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彝巫列传》:武定李荣权传|李荣权|武定县|毕摩

 chrysanthemum_ 2022-06-30 发布于上海
彝巫列传之
李荣权传
李荣权(男,1948年生),楚雄州武定县猫街镇石板河村人。该村位于武定县城60公里的山区,均属彝族,自称乃苏,它称红彝族。
家谱是:慕阿肯(彝族六祖中的老五)——召劳么——等亚补——阿纽——阿宰——阿查——阿占(又名常理)——五斤——玉才——老五(本人名)。
巫谱:彩肯(天上的巫师,传说有880岁)——李肯(凡间弟子)——呗彩——呗德——呗旺——呗嫫——呗脑——呗邓——呗施(本人)。关于肯彩,据传他是掌管天上人间法事的大神,也是巫师师祖,他居住在天庭,平均每天办六场法事,天上三场,人间三场,任务繁重。于是,他就在人间选中了李肯,收为徒弟,学成,派驻人间,管理人间。人们在道德和行为规范上若有越轨行为,及时禀报天巫肯彩,由他审核裁定,由李肯宣达天神的旨意和负责执行决定。
天地神谱:天神彝语叫“考”,用神枝“”代表,统辖各路天神;天地之间的空中神(也是中间神)彝语叫:“丕”,负责传递信息;地上的神总管彝语叫“苦”,地面上大生的任何事情都由他负责向天神报告;地上如山神,土地神,水神,五谷神,猎神,牧神,等等,都听命于“苦”神。
李荣权因巫,医兼之,故有药神,名曰“召宝”。从李荣权的天地神谱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是他主张宇宙“三界论”,即天界,中间界,和地界。二是神有等级之别,天界神“考”最大,依次是“丕”和“苦”;苦掌管了一群小神。
做法事时,毕摩先安神坛,摇铃一到二分钟,然后按尊卑秩序请彩肯,李肯,考,丕,苦和地面诸神降临。
李荣权是五代家传毕摩。高祖父“阿查”排行老三,幼子,师传。据说他对彝文造诣很深,法术很高,时堪称佼佼者。有一个得意门生叫李袍,传子李如生,绝嗣。阿查终生只育一女,召女婿,向女婿传授法术,尔后又传孙子五斤(汉名李发珍)。发珍妻为医生。他们生育4子3女,长子及幼子都是毕摩兼医生。长子叫李应高,为荣权之父,死于七十年代,幼子叫李应同,尚健在,经常应邀做法事。
李荣权六,七岁时,祖父天天带他放牧,教他识彝文,还传授彝族历史,神话传说,古规古礼及各类法事的具体做法等。他生性聪颖,学习进步很快,深得祖父赞扬和宠爱。八岁上学念汉文,小学结业。十二岁至十五岁期间,父亲带着他先后做过四场法事和一场“清洁斋”。父亲还教他医药知识。十五岁会看病。六十年代中期大队准备成立卫生所,但缺乏医生,就选派他到公社卫生院学习三个月西医,结业后回大队任卫生员。
文化大革命初期,他的政治热情很高,被委任为红卫兵组长,积极带头破四旧,反对牛鬼蛇神。为了做出表率,他带几名红卫兵将家藏彝文经书五十余册取出来当众烧毁。其中有一本《历算书》比较珍贵,至今他仍然遗憾。据他说,他的高祖父,祖父虽然不懂医术,但凭借此书就可以给人看病。文革后他退职回家务农,业务行医,不做法事。直到八十年代初期,他才又做法事。如今,他已成为村中的重要人物,当地彝民凡遇到红白喜事,疾病,节日等等都离不开他。下面,详细介绍他的法术和医术。
(一)法术(事)
1.主持丧礼
