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武汤辨治高血压

 柴桂苓 2018-02-04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由炮附子、茯苓、白术、芍药、生姜组成,主要用于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的阳虚水泛证,临床中,采用异病同治的原理,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减,治疗高血压病取得满意疗效。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直接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常累及心、肝、脾、肾等脏器,易引起并发症,属中医眩晕、头痛、心悸、水肿范畴。目前降压药物的广泛使用和新出现的长效降压药,以及联合用药,只能使高血压得到暂时控制,尚不能根治。中医药治疗高血病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疗效,但在临床辨证不外乎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气滞血瘀,却忽略了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根据肾为元阳之根,脾为运化之本的理论,临床中运用温阳利水的方法,治疗高血压病及并发症与传统的辩证方法对比,收到较好的远期疗效。
1、王× × 男,43岁,2005年3月初诊,以头晕昏沉、颈部不舒来诊,既往高血压病史五余年,服降压药卡托普利片后维持在150/100 m m H g,体型中等,嗜烟酒,饮食起居不规律,因工作需要无法改变,三月前自觉头晕昏沉、颈部不舒症状加重,测血压180/11O m m H g,经医院专科化验检查后给西药洛丁新片和马来酸依那普利片,两周后无效,到中医门诊按平肝潜阳、滋补肝肾以及健脾燥湿化痰治疗服药至今,时轻时重,未见明显改善。刻诊:头晕昏沉、颈部不舒、阴天加重,经询问两腿沉重乏力、无浮肿、口不干、大便偏溏、小便黄、舌质淡略胖、脉沉弱。测血压:170/105m m H g,证属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治以温阳利水、化气降浊。处方:真武汤加味:炮附子30g( 先煎) 、芍药15g、茯苓15g、白术10g、生姜15g、葛根30g、石菖蒲10g、砂仁10g( 后下) 、菊花10g、补骨脂10g、杜仲15g,五剂后自觉头晕昏沉、颈部症状均有所减轻,两腿走路稍感乏力,继以本方随证加减共服药13余剂,测血压130/80m m H g,诸症悉除,随访至今,未见反复。

2、张XX,男,67岁,2007年10月4日初诊,头晕不适一年,眼睑及双下肢浮肿三天,加重一天。既往高血压史一年,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坚持至今,血压维持140/100m m H g。一月前因外出海浴后,感觉腿沉走路乏力,未见其它不适没在意,三天前起床出现眼睑和双下肢浮肿走路沉重乏力,因十一长假未去医院,来诊要求暂时口服中药,待上班后系统检查后诊治。刻诊:面色咣白、眼睑及双下肢浮肿,按之没指、畏寒、头晕、心悸、口不渴、小便尿少而清、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测血压:150/100m m H g,此属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治以温阳利水。处方: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味:炮附子30g( 先煎) 、芍药20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20g、桂枝10g、三七粉5g( 冲服) 、黄芪30g、生姜30g,药用五剂后,头晕、心悸及眼睑浮肿症状消失,畏寒、下肢浮肿去其大半,心情愉快,要求复诊继续服药,继以真武汤随症略作加减,共服药十八余剂,诸症消失,神清体健。测血压130/83m m H g,无明显不适症状,电话随访,未见复发。

高血压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例,易引发其它脏腑病变。属中医眩晕、头疼、水肿、心悸范畴。西药不能有效的控制血压,且易反复,中药治疗能达到远期疗效,由于患者长期口服平肝潜阳、镇肝熄风、活血化瘀等药,以及禀赋体质等因素,引起脾肾阳虚、水不暖土、阳虚水泛的病理基础,致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治以真武汤为主,温阳利水。附子大辛大热、温肾暖土,以壮肾阳,使水有所主,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使水有所制,以扶脾之运化,术附同用,更温煦经脉以除寒湿:茯苓甘淡渗利、健脾渗湿以利水邪:生姜辛温助附子温阳祛寒,又任茯苓以温散水气;芍药活血通脉,利小便,且有敛阴和营之用,可制姜附刚燥之性,使之温经散寒,而不伤阳。诸药相辅相成,相互为用,共成扶阳散水之剂。首例患者,头昏沉、颈部不适及两腿沉重乏力,由湿盛困脾、阻遏阳气、导致肾阳不足,成为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用真武汤健脾、温阳利水直入病机。方中葛根升阳发表。舒筋通络、解经脉气血之凝滞,砂仁、石菖蒲,降逆化浊,振奋脾阳,菊花清肝明目,补骨脂、杜仲,补肝肾强筋骨,温补肾阳,诸药相伍,脾肾同治,使肾阳充足,脾得以健运,水饮得化,清阳得升,诸症自除而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