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伏旱,三伏天

 常在巅峰 2022-06-29 发布于山东
今日下午,中国地理的复习接近尾声,南方地区的灾害里面讲到“伏旱”,什么是伏旱,发生在什么地区,10班的孩子们居然都摇头晃脑,感到很震惊,11班不会出现这种事情,20班更不会,看到他们的表现,我想科普一下,又没怎么准备,随口一点拨,还点拨错了,悲哀的是至今就我自己知道错了,没有一位同学能听出来我点拨错了,哎,教学相长,你们倒是促进我成长啊!还是利用下班时间,自己反思,科普一下吧!
掌握一个知识点,要从概念入手,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透了,才能更好地举一反三,粉笔为什么叫做粉笔?包子为什么叫做包子?油条为什么叫做油条?仔细想想,伏旱为什么叫做伏旱?
先科普伏旱的“伏”字
伏(拼音:fú),汉语汉字,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同本义伏,司也,《说文》伏瘗亦如之;伏天;伏日,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止的一段时间,分为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

首先要学会推算三伏天的方法!老祖宗留下的财产,要学会,地理在学生心目中是一门玄学,虽然有“怨种”男友-数学,“怨种”女友-物理,但地理却被称作终极“大怨种”,会联合语文,数学,英语,甚至物理历史一起来“坑你”,不信的话,请看上一篇2022、2021、2020近三年山东卷地理真题,特别是今年的山东真题!

我国古代采用“干支纪日法”来记录时间,即由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60甲子来记录日序,60天为一个循环。

因此这里的庚日,就是带“庚”字的日子,每个循环里,庚日总共有6个,分别是庚午日、庚辰日、庚寅日、庚子日、庚戌日、庚申日,每个庚日相隔10天。
“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说的就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的第一天(入伏的时间),冬至后的第一个“壬日”就是一九的起始时间。
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数末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头伏(初伏)的时间起点,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时间起点,所以初伏是10天,而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时间起点,所以末伏也是10天。
初伏出现的时间迟早不同,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夏至后,中间是小暑、大暑到立秋三个节气,共约45天左右,之间可能有4个或者5个庚日,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接着来看今年的情况吧!2022年的夏至日是6月21日,这天为“乙巳日”
    乙巳日后,五天就是庚戌日,庚日来的早,你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几个庚日?
你猜对了👍👍👍👍👍👍
年夏至到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分别为6月26日(庚戌日)、7月6日(庚申日)、7月16日(庚午日)、7月26日(庚辰日)、8月5日(庚寅日)
入伏,知道为什么暑假是七月中旬左右开始了吗?
看下一个庚日,还未到立秋,中伏将继续!所以中伏20天!
从7月16日开始,8月25日结束,整个三伏天总共持续40天,
今年是加长版三伏天,夏天会很热。
邓老师造一个词吧
“Summer-plus”



还记得小女孩“拉尼娜”吗?
去年的双拉尼娜,今年又是拉尼娜,夏天能不热吗?台风能不多吗?冬天能不冷吗?气候异常,极端天气,持续的拉尼娜现象,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综上所述,伏的日期是七八月份。
接着科普伏旱的“旱”字
旱,不雨也。——《说文》
不得雨曰旱。——《谷梁传·僖公十一年》
旱与降水有关,前几个月枣庄的大旱,这几天枣庄的倾盆而下,天似破了一般,雨季是真的来了!

一起复习下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吧!
记住“三停二跳一退”
“三停”
“一停”是5月份停留在南部沿海一带,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二停”是6月份停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梅雨”到来;
“三停”是7、8月份停留在华北、东北地区,东北、华北多雨。
“两跳”——从南部沿海一带跳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5、6月间),从长江中下游地区再跳到华北、东北地区(一般在6、7月间)。跳的快慢取决于什么?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程度啊
弱就跳的慢,特别是二跳慢,于是二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时间长,南涝北旱
强就跳的快,特别是二跳快,跳过去就只能等最后一退了,于是三停在北方时间长,北涝南旱
“一退”——9月份雨带受北方强大冷空气影响,迅速退回到长江以南,10月份退出我国大陆地区。
所以,7、8月份旱的地方的副热带高压脊控制的地方,也就是长江流域,终日不雨,称为“旱”
怎样缓解旱情呢?
等着台风的到来吧!
欢迎大家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