彝族传统,父母死了,孝子必须请毕摩主持丧礼。
第一步,丧家派人带一瓶酒去请毕摩。使者抵达毕摩家,应在院坝呼唤毕摩出来,向他说明来意。如果毕摩愿意去做这场法事,就让使者进屋来,使者吧酒,香交与毕摩。
第二步,设坛。神坛设在灵堂灵柩位之左下方,右下方为孝子孝女跪拜之位。葬礼法事有两种,即指路和超度。神坛也有两种设法。只是把亡魂教路到坟地的法事,彝语叫“宰若”。其神坛比较简单,即置两个小升,升内盛米,上置一块肥肉,烧三炷香。左边的升内供考,丕,苦三神;右边的升内供一碗茶水和一碗酒。彝语呼茶水为“罗弋”,译是“虎水”,礼仪比酒重,故供在左边,酒供在右边。把亡魂直接教到祖先的发祥地(彝语叫:猫术古据说在金沙江以北)的法事,彝语叫“信索卑”。这种法事又分“湿(热)丧”和“干(冷)丧两种”,人一起就做此法事的属“湿(热)丧”类,死后若干年或者若干代才做此法事的属“干(冷)丧”类。做这种大法事,设坛时左边置一小升,供考,丕,苦,三神,右边置一个大升(大升为小升的五倍),用青刚树枝制作三只岩鹰供奉。据说,神鹰居天宫,闻毕摩之铃声,立即下凡,保护毕摩。神坛设置妥当,迎请诸神降临。
第三步,将孝子祭献的羊只清点交亡魂。清点时毕摩要一一念孝子,儿媳,孝孙等晚辈的小名,此即背系谱,孝子孝孙跪在棺旁磕头。
第四步,祭晚饭,只烧一炷香。
第五步,将外亲(包括死者出嫁的姑娘舅方亲戚)拉来的羊只清点给亡魂,外亲跪棺旁磕头。第七步,次日黎明早祭,孝子须吃羊肝。
第八步,将灵柩从灵堂移到院子里。
第九步,午祭,取主人家(即孝子)祭献的羊的左腿祭亡魂。
第十步,指路、念诵《指路经》。李荣权认为,人有三魂,为三兄弟,老大叫“娇苏”,去住阴间,巫师如果不把“娇苏”教到阴间,它就留在家中害人;教到阴间,它就保佑家人。老二叫“觉苏”,守坟地,一般守一百二十年,而尔后就托生(即转世)。老三叫“京苏”,守灵位,世代护佑家里人。“纳涅颇”(即凉山彝族的“苏业”)跳神代神言事时,就是“京苏”降附于其身。
第十一步,出殡。巫师不送葬,但出殡的日期、时辰、及下葬时间由其择定。
第十三步,做灵位。灵位彝语叫“阿晋”,与祖父称谓一致。制作材料是野竹,彝语称“纹”。巫师领孝子(长幼或幼孝)带着酒、春和米,前往山野有竹深处,呼唤父母,同时将米撒向竹林。其中应呼唤摇动并在竹叶上落有米者择定为祖灵质料。祭献后创出其根,带回家中,交于巫师,请巫师做成灵位。为什么一定要用野竹作灵位呢?相传,在远古洪水泛滥时候,有三兄弟,老大老二心坏,故被水溺死,老三心好,经天神特意安排指点,避难于葫芦中,在水面上漂浮着。老鹰用爪把它抓到河岸,挂在一株野竹上,因此得以幸存。后与天仙女相配,繁衍出人类。因野竹有救彝族祖先之功劳,故彝族把野竹和父亲同称“纹”,为了报恩和祈其保佑,就用野竹做租灵位。
巫师在办丧之家的院坝里作灵位。选取三寸许长之竹根,顶端斜砍、刻作人之五官,底端做脚。若是男性之灵位,其身部刻九圈;女性之灵位,则刻七圈。先以绵羊毛包裹灵位,再以黑红线(男红女黑)缠紧,洒少许酒于灵位头部,装入布袋里。这一仪式称“给灵位穿衣”。把小竹人装入布袋有三种形式:其一为平放,其二为竖置,其三为斜置。做一个五寸长的木槽,槽内装一些米,把灵位插在槽里。灵位做好后,插神树枝(彝语叫“告彻”),做”清洁斋“,净化灵位,之后由长孝或幼孝供奉家中,逢年过节祭之。有些老人年事已高,丧偶,又多病,也可在活着的时候请巫师提前做灵位,并行超渡仪式。
