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兆丰洋行在上海

 毗陵桥上星如月 2022-06-30 发布于上海

兆丰洋行上海西商贸易行。1861年,由后任意大利驻沪领事及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的霍锦士(James Hogg)兄弟合伙创办,定西名为“HoggBrothers”,与许多上海的外国公司一样,他们也入乡随俗取了中国名字——兆丰洋行,可能取自于“瑞雪兆丰年”的中国民俗,希望在中国的生意兴旺发达的意思。。兆丰洋行初设于南京路,后在外滩1号办公。经营综合贸易。

外滩1号原址是英商丰裕洋行(Fogg&Co.)于1857年前后购置的产业,是一栋两层的楼房。后被霍锦士兄弟买下成立兆丰洋行(Hogg Bros.) , 霍锦士也是上海跑马总会的创始人之一。兆丰洋行最迟在1879年分裂成外滩1号兆丰洋行和外滩2号公裕洋行,原大楼被拆毁,重建两栋假四层的姊妹砖木结构楼房。

文章图片1

1906-1908年之间的老照片中的原兆丰洋行姊妹楼

1928年卜舫济(Francis Lister Hawks Pott, 曾任上海圣约翰大学校长)著:《上海简史:国际租界的成长与发展》(左下角封面),其中有一幅1855年租界地图。上面标注外滩最早的一批洋行及机构

1.英国总领馆

2.英商怡和洋行(1843年开设)

3.英商老沙逊洋行(1845年开设)

4.英商仁记洋行(1843年开设)

5.美商琼记洋行(1850年开设)

6.英商怡德洋行(1850年开设)

7.英商丽如银行(1847年开设)

8.英商怡隆洋行(开设年份不详)

9.英商宝顺(颠地)洋行(1843年开设)

10.江海关

11.英商华记洋行(1850年开设)

12.英商公易洋行(1850年开设)

13.美商旗昌洋行(1846年开设)

14.英商会德丰洋行(1855年开设)

15.英商天祥(天长)洋行(1850年开设)

16.英商兆丰洋行(1851年开设)

文章图片2

1855年,工部局绘制的英租界地图,资料来源 | virtualshanghai

1856年,英商韦尔斯联络了英商兆丰洋行大班霍格等12个股东,发起组织“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耗资1.2万银元,在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建成了一座横跨苏州河的木桥,取名为“韦尔斯桥”,桥长450英尺,宽23英尺,桥中间设有一座吊桥,遇有大船过往时,须拉起活板。这时的韦尔斯桥还不是白渡桥,凡是过桥的中国人均要“留下买路钱”—过桥税。

文章图片3

图为韦尔斯桥

文章图片4

图为韦尔斯桥

上海总会大楼,位于外滩中山东一路2号,因上海最早的外侨俱乐部,上海总会曾于楼内而得名。上海总会大楼前后共有两代建筑,第一代建筑存在于1864年-1909年。目前现存的是第二代大楼。

1850年代,随着开埠日久,上海的侨民逐渐增加。其中英国侨民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三。英籍侨民提议兴办总会以便交际,并因此成立委员会进行讨论。但当年计划过于宏大,加之小刀会、太平天国的相继爆发,此议暂时搁置。1862年,随着东南局势稳固,英侨俱乐部之议再次提上日程。

侨民经讨论确定总会的性质以社交为主。兴建大楼所需土地和资金由机构和个人提供。英商兆丰洋行霍格自愿捐献洋泾浜北首外滩一带占地约3.5亩的土地。当时外滩的土地均价在4000-6000元鹰洋(即墨西哥银元),而霍格提供的土地为总会的兴办节约近2万银元。另外,英商体育运动基金会出售位于福州路外滩附近占地约9亩的土地给汇丰银行,获得白银6万两,除1万两用于股东分红外,其余暂存总会,用于兴建大楼。

上海总会的第一代大楼于1863年起动工,1864年正式落成开放。整座建筑共3层砖木结构,正立面为山墙式屋顶,外墙采用清水红砖。自下而上均设有外廊,为带有东印度风格的文艺复兴建筑。1864年上海总会的第一代大楼落成开放。187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30周年庆,在沪英侨在总会内举行庆典活动。1879年4月,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夫妇进行环球旅行,并于5月17日抵沪。21日,上海总会内举行了欢迎仪式。总会大楼屋檐上,总会员工用铁管弯出“敬贺格兰托”的英文,同时铁管上有密布小孔,入夜后通入煤气(煤气灯)点亮。1890年4月8日,维多利亚女王三子阿瑟王子 (康诺特和斯特拉森公爵)携夫人路易斯·玛格丽特公主抵沪,欢迎宴会在上海总会举行。

