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三经注疏哪个版本最好

 慧然 2017-03-31

十三经注疏哪个版本最好?

 (2015-08-29 21:26:43)

 

原帖: [闲话] 请教方家,十三经注疏哪个版本最好?
http://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2710

台湾艺文印书馆有精装八册《十三经注疏》,为嘉庆二十年江西府学刻本,字体较大而且影印清晰,这也是目前台湾和日本较为通行的版本。


yuanzhigao_0
评论

1
上海古籍出版社 通俗版: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62685/

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这套书其实很失败,没什么学术价值,对于专业者来说一点没用;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又了然无趣。唯一的优点就剩下简单二字了。


2
北京大学出版社 简体横排版: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44671/

这套书的有点是:横排,简体;对于对繁体字过敏或是别的什么竖排印刷不适的人来说,此版本既没有“阅读障碍”,注疏也是最为标准的官方注疏,加上清华李学勤这厮主编的,所以这套书我觉得最适合你的水平。


不过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套书基本没有文献校雠的价值,理由很简单,它是横排简体的。

3
北京大学出版社 豪华版:http://www.douban.com/subject/1224493/

被公认为除了北京孔庙所藏石刻十三经以外,花费最高,编订最傻,最不实用的十三经注疏。而且也没有经过很好的校勘,基本属于一个半成品。最关键的是——售价2600...而且在网上找不到pdf版本...很好很强大


4
上海古籍出版社 阮元校订版:http://www.douban.com/subject/1559378/
中华书局 阮元校订版: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247866/

影印本,没有句读的,需要相当的文献学功力才能进行判读,对于清代注疏的吸收稍弱,特别是阮元同时代是十三经注解的黄金时代,很多成果没有被采用很可惜。


5
中华书局 断代版: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21435/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255981/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11876/

此版本极佳,看看中华书局的牌子也能想到,各个时代版本基本都吸收进来了。基本没有弱点的本子,缺点是:太厚,太难(影印本),没句读,所以看起来继费眼睛,也耗精神。而且N巨册,没有单独列出每一本,读起来也会比较辛苦。


另外此套书还有一个参考的版本,主要是针对清代注家的注解做的,很赞,一套丛书,放在这边,聊备一格:http://www.douban.com/doulist/14310/


6
上海古籍出版社: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 http://www.douban.com/subject/3185165/

没有注解,唯一的好处是:句读绝对是权威的。黄侃,果然牛人。

7
上海古籍出版书 最新印刷排版修订本:
http://www.douban.com/doulist/212619/

此套书无疑是现在印刷排版最为精良(竖排繁体——但不是影印,所以有句读,而且字很大,看着不费眼睛),校勘最为细致全面——吸收了很多清末以及汉魏的注疏成果,装帧最为精美(以前的精装本很多我都用来打蟑螂了,这套绝对很赞)的书。唯一的两个缺点是一:比较贵,非寒士所宜(不过再贵也没北大版贵);二:此套书的公羊传貌似还得等上个把月。不过放心,个人认为这种等待是值得的。


8
台湾艺文馆十三经注疏:http://shop.kongfz.com/book/5012/74379141.html

此版本也极为权威,由于上海古籍的最新版还未出全,所以两版孰优孰劣还很难说,不过在影印本里面,这个算最好的了。唯一的问题是——这是台湾出版的,所以想要买的话,只有在孔夫子书店了。


/huanghailie
评论
一、凡吾国之读书人,莫不知经为四部之首,于古时有统领群籍、彰明大道之用。盖经学一脉,由来尚矣!起于商周,至孔子时乃定斯型,而后世人百千年间莫不遵读之。其繁盛之迹,历汉经宋而及于清,代有发明。

笼统言之,西汉之今文学利在切用而弊于狂矫;东汉之古文学功在名训(名物训诂)而失之琐碎;而宋儒以“六经注我”之精神,发“心、性、理、气”诸意于众经中者,虽有哲学之成就,然竟非其本来面目。[
此处颇采周予同先生见解,其说详《经学历史》注释本前言、《群经概论》等。(周先生解放后略改此见解,说详许道勋、徐洪兴著《中国经学史》。余所从者为周氏旧说。)]惟至清代,征实之学兴,而后诸经之义得复,故明经发幽之功尤大者,首推清人。

