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72.真武汤详解研讨

 学中医书馆 2022-06-28 发布于山东


272.真武汤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 真武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组成;茯苓9克 芍药9克 生姜9克 白术6克 炮附子9克 
加减;
1.咳嗽者,为水气上犯于肺,故加细辛、干姜以温肺化饮,加五味子以敛肺止咳;
2.小便利者,去茯苓,恐过利伤肾;
3.若脾阳虚甚而下利者,去白芍之酸寒,加干姜以温运脾阳;
4.若呕者,为水停于胃,病非在下焦,故去附子,加重生姜,以温胃散水而止呕。
1.若咳者,加五味子12克,细辛、干姜各3克;
2.若小便利者,去茯苓;
3.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6克;
4.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24克。
!主治] 1.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 苔白不渴,脉沉。 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困动,振振欲擗地。 本方是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的有效方剂,临床以四肢沉重,小 便不利,舌淡苔滑,脉沉弱为证治要点。现代常用本方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胃下垂,腹泻,内耳眩晕症,高血压等属脾肾阳虚,水气 内停者。 1。咳喘  2.痰饮  3。过敏性肠炎  4。乙型肝炎 5、 顽固性盗汗  一、内科 . (一)泌尿系统疾病 1.慢性肾小球肾炎  2.肾盂积水   3.慢性肾功能衰竭   (二)循环系统疾病 1.肺心病伴右心衰竭 2.高血压病  (三)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哮喘  (四)神经系统疾病 1.不宁腿综合征  2.眩晕病   3.失眠  (五)消化系统疾病 结肠易激综合征   二、妇科 1.带下病   2.闭经  三、儿科 早产儿疾患  四、五官科 1.过敏性鼻炎  2.梅尼埃病  
    (《伤寒论》)    [异名]  玄武汤(《干金翼方》卷10)、固阳汤(《易简方》)。
    [组成]  茯苓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生姜切三两(9g)  白术二两(6g)  附子一枚(9g)炮,去皮,破八片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功用]  温阳利水。
    !主治]
    工.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
苔白不渴,脉沉。
    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困动,振振欲擗地。
    [病机分析]  本方是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的主要方剂。(伤寒论》所载真武汤
方证共两处,一是太阳病发汗太过,水气内动;一是少阴病,肾阳亏虚.水气内停。两
者其始虽不同,而其发病皆为阳虚水泛所致。人体的水液代谢虽与多个脏腑的功能正常
与否有关,但其中尤其与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水之所制在脾,所主在肾。《素问.逆
调论》谓:“肾者水脏,主津液。”今肾阳虚,气化失常,开合失司,故见小便不利等症。
《素问.水热穴论》云:“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
肤,故为驸肿。脷肿者,聚水而生病也。”除此,亦可引起水不化气,而见小便清长,
尿量增多等症。肾阳是人身阳气之根,能温煦生化各脏腑组织器官。脾阳根于肾阳,现
肾阳虚衰,则脾阳亦不足。脾主运化水湿,脾阳虚不能运化,则水液停聚而为诸患,水
湿溢于肌肤,故见肢体浮肿而沉重;水湿流走肠间,“湿盛则濡泄”,故见下利,便溏。
