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算解趣

 秋雨书轩 2022-06-28 发布于黑龙江

 1、两鼠穿垣
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
题意是:有厚五尺(旧制长度单位,1尺=10寸)的墙壁,大小两只老鼠同时从墙的两面,沿一直线相对打洞。大鼠第一天打进1尺,以后每天的进度为前一天的2倍;小鼠第一天也打进1尺,以后每天的进度是前一天的一半。它们几天可以相遇?相遇时各打进了多少?
解答本题并不十分繁难,请你试一试。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中,有一道“群羊逐草”的问题,大意是:牧童甲在草原上放羊,乙牵着一只羊来,并问甲:“你的羊群有100只吗?"甲答:"如果在这群羊里加上同样的一群,再加上半群,四分之一群,再加上你的一只,就是100只。"问牧童甲赶着多少只羊?若设这群羊有X只,则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1+1/2+1/4)X=100+1, B.X+X+1/2X+1/4X=100-1 ,
C.(1+1/2+1/4)X=100-1 ,D.X+X+1/2+1/4X) X=100+1
【知识点】 和差倍分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解读
解:本题实际上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我们把尺化成寸来计
算,即墙厚 50 寸。两鼠每天进度表
第一天 :大鼠10寸,小鼠10寸,合计20寸
第二天大鼠 10×2=20寸,小鼠10÷ 2=5寸,合计25寸
第三天大鼠10×2×2=40寸 ,小鼠10÷2÷2=2.5寸
由表可知,两天两鼠共打进45寸,再打5寸,即可相遇。而打5寸不需要第三题的一整天,只需要
5÷(10×2×2+10÷2÷2) =2/17
于是可得,两鼠相遇需要:2+2/17=2又2/17(日)
相遇时,大鼠打进了  10+10×2+10×2×2×2/17=34又12/17(寸)
小鼠打进了   10+10÷2+10÷2÷2×2/17=15又5/17(寸)
两鼠穿墙
这是一道记载于我国古代数学典籍《九章算术》第七章“盈不足”中的趣题。题目曰:“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也日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
译成今文是:今有一堵墙厚5尺,两只老鼠从墙的两端相对打洞穿墙。大老鼠第一天进1尺,以后每天加倍;小老鼠第一天也进一尺,以后每天减半。问几天后两鼠相遇,各穿墙几尺?
这道题目小学阶段可解,但要求其通解,则大约要到高中阶段。今日拿来说道说道。
下面给出小学阶段的解法:
第一天,穿墙:1+1=2(尺),剩余:5-2=3(尺)
第二天,穿墙:1×2+1÷2=2.5(尺),剩余:3-2.5=0.5(尺)
第三天的相遇时间:0.5÷(1×2×2+1÷2÷2)=0.5÷(4+0.25)=0.5÷4.25=2/17(天)
2/17天≈2时49分25秒

穿墙距离,大老鼠:1+2+4×(2/17)=59/17(尺)≈3.47(尺)
小老鼠:1+1/2+1/4×(2/17)=26/17(尺)≈1.53(尺)
答:大约2天2时49分25秒后两鼠相遇,相遇时大老鼠穿墙约3.47尺,小老鼠穿墙约1.53尺。
解题的核心思路来源于“相遇问题” 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和
难点是:速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越战越勇的大老鼠:“日自倍”,每天的穿墙速度是前一天的
2倍;越发萎靡不振的小老鼠:“日自半”,每天的穿墙速度是前一天的1/2。单独的一天中,速度是相对固定不变的。或者说,最后一天总是可以套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模型的。
2、百羊问题:题目的意思是:甲赶了一群羊在草地上往前走,乙牵了一只肥羊紧跟在甲的后面。乙戏问甲:“你这群羊有一百只吗?”甲云:“如果再有这么一群凑,再加半群小半(注:四分之一的意思)群,又加四分之一群,再把你的一只凑进来,才满100只。”请问甲原来赶的羊一共有多少只?
