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行记(三)北京孔庙

 新用户8926AVU2 2022-06-28 发布于北京

在中国四大文庙中,北京孔庙的规模是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第二大孔庙,也是京城中最大的皇家祭孔场所,北京孔庙和曲阜孔庙、南京夫子庙以及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2020年10月1日,14点19分从雍和宫出来后,沿着雍和宫大街向北行走50米左右,往西一拐,就进入国子监街了。


成贤街牌坊。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位于国子监街路口的牌坊。上书:成贤街。

文章图片4

国子监街景色。


先师门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门票,每人30元。

行走不远,就到达孔庙了,开始使用手机扫码、预约门票,14点28分,进入孔庙先师门。孔庙根据中国古代“左庙右学”的规制,孔庙和国子监一左一右,一东一西,孔庙位于国子监的东侧。

文章图片8

北京孔庙的历史要追溯到元代大德六年(1302年),最初取名文宜王庙,四年之后的大德十年(1306年),北京孔庙建成。按照“左庙右学”的礼制,又在孔庙的西侧兴建了国子监。在整个元代,孔庙都被称作文宜王庙,因为里面祭祀的是“大成至圣文宜王”孔子,直到明永乐元年(1403年),即开始兴建孔庙的一百年后,这里才改名为国子监孔子庙。

文章图片9

从网上搜索的一张孔庙、国子监示意图。孔庙共占地约33亩,包含三进院落,在孔庙的中轴线依次分布着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


大成门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进入孔庙恭敬之心油然而生,先在大成门前瞻仰孔子塑像,再进入大成殿参拜圣人和先贤。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大成门前的石雕。

文章图片15

大成门前台基东西两侧各有一通罩在玻璃罩里的古碑。西边一块为“加封四子碑”。“加封四子碑”记述了元至顺元年(1330年)元文宗加封孔子父母及夫人为“启圣王”、“启圣王夫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加封颜渊为“复圣”、曾参为“宗圣”、孔伋为“述圣”、孟轲为“亚圣”的有关史实。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东面一块为“孔子加号碑”。“孔子加号碑”立于元至元二年(1336年),上刻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武宗加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诏书。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西侧元代进士题名碑和末科进士题名碑。

进士题名碑。在大成门两侧排列着将近200座元、明、清三代的进士题名碑,西侧是元代进士题名碑和末科进士题名碑。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东侧明代进士题名碑和清代进士题名碑。

东侧是明代进士题名碑和清代进士题名碑。据资料介绍,这些题名碑上刻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以及名次等内容,是研究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详实资料。在东侧还有一块御制新建太学碑,刻立于明正统九年(1445年),当时的皇帝是明英宗朱祁镇。


大成殿前的御碑亭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进入大成门,远眺大成殿。

文章图片26

回望大成门。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中间甬道两侧东六西五整齐排列着11座重檐歇山顶御碑亭,碑文除记录孔庙修葺、祭礼等活动外,主要记载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南征北战,平叛诛贼,维护国家统一的丰功伟绩。

文章图片30

站在大成殿回望碑亭。我先拍摄了西面的几个碑亭,后来感觉没有拍摄全,于是在返回的时候,先从东面的6个碑亭从北往南拍摄。

文章图片31
文章图片32

乾隆三十四年(1769)《御制重修文庙碑记》。

文章图片33
文章图片34
文章图片35

清乾隆四年(1739)《御制文庙易盖黄瓦、临雍纪事碑》。

文章图片36
文章图片37
文章图片38
文章图片39

康熙二十五年(1686)《御制至圣先师孔子赞碑》。

文章图片40
文章图片41
文章图片42

乾隆二十二年(1757)《御制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

文章图片43
文章图片44

清雍正三年(1725)《御制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

文章图片45
文章图片46

乾隆四十一年(1776)《御制平定两金川,告成太学碑》。下面几张照片是位于西面的5个碑亭。

文章图片47
文章图片48
文章图片49
文章图片50
文章图片51

雍正六年(1728)《御制仲丁诣祭文庙诗》。

文章图片52
文章图片53
文章图片54

乾隆二十四年(1759)《御制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

文章图片55
文章图片56
文章图片57
文章图片58

康熙二十八年(1689)《御制四子赞碑》。

文章图片59
文章图片60
文章图片61
文章图片62
文章图片63

康熙四十三年(1704)《御制平定朔漠,告成太学碑》。

文章图片64
文章图片65
文章图片66
文章图片67

乾隆十四年(1749)《御制平定金川,告成太学碑》。

文章图片68
文章图片69

碑亭旁边古树上的树芥子。


砚水湖

文章图片70
文章图片71

大成殿中心院落御道的西侧有一口古井,由青石板组成的花瓣形井台,石质井圈,因坐落在德胜门至安定门内一带的水线上,井水常溢到井口,水清浅而甘冽,称为满井。

相传,进京科考的举子们在孔庙拜谒孔子后,如饮井中“圣水”,便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以井水磨墨,便会浓墨喷香,落笔如神。清乾隆帝特赐名“砚水湖”。现今,水位很低,已取不上水来啦,做为文物保存了下来。