清阳之气不升,浊阴不降,湿浊之邪困郁清空,故见头眩头重。寒湿凝结于里,水停气
滞,故见腹痛。水气上凌于心,则见心悸。《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阳气者,精则养
神,柔则养筋。”因表证发汗太过,则伤阳耗阴,阳气大虚,筋肉失养,经脉失于温煦,
故见筋肉困动,站立不稳,震颤欲倒地等症。总之,上述诸症的出现,是由于肾阳虚而
导致脾阳亦虚,水湿不运所致,脾肾阳虚是“本”,水气内停是“标”。
    [配伍意义]  本方是为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证而设。治疗阳虚水停之证,应温补
肾阳与利水渗湿结合运用。方中用大辛大热之附子为君药,峻补元阳,“益火之源,以消
阴翳”。盖本品乃纯阳燥烈之品,归心、肾、脾经,其性善走,长于补命门真火,且能
逐在里之寒邪。正如《本草求真》卷1所云:“附子大辛大热,纯阳有毒,其性走而不
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为补先天命门真火第一要剂。凡一切沉寒痼冷之症,用此
无不奏效。”张锡纯也指出:“附子味辛,性大热。为补助元阳之主药”(《医学衷中参西
录》中册)。主水虽在肾,制水则在脾,今肾阳虚衰,必致脾阳不足,脾胃之气亏虚,
故方中又配白术益气健脾燥湿。《本草求真》卷1云:“白术缘何专补脾气?盖以脾苦湿,
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白术味苦而甘,既能燥湿实脾,复能缓脾生
津,且其性最温。服则能以健食消谷,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也。”茯苓甘淡性平,长于
健脾利水渗湿,使水湿从小便而去。尤其适用于脾虚不健,水湿内停之证。苓、术相
伍,以益气健脾祛湿,均为臣药。生姜辛而微温,走而不守,既能助附子以化气,又可
助苓、术以温中健脾,还可直接温散溢于肌表之水湿,故以之为佐。仲景在方中配伍芍
药一味,颇具深义,盖芍药味酸苦性寒,用于此方,一药而具三用:一者芍药可利小便
而行水气,如《神农本草经》卷2谓其能“利小便”,故可助苓、术以祛除水湿;二者
本品能益阴柔肝,缓急止痛,以治水饮下注肠间所致之腹痛;三者可敛阴舒筋以止筋惕
肉瞤,并可防附子燥热以伤阴。在补阳利水药中佐以酸敛护阴之品,乃阴阳互根之意,
补阳而不致亢,护阴而不留邪,使阳生阴长,水火相济。诚如赵羽皇所云:“更得芍药之
酸,以收肝而敛阴气,阴平阳秘矣”(录自《古今名医方论》卷3)。从上可见,仲景组
方用药,确有超人之处。方中诸药配伍,温脾肾,利水湿,共奏温阳利水之功。
    本方的配伍特点有二:一是以温阳药与利水药配伍,温补脾肾之阳以治其本,利水
祛湿以治其标,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二是补阳药与养阴药同用,俾温阳而不伤阴,益
阴而不留邪,阳生阴长,刚柔相济,阴平阳秘,则诸证可愈。
    [类方比较]  本方与苓桂术甘汤,均用茯苓、白术健脾利湿和温阳化气之品,皆有
温阳利水的作用,都能主治阳虚水气内停之证。然而本方主治证的病位重点在肾,且多
伴有肾阳虚的证候,故以附子为君,温阳散寒,配生姜助附子温散水邪。苓桂术甘汤的
病位重点在脾,且以水气上泛为主证,故以茯苓健脾利水为君,配桂枝温阳化气。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是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的有效方剂,临床以四肢沉重,小
便不利,舌淡苔滑,脉沉弱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原书云:若咳者,加五味子、细辛、干姜;若小便利,去茯苓;若下
利者,去芍药加干姜;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盖咳嗽,为水气上犯于
肺,故加细辛、干姜以温肺化饮,五味子以敛肺止咳;小便利者,去茯苓,恐过利伤
肾;若脾阳虚甚而下利者,去白芍之酸寒,加干姜以温运脾阳;若呕者,为水停于胃,
病非在下焦,故去附子,加重生姜,以温胃散水而止呕。
    本方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可增强其宣肺发表利水之功,用以治疗顽固性湿疹及皮
肤溃烂、流水久不愈者,其效颇佳。本方加桂枝、党参等温经健脾益气之品,可治风湿
