安财殷力盛开元二十年以后邀功之将务恢
封略以甘上心将欲荡灭奚契丹剪除吐蕃丧师者
失万而言一胜敌者获一而言万宠锡云极骄矜遂增 …… (第 153-2a 页)
文之节制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老氏曰善师者
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若夫舜脩
百僚咎繇作士命以夷猾夏寇贼奸宄刑无所用所
谓善师不陈者也汤武征伐陈师誓众而放擒桀纣所
谓善陈不战者也齐桓南服彊楚使贡 (第 153-13a 页)

通典 卷一百五十

夫郤至曰楚有六间(古苋/反)其二卿相恶(子重/子反)王卒
以旧(罢老/不代)郑阵而不整(不整/列也)军而不阵( (第 155-4a 页)
夷从楚/者不结阵)
不违晦(晦月终阴之尽也/故兵家以为忌)在阵而嚣合而加嚣(嚣諠哗/也阵合)
(宜 (第 155-4a 页)

通典 卷一百五十一

不忍悁悁之忿欲驱士众挤之大海之中(悁居/缘反)快心幽
冥之地非所以保全元元也诗云蠢尔荆大邦为雠
自古患之久矣何况乃服其南方万里之 (第 156-11a 页)
乎臣窃以
往者羌军言之暴师曾未一年兵出不踰千里费四十
馀万大司农钱尽乃以少府禁钱续之夫一隅为不善
费 …… (第 156-11a 页)
如此况于劳师远攻亡士无功乎臣愚以为非冠
带之国禹贡所不及皆可且无以为于是遂罢其郡(具/边)
(防南篇)○后汉光武建武中北匈奴衰弱臧宫马武上书 (第 156-11a 页)

通典 卷一百五十二

  敌屡胜骄不备可败

春秋楚大饥庸人率群以叛楚(庸楚之/小国)楚使庐戢梨
侵庸庸逐之囚子扬窗(窗戢梨/官属)三宿而逸曰庸师众群 (第 157-12a 页)
聚焉不如且起王卒合而后进楚将师叔曰不可姑
且与之遇以骄之彼骄我怒而后可克又与之遇七遇
皆北(军败/曰 (第 157-12a 页)

通典 卷一百五十三

  示强
春秋时楚将子元以车六百乘伐郑师于桔柣之门(桔/柣)
(郑远郊之门也桔/胡结反柣徒结反)又入自纯门及逵市(纯门郑外郭门/也逵市郭门道)
(上/市)悬门不发效楚言而出子元曰郑有人(悬门施于内/城门郑示楚)
(以闲暇故不闭城门出兵而/效楚言故子元畏之不敢进)诸侯救郑楚师夜遁郑人
将奔桐丘谍告曰楚幕有乌乃止(谍间也/幕帐也)○春秋时楚

大饥戎伐其西南(戎山/夷也)庸人帅群以叛楚(庸属楚/之小国)
人率百濮将伐楚(百濮夷也/麇居筠反)于是申息之北门不启(备/中)
(国 (第 158-18b 页)

通典 卷一百五十六

  两军相对取背破之

后汉初赤眉青犊十馀万众并在射犬光武引兵将击
之耿纯军在前去众营数里贼忽夜攻纯雨射营中士
多死伤纯勒部曲坚不动选敢死士二千人俱持强弩
各傅三矢使衔枚间行(傅/著)纯出贼后齐声呼噪强弩并
发贼众惊走追击遂破之○宋柳元景为随郡太守既
至而反断驿道欲攻郡郡内力少粮仗又乏元景设
方略得六七百人乃分五百人屯驿道或曰 (第 161-9b 页)
将逼城
不宜分众元景曰 (第 161-9b 页)
闻郡遣重戍岂悟城内兵少且表 (第 161-9b 页)
里合势于计为长会垂至乃使驿道兵潜出其后戒
曰火举驰进前后俱发 (第 161-10a 页)
众惊扰投郧水死者千馀人
斩获数百郡境肃然无复寇抄○萧齐末梁武帝发雍
州东下(雍州今/襄阳郡)大军次江 (第 161-10a 页)

通典 卷一百五十九

灭绝当更发屯缮理累世之功不可卒复非所以永持
至安威制百之长策也帝纳之(具在边防/匈奴篇中)○后魏遣
将伐后燕慕容宝已平并州潞川频胜宝在中山引群
臣议之中山 (第 164-14b 页)

通典 卷一百六十一

  先攻其心
战国齐将孙膑谓齐王曰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务先
服其心今秦之所恃为心者燕赵之权今说燕赵之君
勿虚言空辞必将以实利以回其心所谓攻其心也○
汉王既破项羽于垓下羽兵尚众汉兵围之而皆为楚
歌楚人久苦征战因败思乡遂溃(斯亦攻/心之机)○蜀大将诸

葛孔明率众定南夷帅孟获七纵七擒获曰公天威也
南人不复反矣(斯攻心服之具/边防南篇)○晋大将司空刘琨守
太原群胡攻围久未下琨计窘吹笳声悲寥亮群胡夜
闻之愁思遂溃散(斯亦攻心/之机也 (第 166-26b 页)

通典 卷一百七十一

 州郡
天下之立国宰物尚矣其画野分疆之制自五帝始焉
道德远覃四夷从化即人为治不求其欲斯盖羁縻而
已宁论封域之广狭乎尧舜地不过数千里东渐于海
西被流沙朔南暨声教五帝之至德也武丁成王东则

江南西氐羌南荆北朔方三代之大仁也秦氏削平
六国南取百越北却匈奴筑塞河外地广而亡逮战国
之酷暴也汉武灭朝鲜闽越开西南 …… (第 176-1b 页)
   (北齐/) (后周/) (隋/)
昔黄帝方制天下立为万国易称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盖举其/大数)及少皞氏之衰其后制度无闻矣若颛顼之所
建帝喾受之创制九州统领万国(雍荆豫梁徐/冀青兖扬)○尧遭
洪水而天下分绝使禹平水土还为九州如旧制也舜
摄帝位分为十二州(雍荆豫梁冀幽/并青营徐兖扬)故虞书云肇有十

二州也○夏氏革命又为九州涂山之会亦云万国四
百年间递相兼并殷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馀国亦为
九州分统天下(冀荆豫雍扬兖徐幽/营营则禹贡青州也)载祀六百及乎周
初尚有千八百国而分天下为九畿方千里曰王畿其
外曰侯畿(亦曰/服)又外曰甸畿又外曰男畿又外曰采畿
又外曰卫畿又外曰畿又外曰夷畿(要服/也)又外曰镇
畿又外曰藩畿(荒服也自侯甸男采卫 (第 176-4a 页)
夷镇藩/即九畿也各相去五百里为限也)至成
王时亦曰九州属职方氏(扬荆豫青兖/雍幽冀并)其后诸侯相并 …… (第 176-4a 页)
间诸侯征伐更相吞灭不可胜数而见于春秋经传者
百有七十国焉(百三十九国知土地所在/三十一国不知其处也)夷戎狄不
在其数逮乎下分地理上配天象所定躔次总标十三
及周之末唯有七国(秦昭王时西周尽献其地邑三十 (第 176-4b 页)

通典 卷一百七十二

兵三千人)剑南节度使(理蜀郡管兵/三万九百人)
(马二千疋衣赐八十万/疋段军粮七十万石)西抗吐蕃南抚㺐统团结营 (第 177-5a 页)

通典 卷一百七十四

或先有其书如诡诞之言必后人所
加也若古周书吴越春秋越绝书诸纬书之流是矣而
后代纂录者务广异闻如范晔叙夷廪君盘瓠之类 (第 179-20a 页)

通典 卷一百七十五

已下诸郡皆
其封域舜置十二牧梁州其一也以西方金刚其气强
梁故曰梁州周礼以梁州并雍州梁州当夏殷之间为夷之国所谓巴賨彭濮之人也(或曰蜀之先帝喾封/其支庶于蜀其后称)
(王长曰蚕丛次曰/伯雍次曰鱼凫)周末 …… (第 180-3b 页)
 (平郡五十七里去西京三千九百五里去东京三千/六百里户二千四百七十七口一万三百七十五)
南州(今理南/川县)亦巴国之地秦汉巴郡之境大唐武德三

年开南置僰州四年又改为南州或为南川郡领县
二 南川(汉枳县唐改/置南川县)三溪
泸川郡(东至南平郡七百五十 …… (第 180-13a 页)
不知里数西至通义郡洪雅县界九十里北)
 (至通义郡一百三十九里东南到南溪郡三百五十/里西南到越巂郡生界五百九十里西北到通义) (第 180-20b 页)

通典 卷一百七十六

 (北到三千六百里户三里去西京二千八百里去十/东京 百七十二口一千六百五)
 (二/)
奉州(今理定/廉县)夷之地南接吐蕃大唐开置奉州或为
云山郡领县一 定廉 (第 181-21a 页)
越巂郡(东至千费生二百三十里南至云南郡界五/百六十里西至磨迷生 (第 181-21b 页)
六百六十里北至)
  (里西南到/)     (里东南到里西北到/)
 (京三千五里东北到去东京四千 …… (第 181-21b 页)
 (百口/)
姚州(今理姚/城县)故滇王国汉武开之置益州郡有滇池泽
焉后汉分其地置永昌郡蜀置云南郡(刘禅/置)晋因之兼