触奸柏

文章图片72
文章图片73
文章图片74

大成殿月台右侧有一棵树龄已近800年的古柏,和国子监里的“吉祥槐”一样,也是国子监祭酒许衡所植。相传,有一次明代奸相严嵩代皇帝祭孔从此树下经过,突然狂风骤起,摇曳的树枝挑落了严嵩的官帽。后人据此给这棵柏树取名“触奸柏”。


大成殿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建筑,是供奉孔子神位,祭孔时皇帝行礼的地方。现存大成殿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扩建而成,五进九间,双层飞檐,四坡五脊,通高33米,黄色琉璃瓦,顶部正脊两端均装饰龙形鸱吻,殿内金砖铺地,整体规制,与故宫太和殿无二。

文章图片75
文章图片76

大成殿前宽敞月台,高于地面2米,月台由汉白玉雕云头石栏三面环绕,东西两端各有16级台阶,前级正中嵌有一块7米长、2米宽的大青石浮雕,石面上下雕有二龙戏珠,中间盘龙吞云吐雾、宝珠火焰、云水波涛、蔚为壮观。

文章图片77
文章图片78
文章图片79
文章图片80

从大成殿东侧拍摄的照片。

文章图片81
文章图片82
文章图片83
文章图片84

儿子使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

在大成殿西面拍摄的一组照片。

文章图片85
文章图片86

檐下“万世师表”匾额为康熙帝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亲题。1912年清帝退位,民国建立。1916年遵教育总长范源濂指示,将清帝题匾取下,改悬时任大总统黎元洪的题匾。1985年,所有题匾重新复原陈列。康熙题“万世师表”匾,改悬大成殿前檐下。

文章图片87

从网上搜到的一张照片。

跨进大成殿堂,正中供奉的孔子神位木龛,正位两旁,设有配享的牌位,复圣颜子(回)、述圣孔子(伋 )、宗圣曾子(参)、亚圣孟子(轲),称为“四配”;东西两侧设有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宰予、冉求、言偃、孙师、朱熹牌位,称“十二哲”。

龛两边的楠木大柱,一幅乾隆御笔题写的楹联: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斯言也,布在方策;率性修道致中和,得其门者,辟之宫墙。

另外一幅楹联: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文章图片88
文章图片89
文章图片90

孔子牌位上方的匾额“道恰大同”为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手书。

文章图片91

从康熙朝至宣统年间,大成殿内已有9块御制匾额,依次为康熙帝御书“万世师表”,雍正帝御书“生民未有”,乾隆帝御书“与天地参”,嘉庆帝御书“圣集大成”,道光帝御书“圣协时中”,咸丰帝御书“德齐帱载”,同治帝御书“圣神天纵”,光绪帝御书“斯文在兹”,宣统帝御书“中和位育”。另外还有两位民国总统所书匾额:袁世凯的“大总统告令”、黎元洪的“道洽大同”。从1917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六十余年间,孔庙大成殿内只悬挂着袁世凯“大总统告令”和黎元洪“道洽大同”两块匾额。而清代皇帝的九块匾额,则被收藏到国子监里。1979年,首都博物馆在孔庙成立,经过专家们反复研究,认为黎元洪的匾额是民国初年悬挂上去的,它反映了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的一段历史,保存它的原状也在情理之中。于是,就把“万世师表”匾额悬挂在大成殿外一层檐下大门上方的正中位置。这样,北京孔庙大成殿就形成了与全国所有孔庙都不一样的一道景观——“万世师表”悬于殿外。

文章图片92

大成殿下的古树。


乾隆石经

乾隆石经也叫十三经刻石,一共有189座,最初存放于国子监东西六堂,上世纪五十年代修缮国子监时移放到孔庙与国子监之间的夹道内。据资料介绍,十三经刻石一共63万字,是清康熙年间江苏金坛恩贡生蒋衡手书,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刻碑立于太学,是研究儒学的珍贵史料。

