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侯氏黑散加减治疗阳虚型高血压36例

 胡言佛语 2019-02-11

阳虚型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例较少,易被忽视。究其病机为阳虚阴盛、虚风内动,而呈现阳气不足的一派寒象。患者除了有头痛头晕等血压升高本身的表现外,还有四肢不温或背部冷感、夜尿频多或失禁、神疲懒言、气短乏力、精神不振、舌质淡胖有齿痕,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沉细无力或浮大或细弱无力等阳虚症状。侯氏黑散出自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原文为“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其原方治疗机理为素体阳虚,风邪直中。侯氏黑散的治疗机理与阳虚型高血压治疗的机理极其相似。笔者将侯氏黑散加减用以治疗阳虚型高血压收效颇佳,现将治疗体会叙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男性15例,女性21例;年龄53~84岁,其中50~60岁12例,60~70岁14例,70岁以上10例;病程最长20年,最短半年;高血压Ⅰ期14例,高血压Ⅱ期12例,高血压Ⅲ期10例;中医分型:心肾阳虚12例,脾肾阳虚14例,肝阳不足10例。患者临床表现除了血压升高≥140/90mmHg、头晕头痛、眩晕、浮肿、形寒肢冷、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外,心肾阳虚还可见心悸怔忡、小便不利、唇甲青紫、舌质淡青紫、苔白滑、脉沉细;脾肾阳虚还可见腰膝冷痛、面色白、久泄久利、完谷不化、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无力;肝阳不足还可见耳鸣、目涩目痛、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


治疗方法


侯氏黑散加减水煎服。原方去防风,改桂枝为肉桂:白菊花20~40g,杜仲20~30g,白术15~20g,人参10~15g,牡蛎20~30g,当归15~20g,川芎15~20g,桔梗10~15g,矾石15~20g,茯苓10~15g,细辛3~5g,干姜10~15g,肉桂10~15g,黄芩5~10g,甘草5~10g。


加减:眩晕者加半夏15~20g,天麻15~20g,白附子15g;心悸怔忡者加用龙骨25~30g,酸枣仁10~15g,合欢皮10~15g;小便清长者加益智仁10~15g,乌药10~15g;便溏腹泻者加补骨脂10~15g,石榴皮10~15g;腰酸膝冷者加仙茅10~15g,仙灵脾10~15g,附子10~15g;目涩耳鸣者加吴茱萸10~15g,菟丝子10~15g,沙苑子10~15g;头痛重者加全蝎10~15g,蜈蚣1~2条;水肿者改茯苓为赤茯苓15~20g,加用五加皮10~15g,猪苓10~15g。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血压测量情况。治愈:头痛头晕等临床症状消失,血压正常。好转:头痛头晕等临床症状减轻,发作的时间持续缩短或周期延长,血压有改善。未愈:头痛头晕等临床症状及血压等无变化。


结果:治愈15例(41.7%),好转18例(50.0%),未愈3例(8.3%),总有效率为91.7%。


典型病例


患者,女,64岁,2005年10月20日来诊。患高血压病近7年,血压波动在150/90mmHg~190/120mmHg之间,曾服珍菊降压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等效果不佳,故寻求中医治疗。表现:头晕目眩,自觉脐下发凉,腰部沉重,肠鸣腹泻,周身无力,腰膝酸软,四肢冰冷,小腿以下浮肿,小便清长,面色白,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无力。中医诊断:脾肾阳虚型高血压。方用侯氏黑散加减:白菊花20g,杜仲25g,白术20g,人参15g,牡蛎30g,当归15g,川芎15g,桔梗10g,矾石15g,茯苓20g,细辛5g,干姜15g,肉桂15g,黄芩10g,甘草10g,仙茅15g,补骨脂20g,天麻20g,黄芪30g。5剂,每日1剂水煎服。5剂后诸症悉缓,血压降至140/80mmHg。再服3剂诸症消失,随访3个月血压平稳。


讨论


阳虚型高血压属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上多表现为阴虚阳亢、痰火内盛等证型,阳虚型高血压相对较少。若素体阳气不足,或年高阳气亏虚,或热病过用寒凉,克伐阳气,或久病阴损及阳,则可致阳气匮乏,清阳不升,不能上荣头部,则可见眩晕、头晕头痛。阳气虚微,命火不足,失其温煦之职,在内心脉鼓动无力,则可见心悸怔忡。脾脏运化无力,失其升清泌浊作用,则可见久泄久利、完谷不化;不能运化水湿,停留肌肤,则可见面部浮肿、下肢水肿。肾阳无以温煦,则可见腰膝冷痛。膀胱气化无力,则可见小便不利。在外则无以温煦四末,则可见形寒肢冷;无以养神,则可见神疲乏力、精神不振。由于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肝肾虚损即可表现为精血不足的见症。另一方面,肝肾阴阳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两者息息相通,相互制约,协调平衡,既可出现水不涵木的阴虚阳亢之证,也可见肝失温养的虚寒证候(此型患者以老年及妇女绝经期居多),虚风内动发为眩晕;肝失温养,官窍亦失去温养,则可见耳鸣、目涩目痛。方中杜仲性甘温,补肝肾(现代药理研究降压作用强);白菊花性辛甘,平肝明目;牡蛎性咸涩,镇肝潜阳共为君药。白术、茯苓、人参、当归、川芎补脾益气,养血活血;肉桂、干姜、细辛性热,暖肝脾肾,温阳散寒;桔梗、矾石化痰降逆共为臣药。黄芩苦寒清热燥湿,以防热药太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温养肝脾肾、补气养血、化痰祛风之效,故疗效很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