性关节炎及妇人寒湿带下等证。本方加党参、桑螵蛸、炙甘草等益气固涩之品,可治疗尿崩症。    +
    3.现代常用本方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胃下垂,腹泻,内耳眩晕症,高血压等属脾肾阳虚,水气
内停者。
    [使用注意]  忌酢、猪肉、桃、李、雀肉等。
    [源流发展]  本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该书第82条云:“太阳病发汗,汗出不
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困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第316条云: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
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本方济火而镇水,
是温阳利水的代表方剂,临床上大凡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等病证的方剂,多从本方
化裁而成。如《饲鹤亭集方》的真武丸,其用药与本方相同,只是增减了方中部分药物
的用量,并以姜汁为丸,其治证与真武汤基本一致,因病势较慢,不能取速效,故以丸
剂缓图,可谓善于运用古方者。另《胎产秘书》卷下所载同名方真武汤,是在仲景方中
加当归身、肉桂、酸枣仁、炙甘草组成,除用以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证外,还以
之治疗妇女产后类中风痉症。盖妇女产后,阴血亏耗,阳气亦受损伤,故于方中增加温
阳养血之品,师其法而不泥其方,从而拓宽了原方的治疗范围。
   [疑难阐释]     
    I。关于本方方名  方名“真武”,是因本方温肾行水之功,犹如真武之神,能降龙
治水,’威慑水患,故名。《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33云:“真武者,北方司水之神
也,以之名汤者,借以镇水之义也。”《汉方简义》亦云:“名真武者,全在镇定坎水,以
潜其龙也。”本方又名“玄武”,星宿名,是北方七宿的总称,因其虚、危两宿形似龟
(玄)、蛇(武)。玄武为水神之名,为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同青龙、白虎、朱雀合
称四方四神。它的形象为龟或龟蛇合体。
  2。对方中用熟附子、.生姜的认识  本方是为阳虚水泛之证而设,但方中用以温暖
脾肾之阳的不是生附子、干姜,而是熟附子配伍生姜。观仲景在四逆汤类的方剂中,附
子皆生用,且配伍的是干姜。其理何在?、因为生附子与熟附子,生姜与干姜的作用各不
相同,程知云:“白通、通脉、真武皆为少阴下利而设。白通四证,附子皆生用,惟真武
一证熟用者,盖附子生用则温经散寒,炮熟则温中去饮;白通诸汤以通阳为重,真武以
益阳为先,故用药有轻重之殊。干姜能佐生附以温经,生姜能资熟附以散饮也”(录自
(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卷7)。本方的主治证不但有阳虚,更有,“水气”。生姜辛
温,有行散水饮之功。而干姜辛热,虽温阳之力较强,但无行散之力。若为阳虚寒盛
者,方中亦可加入干姜,仲景在原方后注云:“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即是此意。
    3.关于方中配伍芍药的认识、方中用芍药的意义,众说不一。有认为本方主治阳
虚水泛证,用白芍会敛阴水之邪,故以不用为好。亦有认为本方的白芍不能删去,因白
芍能加强利水的作用。《本经疏证》卷7云:“芍药能破阴凝,布阳和。盖阴气结,则阳
不能人,阴结破则阳气布焉,是布阳和之功,又因破阴凝而成也。”将其佐人温阳药中,
则寒性减,而利水之功存。且芍药又能防辛热与渗利之品伤阴,对于身困动者,还可敛
阴缓急,以止筋惕肉困。对于腹痛,因于寒水不化,脾虚肝乘者,芍药则有柔肝理脾,
缓急止痛之能。可见,芍药在方中之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也应灵活掌握,.若阳虚寒甚
者,可去白芍;无腹痛与身困动者,亦可不用。    ,  '
    [方论选录]