文章图片5

美国前总统格兰脱

文章图片6

第一代上海总会大楼

文章图片7

1864年建成的上海总会正面图

文章图片8

1864年建成的上海总会侧面图

1888年12月,最早进入上海黄浦滩头来“淘金”的仁记洋行老板伍德,联合曾先后担任工部局总董的兆丰洋行老板霍格、元芳洋行老板伯顿、公平洋行老板华德,发起设立ShanghaiLandInvestmentco,Ltd,其中文名为上海业广地产公司(下简称“业广公司”)。业广公司额定股本100万两,每股50两,实收62万两,公司在香港注册,管理人为仁记洋行。作为公司主要发起人的仁记洋行将自己在仁记路(今滇池路)上4.3亩作价入股,1908年业广公司在该地块上建造了一幢4~5层的西式砖木结构办公楼,公司就长期设在自己的业广大楼内(今滇池路120号)。

文章图片9

滇池路120号原业广地产大楼

文章图片10

业广公司1931年发行的股票500股

业广公司成立之初,苏州河以南的中心地带地价已经攀升,只好考虑到附近的虹口“圈地”,业广公司从工部局内线获悉今大名路、四川北路、江西北路、昆山路等5条马路将延伸的消息后,开始出手:他们拿到的第一个地块位于今黄浦路大名路一带,共69亩;不久,又以14.8万拿下位于吴淞路、北河南路、天潼路及海宁路一带的159亩农田。业广公司将上述土地分成多块,分别建成沿街商业用房和大街背面的里弄住宅,先后择机推向市场。由于这一带的路已通,地价大涨。业广公司大发横财,大赚数百万两,其中仅北四川路崇福里的88亩土地出卖时就得银127万两,业广公司趁机向北向东扩展。虹口高阳路辟筑于十九世纪末,原名兆丰路,可能与兆丰洋行在虹口的圈地有关。

20世纪初,业广公司又把握公共租界西扩的机会,在今万航路、武定路一带“圈”地100多亩。1865年,沪西因战火留下大片废墟,霍格兄弟以极低价格买进了沪西千余亩土地(现中山公园、华东政法大学),计划在这里建农场。以后的几十年里,沪西开发步伐加快,这块地皮价格暴涨,成为黄金宝地,霍格兄弟抓住商机及时把地皮分割、出卖。

业广公司在成立两年后即1890年5月就发行了第一期公司债,至1929年止,40年间该公司先后发行公司债达30次之多,募资总额在2000万银圆(1银圆可兑换0.715银两)以上,还本期一般为20年,有的长达40年,利率5~6厘。到1937年,业广公司尚有1700余万银圆公司债未清偿,超长期公司债为业广地产的资产运作带来诸多便利。公司的资本额也在增加,从1901年的195万两一举增至1937年的1670万两。中国股东持股比例也从1933年的20%增加到1941年的46%。业广公司的股息率一般在6%以上,1915年曾高达14%,这其中,租金收入功不可没。1921~1935年间,公司租金收入累计达2086万两。

文章图片11

业广公司1929年发行的公司债,面值1000规元两

业广公司“囤”地最多时高达千亩,除了自营房地产外,“买进卖出”是业广公司的另一项主营业务。1921~1936年,业广公司通过买卖地产共获利754万两,其中在1930~1931年上海地产市场极度繁荣之时曾获利高达455万两。

关于兆丰洋行霍锦士(James Hogg)到底有几个兄弟?分别叫什么名字?这个问题很重要,这个不搞清楚,后面的内容无法展开。

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一种版本说兆丰洋行是英国人霍格(William Hogg)和霍锦士(James Hogg)两兄弟的产业;这个版本显然与黄浦区志的记载有出入,上海地方志之黄浦区志写得还很有画面感:英国麟瑞洋行大班(老板)霍格(William.Hogg)等又把注意力集中到当时不在租界范围的泥城浜(今西藏中路)以西的地方。通过英领事麦华陀(W.H.Medhurst)向上海道台要求,征用泥城浜以西地段开设第三个跑马厅。上海道台出布告通知,泥城浜(今西藏中路)以西农田,由英国跑马总会圈占。

另一个版本说,早在上海开埠之初,英国人霍锦士(James Hogg)和霍海士(Hayes Hogg)兄弟就来到上海。1861年,兄弟俩合伙开了“霍格兄弟公司”。 如果按照这个版本,那么(William.Hogg)与霍锦士(James Hogg)和霍海士(Hayes Hogg)兄弟又是什么关系?

第三个版本说霍格兄弟有三人,分别为威廉、杰姆斯、勤努(有说法讲勤努与<威廉和杰姆斯>只是同姓但并非亲属)。

到底哪一种说更准确呢?