清人治经之功,一者尤在乎训诂名物、疏解旧注、发幽阐微、更创新意,其著作令人叹为观止,成就亦不可胜计,盖庶几全存乎《皇清经解》正续[
今常见者为1988年上海书店及2006年凤凰出版社景印本。]之中,而民国《四部备要》之《清人注疏十三经》及文革后中华书局增其旧制、重为排印之本[
前书共收清人代表著作13种;后书名为《十三经清人注疏》,拟目共收24种,犹未出全。]颇采其中至为切要者,吾人可于此二丛书中尝其脔味;二者即为清人对唐宋人注疏十三经之考辨校理,其中尤以阮元阮云台总括其成,其所刻《十三经注疏》,向称善本,嘉惠仕林实已数百载矣!然时至于今,人云亦云,读之者但知称其善,而不复详索唐宋人《十三经注疏》之版本源流,如是则诚难晓阮本之所以为善,亦更难知阮本之疏失。故不揣浅陋,而为斯文,或可为读经者及有志继承吾国文化者读书之微助也。

二、《十三经注疏》版本源流考释:
屈万里先生之《十三经注疏板刻述略》[
原载《学原》第三卷三、四合期,1951年四月出版。屈氏《书佣论学集》,此书1969年台湾开明书店初版。《十三经注疏板刻述略》一文见于此书216236页。

汪绍楹先生之《阮氏重刻宋本十三经注疏考》[
汪氏之文见于《文史》第三缉,2560页。中华书局196310月初版。(按:依汪氏自注,此文稿成于1949年。)],(按:屈氏之论完整严密,汪氏之文资材极富,实各有其长。)

盖刻经之业,实始于后唐长兴三年依石经文字所刊《九经》[
见阮刻首页《重刻宋版注疏目录》。](按:实收十一经,即十三经中除孟子、尔雅者)。
诸经注疏合刊之例,殆始于南宋初年浙东茶盐司,绍熙年间有三山黄唐主其事,故此司所刻注疏合刊诸经本,余闻有学者好统称其为“黄唐本”。按此名恐不确,据屈万里先生依讳字考证年代[
说详《书佣论学集》222223页。],浙东茶盐司于黄唐之前刊刻有:《周易注疏》十三卷(见《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周礼注疏》五十卷(《故宫善本书目》),于黄唐之后又有《孟子注疏解经》十四卷(《故宫善本书目》),故浙东茶盐司之本,不可一概以黄唐所刊目之也。而《毛诗、礼记义疏》诚为黄唐任事时所刊,有绍熙壬子黄唐《刊礼记正义跋》为证[
见汪氏征引,《文史》第三缉,39页。]。此本半页八行,故学界多称之为1、“越刊八行本”。又此本极古,所录经注、疏文亦自善本,故犹为后人推重,号为绝本。唯当时陆续刊印,故全数几何,竟不可知,汪氏文中共录有《尚书注疏》、《毛诗注疏》、《周礼疏》、《礼记正义》、《春秋正义》、《论语注疏解经》、《孟子注疏解经》七种[
同上书,3942页。],谓藏日本、北京等处。他年若得集齐景印出版,则巨幸之事也!
其时(或略后)又有2、蜀刻注疏本,屈、汪之文俱略加提及。此本今存极少,唯见日本内府藏(现为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论语注疏》十册,亦半页八行。据史讳断之,傅增湘先生定之于宋光宗时期,岛田翰先生定为宋宁宗后之刻本。今线装书局2001年有景印本[
收于《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影印丛书》。],其书版本价值颇高,可正诸多阮刻本之谬失。
南宋末乃有建阳坊肆刻十行本注疏,亦非一时之所刻也。盖坊肆刻书,固不及越中八行本官刻,然尤颇能存古貌,此即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中所载3、“建本”也。此本价值不若八行本,然实则为后世诸刻之祖。

建本于元明间皆递有翻刻[
此从汪氏说,汪氏云阮刻所据为元刻明修本,故元时犹有翻刻建本者也;另据汪说,元刻本约成于泰定时,详《文史》第三缉373851页。]、修补,故致版本纷杂。又以书肆自为之故,错谬甚多。明时存其板于南京国子监,故又称南监本,实则十行本之旧制也。