本题刊于我国明代著名数学家程大位的《算法统宗》一书上。根据程大位自述,这题以及其他一些诗歌形式的算题,是他在1406年参加《永乐大典》编纂工作时,用业余时间编制的。这道题不仅在我国流传很广,而且国外不少数学家也广为引用,或进行改编。本题是一道分数应用题,请试一试。
答案:算术方法解答的解是: (100-1)÷(1+1+1/2+1/4)=36只
因为我们把原来的羊看为单位“1”,再添一个这样的单位“1”,再添二分之一个和四分之一个单位“1”,将总数(100只)减去乙的1只,然后相除,得36只。
方程方法的解答的解是:解:设甲有X羊。 X+X+X/2+X/4+1=100 最后解得:X=36
方程方法的解答的解是:解:设甲有x只羊。最后解得:x=36  则原来赶的羊一共有36只。
3、鸡兔同笼:今有鸡兔同笼,上有8头,下有 26 足,问鸡兔各几只?
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记载于《孙子算经》之中。鸡兔同笼问题,是小学奥数的常见题型。许多小学算术应用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或者用解它的典型解法--"假设法"来求解。因此很有必要学会它的解法和思路。通常是假设法比较简单易懂一点
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算这个有个最简单的算法。(总脚数-总头数×鸡的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兔的只数
(94-35×2)÷2=12(兔子数) 总头数(35)-兔子数(12)=鸡数(23)
 解释:让兔子和鸡同时抬起两只脚,这样笼子里的脚就减少了总头数×2只,由于鸡只有2只脚,所以笼子里只剩下兔子的两只脚,再÷2就是兔子数。
假设法:假设全是鸡:2×35=70(条)鸡脚比总脚数少:94-70=24 (条)少算的脚数:4-2=2(条)
兔:24÷2=12 (只)鸡:35-12=23(只)
方程法:一元一次方程:解:设兔有x只,则鸡有(35-X)只。4X+2(35-X)=94  4X+70-2X=94
 2X=94-70  2X=24  X=24÷2  X=12
鸡:35-12=23(只)或解:设鸡有X只,则兔有(35-X)只。

2X+4(35-X) =94    2X+140-4X=94    2X+140-4X+4X=94+4X 
2X+140-2X=94+4X-2X     2X=46   X=23    兔:35-23=12(只)
答:兔子有12只,鸡有23只。
注:通常设方程时,选择腿的只数多的动物,会在套用到其他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上,好算一些。
二元一次方程:解:设鸡有X只,兔有y只。
X+y=35   2X+4y=94   (X+y=35)×2=2X+2y=70 
(2X+2y=70) -(2X+4y=94) =(2y=24)    y=12    把y=12代入(X+y=35)  X+12=35
X=35-12(只)   X==3(只)。
答:兔子有12只,鸡有23只。
抬腿法:
方法一:假如让鸡抬起一只脚,兔子抬起2只脚,还有94÷2=47(只)脚。笼子里的兔就比鸡的脚数多1,这时,脚与头的总数之差47-35=12,就是兔子的只数。
方法二:假如鸡与兔子都抬起两只脚,还剩下94-35×2=24只脚 , 这时鸡是屁股坐在地上,地上只有兔子的脚,而且每只兔子有两只脚在地上,所以有24÷2=12只兔子,就有35-12=23只鸡。
方法三:我们可以先让兔子都抬起2只脚,那么就有35×2=70只脚,脚数和原来差94-70=24只脚,这些都是每只兔子抬起2只脚,一共抬起24只脚,用24÷2得到兔子有12只,用35-12得到鸡有23只。
4、梨果问题:九百九十九文钱,及时梨果买一千,一十一文梨九个,七枚果子四文钱。 问:梨果多少价几何?果子四文钱。 问:梨果多少价几何?
答曰:九百九十九文钱,及时梨果买一千,一十一文梨九个,七枚果子
5、浮屠增级:远望巍巍塔七层,红灯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
这是出自明代数学家吴敬《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书中的一道计算题,它的意思是说:
从远处看到一座雄伟的7层宝塔,每层都挂着红灯笼。宝塔从上到下每层灯笼数量都是上一层的2倍。已知整座宝塔共有381盏,请问宝塔顶层有几盏灯?解题思路
这个问题是个简单的“等比问题”,7层塔,灯上少下多,假如最上面一层有X盏灯(算做一份);共381盏灯。顶层X盏灯,算做一份,那7层共多少份灯呢?
