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仲瑛:高血压日久勿废温阳

 为什么73 2016-06-11

导读:周仲瑛教授从医50载,中医理论造诣很深,临床经在丰富,疗效卓著,尤其是对于一些难治病的诊治,有其独到的见解。现将周仲瑛教授从阳虚辨治高血压病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中医虽无高血压的名称,但对此病早有认识。其临床表现与眩晕、头痛、肝阳、肝火、肝风等病症有关。它的发病可因情志刺激、五志过极、忧郁恼怒、思虑过度、持续性精神紧张;或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厚、嗜好烟酒;或劳欲过度、精气内伤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发病之后,由于素体因素及原始病因的不同,可以表现多种病理变化。归纳起来,不外乎脏腑的阴阳失去平衡,表现阳亢与阴虚两个方面。始则以心肝阳亢为主,久延伤阴,形成肝肾阴虚,且两者之间可以互相演变,故病理中心以'阴虚阳亢'为主。临床诊治高血压病一般均从滋阴潜阳入手。

周仲瑛教授认为,部分患者病至后期,肝肾阴虚进一步发展,可阴伤及阳,表现阳虚的变证,此时血压虽高,但是全身症状却是一派阳虚的征象,治疗若仍拘泥于苦寒消火或滋阴潜阳之法,则易抑遏或伤害阳气,反使病情加重,这类病人治疗时当以温阳为大法。

阳虚有脾虚和肾虚之不同,临证当仔细区分。

一、脾虚

脾虚者由于'土不栽木'而致风木自动,多见于肥胖之人,形盛而气衰。临床表现,中气不足,脾阳虚衰之证,同时由于气虚积湿生痰停饮而兼有'气虚痰盛'的标实之象。临床表现,气短懒言,倦怠无力,头目昏眩,呕恶痰多,食后不运,大便不实,舌质淡、苔白腻,脉细软等症。如以虚象为主,治疗可用甘温补脾之法,予参、芪、苓、术之类,补气以绝痰源,兼以化痰治标,仿六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半夏)意培土栽木。若饮象明显,畏寒、心悸、呕吐痰涎、下肢浮肿者,则当合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以温阳化饮,这类症候多见于高血压病已累及心脏,出现心衰的患者。? 识别上方二维码,看更多治高血压的方剂

【病案举例】

例1 高朵,男,54岁。高血压病史3年,血压波动于24.0/14.7~21.3/12.7 kPa之间。曾服西药降压片治疗,虽有效,但血压不稳定,形体较胖,面色?白,头昏且胀,视物模糊,晨起痰多,腰膝酸软,夜尿二三次,大便不实,平素畏寒怕冷,舌胖质淡红,苔白腻,脉沉细。测血压22.0/13.3 kPa。辨证属脾肾阳虚,土不栽木,虚阳上扰。药用:制附片5g,党参、白术各10g ,茯苓12g,法半夏10g,橘皮6g,怀山药、明天麻各10g,潼白蒺藜各12g,淫羊藿10g,杜仲、泽泻各12g。


二诊:药服14剂,测血压20.0/12.0 kPa,药后头昏头胀减轻,咯痰减少,夜尿一二次,大便成形,日行1次,舌苔白腻,脉沉细。仍按原法进治。药用:制附片5g,生黄芪12g,党参、白术各10g,茯苓、泽泻、潼白蒺藜各12g,法半夏、怀山药各10g,橘皮6g,淫羊藿、怀牛膝、黄柏各10g。继服14剂。

三诊:头昏不著,畏寒怕冷消失,夜尿1次,仍有腰酸腿软,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血压17.3/10.7 kPa。再予温补脾肾原法巩固。原方加桑寄生15g。

二、肾虚

肾阳虚者多见于高血压病后期,由于肝肾阴虚进一步发展,不但阴中之水虚,同时阴中之火亦虚,火不归宅,虚阳浮越于上而致。临床表现,头昏眼花,视物模糊,面白少华,间有烘热,神疲气短,腰酸腿软,肢清足冷,夜尿频数,舌质淡而胖,脉沉细。并可见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治当温养肾气,潜纳虚阳,使虚火得归窟穴。同时由于阳生于阴,今因阴伤及阳,故当兼予补阴以配阳,以金匮肾气丸(熟地、山药、山萸肉、获苓、泽泻、丹皮、附子、桂枝)为基础方,阴阳并补。方中附桂虽属辛温,但可藉其温阳之力以助血脉之循行,附子功能强心,对高血压病后期心肾阳衰者,尤有较好的作用。妇人因肝肾不足而冲任不调、月经失常者,可用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巴戟天、知母、黄柏、当归)加杜仲、肉苁蓉、桑寄生、茺蔚子之类,尤其适用于更年期高血压而见肾阳虚之患者。上述温阳法,即叶桂之温养肝肾法,应用于高血压病,只要辨证准确,可取得较好的疗效,部分病例血压甚至获得较大幅度下降,但使用时当注意去刚用柔,避免应用过于燥烈之品。治疗时还当注意在用大队补阳滋阴剂时,少佐知母、黄柏等苦寒泄降之品,以制约温药刚燥之性,避免助阳太过,反致伤阴,同时有利于诱导虚阳的潜降。知柏泻肝火,还寓有从治之意。

【病案举例】

例2 李某,女,38岁。高血压病,初步检查属原发性,常服山绿茶片治疗,但效果不明显。自觉颈部僵硬酸痛,时有心中虚悬,意识模糊,胸部闷塞不舒,头昏,偶有肢麻,两下肢清冷发凉,经行超前,量少色暗,舌苔黄薄腻,舌质黯,脉沉细。血压:21.3/12.7 kPa。证属肝肾不足,阴虚及阳。药用:淫羊藿、仙茅、巴戟肉、当归、黄柏、知母、生地各10g,桑寄生15g,川芎、葛根、天麻、白蒺藜各10g。

二诊:药服7剂,血压降至18.7/11.3 kPa左右,自减山绿茶片至每日3片(原服4片),反觉头目不清,疲劳乏力,两下肢冷,舌苔薄黄,脉细,口唇紫。仍从阴虚及阳、肝肾不足治疗。原方改知母5g,加枸杞子10g。继服7剂。

三诊:血压16.0/10.1 kPa,两足怕冷减轻,手不麻,经行先期不畅有块,舌苔淡黄薄腻,舌体稍胖,脉细。肝肾不足,阴虚及阳,仍当温阳。药用:淫羊藿、仙茅、当归、黄柏各10g,知母9g,巴戟肉、川芎各10g,炒杜仲12g,桑寄生15g,怀牛膝、益母草、青木香、天麻各10g。

来源:现代名中医高血压中风治疗绝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