置宁州(领郡四/理于此)宋齐因之(领郡十五/亦理于此)并为建宁郡大唐
麟德元年于昆明之弄栋川置姚州(其人多姚姓武太/后神功二年蜀州)
(刺史张柬之上表请废州𨽻/巂府具在边防南上篇中)或为云南郡领县三 姚
城 长明 泸南
洪源郡(东去一里即至高山万重更无郡县南至越巂/郡六百一 (第 181-22b 页)
十里西至郡界廓清镇百六十里北)
 (至卢山郡二百四十里东南到粟部落二百里西/南去郡一里高山万重西北去郡五里高山万重东)
 (北去郡二里高山万重去西京二千九百五十五 (第 181-22b 页)
史部 政书类

卷四

 布哷齐人户及僧道之还俗者立屯于瑞州之西濒
 海荒地开耕设打捕屯田总管府成宗大德四年罢
 之止立大宁路海阳等处打捕屯田所
 又二十九年十月以军女直户于咸平府立浦峪
 路屯田万户府三十年于楚勒罕拉林等处立屯成
 宗大德二年拨 (第 4-39a 页)
军户属肇州蒙古万户府止存女
 直户依旧立屯 …… (第 4-39a 页)
 处开屯耕种十年续置藤州屯田
  (臣/)等谨按广西开屯元史兵志云始于大德其实
  世祖已肇行之至元时邕管徼外数为寇二十九
  年广西两江道宣慰副使乌克逊泽循行并徼得阸塞 …… (第 4-42b 页)
 旧和琳陜西四川等地则因地之宜而肇为之亦
  未尝遗其利至于云南八番海南海北虽非屯田
  之所而以为夷腹心之地则又因制兵屯旅以
  控扼之由是天下无不可屯之兵无不可耕之地
  矣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 (第 4-50b 页)

卷五

 三十年正月命左都督杨文屯田辽东

十九年九月屯田云南
 时云南既平诸未附命西平侯沐英镇之英奏云
 南土地甚广而荒芜居多宜置屯田令军士开耕以
 备储蓄乃谕户部曰屯田可以纾 (第 5-6a 页)

卷十三

 金齿人塞完以其民二十万一千户有奇来归六月
 西南夷中下烂土等处洞长忽带等以洞三百寨百
 一十来归得户三千馀七月四川山济民四寨五
 百五十户内附闰十月西南夷生番心□等八族计 …… (第 13-7a 页)
 万九千三百二十六户诣阙贡献
  (臣/)等谨按山泽溪洞之民虽不在版籍之内然当
  时混一区宇威震百不贽不臣之人咸思内向
  亦开国时盛事也因采世祖纪文以存其略至成
  武以后则未暇详焉
十三年平宋通 …… (第 13-7b 页)
 之
九月籍云南新附民
 自乌梁海镇云南凡八籍民户四籍民田民以为病
 至是令已籍者勿动新附者籍之其后二十九年正
 月播州洞因籍户怀疑窜匿降诏招集之五月诏
 谕思州民因阅户惊逃者各使安业
二十年正月拨呼兰及塔尔巴噶等四千户𨽻 …… (第 13-9a 页)
 湖广流民于保安州自是以后移徙者鲜矣
五年五月平安南得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八十户三百
十二万设交阯布政司
 自唐之亡交阯沦于服者四百馀年至是复入版
 图十一年七月琼州府临商县民黄茂奉命招谕深
 峒那呆等二十四峒生黎黎民来归者 (第 13-31a 页)

卷二十二

 盐等课税仍𠡠有司自今有言茶盐之利者以违制
 论
  元史张廷瑞传曰先是官买蜀茶增价鬻于羌人
  以为患张廷瑞为诸夷部宣慰使更变引法使
  每引纳二缗而付文劵与民听其自市于羌羌蜀 …… (第 22-8a 页)
 减其数帝曰边民当宽以抚之止令办芽茶其乌茶
 悉免十月知县蒋永亨言宣德二年筠连茶课已收
 二万五百五十斤为民烧毁令茶户赔纳尚欠二
 千三百馀斤今诉贫难乞蠲免帝以茶已纳官岂可
 复徵边民宜恤其悉免之又四川江安 (第 22-30a 页)

卷二十六

 于陕西从便交易须约束军民勿侵扰之
二十七年正月命严禁私下诸番互市者
 帝以海外诸国多诈绝其往来唯琉球真腊暹罗许
 入贡而缘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 夷为盗命礼部严禁绝之违者必寘之重法凡番香
 番货皆不许贩鬻其见有者限以二月销尽其两广
 所产香本 …… (第 26-28b 页)
  复为寇云
二十九年十二月诏复朵颜马市
 时长昂与董呼哩等皆纳款又请复宁前木市亦许
 之
  李成梁傅曰是年成梁再镇辽东时土长昂及
  巴图尔已死寇抄渐稀而开原广宁之前复开马
  木二市诸部耽市赏利争就款以故成梁复镇八 (第 26-49b 页)

卷二十八

 以此窥朕好尚昔汉文却千里马朕素慕之卿等以
 为何如辅臣乞宣付史馆从之
  宋史董槐傅曰槐提点广西刑狱邕州之地西通
  诸夷南引交趾及符奴月乌流麟之属数寇边
  槐与约毋相侵推赤心遇之皆伏不动又与交趾
  约五事一无犯边二 …… (第 28-3b 页)
 即位十月遣其臣贡方物至治二年正月十一月俱
 遣使贡方物泰定帝泰定元年十月二年三月四年
 十月十二月俱遣使贡方物致和元年五月安南国
 及八洞酋遣使献方物文宗天历元年九月至顺
 二年五月三年四月十年十二月十五年六月俱遣
 使来贡十六年七月交趾 …… (第 28-36a 页)
 来朝贡至顺元年二月云南麓川等土官来贡方物

 三月云南木邦路土官浑都来贡方物二年二月云
 南景东甸官阿只弄遣子罕旺来朝献驯象乞升
 甸为景东军民府阿只弄知府事罕旺为千户常赋
 外岁增输金五千两银七百 (第 28-40a 页)
两从之五月云南威楚
 路之蒲猛吾来朝贡愿入银为岁赋顺帝元统元
 年十月云南□罗土官浑邓马弄来贡方物二年正
 月云南土酋姚安路高明 …… (第 28-40a 页)
 是时同进者驸马铁别赤进罗罗斯雨毡六十刀五

 十弓二十五月叙州等处诸部夷进雨毡八百仁
 宗延祐五年十月播州南宁长官洛么遣人以方物
 来觐是后泰定帝泰定四年七月播州 (第 28-44b 页)
谢乌穷来
 献方物
十九年九月招讨使杨庭坚招抚海外南番皆遣使来

 先是十七年十一月翰林学士承旨和 …… (第 28-44b 页)
 至二十八年五月罢江南六提举司岁输木绵

六月西番进黑豹
二十七年九月金竹府知府扫闾贡马及雨毡
二十八年八月咀喃藩邦遣使进金书宝塔及黑狮子
番布药物
 十月罗斛国王遣使上表以金书字仍贡黄金象齿
 丹顶鹤五色鹦鹉翠毛犀角笃耨龙脑等物是月中
 书省言洞请岁进马五十匹雨毡五十被刀五十
 握丹砂雌雄黄等物率二岁一上诏从之十一月新 (第 28-48b 页)
 添葛安抚率洞官阿汾青贵来贡方物十二月八
 番洞官吴金叔等以所部内附诣阙贡方物二十九
 年二月金竹酋长骚驴 (第 28-49a 页)
贡马毡各二十有七从其请
 减所部贡马降诏招谕之赐新附黑衣袄遣回命
 进所产朱砂雄黄之精善者无则止是月干罗斯招
 附桑州生苗罗甸国古州等峒酋长三十一诣阙贡 …… (第 28-49a 页)
货进献
七月叛贼麻你降贡金五百两童男女二百人却之
八年七月诸王哈赞自西域遣使来贡珍物
九年四月东川路官阿葵以马二百五十匹金二百
五十两及方物来献
十年三月崆古王遣使来贡 …… (第 28-52b 页)
十月青山叛红犵獠等来附仍贡方物
十一年七月(时武宗/已即位)使鄂勒哲偕奇尔台鄂诺往徵奇
尔济苏部达噜噶騬马鹰鹞 …… (第 28-53a 页)
 馀有僧乌逊宝合鼎等进狮豹鸦鹘留二十有七日
 人畜食肉千三百馀斤因以此为请从之
九月占八国王遣其弟来贡白面象
四年五月(时仁宗/已即位)罢鬼来贡方物
六月诸王达尔玛吉尔迪遣使进驯象 …… (第 28-53b 页)
 遗使贡驯象二至泰定帝泰定三年五月八百媳妇