答曰:1+2+4+8+16+32+64份每份有多少灯呢?381÷(1+2+4+8+16+32+64)
6、物不知数: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答曰:23。
7、百鸡问题: 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今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鸡母。鸡雏各几何?今有人共买鸡,人出九(买九只鸡),盈十一,人出六(买六只鸡),不足十六.问人数(银数),鸡儿何?
答曰:鸡9银70
8、有井不知深,先将绳三折入井,井外绳长四尺,后将绳四折入井,井外绳长一尺。问:井深绳长各几何?

答曰:井深8尺 绳长 36尺
9、船缸均载:三百六十一只缸,任君分作几船装,不许一船多一只,不许一船少一缸,问有多少只?
答曰:需要 19 只船,每船装 19 只缸
说明:一般初中数学中,要求学生能熟记20以内的完全平方数。所以本题应能一口报出答案来。
10、诵课倍增:有个学生心性巧,一部《孟子》三日了,每日添增一倍多,问君每日读多少?(注:《孟子》一书共有 34685 字)
答曰:头一日读四千九百五十五字,第二日读九千九百一十字,第三日读一万九千八百二十字。
11、戏放风筝三月清明节气 蒙童戏放风筝 托量九十五尺绳 被风刮起空中量得上下相应七十六尺无零 纵横甚法问先生算了多少为平
答曰:五十七尺 (题意:风筝绳长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C-95尺,风筝高度h-76尺 。求风筝在地面上的投影到蒙童之间的距离a是多少尺?)
12、出门望堤:今有出门望九堤。堤有九木,木有九枝,枝有九巢,巢有九禽,禽有九雏,雏有九毛,毛有九色,各有几何?
答曰:木八十一枝,七百二十九巢,六千五百六十一禽,五万九千四十九雏,五十三万一千四百四十一毛,四百七十八万二千九百六十九色,四千三百四万六千七百二十一。
13、汉果装箱 千颗罗汉装十箱,顾客买果不拆箱。千颗之内随人买,问君怎样把箱装?
14、排鱼求数 三寸鱼儿九里釣,口尾相衔直到头,试问鱼儿多少数,请君对面说因由。
答曰:五万四千个这是给儿童们计算的一道游戏题,目的在于巩固乘除运算方法。
已知3寸长的小鱼一个一个头尾相接排在一条9里长的水沟中,请同一共有多少条值?按照明朝的度量制度,1里=360步,1步=5尺=50寸。所以鱼的个数量是
9×360×50÷3=3240×50÷3=54000(条)古往今来我国古代的计量制度
长度:引、丈、尺、寸、分五种长度单位,合称五度,都是十进。其下还有厘、亳、秒、忽四种十进长度单位。
土地丈址中还有长度单位“步”,中国古代所说的步相当于今“步”的二倍。秦汉时规定:1步=6尺,1里=300步180尺
这个制度一直沿用到唐代,自唐以后改为:1步=5尺,1里=360步。此外,量布时还有单位“匹”;1匹=4丈。地积:1亩≈60方丈=240方步,1顷=100亩。
容积:《汉书·律历志》载,斛、斗、升、龠(yue)、合(,合称五量,其中1合2龠,其余都是十进。
重量:《汉书·律历志》载,石、钧、斤、两、诛合称五权,其进制是1石=4钧,1钩=30斤,1斤=16两,1两=24铢
时间:相传我国在夏朝(四千多年前)就有了历法,所以叫“夏历”,又叫农历。一年分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年加一个月。全年354日1日分12个时,子正在午夜0时,子时在夜11时整,子终在凌晨1时整。白天、黑夜各6个时辰,白天从卯初起算,黑夜终止完了。现在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L,我国于1984 年宣布,采用国际单位制为本国法定单位的基础。