    1.成无己:“真武,北方水神也,而属肾,用以治水焉。水气在心下,外带表而屑
阳,必应发散,故治以真武汤。青龙汤主太阳病。真武汤主少阴病。少阴,,肾水也,此
汤可以和之,真武之名得矣。茯苓昧甘乎,.白术味甘温。脾恶湿,腹有水气,则脾不
治。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渗水缓脾,必以甘为主,故以茯苓为君,白术为臣O..芍药
味酸微寒,生姜味辛温。《内经》曰:湿淫所胜,佐以酸辛。除湿正气,是用芍药、生
姜酸辛为佐也。附子味辛热。《内经》曰:寒淫所胜,平以辛热。温经散湿,是以附子
为使也。水气为渍,至于散,则所行不一,故有加减之方焉。若咳者,加五味子、细
辛、干姜。咳者,水寒射肺也,肺气逆者,以酸收之,五味子酸而收也;肺恶寒,以辛
润之,细辛、干姜辛而润也。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茯苓专渗泄者也。若下利者,去芍
药,加干姜。酸之性泄,去芍药以酸泄也;辛之性散,加干姜以散寒也。呕者,去附子
加生姜。气上逆则呕,’附子补气,生姜散气,两不相损,气则顺矣。增损之功,非大智
孰能贯之?”(《伤寒明理论》卷4)
    2.许宏:“少阴者,肾也。真武者,北方之正气也。肾气内虚,不能制水,故以此
方主之。其病腹痛者,寒湿内胜也;四肢沉重疼痛者,寒湿外甚也;小便不利,又自下
利者,湿胜而水谷不化也;或咳或呕者,水气在中也。故用茯苓为君,白术为臣,二者
人脾走肾,逐水祛湿;以芍药为佐,而益脾气;以附子、生姜之辛为使,温经而散寒
也。又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邪气未解也;心下悸,头眩身困动,振振欲擗地
者,为真气内虚而亡其阳。亦用此汤,正气温经,而复其阳也。”(《金镜内台方议》卷7)。    ’
    3。吴昆:“茯苓、白术,补土利水之物也,可以伐肾而疗心悸;生姜、附子,益卫
回阳之物也,可以壮火而祛虚邪;芍药之酸,收阴气也,可以和荣而生津液。”(《医方
考》卷1)
    4.柯琴:“真武,主北方水也。坎为水,而一阳居其中,柔中之刚,故名真武。是
阳根于阴,静为动本之义。盖水体本静,动而不息者,火之用也,火失其位,则水逆
行。君附子之辛温,以奠阴中之阳;佐芍药之酸寒,以收炎上之用。茯苓淡渗,以正润
下之体;白术甘苦,以制水邪之溢。阴平阳秘,少阴之枢机有主,升阖得宜,小便自
利,腹痛下利自止矣。生姜者,用以散四肢之水气与肤中之浮热也。”(《伤寒来苏集.伤
寒论注》卷4)
    5.张璐:“真武汤方,本治少阴病水饮内结,所以首推术、附兼茯苓、生姜之运脾
渗水为务,此人所易明也。至用芍药之微旨,非圣人不能。盖此证虽曰少阴本病,而实
缘水饮内结,所以腹痛自利,四肢疼重,而小便反不利也。若极虚极寒,则小便必清白
无禁矣,安有反不利之理哉?则知其人不但真阳不足,真阴亦已素亏,或阴中伏有阳邪
所致。若不用芍药固护其阴,岂能胜附子之雄烈乎?即如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芍药
甘草附子汤,皆芍药与附子并用,其温经护营之法,与保阴回阳不殊。后世用药能获仲
景心法者,几人哉!”(《伤寒缵论》卷上)
    6.汪琥:“真武汤,专治少阴里寒停水,君主之药当是附子一味,为其能走肾温经
而散寒也。水来侮土,则腹痛下利,故用苓、术、芍药,以渗停水.止腹痛。四肢沉重
是湿,疼痛是寒,此略带表邪,故用生姜以散邪。或疑芍药酸寒,当减之,极是。然上
证系里气虚寒,方中既有姜、附之辛,不妨用芍药之酸,以少敛中气。若咳者,水寒射
肺,肺叶张举,既加细辛、干姜以散水寒,不妨加五味子以敛肺,但五味子酸味太厚,
不须半升之多也。小便利者,不得云无伏水,乃下焦虚寒,不能约束水液,其色必白,
去茯苓者,恐其泄肾气也。若下利者,里寒甚,故去芍药加干姜;呕者,水寒之气,上
壅于胸中也,加生姜足前半斤,以生姜呕家圣药,若去附子,恐不成真武汤矣。”(《伤
寒论辨证广注。中寒论辨证广注》卷上)
    7.王子接:“术、苓、芍、姜,脾胃药也。太阳、少阴,水脏也。用崇土法镇摄两
经水邪,从气化而出,故名真武。茯苓淡以胜白术之苦,则苦以淡化,便能人肾渗湿;
生姜辛以胜白芍之酸,则酸从辛化,便能人膀胱以摄阳。然命名虽因崇土,其出化之
机,毕竟重在坎中无阳,假使肾关不利,不由膀胱气化,焉能出诸小便?故从上不宁之
水,全赖附子直走下焦以启其阳,则少阴水邪必从阳部注于经而出矣,非但里镇少阴水
泛,并可外御太阳亡阳。”(《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上)