 招南通遣其子招三听奉方物来朝七月又遣使
 来献驯象方物四年二月招南通来献方物致和元
 年五月遣子哀招 …… (第 28-54b 页)
 至六年正月暹国遣使奉表来贡方物英宗至治三
 年正月暹国遣使来贡
五年五月顺元等处军民宣抚司阿昼以洞酋黑冲 …… (第 28-54b 页)
 卿等荐贤而为人进带是以利诱人也其还之七月
 禁献珍宝制衮冕
九月遣茂札木等使占城占腊龙牙门索驯象
十月酉阳土官冉世昌遣其子率大小石堤洞入贡 (第 28-55a 页)
英宗至治二年二月诸王奇卜遣使进文豹又遣使进
海东青鹘
十月押济思国遣使来贡方物
三年正月八番洞酋长遣使来贡
征东末吉地兀者户以貂鼠水獭海狗皮来献诏存恤
三岁
二月天寿节宾丹等国遣使来贡
四月故罗 (第 28-55b 页)
罗斯宣慰使迷古妻漂末权领司事遣其子

娑住那来献方物
泰定帝泰定元年正月八番生韦光正等及杨黄五
种人以户来附请岁输布二千五百匹置长官司以抚

二月诸王彻伯尔博啰各遣使来贡
 至 …… (第 28-56a 页)
 江诸寨土官岑世忠等献方物致和元年三月云南
 安隆寨土官岑世忠与其兄世兴相攻籍其民户来
 附岁输布三千匹请立宣抚司以总之不允
二年五月龙牙门遣奉表贡方物
 七月大小车里 (第 28-57b 页)
来献驯象思州洞 (第 28-57b 页)
扬银千等来
 献方物三年三月八番岩霞洞 (第 28-57b 页)
来降愿岁输布二
 千五百匹设 (第 28-57b 页)
夷官镇抚之至至顺二年五月八番
 西 (第 28-57b 页)
官阿路马奉方物入贡三年二月八番苗 (第 28-57b 页)
骆 …… (第 28-57b 页)
 月荆王伊苏额布根献犛牛四百
四月奇彻台以名园为献命御史台给赃罚钞千锭酬
其直

六月怀德府洞二十一洞田先什用等以方物来贡
八月西域诸王麻答遣使来朝贡
 十月保赛音使者还西域诏酬其所贡药物价直 …… (第 28-60b 页)
 十

是月四川师壁散毛盘速出三洞野王等二十三人
来贡方物
 又四川大盘洞谋者什用等十四人来贡方物至顺
 帝元统二年正月大盘洞 (第 28-61a 页)
谋各什用遣男谋者什
 用来贡方物
诸王不别居法郎遣使贡方物
 至七月诸王达尔玛实哩等遣使来贡虎豹北边 (第 28-61a 页)

卷二十九

 等赴京进贡沿途驿傅多需索计千馀金部臣以闻

 帝以远宥之散毛宣抚并五峰石宝水尽源通塔
 平长官司入贡后期部议半赏从之十年永顺宣慰
 彭世麒献大木三十次者 …… (第 29-2b 页)
 诸土知府三年一贡为常或有恩赐则进马及方物
 以谢至永乐五年酉阳贡方物十年天全贡马十二
 年马湖所领泥溪平夷夷沐川四长官司贡方物
 宣德二年松潘外麻儿匝顺化喇嘛遣人贡献八年
 松潘八部及思曩儿十四族朝贡平夷献 …… (第 29-15a 页)
 等遣使入贡陇州遣人贡象马及金银器皿方物成
 化中孟养及金沙江思陆发遣人贡象马又其时木
 邦所辖孟密妇贰于木邦遣人从间道抵云南至
 京献宝石黄金十五年永宁贡大木二十年八百入 …… (第 29-24a 页)
  禽殊兽进献上方者亦日增月益宣德正统朝犹
  多重译而至今采故牍尝奉贡通名者曰哈三曰
  哈烈儿曰沙的曰哈的兰曰扫兰曰乜克力曰
  把力黑曰俺力麻曰脱忽麻曰察力失曰干失曰 (第 29-49a 页)

卷三十

  岁所请衣马刍粮数十户所徵入不足以给之议
  如世祖时支请之数馀悉简汰兵戎之兴号为凶
  器擅开边衅非国之福夷无知劫杀使臣利其
  财物而已至用大师期年不戢伤我士卒费国资 (第 30-36b 页)

卷三十二

 一斗二十六年京兆旱以粮三万石赈之是年又赈

 左右翼屯田军及阿尔娄部贫民粮各三月(纪云/二十)
 (四年十二月大都物价翔涌发官廪万石赈粜贫民/二十三年十二月 …… (第 32-35b 页)
 卫屯田新附军以大水伤稼乏食发米万四百石赈
 之
  (臣/)等谨按本纪凡赈恤屯田军户事最多以互见
  田赋考故不具载
二十五年正月洞十八族饥饿死者二百馀人以钞
千五百锭有奇市米赈之 …… (第 32-47a 页)
 等处设米铺二十每铺日粜米五十石以济贫民六
 年二月增设京师米铺从便赈粜至正七年四月发
 米二十万赈粜贫民
四年十一月四川散毛洞及遣使赈被寇人民
 至正元年四月临贺县民被猺寇抄掠发义仓粮赈
 之十一年三月遣使赈湖南北被寇人民死者 …… (第 32-88b 页)
 八月令各边修举荒政
九年令扬州府江潮泛涨淹死人民量给钞锭收瘗
四月赈沙州及齐勒蒙古饥
 六月赈湖广贵州
十年七月减粜河南怀庆仓粟济山陜饥 (第 32-100a 页)

卷三十三

  帅惧负殿以修奉攒宫之资伪增焉纲谓负殿之
  责小罔上之罪大摭其实以闻诏免九万五千缗
  而宿弊因是著明
绍定三年二月诏汀赣吉建昌獠窃发经扰州县复
赋税一年 …… (第 33-5a 页)
 饥免今岁田租十月武平路饥免今岁田租
以济南路遭李璮之乱军民皆饥尽除差发

 是年又以寇攻掠免三叉沽灶户丝料包银四年
 以西凉民户值珲塔哈阿勒达尔之乱人民流散免
 差税三年十四年正月以江 (第 33-21a 页)

卷三十九

 挥使及同知佥事卫所镇抚正副千户百户试百户
 直省都指挥使二十一留守司二卫九十一守禦屯
 田群牧千户所二百十有一及苗土司皆听部选
 凡大选曰色目曰状猊曰才行曰封赠曰袭荫其途
 有四曰世职曰武举曰行伍曰纳级 (第 39-10a 页)

卷五十三

 (至元十七年改提点教坊司𨽻宣徽院/二十五年𨽻礼部延祐七年定官如上)其属三(兴和/署署)
 (令署丞管勾各二人使祥和署设官同/兴和署 广乐库大 副使各一人)
 会同馆掌接伴引见诸番夷峒官之来朝贡者有
 尚书领馆事一人大使副使各二人提控案牍一人
 (至元十三年置二十五年罢二十九年复 …… (第 53-30b 页)
 (功毋得/实授)曰试职(试职作一级支/半俸不给诰)曰纳职(纳职带俸/不涖事)
 功二等(奇功为上/头功次之)首功四等(迤北为大辽东次之西/番苗又次之内陆寇)
 (贼又/次之)凡比试有旧官有新官(洪武二十一年以前/为旧成祖以后为新)
 政五年 (第 53-40b 页)

卷五十五

  则自有专司不得混于鸿胪也
元侍仪司𨽻礼部(已见礼/部门)
  (臣/)等谨按王圻续通考谓元以礼部会同馆掌接
  伴引见诸番夷峒夷之来朝贡者以通政院廪
  给司掌诸王诸番各省四方边远使客饮食供给 (第 55-38a 页)

卷六十

  将帅此二事皆一时特设非常制也
安抚司每司达噜噶齐安抚使同知副使佥事经历知

事照磨镇抚各一人
 湖广罗番遏军四川师璧军不置达噜噶齐湖广
 小龙番静 (第 60-49b 页)
军不置同知副使芦番静海军不置知
 事
 顺帝时有忠孝军民安抚司(至正十一年革四川省/所辖大奴管勾等洞 …… (第 60-49b 页)
 一百有一户管领曹州等处长官司管民一百有五
 户(以上俱大/德二年)又有归德长官司(不详所掌至/治三年置)
夷长官司官有达噜噶齐长官副长官
 西南夷诸溪洞各置司达噜噶齐长官副长官参用
 其土人为之
明宣慰使司 (第 60-51b 页)
宣慰使同知副使佥事经历司经历都事

各一人
宣抚司宣抚使同知副使佥事经历司经历都事照磨
各一人
安抚司安抚使同知副使佥事各一人其属吏目一人
招讨司招讨使副招讨各一人其属吏目一人
长官司长官副长官各一人其属吏目一人
 又夷长官司长官副长官各一人又有 (第 60-52a 页)
夷官苗
 民官及千夫长副千夫长等官 (第 60-52a 页)
  职官志以上皆土官洪武七年西南诸夷朝贡
  多因元官授之稍与约束定征徭差发之法渐为
  宣慰司者十一为招讨司者一为宣抚司者十为
   (第 60-52b 页)
安抚司者十九为长官司者百七十有三其府州
  县正贰属官或土或流(大率宣慰等司经历皆流/官府州县佐贰多流官)
  皆因其俗使之附辑诸谨守疆土修职贡供征调
  无相携贰有相雠者疏上听命于天子又有番夷
  都指挥使司三卫指挥使司三百八十 (第 60-52b 页)