长度单位为米,记以“m”。起初规定,1m等于通过法国巴黎的地球子午线总长的四千万分之一。根据

这个规定,测得光速为299792458米/秒(即人们常说的每秒30万公里)。由于光速的恒定性1983年作出了更严密的规定。即1m等丁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 秒的时间所走的距离。
15、竿索求长一枝竹竿一条索 索比竿子长一托 对折索子来量竿 却比竿子知一托(1托=5尺)
答曰:竿长一丈五尺,索长二丈
16、书生分卷 毛诗春秋周易书 九十四册共无余 毛诗一册三人读春 秋一本四人呼 周易五人读一本 要分每样几多书 就见学生多少数 请君布算莫踌躇(《毛诗》相传是西汉毛亨、毛苌所著)
答曰:《毛诗》四十册,《春秋》三十册,《周易》二十四册,学生一百二十名
 17、五渠灌水今有池,五渠注之。其一渠开之,少半日一满;次,一日一满;次,二日半一满;次,三日一满;次,五日一满。今皆决之,问几何日满池?(有一池塘,甲、乙、丙、丁、戊五条渠道都与池塘相通。单开甲渠,1/3 天注满;单开乙渠,1 天注满:单开丙渠,2 天半注满;单开丁渠,3 天注满;单开戊渠,5 天注满。如果五渠同开,多少天把池塘注满?请你解一下)
答曰:七十四分日之十五
18、三女归宁 张家三女孝顺归家探望勤劳东村大女隔三朝,五日西村女到,小女南村路远. 依然七日一遭.何日齐至香醪 请问英贤回报
答曰:一百零五日同道相会
19、环山相会 今有封山周栈三百二十五里,甲、乙、丙三人 同绕周栈而行,甲口行一百五十里,乙日行一百二十里,丙日行九十里。问周向几何日会?
答曰:十日六分日之五
20、三兵巡营今有内营七百二十步,中营九百六十步,外营一千二百步。甲、乙、丙三人值夜,甲行内营,乙行中营,丙行外营,俱发南门。甲行九,乙行七,丙行五。问各行几何周,俱到南门?"
答曰:甲行十二周,乙行七周,丙行四周
21、客去忘衣 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持衣追及与之而还,至家,视日四分之三。问主人马不休,日行儿何?客人骑的马日行 300 里,客人走后1/3 日,主人发觉客人有衣服忘记带走立刻骑马追上,把衣服还给客人以后立即骑原来的马还家,到家时正好是日。问主人马速日行多少里? 在我国古代白天的开始是卯初(即现今5日白天的终了是酉初(即现今 17 时整),因此从卯初至酉初12小时为1日
答曰:七百八十里
22、互易推本 出度牒,差人营运,每三道,易盐十三袋:盐二袋,易布八尺:布一十五尺,易绢三匹半:绢六匹,易银七两二钱,今趁到银九千一百二两八钱,欲知元关度牒道数几何?
答曰:度牒一百八十道[ 度牒张数=(3×2×15×6×91728)/(13×84×35×72) =180(道)
23:三等赔,八马九牛十四羊 赶在村南牧草场 吃了人家一段谷 议定赔他六石粮牛一只比二羊, 四牛二马可赔偿 。若还算得无差错 姓氏超群到处杨(有8匹马、9头牛和14 只羊,在草场放牧,误吃了一片稻谷,拟定赔偿6石粮食,赔偿的比例是牛与羊之比是1:2,牛与马之比是 4:2。试计算马、牛、羊的主人各应赔少粮食。)
答曰:马八共赔三石, 九牛共赔一石六斗八升七合五勺,羊十四共赔一石三斗一升合五勺

24、隔墙分银 隔墙听得客分银,不知人数不知银七两分之多四,九两分之少半斤
答曰:六人,银四十六两
25、三偷盗米 问有米铺诉被盗去米一般三箩,皆适满,不记细数。今左壁箩剩一合,中间箩剩一升四合,右壁箩剩一合。后获贼,系甲、乙、丙三名。甲称当夜摸得马勺,在左箩满舀入布袋:亦称踢着木
履,在中箩舀入布袋:丙称摸得漆碗,在右箩舀入布袋。将归食用,口久不知数。索到三器,马勺满容一升九合,木履容一升七合,漆碗容一升二合。欲知所失米数,计脏结断,三盗各儿何? 答日:共失米九石五斗六升三合:甲米三石一斗九升二合:乙米三石一斗十升九合,木履容一升七合,漆碗容一升二合。欲知所失米数,计脏结断,三盗各几何?