文章图片93

在大成殿西北一个非常不引人注意的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大门上挂着一块蓝底金字“乾隆石经”匾额。走近一看,发现匾额的题写者是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文章图片94
文章图片95
文章图片96
文章图片97

进入这个不起眼的大门,发现里面是个竖立着190多通古碑的碑的世界。这些古碑的主体是“乾隆石经”。所谓“乾隆石经”是指完成于乾隆年间的一部石刻“十三经”。“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和《孟子》等13部儒家经典,63万余字。“乾隆石经”所用的底本由清代书法家蒋衡历时12年完成,刻石工程始于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告竣,用时超过半个世纪。


崇圣殿

崇圣祠在大成殿后,自成一座独立的小四合院。

文章图片98
文章图片99
文章图片100
文章图片101

主殿崇圣殿又称“五代祠”,殿内供奉有孔子的五代先人木金父、祈父、防叔、伯夏、叔梁纥的牌位及配享的颜渊、孔伋、曾参、孟轲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东西配殿内奉祀程颐、程颢兄弟、张载、蔡沈、周敦颐、朱熹六位先儒之父。现在崇圣祠被用作《大成礼乐》的演出场地。

文章图片102
文章图片103
文章图片104
文章图片105
文章图片106
文章图片107

崇圣殿内景色。

文章图片108

崇圣祠前的御制“正心修身,克己复礼,魁星点斗,独占螯头”碑。此图以儒家修养的“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字组成魁星形象,左手托砚,右手执笔,一脚翘起托一“斗”字,取意“魁星点斗”,一脚立于“鳌”上,取意“独占鳌头”。“魁星”本作“奎星”,因魁有“首”的意思,所以将“奎”谐音为“魁”,取文登榜首之意。

文章图片109

倾听。

文章图片110

倾听。

文章图片111

倾听。

文章图片112

倾听。

返回时,在大成殿后面的红墙拍摄的一组照片。


碑亭

从大成门出来后,经过西侧的元代进士题名碑和末科进士题名碑后,往西行走,有两座四角重檐歇山顶御碑亭。

文章图片113
文章图片114
文章图片115
文章图片116
文章图片117
文章图片118

北亭内是清道光九年(1829年)刻立的《御制平定回疆,剿擒逆贼裔,告成太学碑》。

文章图片119
文章图片120
文章图片121
文章图片122
文章图片123
文章图片124

南亭内是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刻立的《敕修文庙碑》。


柏上桑

文章图片125
文章图片126
文章图片127
文章图片128

碑亭西侧有一棵奇特的古树,下半截是柏树,上半截是桑树,据说是飞鸟衔来的桑树籽偶然落在已经中空的柏树干里生长而成,故名“柏上桑”。


持敬门

从孔庙走“持敬门”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

文章图片129
文章图片130

连接北京孔庙和国子监的,是一道“持敬门”。顾名思义,无论谁,经过这座门的时候,都要持有一种崇高的敬意,因为国子监隔壁住着一位高邻——孔子孔圣人。皇帝每次到国子监讲课之前,都得先经过持敬门到孔庙里去祭拜孔子。


国子监

国子监又称“太学”是元、明、清三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

文章图片131

国子监太学门。

文章图片132

进入太学门,就看到一座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这也是北京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不属于寺院的牌坊。 琉璃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正反两面横额均为乾隆御题,正面额书“圜桥教泽”,阴面为“学海节观”。整座牌楼高大华美,色彩斑斓,被誉为北京城清代琉璃牌楼的代表作品。 “圜”有“回旋、环绕”之意。《资治通鉴》卷第四十四“汉纪三十六”中有“礼毕,引桓荣及弟子升堂,上自为下说,诸儒执经部难于前,冠带晋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之句。“圜桥”最初的意思表示听学者之众,后来就渐渐演变为教学的地方了。

15点23分,用时1小时04分,游览完北京孔庙,国子监由于时间关系就只拍了两张照片。期待下次有机会去北京时,再去国子监好好参观一下。至此,中国四大文庙(北京孔庙、曲阜孔庙、南京夫子庙、吉林文庙)就是吉林文庙没有去过,期待有机会去吉林看看。

浓浓的儒家文化让人忘却世间纷扰,洗去内心浮躁。此时,耳边仿佛响起朗朗的诵读《论语》之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上一篇:北京行记(二)雍和宫

链接:世界文化遗产——曲阜孔庙、孔府、孔林行记

链接:家庭旅游小记(一)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