卷六十一

 调巡视备禦领班备倭等名
 凡总兵副总兵率以公候伯都督充之其总兵挂印
 称将军者云南曰征南将军大同曰征西前将军湖
 广曰平将军两广曰征 (第 61-7b 页)
将军辽东曰征虏前将
 军宣府曰镇朔将军甘肃曰平羌将军宁夏曰征西 …… (第 61-7b 页)
 一人把总一人

 镇守广东总兵官一人(旧为征将军两广总兵官/嘉靖四十五年分设驻潮州)
 (府/)协守副总兵一人(潮漳副总兵万历/三年添设驻南澳) (第 61-13a 页)

卷六十四

 盐运校检批验所相副官
(元/)          漕运巡防官(元/)
诸路宝泉鼓铸局官(元/)  夷长官司长官(明/)
各处托克托和斯副(元/) …… (第 64-41b 页)
军都督府都事(明/)   诸卫指挥司经历(明/)
诸百户所(元/)      下百户所百户(元/)夷长官司副长官(明/)
 正八品(金元/明) 秩正八品(元/)
文林郎(金/)       承事郎( (第 64-47a 页)

卷六十五

  便五辂之往来每队各有歌头以綵旗为号唱和
  杵歌等曲以相两街居民各以綵段钱酒为犒又
  命象院教象前导朱旗以二金三鼓为节各有幞
  头紫衣奴乘之手执短钁旋转跪起悉如人意
  又以车五乘压之以铁多至万觔与辂轻重适等 (第 65-6a 页)

卷八十八

 奏抚安四夷之舞第四爵奏天道传之曲进酒进汤
 如初奏车书会同之舞第五爵奏振皇纲之曲进酒
 如初奏百戏承应舞第六爵奏金陵之曲进酒进汤
 如初奏八献宝舞第七爵奏长扬之曲进酒如初
 奏采莲队子舞第八爵奏芳醴之曲进酒进汤如初
 奏鱼跃于渊舞第九爵奏驾 (第 88-30a 页)

卷九十三

 子大红罗生色云肩绿生色缘蓝青罗销金汗裤红
 销金缘系腰合钵十字泥金数珠五色销金罗香囊
 红绢拥项红结子赤皮靴南四人绾朝天髻系红 …… (第 93-33b 页)
 罗生色银锭红销金抹额明金耳环红织金短袄子
 绿织金细摺短裙绒锦裤间道纻丝手巾泥金顶牌
 金珠璎珞缀小金铃锦行缠泥金狮带绿销金拥
 项红结子赤皮靴北翟四人戴单于冠貂鼠皮檐双
 垂髻红销金头绳红罗销金抹额诸色细褶袄子蓝 (第 93-34a 页)

卷九十五

 匠官虎符七月诏虎符旧用辉和尔字今易以国字
 闰十一月罗氏鬼国主河榨西南番主韦昌盛并内
 附诏各为其地安抚使佩虎符十二月都掌夷及
 其属内附以其长为安抚使赐虎符馀授宣敕金银 …… (第 95-26b 页)
 赐海青符命以二符给之十二月以高丽中赞金方
 庆为征日本都元帅密直司副使朴球金用鼎为管
 高丽国征日本军万户并赐虎符以奉使木剌由国
 速荆等为招讨使佩金符十八年二月给征日本 …… (第 95-27a 页)
 都元帅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布延德济巴实伯里

 副元帅王信并同知宣慰使事副元帅并佩虎符征
 黎九月以海船副万户杨祥为宣抚使佩虎符阮
 监兵部员外郎吴志斗礼部员外郎并银符以特哩
 为礼部尚书佩虎符 …… (第 95-29a 页)
 林国史院编修官陈孚授礼部郎中佩金符同使安
 南十月授高德诚管领海船万户佩双珠虎符三十
 年二月以新附洞吴动鳌为潭溪等处军民官佩
 金符十月以侍卫亲军千户张邦瑞为万户佩虎符
 赐星哈纳塔音酋长三珠虎符十一 …… (第 95-30a 页)
 使司以塔尔呼岱为使佩虎符六月立蒙古军都元
 帅府以阿拉克特穆尔雅尔哈并为都元帅佩虎符
 十一月赐阿噜酋长虎符二年十一月赐洞将领
 彭安国金符大德元年二月赐缅国世子信合八的
 虎符又赐缅王弟撒邦巴一珠虎符酋领阿散三珠
 虎 …… (第 95-31a 页)
 至大二年七月诏改松潘叠宕威茂州安抚司以巴
 尔斯德济为宣抚司达噜噶齐懋昭为副使并佩虎
 符三年九月升平伐等处夷军民安抚司同知陈
 思诚为安抚使佩金虎符四年时仁宗已即位十一
 月立乖西府以土官阿马知府事佩金符 …… (第 95-32a 页)
 尚书彻里瓦佩虎符礼部郎中赵期颐佩金符以即

 位诏告安南国五月立云南省芦傅路军民总管府
 以土官为之制授者各给金符云南威楚路之蒲 猛吾来朝贡诏置散府一土官三十三所皆赐金银
 符以巴延领之八月以银符二十八赐拱卫直百户
 九月以金 …… (第 95-33b 页)
 章政事雅克特穆尔就佩虎符提调屯田二年十二
 月赐云南行省参知政事布拉三珠虎符六年七月
 招降死可伐散毛洞覃全在以为散毛誓厓等处
 军民宣抚使置官属给宣敕虎符八年正月诏给铜
 虎符以宫尉鄂勒哲布哈桂齐卫副指 …… (第 95-34b 页)
 洪武十三年始改条记
 凡百官印信惟文渊阁银印直纽(方一寸七/分厚六分)玉箸篆
 文诚重之也武臣受重寄者征西镇朔平诸将军
 银印虎纽(方三寸三/分厚九分)柳叶篆文洪武中尝用上公佩
 将军印后以公侯伯及都督充总兵官名 …… (第 95-56a 页)
 参将挂印则仁宗洪熙元年始也有文臣挂将军印

 者王骥以兵部尚书征湖贵苗挂征将军印王越
 以左都御史守大同挂征西将军印其他文臣大臣
 有领敕而权重者或给以铜关防直纽(广一寸九分 …… (第 95-56b 页)
 帝圣旨左曰合当差发右曰不信者斩二十二年又
 颁西番金牌信符其后番官款塞皆赍原降牌符而
 至永乐二年制信符金字红牌给云南诸凡历
 代改元则所颁外国信符金牌必更铸新年号给之
 此信符之达于四裔者也其武臣悬带金牌则洪武 (第 95-59a 页)

卷一百三

 舞舞毕出进第四爵奏天道传之曲文舞入奏车书

 会同之舞舞毕出进第五爵奏振皇纲之曲奏百戏
 承应舞毕出进第六爵奏金陵之曲奏八献宝承
 应舞毕出进第七爵奏长杨之曲奏采莲队子承应
 进第八爵奏芳醴之曲奏鱼跃于渊承应舞毕出进
 第 (第 103-28b 页)

卷一百五

  一水龙吟其二太清歌奏天命有德舞曲其一万

  岁乐其二贺圣朝奏缨鞭得胜夷队舞承应曲
  其一醉太平其二看花会其三天下乐其四清江
  引奏致词曲其一清江引其二千秋岁宴毕百官 …… (第 105-11a 页)
 之舞七奏景祚隆之曲来四夷之舞八奏永皇图之
 曲表正万邦之舞九奏贺太平之曲天命有德之舞
 舞毕奏缨得鞭胜夷队舞承应
  (臣/)等谨按此九奏名目节次与永乐嘉靖间宴乐
  俱有不同未测所由录之以备参考
五年 (第 105-35a 页)

卷一百七

 戚祇绘于服皇帗旄皋弗辨于佾委非古人乐舞之
 义其庆成耤田乐章乐舞雅俗混淆盖有平定天下
 抚安四夷车书会同表正万邦天命有德而又有黄
 童白叟及夷队舞俱系承应夫既谓之承应则为
 俗乐明矣祭祀专用雅乐朝会兼用俗乐自唐宋以
 来皆然惟庆成有仰天恩感 (第 107-11b 页)

卷一百九

 描金升降云龙文永乐十二年颁军中号今夜间以
 各等大小铜角笛声为号不许声音相同
铜鼓 铛(增/)黎金(增/)
  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曰铜鼓古人所用南边 …… (第 109-12a 页)
  土中时有掘得者相传为马伏波所遗其制如坐
  墩而空其下满鼓皆细花纹极工致四角有小蟾
  蜍两人舁行以手拊之声全似鞞鼓
  朱辅溪丛笑曰麻阳有铜鼓水中掘得如大钟
  长䇶三十六乳重百馀觔金入天庆观他处鼓尤
  多其丈环以甲士中空无 …… (第 109-12b 页)
  (臣/)等谨按明成化四年提督四川军务兵部尚书

