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第一方,专治太阳中风,怕风怕冷,半身不遂,自汗

 文炳春秋 2022-06-28 发布于浙江

我们今天分享一则桂枝汤加附子、白术、茯苓治疗中风的医案。

读过伤寒论的都知道,桂枝汤是伤寒第一方,仲景用它既治外感,也治内伤杂病。

桂枝汤可以调和营卫二气,增强体质,正气充足之后,就可以治感冒、驱邪气,因此有人说桂枝汤是补虚第一方。

说到这里,有人就会问:桂枝汤真的能治中风吗?

看完这个医案就知道了。

1.症状表现

有一位70岁的男性患者,高血压20多年,长期服降血压药。

2个月前受风后突然摔倒,起不来了,家人赶紧送到医院,患者整个人已经处于昏迷状态。

经过检查,诊断为脑梗阻、缺血性中风。经过西医治疗,病情好转出院,但是也留下了后遗症——右侧手足完全瘫痪了,变成了右侧半身不遂,不能行走,右手握物无力,右足稍微能活动一些。

多方求医,未见成效,所以寻求中医的帮助。

刻诊,见患者中等偏瘦身材,神疲乏力,血压正常。右半身不遂,恶风恶寒,肢冷自汗,下肢时有浮肿,腹肌按之无力,脐部悸动。小便无力,大便可,眠可。舌大淡暗,苔薄白,脉缓

2.方药及效果

患者不愿意针灸,思虑后,决定用桂枝汤加附子、白术、茯苓治疗。

组方:桂枝10,白芍10,甘草5,生姜5,大枣3,附子10,白术10,茯苓15。

1个月后,病情有明显好转,手握力度增加,在家中能拄着拐杖行走了。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减化裁。

6个月后,患者有明显进步,现在不需要拐杖也能慢慢走路,手能握筷子吃饭。总之,生活能够勉强自理,身体状态稳定。

3.辩证分析

患者有高血压病20多年,长期服降压药,血压控制得很好,避免了出血性中风,然而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缺血性中风

患者受风后摔倒,恶风恶寒,肢冷自汗,这是桂枝汤证。

桂枝汤证也就是太阳中风证,是伤寒论中讲到的第一条。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风邪侵犯人体最表层的经脉也就是太阳经,卫阳为邪气入经脉的第一层屏障,风邪侵入时,卫阳与邪气抗争,很容易导致卫外而不固,营内而不守的现象,这样就会出汗。发热、汗出之际,肌肉腠理就会疏松,就会出现恶风的症状,若此时风邪之中还夹有些许寒意,自然也会有“啬啬恶寒”(打哆嗦)的感觉。

患者又有下肢时有浮肿,腹肌按之无力,脐部悸动,小便无力,这是阳气水泛,水气上冲,故加附子、白术、茯苓。

4.方药分析

纵观全方,桂枝配芍药,是桂枝汤中最为经典的药对,桂枝能调和营卫,温通血脉,祛除风邪;芍药养营阴,同时也能养肝阴;一散一收,相反相成,为调和营卫的最佳组合。另外,桂枝配生姜,辛温发散在表之风寒;桂枝配甘草,益气和中以解肌。如此五药相合,攻补兼施,散收相合,内外互济,既是调和营卫的代表,也是组方规律的典范,于是营卫调和、阴阳相济,则诸证自愈。

再加上附子、白术、茯苓,其实就是桂枝汤与苓桂术甘汤、真武汤的合方。

刘渡舟老师认为,脑梗一病要考虑“水气上冲”,苓桂术甘汤与真武汤是治疗水气病的主方。

5.后话

根据临床方证辨证大量病例的统计显示,胖人中风后遗症中的小续命证较多,瘦人中风后遗症中的桂枝汤加附子白术茯苓证较多。

不要把现代药理的结论作为辨证的金指标。如认为麻黄、桂枝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因此高血压、中风病人基本都被禁用,如治疗与预防中风极为有效的防风通圣散的说明书就是这样写的。

其实防风通圣散、桂枝汤加附子白术茯苓与续命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是临床反复筛选出来的方药,不是医师闭门造车的产物。

唐代诊治中风后遗症基本上就是运用桂枝汤加附子白术茯苓与续命汤这类方子,《千金要方》中光是以“续命汤”为命名的方就有10多个,不同的药物组合的大续命汤就有4个,其他还有如小续命汤、麻黄续命汤、续命煮散、西州续命汤等,用药都不离辛温,这些方药对于改善心脑血管的循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然,若有患者朋友想借鉴文中提到方子,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照方拿药。

好了,今天就说这么多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