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止盈仅仅是一个心理概念

 揉揉人人 2022-06-29 发布于江苏

这两天,本着消磨时间的心思,看了些关于基金定投的比较简单的东西。

“止盈”这个东西总是反复被提到,我想和大家聊点什么了。

尽管投资中有很多东西都很困难,但相信我,“止盈”这种骗人的把戏,稍微转转脑子就能想通,非常容易理解。

本文包含两个逻辑:1.只要不“金盆洗手”,就不存在“落袋为安”;2.即使“金盆洗手”,也不存在“落袋为安”。

前一条比较好理解,后一条稍稍有一点点深度,但也不难。

那我们就开始了!

止盈——落袋为安

止盈的概念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你用现金进行了一项投资,一段时间后,投资带给你一定的盈利,你决定把它换成现金,防止可能出现的利润和本金的损失,决定“落袋为安”——这就叫止盈。

嗯,听起来是个好事情,至少现金是增加了的。

但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和一个同事杠起来的故事。

同事有个看起来牢不可退的策略,我们暂时称之为“稳定赚钱”策略。

这个策略的有一个前提:中国的股票市场长期看一直是向上的。

具体操作方法是这样的:用闲钱买一只基金,等涨到10%盈利的时候就卖出,卖出后,用本金看情况再买一只基金(可能是同一只基金),利润不再投入。

因为中国的股票市场长期看一直是向上的。10%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同事振振有词:我就赚这些稳稳地小钱,我就能稳定从股市赚钱,你就说我厉不厉害吧?

把我气笑了。

浮亏和浮盈

其实各路大佬都对浮盈和浮亏的概念有过高论,我就在此献丑了。

成本这个心魔一直在折磨很多人。

如果你买了一只基金,你百分百确定(先不考虑能不能百分百),明天它就要跌10%,那你今天卖不卖呢?

答案很简单,一定要卖,就算你想继续持有,也可以今天卖了明天买回来,同样的现金你能拥有更多的份额,躲过一次下跌10%,等价于赚了11.11%。

上述的逻辑和你的成本有什么关系吗?

显然没有啊!

但刚才的情境下,如果加上“浮亏”的条件,很多人就犯迷糊了,似乎感觉一旦卖出,浮亏就成了真亏,但其实卖不卖出,浮亏就是真亏。

浮盈也是一样的道理,卖出不代表盈利到手了,盈利就一直在你的手里,不受你卖不卖出的影响。

除非“金盆洗手”,永不“落袋为安”

只要你还要继续投资,还要回到市场上来,你的资产就永远存在变数,“永世不得安生”!

你用十万块钱翻倍了,变成了二十万,你卖出发誓洗手不干了,结果十年后又拿出十万块钱想翻倍,结果腰斩了,就剩五万了……

亏的是什么呢?

你盈利保住了吗?

如果把“十年”换成是“十分钟”呢?只是你买卖的时间跨度变了而已。

如果把“又拿出十万”换成“又拿出二十万”呢?甚至“一百万”呢?

盈不盈,盈多少,是用你一生的时间来衡量的,除非你准备提前终结自己的投资生涯!

这时候,有机智的同学就总结了:只要是最后一把收手不干了,就是真正的落袋为安了。

从刚才的逻辑看是这样,只要你永远不回资本市场了,永远不投资了,那就是你完完全全“落袋为安”了。

但可惜,还有一层逻辑阻挠了这个美好的愿望。

即使“金盆洗手”,也不“落袋为安”

再想想,所谓的止盈到底是什么?

就是把投资品换成更多的现金,揣在兜里就有种充实的感觉。

但现金不会亏损吗?

大家都有这个概念,现金会在通货膨胀的侵蚀下贬值,只是这个贬值速度感受不深,完全没有股票今天涨停明天跌停那么刺激。

假设通货膨胀是年4%,换算成日就是0.01%,也就是万分之一,你每天的一万块钱,都会在第二天变成九千九百九十九。

日日如此,夜夜皆然!

那你就知道了,最佳的投资就是,在预测股票涨幅大于-0.01%的时候,就持有股票,否则,就持有现金。

这就是最基本的现金-股票轮动策略,这个策略有很多值得改进优化和DIY的地方:“每日”可以根据你的偏好和能力换成“每周”、“每月”、“每年”、“每十年”、“每百年”……“股票”可以换成你喜欢的任何投资品……现金也可以换成你能接受的“货币基金”或者“债券”……

至于如何预测,那就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财富密码了。

但是,在很长的周期里,比如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我比较确信,股票的收益率大于现金,至于短期,看你本事了。

我们只在判断所有投资品都不如现金的时候,才应该持有现金。(前提是这部分钱无需因为一些原因被迫换成现金用来花)

至于我们为什么如此信任现金,小部分原因是现金我们太熟悉了,表面上不会贬值,大部分原因是现金是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可以方便地换成各种东西,流动性是最佳的。

但不花的现金,不准备花的现金,就是一种持续贬值的资产!

所以这里存在什么止盈吗?

不存在!除非是准备花的钱,不然就是不同资产中的转换。

不记得是哪本书里讲到的:资产分为两种,一种是实物类资产,一种是货币类资产。

货币类资产包括现金、货币基金、债券……

实物类资产包括黄金、实物、房地产、股权……

你愿意选哪个呢?这是个有趣的思考,不同的时代背景,有完全不同的答案。

但大多数时间,优秀的选择都是实物类资产,而非货币类资产。

心理作用

我为什么会说这是个心理概念呢?

因为定时止盈确实会给人一种“落袋为安”的错觉,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我在很多时候主张,我们要顺“心理作用”行事,因为至少我们快乐了、满足了,比如给自己安排个小奖励、小惊喜,实实在在能改善心态。

但是,投资,就是一个竞争极度激烈的领域,稍有不慎就被割韭菜。

如果连这点心魔都克服不了,如何和那些更贪婪更专业的人去竞争呢?

投资第一步,就是忘记成本!

那个“完美策略”?

这时候,再回到文章开头的完美策略,它的问题至少有这几个。

1、最重要的是,固定本金的投资,永远是单利而非复利,这差别可太大了,几十年后还是只有这些利润,却不一定还能买一桶泡面了。

2、重复的买入卖出,造成的手续费的损失积少成多,严重侵蚀利润,基金公司当然希望你这样做了。

3、即使不考虑手续费,买入卖出的时间差,导致了一定时间的离场,从概率上也不如一直持有来的划算。

复利没有、手续费巨高、时间断断续续也不够,流动性也一般,还不如长期持有,何苦来哉?

芒格说过:如果你不能比任何人都更能反驳这个观点,那你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

这种自我思辨的方式,既能锻炼思维,也能掌握真知,建议大家经常练习。

不妨就从“止盈”这个概念开始吧。

完!

从来不晕车的我,今天有点难受了,这破路!

强忍着搞完这篇……意思你懂的……

我是揉揉人人,这是第182篇更新。

感谢大家看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如果很喜欢,可以点个没什么用的赞,可以私信我你想看什么话题。

希望大家能够留下意见,欢迎私信,有什么想法请一定要和我多多交流。

希望大家点个关注,关注“揉揉人人”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