  程信等奏攻克山都等处洞寨获铜鼓六十三面
  万历元年兵部奏四川征都报捷获诸葛铜鼓
  九十三面二年四川都督刘显等荡平九丝城等
  寨得铜鼓有声者六十四面鼓有声者□上易 (第 109-13a 页)

  牛次易七八百牛皆刻鹭雕螭奇文异状相传为
  诸葛制以镇之物鼓去则 (第 109-13a 页)
运终巡抚特表以
  进崇祯七年四川定远堡母猪洞内铜鼓有声一
  昼夜方止 (第 109-13a 页)

卷一百十

  作二孔寒夜舒手出其中时时弄拨故几于神若
  此
二弦琵琶(增/)
  明田汝成炎徼纪闻曰牂牁辰沅间峒弹二弦
  琵琶
三十六弦琵琶 七十二弦琵琶(俱增/)
  元刘郁西使记曰壬子岁(宪宗/二年)皇弟实 …… (第 110-25a 页)
  今笙斗之别名耳谓之匏是也谓之斗非也木代
  匏者其制甚精其来亦远非三代之圣人决不能
  为先儒以为世俗之制误矣闻今溪洞诸犹用
  匏以为笙穴管之间盬而漏气其音终不若中国
  之笙也凡为雅乐笙竽属者刻木作匏形以代之
  可 …… (第 110-45a 页)
  匏之属(夷部/)
胡卢笙

  桂海虞衡志曰胡卢笙两江峒中乐
  溪丛笑曰潘安仁笙赋曲沃县匏汶阳瓠(字误/应作)
  (孤/)筱皆笙之材 (第 110-50a 页)
所吹葫芦笙亦匏瓠馀意但列
  管六与说文十三簧不同耳
兴隆笙
 元宴乐器有兴隆笙制以楠木形如夹屏上锐 …… (第 110-50a 页)
  韵甚和

  炎徼纪闻曰牂牁辰沅间峒暇则吹芦笙木叶
  为乐又蔡家相传春秋时楚俘蔡人之裔男女吹
  木叶而索偶
红牙笙(增/)
 辽太宗 (第 110-89a 页)

卷一百十二

 南海位酌献贵安

 南溟浮天旁通百风樯迅疾琛舶来还民商永赖
 坐消寇奸荐兹嘉觞弭矣惊澜
 西海位酌献类安
 积流疏派被于流沙布润施泽功 (第 112-22a 页)

卷一百十五

 寝祏(按史志误作/祐照会典改)静渊介福绥禄锡荫绵绵以惠我
 家邦于万斯年
 成祖庙迎神太和之曲
 于维文皇重光是宣克戡内难转坤旋乾外詟百 威行八埏贻典则于子孙不忘不愆圣德神功格于 …… (第 115-47b 页)
 还宫奉万岁乐(与朝/贺同)

隆庆三年大阅礼成回銮乐章
 武成之曲
 吾皇阅武成简戎旅壮帝京龙旗照耀虎豹营六师
 云拥甲胄明威灵广播夷震惊稽首颂升平四海
 澄清
洪武十八年定王国祭社稷乐章
 迎神广清之曲
 初献寿清之曲武功之舞 (第 115-81a 页)

卷一百十六

 云气朝生芒砀间虹光夜起凤凰山江淮一日真王
 出华夏千年正统还 瞻日角睹天颜云龙风虎竞
 追攀君臣勤苦成王业王业汪洋被百 四月仲吕本宫无射徵俗名黄钟正徵曲名喜升平 (第 116-8b 页)
史部 政书类

文献通考 御制序

涂山之会号称万国汤受命
时凡三千国周定五等之封凡千七百七十三国至春
秋之时见于经傅者仅一百六十五国而夷戎狄亦
在其中盖古之国至多后之国日寡国多则土宜促国
少则地宜旷而夷考其故则不然试以殷周上世言之
殷 …… (第 -40a 页)
来各州刺史州牧所领
之郡其不合禹九州者悉改而正之作舆地考第二十
三凡九卷
昔先王疆理天下制立五服所谓夷戎狄其在要荒
之内九州之中者则被之声教疆以戎索唐虞三代之
际其详不可得而知矣春秋所录如 (第 -49b 页)
则荆舒之属也
夷则莱夷之属也戎则山戎北戎陆浑支驹之属也狄
则赤狄白狄皋落鲜虞之属也载之经傅如齐桓之所 …… (第 -49b 页)
 卷第三百二十八

  南 盘瓠种 廪君种 板楯 南平 (第 -98b 页)
 东
  谢 西赵 牂牱 充州 獠
 卷第三百二十九
  夜郎国 滇 邛都 笮都 冉駹 附国 哀
  (第 -98b 页)
 牢 南诏
 卷第三百三十
  骠国 西原 焦侥国 掸国 两爨 (第 -98b 页)
 松
  外诸 (第 -98b 页)
 尾濮 木绵濮 文面濮 折腰濮 (第 -98b 页)
  赤口濮 黑僰濮 交趾
 卷第三百三十一
  南丹州 抚水 (第 -99a 页)
 黎峒 海南序略 黄支
   哥罗 林邑 扶南 顿逊 毗骞 干陀利
    狼牙修国 婆利国 槃槃  (第 -99a 页)

卷二

 其长久大益无患人赀不殷国用不阜也
自东晋寓居江左百姓南奔者并谓之侨人往往散居
无有土著而江南之俗火耕水耨土地卑湿无有蓄积
之赀诸陬俚洞沾沐王化者各随轻重收财物以裨
国用又岭外酋帅因生口翡翠明珠犀象之饶雄于乡
曲者朝廷多因而署之收 (第 2-10b 页)

卷七

分公私
同利众庶赖之号曰杜父旧水道唯沔汉达江陵千数
百里北无通路又巴邱湖沅湘之会表里山川实为险
固荆之所恃也预乃开杨口起夏水达巴陵千馀里 (第 7-9a 页)

卷九

  也不计费不谋息今而销之可不禁乎虽然销而
  为器钱虽毁而器存焉若夫散而四出舟迁车转
  入于他国归于夷其害岂特为器而已而不闻
  世宗禁之则不以泉货贸远方之宝可知已钱之
  散也以贸远方之宝故也上好之 (第 9-4a 页)

卷十一

  芥云
唐制凡反逆相坐没其家为官奴婢(反逆家男女及奴/婢没官皆谓之官)
(奴婢男年十四以下者配司农十五以上/者以其年长令远京师配岭南为城奴也)一免为审户
再免为杂户三免为良人皆因赦宥所及则免之(凡免/皆因)
(恩言/之)
显庆二年𠡠放诸奴婢为良及部曲客女者听之皆由

家长手书长比见任之半其南口请以蜀人没官奴
婢年六十以上及废疾者并免贱
永昌元年越王正被诛家僮胜衣田者千馀人于是制
王公已下奴婢有数 …… (第 11-38b 页)
口请以蜀及五溪岭南夷獠之类
大历十四年诏邕府岁贡奴婢使之离父母之乡绝骨
肉之恋非仁也宜罢之
元和四年𠡠岭南 (第 11-39b 页)

卷十二

 病不听事令丞啬夫三老亦自系待罪
元帝初元元年赐三老帛人五疋
五年赐三老帛人五疋
元光二年赐三老帛
成帝建始元年赐三老钱帛
绥和元年赐三老帛
平帝元始三年赐三老帛
西汉凡县道(有夷/曰道)(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 (第 12-10a 页)

卷二十

  一千万其后废置不常今惟泉广州提举官如故
北蕃在太祖时虽听缘边市易而未有官署太平兴国
二年始令镇易雄霸沧州各置𣙜务命常参官与内侍
同掌辇香药犀象及茶与交市后有范阳之师乃罢不
与通
端拱元年复诏许互市 二年复禁之
淳化二年置𣙜如旧制寻复罢

景德初通好北戎乃复于雄霸州安肃军置三𣙜场
 凡官鬻物如旧而绵漆器粳糯所入有钱银布羊马
 橐驼岁获四十馀万东夷西戎南溪洞皆听与边
 人市易
 景德四年夏州纳款于保安军置𣙜场以缯帛罗绮
 易羊马牛驼玉毡毯甘草以香药瓷 …… (第 20-41b 页)
 守倅巡捕觉察

四年诏川陜即永康军威茂州置博易场移广西买马
司于邕管岁捐金帛倍酬其直然言语不通一听译者
高下其手吏因缘为奸非守倅廉明则弊倖滋甚凡人将以春二月市马必先遣数十骑至寨谓之小队如
先失其心则马不至矣言者谓当厚其缯綵待以恩礼
十二年盱眙 (第 20-44a 页)

卷二十三

食悯皇西宅馁馑仍多斗米二金死人大半刘曜陈兵
内外断绝拾饼之曲屑而供御君臣相顾挥涕
元帝渡江军事草创陬赕布不可恒准中府所储布
四千疋于时石勒勇锐挺乱淮南帝惧其侵逼乃诏方
镇能斩勒首者赏布千疋云
 苏峻 …… (第 23-10a 页)
 而国用不给王导患之乃与朝贤俱制练布单衣于
 是士人翕然竞服之练遂踊贵乃令主者出卖端至
 一金
晋自元帝寓居江左侨立郡县诸陬俚洞沾沭王化
者各随轻重收其赕物以禆国用历宋齐梁陈皆因而
不改(见田/赋门)
后魏自孝明帝正光后国 (第 23-10b 页)

