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环境下新闻业的本体特征与研究路径

 skysun000001 2022-06-29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5期P149—P150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南洋理工大学,摘自《新闻与写作》2021年11期,王建峰摘

图片

数字化技术对新闻实践的全方面渗透是现阶段新闻学研究变革的逻辑起点。换言之,从新闻学的本体出发是一项基础性的也是根本性的学术创新路径,我们首先需要廓清新闻学研究对象的新特征,进而探讨如何开掘用来描述和分析这些新特征的新进路。

图片
*
理解复杂性:多元主体参与的数字新闻生态系统

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革新了传统新闻业,新兴而起的数字化技术为新闻业提供了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同时也极大改变了新闻业的参与主体和新闻业的生态结构。从整体上来看,传统新闻业中的单线性的大众传播模式正在转变,数字新闻业的参与主体更加多元而复杂。主体的多元和参与是数字新闻生态系统的关键,以新闻记者、新闻编辑部和新闻用户为主导的三元新闻实践主体各自的角色在不断转化,新闻用户的能动性逐渐增强,新闻记者在整个数字新闻生产、分发流程中的角色更加复杂,传统新闻编辑部则在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逐步去中心化。

较之于传统新闻业,数字新闻生态系统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和弹性,加上它的快速迭代机制,对新闻业的职业边界和职业权威如何重新树立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互联网环境下新闻业复杂性的理解要求研究者对传统新闻研究路径作出相应改变,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一个重要的策略是暂时悬置数字新闻业边界等深层概念问题,以现象学为指导,专注于对数字新闻生态系统中具体存在的、日常活动的观察,加深其与时间、空间和社会文化互动的把握。从方法论角度看,以现象学为指导的研究理念与人类学研究方法较为契合,基于数字新闻业极高的复杂性,可将数字新闻生态系统视为一个在内外因素双重影响下不断重构的具有结构弹性的社会场域来加以研究。

图片
*
审视物质性:大数据技术介入下的新闻生产与流通

大数据技术是数字新闻业的基础设施,是数字新闻流动的基本要素,支持并限制了时下数字新闻业的发展。以算法新闻分发技术为例,该技术一方面提高了新闻分发效率,另一方面却提升了新闻回避的可能性,并对新闻公信力产生一定损害。随着包括新闻算法、大数据新闻内容跟踪以及机器人新闻在内的数字新闻技术形式的涌现,数字新闻业软硬件的发展将新闻业深深嵌入技术场域,新闻业的“物质性”(materiality)逐渐为学者所重视。

近年来,新闻学者的物质敏感性有显著提升,物质性研究较于传统新闻业客体研究更多关注新闻业中人与物的关系,反映了数字化技术驱动下新闻研究的社会技术转向。

新闻研究的物质性转向带动学者对可供性(affordance)概念的关注。技术可供性是人在技术使用过程中赋予技术的实现特定行动的潜力。从对数字新闻业的物质性和可供性的审视出发能够更好地了解包括不同情境下数字新闻相关主体间互动行为的逻辑。

从具体研究路径来看,基于互联网环境下新闻业的物质性所催生的研究方法转变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从数字新闻业新闻生产主体来看,对传统新闻从业者的新闻生产惯习的研究仍以传统调查问卷法、访谈法、焦点小组及包括田野观察和民族志在内的人类学相关研究方法为主。第二,对数字新闻业新闻分发内容的研究则更多地借鉴了大数据研究工具,传统内容分析法在此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和创新。第三,对数字新闻业用户的研究方法则更为丰富,包括以行为心理学为指导的量化研究法、大数据分析法及访谈法等。