    8.吴谦,等:“小青龙汤治表不解有水气,中外皆寒实之病也。真武汤治表已解有
水气,中外皆寒虚之病也。真武者,北方司水之神也,以之名汤者,藉以镇水之义也。
夫人一身制水者脾也,主水者肾也,肾为胃关,聚水而从其类也。倘肾中无阳,则脾之
枢机虽运,而肾之关门不开,水即欲行以无主制,故泛溢妄行而有是证也。用附子之辛
热,壮肾之元阳,则水有所主矣;白术之苦燥,建立中土,则水有所制矣。生姜之辛
散,佐附子以补阳,于主水中寓散水之意;茯苓之淡渗,佐白术以建土,于制水中寓利
水之道焉。而尤妙在芍药之酸收,仲景之旨微矣。盖人之身阳根于阴,若徒以辛热补
阳,不稍佐以酸收之品,恐真阳飞越矣。用芍药者,是亟收阳气归根于阴也。于此推
之,则可知误服青龙致发汗亡阳者,所以于补阳药中之必须芍药也。”(《医宗金鉴。删
补名医方论》卷8)
    9.王邈达:“名真武者,全在镇定坎水以潜其龙也。故以茯苓之淡渗者,从上行下
以降水;白术之甘辛温者,崇脾土以防水;芍药之酸苦寒者,助肝木以疏水;更以姜、
附之辛热者,拨开阴霾以回真阳。”(《汉方简义》)
    [评议]  诸家皆认为本方乃温阳利水之剂,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证。对于本
方的药物配伍,诸家论述颇详,其中不乏精辟之见解,对后世颇多启迪。如张璐等对方
中配芍药的论述,均为有得之言,可供学者参考。原方加减法云:“若呕者,去附子加生
姜,足前为半斤。”对此,汪氏有不同看法,认为“若去附子,恐不成真武汤矣。”此论
颇有理致。对于方中何为君药的问题,历代医家见解不一。成氏、许氏认为应以茯苓为
君,附子为使;而柯氏、汪氏等多数医家均认为本方应以附子为君。盖本方乃治阳虚水
泛之证,脾肾阳虚是本,水湿内停是标。治病必求于本,而附子为大辛大热之品,人肾
经而能益火之源,温脾阳以正运化,正如吴谦所云:“用附子之辛热,壮肾之元阳,则水
有所主矣。”此治本之图也,故当以附子为君,柯、汪之论是正确的。
    [验案举例]
    1。咳喘  《名医类案》:吴孚先治赵太学,患水气咳嗽而喘,误作伤风,概投风药,
面目尽肿,喘逆愈甚。曰:风起则云涌,药之误也,以真武汤温中镇水,诸恙悉平。
    按语:咳喘一证,其致病原因,有外感、内伤之别。感外邪而发病者,当以祛邪为
先;若属内伤而致病者,则当以治本为要。本证所患咳喘,乃脾肾阳虚,水气内停,寒
饮射肺所致。前医认证不确,立法乖张,妄投祛风疏邪之剂,诛伐无过,徒伤正气。致
阳气愈虚,水液泛滥无制,故见“面目尽肿”而“喘逆愈甚”。投以温阳利水之真武汤。
肾阳复则气化行,脾气旺则水有制,寒饮去则肺气宁,咳喘自愈。因辨证准确,用药切
当,故取效甚速。
  2.痰饮  《临证指南医案》卷5:陈,痛久气乱,阳微,水谷不运,蕴酿聚湿,胃
中之阳日薄,痰饮水湿必倾囊上涌,而新进水谷之气,与宿邪再聚复出,致永无痊期。
仲景云:饮邪当以温药和之,又云不渴者,此为饮邪未去故也,则知理阳通阳,诚有合
于圣训.,断断然矣,真武汤。戴,十二月.间诊得阳微,浊饮上千为咳,不能卧,曾用小
青龙汤减去麻黄、细辛',服后已得着枕而卧。交惊蛰,阳气发泄,病势再炽。顾诊,脉
来濡弱无神,痰饮咳逆未已,谅非前法可效,宗仲景真武汤法,以熟附配生姜通阳逐饮
立法。真武汤去白术,加用人参。。    ,    ..    .    .
    按语:痰饮是继发性的致病因素。多为脏腑功能紊乱;而致水液代谢失调所致。陈
案乃平素中焦阳虚,水液不运而致聚湿生痰。故宗仲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
训,投真武汤而病愈。戴案亦为阳气不足,,痰饮停肺而致喘咳气逆,不得卧。.治宜温肺
化饮而平喘,故于小青龙汤去麻黄、细辛,减其发散之力,以免重伤阳气。.服之阳复饮
化,咳喘平而能安卧。至次年初春,阳气发泄,致阳愈虚而喘咳复作,此时非峻补元阳
则病终难痊,.故投真武汤;去术而加参者,以增其益气之力耳。    、
    3。过敏性肠炎  《汉方临床治验精粹》:某女,55岁。、初诊1986年6月4日。生来
即为神经质,近十年来胃肠虚弱,胃下垂,胃张力弛缓,肠过敏,精神集中时或担心某
事时就会腹泻,食欲变坏,因久治不愈而更加神经质,优柔寡断,失眠等。医院诊断为
郁病。体型瘦,有冷症,面色不佳,脉软弱,舌无苔,腹部凹无力,胃内停水。上述症
状属阳虚证,为脾肾虚寒,乃投以真武汤合人参汤。服药后,自觉症状改善,连续服药
4个月后,精神充实,面色转佳,有活力,一一切表现均很积极主动...体重增加,.完全变成新人一样。    .    ..    .  .