卷二十五

  万而已俱未能如汉之数且考之食货志及参以
  陆苏二公之言则运弥艰费弥重岂古今水道有
  险易之不同邪当考
咸通元年南陷交趾徵诸道兵赴岭南诏湖南水运 (第 25-25b 页)

卷三十一

献捷帝喜甚遂以赐之其后赵迩在政和间擒卜漏
编次用兵首末授其子永裔来奏永裔亦得赐八年章
惇荐大理寺丞欧阳发有史学又得赐九年中丞邓绾
荐遂州 (第 31-44a 页)

卷三十四

 (文学察廉/为顺阳长)
东汉之制郡太守举孝廉郡口二十万举一人(百官/志)
故事尚书郎以令史久次补之光武始用孝廉为尚书

建武十二年诏三公举廉吏各二人光禄岁察廉吏三
人中二千石岁察廉吏各一人廷尉大司农各二人将
兵将军岁察廉吏各二人

章帝建初元年初举孝廉郎中宽博有谋任典城者以
补长相
和帝时大郡口五六十万举孝廉二人小郡口二十万
并有夷者亦举二人帝以为不均下公卿会议丁鸿
与司空刘方上言凡口率之科宜有阶品 (第 34-4a 页)
夷错杂不
得为数自今郡国率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四十万
二人六十万三人八十万四人百万五人百二十万六
 (第 34-4a 页)

卷四十六

 大略也

汉文翁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僻陋有夷风
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才者张叔等十
馀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
府用度 (第 46-7a 页)

卷四十七

  二人川衡每大川下士十二人之𩔖是也又有元
  无命官者如酒人浆人之为奄女御女祝之为女
  方相氏之为狂夫𨽻罪𨽻之为徒𨽻是也若此 …… (第 47-20b 页)
  舂人(奄/)饎人(奄/)槁人(奄/)守祧(奄/)瞽矇(奄/)视瞭 凡
  以神仕者 方相氏 圉师 罪隶 隶 闽
  隶 夷隶 貉隶
汉自丞相至佐史凡十三万二百八十五员(哀帝时数/兼诸府州)
(郡胥/吏) (第 47-31a 页)

卷五十一

通事谒者置二十人又于建国门
外置四方馆以待四方使者𨽻鸿胪寺(炀帝置四方馆/东曰东夷使者)
(南曰南使者西曰西戎使者北曰/北狄使者各一人掌其方国互市事)唐废谒者台复以
其地为四方馆改通事谒者为通事舍人 (第 51-17a 页)

卷五十六

 (司仪署/)
周官大行人掌大宾客之礼(周礼又有象胥干宝/注云若晋鸿胪也)秦官
有典客掌诸侯及归义(史记云韩信亡楚归汉为/连敖徐广注云连敖典客) …… (第 56-12a 页)
行人为大行令(其属官又有郡邸/长丞主诸郡之邸)
(在京师者至后汉/省但令郎理郡邸)秦时又有典属国官掌夷降者汉 (第 56-12b 页)

卷五十九

人 剑南节度西抗吐蕃南抚獠统天宝平戎昆明
宁远澄川南江六军屯益翼茂当隽柘松维恭雅黎姚
悉十三州之境治益州兵三万九百人 岭南五 (第 59-25a 页)

卷六十一

  运司总刑狱之事也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五月广

  南西路转运使言如洪寨主殿直李文著以轻兵
  掩袭贼文著中流矢死其随文著将校八人本
  司并斩讫七年八月梓州转运使寇瑊言本使公
  宇在梓遂州去戎泸地 (第 61-25a 页)

卷六十三

  郡尉(京辅属国等都尉附/)
郡尉秦官有郡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汉凡郡口二十
万举一人典兵禁备盗贼景帝更名曰都尉武帝元鼎
四年又置三辅都尉各二人讥出入边郡置农都尉主

屯田殖榖又置属国都尉主夷降者中兴建武七年
省诸郡尉并职太守无都试之役(汉旧仪曰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以为卫)
(士一岁为材官 …… (第 63-14a 页)
  县令
周官有县正(四百里/为县)各掌其县之政令而赏罚之春秋
时列国相灭多以其地为县则县大而郡小故传云上
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周书作雒篇曰千/里百县县有四郡)县邑之长曰
宰曰尹曰公曰大夫(晋谓大夫鲁卫谓/之宰楚谓之公尹)其职一也(孔子/为中)
(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至于战国则郡大而县小矣故甘
茂谓秦武王曰宜阳大县名曰县其实郡也汉制列侯

所食县曰国皇太后公主所食曰邑有夷曰道凡县
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侯国为相秩次亦如之皆
秦制也汉因之(汉书曰凡县大率方百/里民稠则减 (第 63-30a 页)

卷六十四

护羌校尉(后汉凉州部持节职如护乌桓/主西羌元康中改为凉州刺史)
儒林校尉(蜀先主以/周群为之)
校尉(晋武帝于襄阳置之元康中荆州刺史领江/左初省寻又置于江陵齐书曰齐宋之际刺)
(史多不领南 (第 64-22a 页)
别以重人居之唯齐豫/章郡王嶷为南 (第 64-22a 页)
校尉荆湘二州刺史)
南夷校尉(晋武帝于宁州置之及/江左改曰镇 (第 64-22a 页)
校尉)
西戎校尉(晋武帝于长安置之元康中改为雍/州刺史安帝义熙中又置治汉中)
 (第 64-22a 页)
校尉(晋安帝置治襄/阳以授鲁宗之)
护三巴校尉(宋置齐建元二/年改为刺史) (第 64-22a 页)

卷六十六

  (诸侯国官六万/一千三十二人)内职掌府史胥徒贾人工人奄寺

  罪闽夷貉等五𨽻医人圉人虎士视瞭(力召/反)
  奚浆笾醢醯盐羃酒桃舂抌饎槁等(抌音肉饎音/炽熟食也尔 …… (第 66-2a 页)
 中书令(梁/)列曹尚书(梁/)国子祭酒(梁北魏北/齐隋唐)宗正太
 府卿(梁/)光禄大夫(梁/)散骑常侍(北魏北/齐隋唐)四方中郎将
 (北魏/北齐)护匈奴羌戎夷越中郎将(北魏/北齐)御史中尉(北/魏)
 大长秋卿(北魏/北齐)将作大匠(北魏北/齐隋唐)征虏将 …… (第 66-19b 页)
 二公长史(北/魏)太子左右卫军(北魏/北齐)武卫将军(北魏/北齐)
 军将军(北魏北/齐周)护羌戎夷校尉(北/魏)太中大夫(北魏/北齐) …… (第 66-19b 页)
 (北/齐)散伯(北魏/北齐)司徒左长史(北/齐)御史中丞(北齐/宋)中侍郎
 (北/齐)太尉长史(北/齐)领左右将军(北齐/隋)护匈奴羌戎
 校尉(北/齐)三等上郡太守(北/齐)中散大夫(周/)都督刺史户
 五千以上者(周/)郡守万五千 …… (第 66-20a 页)
 (魏晋/刘宋)都水使者(魏晋/刘宋)州领兵刺史(魏晋/刘宋)诸卿侯(魏晋/刘宋)
 越骑乌桓诸匈奴护羌夷等校尉(魏晋/刘宋)护匈奴中
 郎将(晋/)侍中散骑常侍(梁/)左右卫将军(梁/)卫尉卿(梁/) (第 66-21a 页)

卷六十七

 (刘/宋)诸狱丞(魏/晋)太子保傅丞(魏晋/刘宋)詹事丞(魏晋/刘宋)诸军长

 史司马秩六百石者(魏晋/刘宋)护𦍑戎夷越乌桓校尉
 长史司马(魏晋/刘宋)门下督(魏/)诸军诸大将军正行参军
 (魏刘/宋)诸持节督正行 …… (第 67-1b 页)
 军(陈/)庶姓公府录事记室中兵参军(陈/)太子太傅少

 府五官功曹史主簿(陈/)太学博士国子助教(陈/)司樽
 郎(陈/)戎越校尉中郎将等府长史司马(陈/)庶姓
 南徐荆江兖郢湘雍等别驾中从事(陈/)不满万户以
 下郡丞( …… (第 67-13b 页)
 禁暴司寤掌交司匡司仪东南西北掌客掌讶司环
 野庐象胥掌货贿司烜伊耆氏司调司柞司薙掌犬
 司迹弋禽捕兽掌皮弭妖剪蠹庶蠹掌罪隶掌夷隶
 掌隶掌戎隶掌狄隶掌徒等中士(周/)冬官工部内
 匠外匠司量司准司度掌材车工角工彝工器工弓
 工箭工卢工 …… (第 67-16a 页)
 调司柞司薙掌犬司迹弋禽捕兽掌皮弭妖剪蠹庶

 蠹掌罪隶夷隶隶戎隶狄隶掌徒等下士(周/)冬官
 工部旅司量司准司度掌材车工角工彝工器工弓
 工箭工卢工复工陶工涂 (第 67-26b 页)

