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真!高考填报中医正是好时机

 九不同 2022-06-29 发布于广西

出道的时候,我跟过王兴。

美团那个王兴。

那会儿,2006年,王兴还在做校内网在华清嘉园的一套三居室,客厅是办公区,几个房间中的一个是王兴的办公室。

还有两个房间是技术部的机房兼卧室……经常上班到接近中午,王慧文(2022年身家90亿)、赖斌强、付栋平才睡眼惺忪的醒来,那时候他们是正宗的“码农”,当然现在出息了哈。

那会儿王兴和郭万怀经常手牵手从另一个小区走来上班。

我还记得我们中午经常聚餐,王兴(我们叫他老大),不知道是左撇子,还是因为刻意练习左手动作慢,最后一个慢慢吃完的总是他。聚餐后AA。

校内网出售后,我还是从公司拿到了不错的奖励,这也是我学生时期积累的一点财富,为我提供了必要支持。

如今王兴身价1091.5亿,是新财富2022年的数据。

我很少讲这些。就感觉好像吹嘘自己一样,“我先前跟大佬共事过”又或者阿Q的说法“我先前也阔过”,没意义。

我本来也在我这个行当有滋有味,开开心心。并没有任何贴金效应。且在我心目中,昔日小伙伴,今天还有在联系,情谊不是用来消费的,也不应该用来消费的。

这是本篇的引子。

然而我们做个假设呢?

假设王兴有个公安局长的好爸爸,在他06年从美国辍学回来创业的时候,给他安排了个街道办事员的工作呢?(稳定、靠谱)。

王兴会是一个科长?副处?

而美团,全剧终。

选择大于努力,如果你有王兴之才华,却选择了庸常的行当,恐怕您需要做的,就是日积跬步,熬资历。

特别是如今,清华北大硕博到街道做办事员,真也不是罕见的事。内卷是常态。如何不内卷?如何反内卷?——这是2020年的报道:杭州市余杭区的一份招聘录用名单在网上火了。在这份名单中,报考者都是清一色的“清北”硕士博士——你的竞争者,没一个是省油的灯,加油吧,少年。

在我看来,国家其实也是一个公司,初创期高风险高收益,成则王侯将相,败者动不动可能挨枪子;百废待兴时(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国家需要大批量人才,比如像中国人民大学是包分配的,这又是历史的机遇。

等到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都有重兵把守,其实进入之后,升迁必然慢。各种成熟的行业(超级垄断行业估计要除外)都差不多。就好比现在银行业,金字招牌是金字招牌,就是内卷,疲乏。当然这是我观测到的,没准有我看不懂的。

对比来说,中医还真是个不错的赛道。

根据相关数据,目前中国中医大概100万(纯中医更少,少得可怜),资深以上的不过16万。而建国的1949年,中医人数多少呢?80万。建国73年,中医增加了20万,其中很多估计还不是做纯中医工作。

竞争者寡少,这是第一个判断。

而非典、新冠中,中医显然已经取得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贡献巨大,我在《中医的观念》中和我的一系列文章中有记录,不赘述。

6月28日,为进一步构建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审评审批体系,国家药监局决定成立中药管理战略决策专家咨询委员会。

这都是国家释放的积极信号,类似很多,可以查阅。

贡献巨大,而地位在纠偏中,这是第二个判断。

说起医学,就是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医学部,更何况国外的哈佛大学医学院等等呢?中国的中医学院,只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医的核心战略掌握在中国手中,是有定价权的,但人才梯队偏弱,真的优秀的人才,有的是机会脱颖而出。这是第三个判断。

中医是传统而稳定的,旱涝保收;中医学可以照顾家人,又可以广泛结交社会优质资源。——相信我,很多聪明的富人都有自己专属的类似家庭医生般的存在。

至于中医越老越吃香大家都懂了。

稳定,有社会关系且赛道很长,这是第四个判断。

总结下:

社会需求巨大,用处巨大,而目前地位低迷,且人才薄弱。这正是投身中医的大好时机。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学中医,我以为:

1,首先,请确保有研究能力。

中医当然要坐冷板凳的,一个好的中医师,需要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来练就。

2,其次,请确保喜欢古文。

最好是读古文比读现代文还溜。不然你怎么跟古人对话?

3,最后,要明确方向,比如中医学对研究能力要求就很高,而针灸可能轻松些,但是一样的,如果针灸师要开处方,同样会对研究能力有要求。又比如中药学,那是研究药物的,毕业后拿不到执业医师资格证。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