    按语:患者平素脾胃虚弱,中阳不振,加之七情不畅,肝气郁结,.肝郁则横逆而克
伐脾土,故见情志紧张则患腹泻。五脏所伤,穷必及肾。脾胃阳虚既久,肾阻亦伤,阳
虚则水泛,水走肠间,则泄泻更甚。治宜温肾暖脾,以祛水湿。故投真武汤合人参汤而
获效。.盖阳虚较甚,非短期治疗可奏功,守方四月,始告痊可,阳气之难复,.于此可见一斑。    ,
    4。乙型肝炎  《中医药学报》(1987,1:37):某女i 24岁,患乙型肝炎。中医初诊=
面色黧黑,声低语微,短气+头晕,身软怠惰,两膝酸楚,脘腹发凉隐痛,得热暂缓,
食纳甚少,终日不欲进食,手足不温,口鼻兼有冷气,大便略溏,舌质淡边缘有齿痕,
苔薄白而润,六脉沉细。四诊合参,证属脾肾阳虚。拟真武汤加黄芪、炒麦芽、丹参,
连服月余,病情大有好转,表面抗原转阴,蛋白已正常十此后改服金匮肾气丸和补中益
气丸,以巩固疗效。    ”、
    按语:乙型肝炎乃西医病名,按中医辨证,有寒热虚实不同,故其治法亦有温清补
泻之异。本例见症,皆为脾肾阳虚之象,治宜温补,.故投真武汤温阳祛湿?加黄芪益气
补中,麦芽和胃消食。因阳虚气弱,每致血行不畅,故用丹参养血和血,俾阳复气旺血
和,诸证自安。由此可见中医辨证之重要。得效后嘱服金匮肾气与补中益气二丸,以巩
固疗效,善后之法亦良。    ;    .    、
    L顽固性盗汗  《新中医》(1984,1:23):.某男,41,岁。患盗汗5年,每二三天一
次,虽长期医治,未能获效。盗汗日益加重,每至下半夜2时左右汗出湿衣,渗及被
褥,醒后汗止,全身发凉,白天困倦乏力,动则心悸,下肢浮肿,颜面少华,舌淡苔
薄,脉沉细,脉证合参,证屉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故选用扶阳抑阴之真武扬治疗。服
药5剂,盗汗竟止,精神转佳,脚肿消退,继以金匮肾气丸调治,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语:中医汗证有自汗、盗汗之分。前人认为:自汗多属阳虚,治当温阳益气,固
表止汗;盗汗多属阴虚,治当滋阴降火,、敛阴止汗,此乃常法。然而疾病是复杂的,不
可谓盗汗尽属阴虚。:正如张景岳所云:“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
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景岳全书》卷12)。本例盗汗为脾肾阳虚所致,故投真武汤
扶阳益阴。服.5剂而数年之盗汗郧告痊愈,其疗效不可谓不佳。、由此可见,:中医治病必
须做到谨守病机,“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能知常达变,方可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临床报道] 
    一、内科  .
    (一)泌尿系统疾病 
    1.慢性肾小球肾炎  以本方加大腹皮、防己、,椒目、玉米须、桂枝、益母草、路
路通、泽泻、桑白皮、姜皮、白茅根,治疗本组确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135例。
每日1剂,水煎服,20天为1疗程。阴寒过盛者,加补益之品,如党参、阿胶、鹿角
胶等0结果:治愈40例,显效45例,有效4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77%c”。
  :.2.肾盂积水  以本方去生姜加大芸、当归、川芎、黄芪、党参、猪苓、丹参、泽
兰,治疗本组肾盂肾炎等引起的肾盂积水40例。尿检见红细胞增多者,去附片、大芸,
加用苦参、土茯苓、半枝莲。若为泌尿系结石所致者,去当归、川芎、白术,加用金钱
草、石韦、王不留行等。水煎服,每日1剂,半月为一疗程,复查肾盂积水未全消者,
再进行第二疗程;结果:痊愈35例,其中一个疗程治愈者26例,二个疗程治愈者9
例;显效,(肾盂积水平面下降0.5crn以上者)2例;无效3例c:30    .