查阅
https://www. ,有这样的记载:

At one time Chairman of the American Tobacco Co. and founder of the Jenner Hogg & Co.,, Consul to Italy, for which he received the Order of the Italian Crown. Longtime member of the the Shanghai Council, chairman of the Shanghai Gas Company and the land investment company.Son of Henry Hogg and Charlotte (Coppinger) Hogg. Privately educated in England, he came out to Shanghai in 1857. He married Mrs. Elizabeth Mary 'Bettie' Bell.At the time of his death, they were living at 4 Jinkee Road in Shanghai.(https://www.)

曾任美国烟草公司董事长、Jenner Hogg & Co.公司创始人、驻意大利领事,为此他获得了意大利皇冠勋章。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上海煤气公司董事长和土地投资公司董事。亨利·霍格和夏洛特( Coppinger )霍格的儿子。他在英国接受私立教育, 1857 年来到上海。他娶了伊丽莎白·玛丽·贝蒂·贝尔夫人。他死的时候,他们住在上海仁记路 4 号。(
https://www.)

He has always played a prominent part in the social life of the Settlement. He was one of the original 'makers' of the racecourse; a foundation member of the Country Club.【来源:Twentieth Century Impressions of Hongkong, Shanghai, and Other Treaty Ports of China(1908)】

他一直在定居点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突出作用。他是赛马场最初的“制造者”之【来源:二十世纪中国香港、上海等条约口岸印象(1908年)】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不管霍格是两兄弟还是三兄弟,他们家的的确确是一个在上海滩搞得很大的洋行大班,涉及产业都关系民生,平日里,他们住在仁记路4号(如今滇池路某号),他们喜欢社群活动,是上海跑马场(第三处跑马场,如今的人民广场)创始人,乡村总会(如今南京西路651号,原建筑物不存,花园还在)创始会员。

1850年,霍格(William.Hogg)以不到10两银子的价格“永租”今河南中路、南京东路、山西南路域内81亩土地辟建花园,又在花园东南部开设五柱球球场,这是上海英租界内最早出现的游乐场,习称老花园,又称抛球场。霍格(William.Hogg)后又沿花园周边筑一马道,成为上海第一跑马场,专供外国侨民赛马。稍后,霍格(William.Hogg)邀约吉勃、兰雷、派金、韦勃等人成立“跑马总会”,自任董事。

1851年秋,第一跑马场首次举办赛马。初始,第一赛马场并无围墙,用的只是竹篱笆墙,赛场跑道直径也只有800码(约731.52米),骑手常常将马骑到跑道外的泥石路上,于是,人便称泥石路为马路。后来,上海其他路也被习惯地叫做了马路,如大马路(今南京路)、二马路(九江路)、汉口路(三马路)等。

第一跑马场辟建后,共举办过7次赛马。由于祖界人口增多,地价暴涨,1854年,霍格(William.Hogg)将老花园分成10块,以每亩200多两银子高价卖出,不久又相中今西藏路一带,强行以低价圈地170亩,以湖北路、浙江路、芝罘路、西藏路、北海路为界,形成封闭式环形道路,辟建第二跑马场,供外国侨民赛马,还用作休闲娱乐,习称新花园。

租界畸形繁荣,人口不断暴增,地皮贵如金价,1861年霍格(William.Hogg)又以高价卖出新花园,第二年与英国驻沪领事英领事麦华陀(W.H.Medhurst)同往上海道台,要求划出西藏路以西地段,建一条长1.25英里(2012.25米)、宽60尺(6.096米)的跑马道。清政府同意了。

随后,霍格(William.Hogg)等人在泥城浜(今西藏中路)以西(不属租界管辖)“跑马圈地”。史载,英国人骑着高头大马,从泥城桥(今新世界)起,一路向西,复又向南,经芦花荡(今黄陂路)绕了一个很大的圈子,直到周泾浜(今西藏路)、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交叉处,所经之地均竖木桩,用绳子围起,以低价强征,该地原为一片农田,有70余幢房屋的小村庄和五六十个坟墓等。跑马总会勾结清朝官吏和当地地保,用哄、吓、骗等手段,实际从325户业主手中强购硬买下共征得农田466亩,霍格(William.Hogg)以30两1亩地,100两1间房低价买下,最后每亩折价仅25两银子。第三跑马场建成后,跑马总会新建跑马厅大厦和看台,第三跑马场因此此亦称上海跑马厅。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①和②分别是第一代和第二代跑马场,② 范围为湖北路、浙江路、芝罘路、西藏中路、北海路,形成一个环路,这个环上跑道的痕迹也还在的,地图上看得比较清楚。1862年, ② 因为获利丰厚成为市政道路和街区,于是跑马总会圈了③。