卷六十九

  春秋之际虽诸侯不无上僭然苟非如楚及吴越

  之流介处貊自放于礼义之外者则亦不敢奄
  然以天子之制自居虽以五伯盛时晋侯之请隧
  楚子之问鼎如襄王及王孙 (第 69-12a 页)

卷七十三

面北上诸伯之国西阶之西东面北上
诸子之国门东北面东上诸男之国门西北面东上九
夷之国东门之外西面北上八之国南门之外北面
东上六戎之国西门之外东面南上五狄之国北门之
外南面东上九采之国应门之外北面东上四塞 …… (第 73-4b 页)
  下方明堂者所以明诸侯尊卑外水曰辟雍韩诗
  说辟圆如璧雍以水不言圆言辟者取辟有德不
  言辟水言雍雍和也南东夷北狄西戎言四海
  之君于祭也各以其方列于水外明堂月令于明 …… (第 73-6a 页)
  是可信乎
世祖中元元年初营明堂辟雍灵台未用事
明帝永平二年正月辛未初祀五帝于明堂光武帝配
五帝坐位堂上各处其方黄帝在未皆如南郊之位光
武帝位在青帝之南少退西面牲各一犊帝及公卿列
侯始服冠冕衣裳玉佩絇屦以行事奏乐如南郊礼毕
登灵台使尚书令持节诏骠骑将军三公曰今令月吉
日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以配五帝礼备法物乐和八

音咏祉福舞功德其班时令敕群后事毕升灵台望元
气吹时律观物变群僚藩辅宗室子孙众郡奉计百贡职乌桓濊貊咸来助祭单于侍子骨都侯亦皆陪位
斯固圣祖功德之所致也朕以闇陋奉承大业亲执圭
璧恭祀天地 (第 73-26b 页)

卷七十四

 十月于明堂受新历退而颁之郡国五曰古者天子

 负扆公侯伯子男夷戎狄四塞之国各以内外尊
 卑为位请自今元正冬至及朝会并御明堂辽使依
 宾礼蕃国各随其方立于四门之外 (第 74-31a 页)

卷七十五

 进呈礼寺议状窃观黄帝拜祀上帝于明堂唐虞祀
 五帝于五府历时既久其详莫得而闻至礼记始载
 明堂位一篇言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内之公侯伯
 子男外之夷戎狄以序而立故曰明堂也者明诸
 侯之尊卑也孟子亦曰明堂者王者之堂也周礼大
 司乐有冬至圜丘之乐夏至 (第 75-3b 页)

卷八十三

 泰山尔河海润于千里犹者何通可以巳也何以书

 讥不郊而望也(又三正记曰/郊后必有望)成王盟诸侯于岐阳(岐/山)
 (之/阳)楚为荆(荆州/之 (第 83-5b 页)
)置茅蕝设望表与鲜牟守燎(置立/也蕝)
 (谓束茅而立之所以缩酒望表谓望祭山川立木以/为表表其位也鲜 (第 83-5b 页)

卷八十四

  上示增高也刻石纪绩也立石三丈一尺其辞曰
  事天以礼立身以义事亲以孝育民以仁四守之
  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咸来贡职与天无极人
  民蕃息天禄永得尚元酒而俎生鱼下禅梁父祀 (第 84-8a 页)

卷八十九

之极魏家受命之
符汉王以神器宜授于臣宪章有虞致位于丕丕震畏
天命虽休勿休群公庶尹六事之人外及将士洎于夷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辞拒神器不可以久旷群臣 …… (第 89-8b 页)
显操子丕载其凶逆窃居神器
群臣将士以为社稷隳废备宜修之嗣武二祖龚行天
罚备虽否德惧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夷君长佥曰
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
率土式望在备一人备畏天明命又惧汉邦将湮于地 …… (第 89-9b 页)
 (曰曾孙某侯某哀二年左传蒯瞆祷祖亦/自称曾孙皆是言已承籍上祖奠享之意)予小子既
 获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乱略(仁人谓太公周召之/徒略路也言诛纣敬)
 (承天意以/绝乱路)华夏貊罔不率俾恭天成命(冕服采章/曰华大国)
 (曰夏及四夷皆相/率而使奉天成命)肆予东征绥厥士女(此谓 (第 89-27a 页)

卷九十一

  是也欲使神灵厌饫之也 又曰杜佑说上古时
  中国与夷狄一般后世圣人改之有未尽者尸其
  一也盖今夷洞中亦有此但择美丈夫为之不
  问族类(事见杜佑理/道要诀末篇) (第 91-28a 页)

卷九十二

  哉
宣帝本始二年诏曰朕以眇身奉承祖宗夙夜惟念孝
武皇帝躬履仁义选明将讨不服丐奴远遁平氐𦍑昆
明南越百乡风款塞来享建太学修郊祀定正朔协
音律封泰山塞宣房符瑞应宝鼎出白麟获功德茂盛
不能尽宣而庙乐未称其议 …… (第 92-10b 页)
 未宾因尝所亲以立宗庙(师古曰亲谓/亲临幸处也)盖建威销萌
 一民之至权也(师古曰销遏逆/乱使不得萌生)今赖天地之灵祖宗
 之福四方同轨貊贡职(师古曰同轨言车辙/皆同示教化齐也)久遵
 而不定令疏远卑贱共承尊祀殆非皇天祖宗之意
 朕甚惧 …… (第 92-13a 页)
 (模/)又招集天下贤俊与协心同谋兴制度改正朔易
 服色立天地之祠建封禅殊官号存周后定诸侯之
 制永无逆争之心至今累世赖之单于守藩百
 从万世之基也中兴之功未有高焉者也高帝建大
 业为太祖孝文皇帝德至厚也为文太宗孝武皇帝
 功至著 …… (第 92-23b 页)
 祀二祧则时享坛墠则岁贡(张晏曰去祧为坛墠扫/地而祭也师古曰祧是)
 (远祖也筑土为坛除地/为墠祧他尧反墠音善)大禘则终王(服虔曰夷终/王乃入助祭各)
 (以其珍贡以共大禘之祭也师古/曰每一王终新王即位乃来助祭)德盛而游广亲亲
  (第 92-25b 页)

卷九十六

 (祭于高曾时类及二/祧岁祀于坛墠也)卿大夫舍月(有时/祭也) 周语穆王
 将征犬戎(犬戎西戎之/别名征荒服)祭公谋父谏曰先王之制邦
 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要服戎翟荒服甸 (第 96-14b 页)

卷一百一

 雕加以璧散璧角俎用梡(若管/反)(居卫/反)升歌清庙下
 管象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皮弁素积裼而舞大夏
 昧东夷之乐也任南之乐也纳夷 (第 101-9b 页)
之乐于太庙 …… (第 101-9b 页)
 (各服所祭之冕而舞故祭统云诸侯之祭也与竞内/乐之冕而总干率其群臣以乐皇尸是也昧东夷之)
 (乐也任南之乐也者周公德广非唯用四代之乐/亦为 (第 101-11a 页)
夷所归故赐奏 (第 101-11a 页)
夷之乐于庭也唯言 (第 101-11a 页)
夷)
 (则戎狄从/可知也) 君卷冕立于阼夫人副祎立于房中君
 肉袒迎牲于门夫人荐豆笾卿大夫赞君命妇 …… (第 101-11a 页)
 祭曾高则月祀二祧则时享坛墠则岁贡大禘则终

 王(服虔曰夷终王乃入助祭各以其珍贡以共大/禘之祭也师古曰每一王终新王即位来助祭)
 德盛而游广亲亲之杀也弥远则 (第 101-19a 页)

卷一百六

  右周家朝群臣之仪
周制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大宾/要服)
(以内诸侯也大/客谓其孤卿)春朝诸侯而图天下之事秋觐以比邦
国之功夏宗以陈天下之谟冬遇以协诸侯之虑(此以/王见)
(诸侯为文也图比/陈协皆考绩之言)天子当扆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
曰觐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尔雅曰/户牖之)
(间谓之扆门屏/之间谓之宁)邦畿方千里其外五百里曰侯服岁一

见又其外五百里曰甸服二岁一见又其外五百里曰
男服三岁一见又其外五百里曰采服四岁一见又其
外五百里曰卫服五岁一见又其外五百里曰要服六
岁一见(要服服也此六服相距方七千里公侯伯子/男封焉其朝贡之岁四方各四分趋四时而来)
(或朝春或宗夏或觐秋或遇冬 …… (第 106-7a 页)
篇)九州之外谓之蕃国代
一见各以其所贵宝为贽(九州之外夷服镇服蕃服按/曲礼曰其在东夷北狄西戎)
(南虽大曰子父死子立及嗣王即位乃一来各/以其所贵宝为贽则蕃国之臣无执玉瑞者也)到天
子之境先谒关人关人报 …… (第 106-7a 页)
面北上诸伯之国西
阶之西东面北上诸子之国门东北面东上诸男之国
门西北面东上九夷之国东门之外西面北上八
国南门之外北面东上六戎之国西门之外东面北上
五狄之国北门之外南面东上九采之国应门之外北
面东上四 …… (第 106-11b 页)
(各以其序近则序立于阶远则序立于门而各分东西/焉夷戎狄之君随方环列于四门之外分列四门则)
(内为五室可知既有南门而又有应门者南门洞启不/止于一而应门则 …… (第 106-12a 页)
  以天下知周公摄政之久未知成王之尊于是因