    3.慢性肾功能衰竭  以本方去白芍加大黄、益母草、生黄芪、红参,治疗本组慢
性肾功能衰竭12例。若恶心呕吐较剧者,加法夏、苏叶;多囊肾功能不全者,加半枝
莲、紫丹参;严重尿少者,重用附片、生姜,加用二丑;血尿素氮大于100rag%者,重
用大黄,加用冬虫夏草。结果:.治愈6例,好转4例,无效2例。有效病例服药最多者
为62剂,最少者20剂:
    (二)循环系统疾病    、    ,    。    .
    1.肺心病伴右心衰竭  以本方加减为主,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肺
心病伴右心衰竭28例.。若属气阴两虚型,减附子用量,加麦冬、太子参、五味子;若
咳喘甚者,加旋覆花、川贝;若痰多者,加海浮石、陈皮;若浮肿明显者,加车前子、
泽泻;若恶心呕吐甚者,加半夏、代赭石。每日1剂,水煎至300ml,早、晚分服。结
果:显效16例,好转lO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157。1%,总有效率为92.9%c.,。
    2.高血压病  以本方去白术,加用红参、泽泻、黄芪、牛膝、灵磁石,治疗60岁
以上的高血压病人30例。结果:①高血压疗效: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及以上并
达到正常范围卜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14例;有效(舒
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达正常范围;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mmHg-19mmHg,
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13例;无效(未达到上述标
准)3例。②症状疗效:按照新药(中药)治疗老年病临床指导原则中的规定评分。显
效(积分减少2乃或以上)13例,有效(积分减少1/3或以上但未达到2/3)15:例,
无效(未达至O上述标准)2例,’总有效率93.3%l,。
    (三)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哮喘  以本方化裁治疗支气管哮喘286例,每日1剂,水煎服。若有肾不纳
气者,加沉香、红参、胡桃仁;阴虚痰稠,减姜、附,加用炒黄芩、胆南星、瓜蒌仁;
若脾肾阳虚甚者,倍用姜、附,加细辛、肉桂、干姜;喘加麻黄、生石膏、地龙;咳加
五味子、细辛、干姜;痰清稀加半夏、白芥子、白前;若痰热扰心,减去姜、附,加用
黄连、天竺黄;小便利者,去茯苓;下利者去白芍,加用干姜;瘀血者用赤芍易白芍,
加用仙鹤草、白及;缓解期,若是冷哮患者,加服金匮肾气丸;热哮患者,加服知柏地
黄丸。嘱患者忌生冷、油腻及辛辣刺激之品,慎起居防感冒,保持情绪稳定。结果:痊
愈(5年以上未复发者)97例,占33.92%;显效(5年以上未复发者)134例,占
46.85%;有效(1年以上不复发者)36例,占12.59%;无效(继服3剂不效者)19
例,占6.64%。总有效率达93.36%。疗程最长者78天,服药69剂,疗程最短者7天,只服药4荆。
    (四)神经系统疾病
    1.不宁腿综合征  以本方加用生龙骨、生牡蛎、钩藤、全蝎、甘草,治疗不宁腿
综合征25例。每13 1剂,水煎服,15天为1疗程。若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血虚
者,加鸡血藤、何首乌、当归;血瘀者,加红花、桃仁、川芎;肾虚者,加用桑寄生、
川断、杜仲。结果:治愈15例,显效8例,无效2例。服药最少者10剂,最多者30
剂,平均20剂。有效率90%。
    2.眩晕病  以本方治疗眩晕病162例,用水适量,先煎附子40分钟以上,再人它
药,煎汤分3次,饭前服,一日1剂。若重症呕吐不止者,去附子,重用生姜;小便频
数者,去茯苓。结果:痊愈102例,占63%;好转35例,占22%;无效25例,占
15%;总有效率为85%LOj。
    3.失眠  用真武汤加味治疗阳虚失眠证30例,取得较好效果。基本方:炮附子、
生姜、白术、白芍、生龙牡(先煎)、茯苓、酸枣仁。情志不畅,脉弦者,加柴胡、香
附;大便干结者,加肉苁蓉;气虚者,加生黄芪、党参;兼阴虚者,加龟甲、鳖甲。水
煎服,每日1剂。结果:痊愈20例,显效5例,无效5例L9j。
  (五)消化系统疾病
  结肠易激综合征  以本方去白术,加用干姜、甘草,治疗60例结肠易激综合征。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7天为1疗程,以3个疗程判断疗效。结果:第工疗程
治愈者16例,第2疗程治愈者34例,第3疗程治愈者5例,好转3例,无效2例。对
治愈中的30例随访1年,复发者2例,继以原方治疗数日而愈llo]。
    二、妇科
    1.带下病  以本方治疗带下病118例。水煎,早、晚分服,日1剂。结果:痊愈
(临床症状消失,舌脉正常,连续观察半年未复发者)90例,占76%;好转(临床症状
减轻,舌脉较治疗前好转,连续观察3个月病情基本控制者)18例,占15%;无效:
10例,占9%。总有效率为90%。    .