此处尤应指出者,越刊八行本及其后各种十行本,皆非十三经全书也。汪氏云“元十行本亦不见《仪礼》、《尔雅》二经”[
《文史》第三缉38页。](由此可知阮元所藏十行本实非缺此二书,盖十行本本无此二书);屈氏则云南京国子监藏之十行本无《仪礼注疏》,嘉靖五年陈凤梧刻而补全之[
《书佣论学集》227页。]。汪、屈之说虽有异,然十行本非十三经之全整者无疑也。
盖十行本注疏数百年间所积错谬不可穷计,故明嘉靖间,闽中御史李元阳据十行本重雕,世称4、闽本。《十三经注疏》之有全部汇刻本,实始于是。因其书半页九行,故又称九行本。[
丁立中《八千卷楼书目》第121页录有“明闽本十三经□□□卷”其下注云:“南宋中汇刻十三经,元明递修者,半叶十行,谓之’十行本’;明李元阳刊于闽中者,半叶九行,谓之’九行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1月版。](按:《十三经注疏》全部汇刊,据汪氏云有更早者“南雍本”,此乃“元、明之际,书板多送胄监,始汇集印刷”[
从《文史》第三缉38页汪氏说。],盖非一人一时所刻也,故难称其为汇刻本。此书正德后递补,故又有所谓“正德本”。余疑“南雍本”、“正德本”即上文所述之“南监本”也。)

至明万历廿一年,北京国子监奉敕重雕李元阳刻本竟,板式行款,一仍其旧,其后崇祯间又重为修补之,此本即所谓北监本,又称万历本。缪荃孙云:“北监亦九行,万历十四年刻《论语》起……前后共七年。此板至康熙间尚在。顾亭林诋之甚力,有谓不灭于秦火而灭于监板者。”[
缪荃孙、吴昌绶、董康《嘉业堂藏书志》,第122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12月版。]盖此本亦难称善。
旧有学者混南、北监本为一本者,又有以为李元阳刻本为南监本者,按此二说皆谬。王伯祥批本《书目答问补正》[
清张之洞著,范希曾补正,王伯祥批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10月初版。]19页有伯祥先生手书夹批:“周星诒云:明监本有南北二别,南监本即宋十行本,阮刻所本。……宋、元本外究以此本为善。若万历间北监本则不佳也。未可以明监本统言之。”至于李元阳刻闽本为九行,南监本为十行,更不容混淆。

崇祯间,虞山毛晋刻5、汲古阁本《十三经注疏》,按汲古阁其时藏宋元旧本极富,然“其刻以北监本为祖本,既罕校正,又多新生之脱误”,又因“是刻当时印布已广,其后板归席氏,继续刷印,流传益广”[
两段引文均见屈万里《书佣论学集》228页。]。故此以讹传讹之本,反成《十三经注疏》之一代通行本,。即如清代通儒焦理堂,年少时所习亦此本。[
傅增湘撰《藏园群书经眼录》,第67页云:“《十三经注疏》汲古阁刊本,焦理堂循手批。”此书有焦氏印多枚,及长跋一篇,傅书俱有,文长不录。中华书局1983年版。]

及至清乾隆四年,6、武英殿乃重刻明北监本,“首有高宗御制重刻十三经序,每卷各附考证”[
见《故宫藏书目录汇编》第5页,线装书局200411月景印民国223月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排印本。],此书考证极精,虽本自北监本而后来居上,为阮刻本之前最善之本。所惜唯刻印流布不广(同治十年广州曾有覆刻,流传仍未广),故于当时未能溉沾学人。又,《四库全书》所录《十三经注疏》,大抵皆本此。

而后至于7、嘉庆二十二年,由阮元主持刊刻之《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成[
按:阮刻本序云成于嘉庆二十一年,朱华临之跋则云成于二十二年,汪绍楹先生有铁证,二十二年者是。详《文史》第三缉28页。]。阮氏精于经学,嘉庆六年曾主持刊刻《十三经注疏校勘记》245卷,颇有益于学人[
至于主持《经籍纂诂》、《皇清经解》等亦其功绩,无关本文宏旨故略之。]。嘉庆二十年卢宣旬提议重刻阮元所藏之善本,以正当时通行汲古阁本之误。盖阮氏所藏亦非宋本,乃元刻明修十行本,汪氏说之甚详[
《文史》第三缉3738页。],故此书无《仪礼》、《尔雅》,而取借单疏本于黄氏丕烈。是书刊刻于南京学堂,卢宣旬摘阮氏《校勘记》于其书之后,故云《附校勘记》。盖元刻明修十行本虽非最佳之本,然保存古貌颇多,较时本胜益千百倍,且校刻既精,故学界称善。然此书之微瑕亦有二:一乃阮元于刻书中途升任两广总督,当时学人急于观此书之成,故校勘精度前后不一,多有别风淮雨之讹。二为卢氏摘取阮氏《校勘记》并不恰当,多有疏失。[
此二点阮氏亦尝自觉之,见《揅经室三集》阮福《江西校刻本十三经注疏·按语》:“此书……其中错误甚多……《校勘记》去舍亦不尽善,故大人不以此刻本为善也。”]虽然,阮氏此刻至今仍为最善、最便读之本,故重刊唐宋人十三经注疏善本,阮云台居功至伟焉。