  六年五服之朝合九夷八六戎五狄之君而并
  见然犹不敢正太庙之朝是以即明堂而权制其
  位盖天子无事四时之朝见于庙岁以一服 …… (第 106-12b 页)
 省唯六月十日朔朝后复以六月朔盛暑省之
 蔡质汉仪曰正月旦天子幸德阳殿临轩公卿将大
 夫百官各陪朝贺貊胡羌朝贡毕见属郡计吏皆
 陛觐庭燎宗室诸刘杂会万人以上立西面位公纳
 荐大官赐食酒西入东出既定上寿 …… (第 106-17b 页)
 西行三十七丈四尺

 班固东都赋春王三朝会同汉京是日也天子受四
 海之图籍膺万国之贡珍内抚诸夏外接百乃盛
 礼乐供帐置乎云龙之庭陈百僚而赞群后䆒皇仪
 而展帝容(端门东有崇贤门次/外有云龙门赞引也)于 …… (第 106-19a 页)
罢入百官皆坐昼漏水六刻诸夷朝客以次入皆再
拜讫坐御入后三刻又出钟鼓作谒者仆射跪奏请群
臣上谒者引王公二千石上殿千石六百石停本 (第 106-22a 页)

卷一百十三

 是遂为定制
公服唐制谓之常服色同裤褶曲领垂胡加拦折上巾
唐制都督刺史品卑者并借绯太平兴国二年诏朝官
出知节镇及转运使副衣绯绿者并借紫知州防禦团
练刺史衣绿者借绯衣绯者借紫其为通判知军监止
借绯其后江淮发运使同转运提点刑狱同知刺史州
凡升朝官绯绿二十年遇恩受叙劳以赐其制恩者给

以公服紫衣犀带绯衣涂金宝瓶带东封西祀京朝官
服色经十五年者听叙内职亦许窄袍景德三年诏出
入内庭不得服皂
腰带之制恩赐有金毬路荔枝师海捷宝藏(方团二/十五两)
(荔枝自二十五两至七两有四等师 (第 113-6a 页)
二十五两海捷/十五两宝藏二十两惟毬路方团胯馀悉方胯荔枝或)
(为御仙花/束带亦同)金涂天王八仙犀牛宝 (第 113-6a 页)
瓶荔枝师海捷双
鹿行虎洼面(天王八仙二十五两犀牛宝瓶自二十五/两至十五两有二等荔枝自二十两至十)
(两有三等 (第 113-6a 页)
自二十两至十八两有二等海捷十五/两至十两有三等双鹿自二十两至四两有九等行虎) …… (第 113-6a 页)
(七两洼面自十五两/至十二两有二等)束带之制有金荔枝师戏童海
捷犀牛胡荽凤子宝花(荔枝自二十五两至十五两有/三等师 (第 113-6b 页)
戏童二十五两海捷)
(自二十两至十五两有二等犀/牛二十两凤子宝花十五两)金涂犀牛双鹿野马胡
(犀牛 (第 113-6b 页)

卷一百十六

条知玉路金路象路饰樊缨)
(皆不用金玉象矣大白殷之旗犹周大赤盖象正色也/即戎谓兵事四卫四方诸侯守卫者服以内 疏曰)
(金玉象路皆以革鞔但更有玉金象为饰故谓之他物/且有玉金象之名今此革路亦用革鞔而无他 (第 116-3a 页)

卷一百十九

  皇太子皇子公卿以下车辇卤簿
周礼巾车金辂钩樊缨九就建大旂以封同姓象路朱
樊缨七就以封异姓革路龙勒条缨五就以封四卫木
路前樊鹄缨建大麾以封蕃国(同姓谓子母弟以功德/出封若鲁卫之属异姓)
(王甥舅四卫四方诸侯守卫者服以内也蕃国/谓九州之外夷镇蕃服其制度并注见乘舆门)服车
五乘(服车服事/者之车也)孤乘夏篆(谓五色 …… (第 119-17a 页)
州花校具重二十两紫罗圆鞯以赐诸路承受
白成重十五两以赐诸王官寮翰林侍读侍书金涂银
宝相花校具重二十两云校具重十五两以赐诸班
押班殿前指挥使以上白成洼面校具重十二两以赐
诸班皆蓝黄絁圆鞯至太平兴国七年诏 (第 119-36b 页)

卷一百二十八

 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成犹奏也每奏武/曲一终为一成始)
 (奏象观兵孟津时也再奏象克殷时也三奏象克殷/有馀力而反也四奏象南方荆之国侵畔者服也)
 (五奏象周公召公分职而治也六奏象兵还振旅也/复缀反位止也崇充也凡六奏以充武乐也 (第 128-7b 页)

卷一百三十四

  如之何而可
方响 铁响 梁有铜磬盖今方响之类也方响以铁
为之修八寸广二寸圆上方下架如磬而不设业倚于
架上以代钟磬人间所用者才三四寸周正乐载西凉
清乐方响一架十六枚具黄钟大吕二均声唐武宗朝
朱崖李太尉有乐史廉郊尝携琵琶于池上弹蕤宾调
忽闻芰荷间有物跃出其岸视之乃方响蕤宾铁也岂
指拨精妙能致律吕之然邪和凝有响铁之歌盖本诸


编钟 唐西凉部非特有方响亦有编钟焉岂中国之
制流入于夷狄邪齐武帝始通使于魏僧虔谓其兄子
俭曰古语谓中国失礼问之四夷计乐亦如之非虚言

正铜钹 铜钹亦谓之铜盘本南齐穆士素所造其圆
数寸中间隆起如浮沤出西戎南扶南高昌疏勒之
国大者圆数尺以韦贯之相击以和乐唐之燕乐清曲 …… (第 134-32b 页)
子合曲西凉/部天立部龟兹部安国部康国亦用之)然有正与和其
大小清浊之辨欤
铜钹 铜钹谓之铜盘本西戎南之器也昔晋人有
铜澡盘无故自鸣张茂先谓人曰此器与洛阳宫钟声
相谐宫中撞钟故鸣也后验之果尔大抵音比则和 …… (第 134-33a 页)
名虽与四金之铙同其实固异矣
铜钲 钲如大铜叠(似铜/盘)县于簴而击之南之器也
铜角 高昌之乐器也形如牛角长二尺西戎有吹金
者铜角是也陶侃表有奉献金口角之说谓之吹金岂
以金 …… (第 134-33b 页)
各六具以代
金然则四金之志不尚其来旧矣
大铜鼓 铜鼓铸铜为之作异兽以为饰惟以高大为
贵面阔丈馀出于南天竺之国也昔马援南征交趾
得骆越铜鼓铸为马式此其迹也今秘阁所藏颇多特
其大小异制耳
中铜鼓 铜鼓之小 (第 134-34a 页)

卷一百三十六

  以鼖

鼛鼓 考工记韗人为皋鼓长寻有四尺鼓四尺倨勾
磬折则皋鼓中高而两端下(鼓鞚之形上广下狭)诗曰鼛鼓弗
胜又曰鼓钟伐鼛盖鼛鼓所以鼓役事也
晋鼓 晋鼓其制大以短盖所以鼓金奏也钟师以钟 (第 136-11a 页)

卷一百三十七

之人听筝笛琵琶则形躁
而志越闻琴瑟则体静而心闲信乎琵琶不如琴瑟远
矣唐贞观末有裴神符者妙解琵琶惟作圣奴大凤
倾柸乐三曲声度清美太宗深爱之然亦世俗之乐也
二弦琵琶(四隔一/孤柱) 释名曰推手前曰琵引手却 (第 137-40b 页)

卷一百三十八

  竽和之类耶(蔡邕月令章句日李秋之月上下入/学习吹笙所以通气也管箫笙竽皆)
  (以吹鸣/者也)
大竽 小竽 竽亦笙也今之笙竽以木代匏而漆之
殊愈于匏荆梁之南尚仍古制(南笙则是/匏其声尤劣)
  陈氏乐书曰昔女娲氏使随裁匏竹以为竽其形
  参差以象鸟翼火类也火数二其成数 …… (第 138-5b 页)
鼓之然则震灵之簧岂亦竹簧
欤震为苍筤竹故也
胡芦笙(瓢/笙) 唐九部夷乐有胡芦笙宋朝至道初西南
蕃诸入贡吹瓢笙岂胡芦笙耶
胡□(如簧/无觜) 后魏宣武悦胡声乐有胡鼓胡□(玉篇谓/□笙)
  匏之属(俗 (第 138-8b 页)

卷一百三十九

桐为鱼形以击之张衡谓发鲸鱼铿华钟
是也
  八音之外
梵具(玉螺/)具之为物其大可容数升蠡之大者也南之国取而吹之所以节乐也今之梵乐用之以和铜钹
释氏所谓法螺赤土国吹螺以迎隋使是也梁武之乐 (第 139-7a 页)

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