    2.闭经  应用本方去生姜,加干姜、肉苁蓉、桃仁。水煎服,日1剂。治疗肾阳
虚闭经60例(妊娠、授乳期闭经以及青春期、更年期闭经,不在此例)。结果:自觉症
状消失,月经复潮且周期正常持续达3个月以上,为治愈,共54例;月经虽已复潮,
但量少,周期不准,自觉症状未完全消失,为有效,共4例;自觉症状无改变,月经未
复潮,为无效,共2例。总有效率为96.6%。
    三、儿科
    早产儿疾患  用本方去生姜,加干姜适量,每日1剂,连服7—10天,同时注意护
理和热量补充,治疗早产儿54例。服药后体温、呼吸、心率平稳,精神食欲良好,肌
张力增强,关节活动增多,哭声响亮,无一例患病。而对照组工5例中,硬肿症5例,
感染2例,黄疸4例,患病率明显高于服药组ux。
    四、五官科
    1.过敏性鼻炎  用本方加甘草治疗过敏性鼻炎50例。若属气虚者,加黄芪、党
参;若鼻塞流涕严重者,加苍耳子、辛夷。每日l剂,水煎服,5天为1疗程。结果:
痊愈13例,显效36例,进步1例。服药最多者15剂,最少者3剂,平均9剂“”。
    2.梅尼埃病  用本方治疗梅尼埃病42例,若呕吐频作者,加吴茱萸、半夏;耳鸣
甚者,加磁石;兼有肝风者,加生龙骨。水煎服,日1剂。结果:痊愈40例,好转2例[1,。
    [实验研究]
    1.对心力衰竭的影响  用正交设计法研究真武汤对在体犬实验性心力衰竭的影响。
结果表明:真武汤能显著提高心衰的心肌收缩力,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氧供应,促进血液
循环,而对心肌耗氧量和传导系统无明显影响。方中配伍赤芍优于白芍,生姜似有触媒
样作用,能增强附子的强心效力,又可相对减低附子的毒副作用u6j。
    2.对脂代谢的影响  本方水煮醇提浓缩膏对动物鹌鹑的试验。结果表明,真武汤
可降低食饵性高脂血症动物血TC、TG、LDLC的水平,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
AsI和LDLC,证实真武汤对防治动脉硬化有重要作用。组织学观察也显示该方对动脉
硬化的形成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提示对中医辨证属心,肾阳虚,脾不健运,湿浊血瘀之高
脂血症及动脉硬化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3.对慢性肾衰的影响  以本方为主设观察组并同时设立温脾汤及空白对照组进行
实验研究。结果发现:本方对改善慢性肾衰实验动物的摄食量、增加尿量、降低BUN、
Scr,调节电解质和氨基酸代谢平衡方面,都有明显作用,其疗效均优于温脾汤组。肾
脏病理:对照组肾脏肿胀,体积增大,呈淡灰色;切面有较多白色结晶状颗粒分布,
皮、髓质分界不清,质软无光泽,包膜薄,易剥脱。真武汤组肾脏轻度肿胀,体积明显
缩小,呈浅褐色;切面白色的结晶较少,皮、髓质界限清楚,包膜结合紧。光镜下,对
照组有的肾小球血管扩张或轻度萎缩,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甚至坏死、脱落,
远曲小管不规则扩张,管腔内可见各种管型、炎性细胞浸润和少量的红细胞渗出;肾小
管腔有较多玫瑰花状金黄色结晶沉积。真武汤组,~I/1,球轻度改变,间质纤维化,肉芽肿
形成,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远曲小管轻度扩张,腔内未见有管型和炎细胞,肾小管的管腔内金黄色结晶明显减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