图片
*
立足关系性:数字新闻业实践中全面展开的互动合作

在互联网技术的联结下,数字新闻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和主体均是普遍联系的,因而关系逻辑在数字新闻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看,数字新闻从业者在生产新闻的过程中所需面对的不再是固定的消息源,而是需更深入嵌入的、包含公众和同行等多元主体在内的网络化的消息来源。同时,新闻传播的模式不再遵从简单的线性规则,在公众、相关机构及媒体互相高度联结的社交媒体平台上,新闻从业者的议程设置及新闻把关功能被极大削弱。与此同时,网络化的公众能更全面地参与新闻协作,从而使新闻内容在兼具信息价值的同时具备更为多元的情感、认同建构等互动价值。

面对数字新闻实践的互动化和关系化,新闻学界既有的理论视角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急需基于数字新闻实践的关系之维展开新的理论探索。目前,针对新闻业关系维度的理论探索聚焦在新闻场域、新闻生态等视角的运用。新闻生态研究以生态系统隐喻新闻媒介环境,通过探索人类及非人类主体之间网络化的关系来理解新闻内容是如何在特定媒介空间中被集体创造和传递的。而对数字新闻场域的研究则重点关注特定社会空间中新闻实践的权力关系。互联网环境下,新闻场域由包括传统新闻机构、新闻从业者、网络数据技术公司人工智能等多元主体间的复杂关系组成。同时,数字新闻场域又内嵌于政治、经济等更为宏观的场域,与其他信息场域存在对抗和合作关系,因此对新闻研究者的情境敏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研究方法上看,面对互动性强、关系影响大的数字新闻研究对象,传统新闻研究方法在追踪记录、研究分析技术与行为主体的动态关系方面具有较大的不足。基于互动关系的研究视角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研究方法的完全否定。事实上,结合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设计,传统研究方法在数字新闻生态研究中仍发挥着核心作用。

图片
*
数字环境下新闻学研究路径的迭代策略

数字新闻业在复杂性、物质性、关系性等方面都有与传统新闻业不同的显著特征,这也引发了对这些新的研究对象的系统性探究努力,这就包括引入和开发适用于数字新闻业的新理论视角、新的认识论、新的研究技术与手段。在洞察和厘清新闻业本体特征的基础上,研究路径的随之调整就成为摆在学界面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这关系到新闻研究的创新能否有效推进、不同创新的点状探索能否形成累积性的成果。

首先,应重视对经典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评估和调适、改进,通过对研究问题的更新来激活研究路径的效能。其次,应该结合数字新闻业的特征,重点开掘一些新的研究方式,提升研究路径与研究对象的契合性。最后,在尝试和丰富具体研究手段的基础上,近年来开展的数字新闻研究也在呼唤方法论或者说研究视野、研究立场的与时俱进。数字新闻业的日益碎片化和高度复杂性使得研究者不仅需要展开扎实、充分的现象描述,更需要在此基础上展开深入的理论阐释。研究者不应该仅仅止步于描述研究对象的高差异性,更应致力于构建能使研究对象得以区分的理论维度。即使是在复杂性极高的数字新闻生态系统中,新闻研究的最终目的仍应指向于对普遍规律的发现和系统性理论成果的产出。

需要指出的是,在新闻研究路径的选择上存在着“路径依赖”效应,大多数新闻研究者倾向于重复使用传统的、自己熟悉的研究手段,这阻碍了数字新闻研究方法的创新以及计算社会科学为代表的新研究思路与工具在数字新闻研究中的推进。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数字新闻生态系统涉及新闻职业、数字化技术、用户参与、社会规范、政府规制等多方面,并不拘泥于只采用特定的学科知识视角,学界应以更开放的态度接纳和鼓励新的研究路径,加深与计算机科学、信息学、法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专业的交流互鉴,以跨专业协作推进数字新闻研究。我们认为,在数字新闻的研究中,问题导向依然是学术工作的逻辑起点,因此需要深入探讨研究对象的新特征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明确传统研究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并引入新的研究方法,以更好地呈现我们对于数字新闻业的理解和分析。及时迭代我们面对数字新闻这一新事物的基本认知及其探究方式,从对新现象的零星、表层的关注转化为系统性的考察,这是开拓新闻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和学术自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