三、近当代《十三经注疏》版本抉要:
上文释古本《十三经注疏》版本之源流,今人欲见古籍善本真迹尤难,故略数当今通行之本,明其优劣,以为今人读书之助,亦属版本考释之续也:

阮氏刻本,虽偶有误失,然毕竟为善本,至今尚无可取代之者,故自民国世界书局始,景印之业不断(按:清季上海坊肆已多有石印本)。以下略述余所闻见之本:

1
、民国二十四年世界书局九页拼一景印阮刻本[按:据世界书局原本扉页所言,其景印之本为阮氏初刻本,然考其书第四页朱华临之跋,则此书为南昌府学道光六年修补重印之本也。],字虽小而笔迹清晰,抚之犹有凹凸之感,今存者已寡。

2
、中华书局1980年重印世界书局本,重印前与江西书局重修阮本及点石斋石印本核对,改补脱误三百余处,为今世最通行之本。然字小伤目,且景印质量远不及世界书局原本(中华书局属再度景印,故字迹模糊不清处尤多)。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四部精要》经部所收(1997年复出其单行本),及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新编小四库》所收之《十三经注疏》,亦皆景印世界书局小字本,然其印刷质量略佳于中华版,究可怪也。

3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景印同治六年江西书局重校阮本,并增黄季刚先生句读,每经单行出版。其字与世界书局本等大,故仍为伤目之书。

4
、《十三经注疏》景印大字本余所知有二:一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版,16开精装9册,底本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二为台湾艺文印书馆景印阮氏初刻本,16开、两栏、四页拼一之本,字大清晰,故多有大陆学人以厚资采之回。

至于今人整理排印之本,举其要者有三:[
其它如旧时中华书局缉印《四部备要》所收之《唐宋人注疏十三经》之类,全录阮书而无更张,徒添讹误;今时《传世藏书》所收之本,亦不足称善,故皆略而不谈。]

1
、北大出版社200012月《十三经注疏整理本》。此书有繁简字二本,延当世名家整理、审阅。此书一出,《注疏》于数百年后乃复有可读之本。所憾此书为急就之章,故点校、句读皆有疏失,且于后人研究之绩有乏吸收,故为学者所鄙。[
具体可参吕友仁先生《<十三经注疏·礼记注疏>整理本平议》,载《中国经学》第一缉,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11月版。]

2
、上海古籍出版社近年陆续出版之《十三经注疏》整理本,肇始于1992年,西北大学操其事,而成书于近二三年。精择底本,重为校勘。学界于此尚无大反响,余以为或可补北大本之憾。然整理者或有“先天不足”[
见此丛书之“前言”。],故能否尽取前人研究之成果,犹为可疑。

3
、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于2001年六月出版《十三经注疏分段标点》,竖排仿古字体,大开本全20册,台湾国立编译馆周何等先生分段标点。其价颇高,然见之者或以为极佳,所惜唯大陆极少流传,余亦未曾寓目。

4
、《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繁体竖排版)(套装全5)》,中华书局2009年版。与台湾艺文书局相同底本的,精装八册的比较而言:

  (1)艺文版是标准16开,中华版是大16开,虽然开本不同,但版心基本相同,差别不甚明显,中华版的页边留得更大些。考虑到体积重量,还是选了艺文;

  (2)艺文版精装8册,中华版精装5册,艺文版更灵活适于阅读,而中华版却显得傻大傻大,过重过呆;
  (3)艺文版布封面,中华版漆布封面,艺文版更古朴协调,而中华版更像《大英百科全书》《法律大全》一类,过于西化;
  (4)版心影印艺文版更清晰一些;
  (5)艺文版用纸比中华版更好,是浅米黄色的纸,中华版的纸就是普通白纸;
  (6)艺文版各册扉页都有底本套红藏书印章,中华版全部没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