文章图片14

“跑马圈地” ,英国人骑着高头大马,从泥城桥)起,一路向西,复又向南,绕了一个很大的圈子,共征得农田466亩,每亩折价仅25两银子。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c.1880's PHOTO CHINA SHANGHA - RACE COURSE

文章图片17

c.1890's PHOTO CHINA EUROPEAN RIDERS AT SHANGHAI RACE COURSE

文章图片18

SHANGHAI, Race Course, Horse Track (1910s)

霍格还是乡村总会(如今南京西路651号,原建筑物不存,花园还在)创始会员。

文章图片19

南京西路651号乡村总会(斜桥总会)

在1869-1883年的南京路地产大户排名中霍格兄弟一直位居前三,现中山公园(原兆丰公园)和华东政法大学(原圣约翰大学旧址)一带一度曾多为他们的产业,霍格兄弟在上海地产界的活动一直要持续到20世纪10年代后期。

霍格别业(华东政法大学4号楼、原占地72亩)。园址一带原为农田、坟地,仅有一个名为吴家宅的村落。1860年,英租界当局越界辟筑极司非而路后,英国人霍格兄弟购买了吴家宅以西极司非而路两旁的大片土地,并修建了别墅。霍格别业的位置从当年的角度来看,比虹桥要好,就在苏州河的半岛上。

文章图片20

苏州河的半岛上的霍格别业

文章图片21

位于圣约翰大学旧址中的“霍格别业”

文章图片22

霍格夫妇

文章图片23

霍格夫妇

文章图片24

霍格别业

文章图片25

霍格别业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霍格别业

文章图片29

霍格别业

文章图片30

霍格别业

文章图片31

霍格别业

文章图片32

霍格别业

圣约翰大学是我国创建最早的大学之一,1879年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施约瑟为实践其推行高层次教育的宿愿,将圣公会培雅书院和度恩书院合并,在沪西曹家渡以西,以白银6500两购地84亩,创办圣约翰书院。1879年,施约瑟主教看中了西郊苏州河转折处的一块面积84亩的土地。这块土地是英国商人、兆丰洋行大班霍格在1864年买下、所建的私人花园霍格别业的一部分。

圣约翰大学的行政楼和大草坪,原为兆丰花园的一部分,面积72亩,业主英商霍格于1911年出售,价银14万两,在该地产中有业主住宅一幢(即今4号楼),建筑面积1275平方米。此建筑为典型中式建筑,前业主自购地至落成建造时间长达36年(1863年-1899年)之久。约大的建筑主要由通和洋行和英商爱尔德公司设计。主要建筑形式为中西合璧,屋顶采用中式大屋顶,西式墙体。该建筑群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为优秀近代建筑,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章图片33

兆丰花园内校长办公室

文章图片34
文章图片35

圣约翰书院在怀施堂

文章图片36

思颜堂

文章图片37
文章图片38

到19世纪末,霍格兄弟也已年迈,他们计划退出上海,回英国休养,1891年即由霍爱德(Edward Jenner Hogg)个人接办,更西名为“Hogg,E. Jenner”。中文行名照旧。

文章图片39

Edward Jenner Hogg

1914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向霍格的后人Edward Jenner Hogg征购该地,工部局征用了兆丰洋行在沪西余下的约320亩土地建为公园,以该地原系兆丰洋行产业,取名“兆丰公园”,这一带有不少被称之“兆丰”的花园住宅,均是以“兆丰公园”得名的。

文章图片40

兆丰公园

文章图片41

兆丰公园

文章图片42

《上海县志》中描述:兆丰公园,当时为公共租界公园中之最优美者,园中布置合东西洋美术之意味共冶于一炉。

文章图片43

兆丰公园,即今中山公园

Edward Jenner Hogg(1838-1920年),死后葬于静安寺外人墓地。

历史上的静安寺公墓,是洋人殡葬之处,在静安寺庙对面,就是现在的静安公园, Bubbling Well Road', 即现在的南京西路, 静安寺公墓英语为“bubbling well cemetery” ,静安公墓改成公园后仅有梧桐树林荫道和大理石亭是原物。一个一百年前的欧式大理石亭子的墓室,当然尸体移除了,大理石灵柩棺体上,现在铺了一块大理石石板,底座上还有很小的外文字,是意大利文字,初步估计为墓室设计者名字,里面安葬的死者中外人士都有,里面还有教堂一座,为死者作最后弥撒,还有一个火葬室。

文章图片44

1947年版图的静安寺公墓位置图:

文章图片45

1920年静安寺公墓梧桐树林荫道

文章图片46

静安寺公墓大理石亭

文章图片47

静安寺公墓的小教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