答曰:共失米九石五斗六升三合;甲米三石一斗九升二合,乙米三石一斗七升九合,丙米三石一斗九升二合。
26、三翁垂钓 三老翁甲、乙、丙合伙钓鱼并将所钓的鱼放在一起。钓毕,甲将鱼均分为三堆,多一条扔去,自取一堆;乙来后,误以为鱼未分,将所剩的鱼放在一起,均分三堆,多一条扔去,自取一堆;丙来后亦同乙一样,将两堆鱼合在一起,均分成三堆,多一条扔去,自取一堆,问鱼的总数是多少?
27、葭生中央 今有池一方,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
答曰:水深一丈二尺;葭长一丈三尺。
28、竹折抵地 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
答曰:四尺二十分尺之十一
29、窥望海岛 今有望海岛,立两表,齐高三丈,前后相去千步,令后表与前表三相直。从前表却行一百二十三步,人目着地,取望岛峰,与表末三合,从后表却行一百二十七步,人目着地,取望岛峰,亦与表末三合,问:岛高及去表各几何?答曰:岛高四里五十五步,去表一百二里一百五十步
30、望敌远近 问敌军处北山下原,不知相去远近。乃于平地立一表,高四尺,,人退表九百步(步法五尺),遥望山原,适与表端参合。人目高四尺八寸。欲知敌军相去几何?
答曰:一十二里半
31、临台测水问临水城台,立高三丈,其上架楼,其下址侧脚阔二尺,获下排沙下椿,去址一丈二尺,外椿露土高五尺,与址下平,遇水涨时,浸至址。今水退不知多少,人从楼上栏杆腰串间,虚架一竿出外,斜望水际,得四尺一寸五分,乃于竿端参合。人目高五尺,欲知水退立深,涸岸斜长自台址至水际,各几何?
答曰:水退立深秦答:一丈五尺一百五十七分尺之一百三十五,王答:一丈七尺一百五十七分尺之三十六;涸岸自台址至水际斜长秦答:四丈一尺一百五十七分尺之三十七,王答:四丈四尺一百五十七分尺之一百二十五。
32、工钱几分 今有四人来做工,六日工价九钱银。二十四人做半月,试问工钱该几分。
答曰:135分
33、遗嘱问题 有一位老人,人退表九百步(步法五尺),遥望山原,适与表端参合。人目高四尺八寸。欲知敌军相去几何?
答曰:一十二里半

34、临台测水问临水城台,立高三丈,其上架楼,其下址侧脚阔二尺,获下排沙下椿,去址一丈二尺,外椿露土高五尺,与址下平,遇水涨时,浸至址。今水退不知多少,人从楼上栏杆腰串间,虚架一竿出外,斜望水际,得四尺一寸五分,乃于竿端参合。人目高五尺,欲知水退立深,涸岸斜长自台址至水际,各几何?
答曰:水退立深秦答:一丈五尺一百五十七分尺之一百三十五,王答:一丈七尺一百五十七分尺之三十六;涸岸自台址至水际斜长秦答:四丈一尺一百五十七分尺之三十七,王答:四丈四尺一百五十七分尺之一百二十五。
35、蜜蜂的总数 茉莉花开香扑鼻,诱得蜂儿来采蜜。熙熙攘攘不知数。全体之半平方根,飞入茉莉花丛中。总数的九分之八,徘徊园外玩游戏。另有一雄困花中,一雌绕飞来救援。此群蜜蜂数几多? [一雄一雌两蜜蜂加上全体之半平方根,正好是蜜蜂总数的九分之一,由此不难推算出此平方根数为6,而且只能为 6,则蜜蜂总数为:(2+6)÷(1-8/9)=72(只)]
36、遗嘱问题 有一位老人,
他有三个儿子和十七匹马。他在临终要求儿子们按遗嘱分马,遗嘱是这样的:我把十七匹马全都留给我的三个儿子。长子得一半,次子得三分之一,给幼子九分之一。不许流血,不许杀马。(答案:借一匹马给三人。老人原有 17 匹马,加上借给的一匹,一共 18匹。于是三兄弟按照18匹马的一半、三分之一和九分之一,分别得到了九匹、六匹和两匹。9+6+2=17(匹)。还剩下一匹,还给借马人。)
37、临台测水 问临水城台,立高三丈,其上架楼,其下址侧脚阔二尺,获下排沙下椿,去址一丈二尺,外椿露土高五尺,与址下平,遇水涨时,浸至址。今水退不知多少,人从楼上栏杆腰串间,虚心一竿出外,斜望水际,得四尺一寸五分,乃于竿端参合。人目高五尺,欲知水退立深,涸岸斜长自台址至水际,各儿何?
答曰:水退立深秦答:一丈五尺一百五十七分尺之一百三十五,王答:一丈七尺一百五十七分尺之三十六:涸岸自台址至水际斜长秦答:四丈一尺一百五十七分尺之三十七,王答:四丈四尺一百五十七分尺之一百二十五。
38: 隔墙分银 隔墙听得客分银 不知人数不知银 七两分之多四 
两 九两分之少半斤答曰:六人,银四十六两
39:三偷盗米 问有米铺诉被盗去米一般三箩,皆适满,不记细数。今左壁箩剩一合,中间箩剩一升四合,右壁箩剩一合。后获贼,系甲、乙、丙三名。甲称当夜摸得马 勺,在左箩满舀入布袋;亦称踢着木履,在中箩舀入布袋;丙称摸得漆碗,在右箩舀入布袋。将归食用,日久不知数。索到三器,马勺满容一升九合,木履容一升七合,漆碗容一升二合。欲知所失米数,计脏结断,三盗各几何?答曰:共失米九石五斗六升三合:甲米三石一斗九升二合;乙米三石一斗七升九合;丙米三石一斗九升二合。
40、三翁垂钓 三老翁甲、乙、丙合伙钓鱼并将所钓的鱼放在一起。钓毕,甲将鱼均分为三堆,多一条扔去,自取一堆;乙来后,误以为鱼未分,将所剩的鱼放在一起,均分三堆,多一条扔去,自取一堆;丙来后亦同乙一样,将两堆鱼合在一起,均分成三堆,多一条扔去,自取一堆,问鱼的总数是多少?
41、葭生中央 今有池一方,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
答曰:水深一丈二尺:葭长一丈三尺。
42、竹折抵地 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儿何?
答曰:四尺二十分尺之十一
43、窥望海岛 今有望海岛,立两表,齐高三丈,前后相去千步,令后表与前表三相直。从前表却行一百二十三步,人目着地,取望岛峰,与表末三合,从后表却行一百二十七步,人目着地,取望岛峰,亦与表末三合,问7岛高及去表各几何?
答曰:岛高四里五十五步,去表一百二里一百五十步
44、望敌远近 问敌军处北山下原,不知相去远近。乃于平地立一表,高四尺百二十三步,人目着地,取望岛峰,与表末三合,从后表却行一百二十七步,人目着地,取望岛峰,亦与表末三合,问:岛高及去表各几何?
答曰:岛高四里五十五步,去表一百二里一百五十步
45、望敌远近 问敌军处北山下原,不知相去远近。乃于平地立一表,高四尺,人退表九百步(步法五尺),遥望山原,适与表端参合。人目高四尺八寸。欲知敌军相去几何?
答曰:一十二里半
46、临台测水 问临水城台,立高三丈,其上架楼,其下址侧脚阔二尺,获下排沙下椿,去址一丈二尺,外椿露土高五尺,与址下平,遇水涨时,浸至址。今水退不知多少,人从楼上栏杆腰串间,虚心一竿出外,斜望水际,得四尺一寸五分,乃于竿端参合。人目高五尺,欲知水退立深,涸岸斜长自台址至水际,各儿何?
答曰:水退立深秦答:一丈五尺一百五十七分尺之一百三十五,王答:一丈七尺一百五十七分尺之三十六:涸岸自台址至水际斜长秦答:四丈一尺一百五十七分尺之三十七,王答:四丈四尺一百五十七分尺之一百二十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