第十三步,送葬后第二天,孝子要请巫师去到墓地为送葬人员招魂,以免送葬人员的魂被埋在坟地而致其生病。当有人在送葬后发现身体不适,就需请巫师到坟地招魂,彝语叫“析绍弹”,具体内容留在下文“招魂”一节介绍。
2.主持节日祭祀
节日祭祀主要有祭土地神、祭天神、和祭龙神三种。
土地神彝语叫“密斯”,它与滇中、滇西一带彝族的土主神略有差异。土地神是村旁树丛中选一棵栗树或松树,依其根部垒起一堆石头,即成其神坛。祭祀时削一枝三叉松牌(将一面削皮,表示阴阳)插在祭坛上。土主神一般都有庙宇,内供神像或塑像。从功能上看,二者都是保护全村人畜平安兴旺和五谷丰登的。所以,土地神是土主神的原始形态。
关于土地神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从前世间唯有一户人家,天神为了测试他们的良心好坏,特意送了一个仙梨给他们吃。他们将梨碾碎,用水泡制,以便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可是,这一天幼子外出不在家,家里人除留下幼子的份额外,大家共同分享了仙梨水。天神看出这家人都是好人,就使他们升天为仙。幼子回到家里,空无一人,只见家堂上摆着一碗水,就将它门外泼了出去。这时,院子里有一窝鸡正在觅食,梨水泼在它们身上,鸡群升天变为“鸡窝星;梨水泼在梨架上,梨架升天变成了“梨架星”。因幼子未喝仙梨水,成不了天仙。天神就安排他留在地面,当土地神,管人畜五谷。
祭土地神一年四次:即农历春节初二、三月三、六月二十四和十月十五。每次祭祀都要杀一只羊祭献,由巫师祷告,祈求土地神保护。
天神坛使用一块方形磨光滑的石头,正中刻“天地”二字,斜靠于山顶一棵栗树根部即成。据传,这块石头的来历是:一位母亲带着孩子上山砍柴,孩儿滑下斜坡,在这危急关头,被一石头拦住,幸而得救。妇人就把这块石头抱回去,当做灵物“吉鲁”(即保护神)加以供奉。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是祭天神节日。筹备工作在村户中轮流负责,牺牲为一只纯黑的猪或一只绵羊。祭祀仪式由巫师主持。具体做法:第一步插神枝,彝语叫“苦初”,第二步是“打醋炭”,用糯米粉把神坛上供奉的石块的“天地”二字涂白,祭后净化之,摆回原位;其次其他参加祭祀活动的全体人员,巫师手持一枝青钢栗树,一手摇铃,口念咒语,拍打人们肩膀,把附着在热门身上的邪气驱除。第三步巫师念《祭天经》,祈祷天神(相当于雷神)保佑,人们向天神磕头。祭天神只许男人参加,不许妇女参加,故向天神磕头的时,男人们可互相戏弄,做性交动作。最后每人从祭场上取一枝青钢栗树,把福禄神“吉鲁”召回家。回家后,将青钢栗树枝挂在粮柜上方,祈天神保佑粮满柜。
龙神彝语叫“鲁斯”或“矣斯”(鲁:龙;矣:水;斯:神)。春节初二下午全村各户派一人参加祭龙神活动,仪式在水井旁举行,牺牲用一只羊,由巫师主祭。巫师祈祷龙水越出越旺,一年四季保证供水。
3.祭祖
结婚、建房、乔迁新居、分家等都要请巫师祭祀祖先,祈祖先保佑:人畜兴旺发达,五谷丰登。
4.驱邪
凡是驱邪法事,都要插神枝(也称星座)、神枝以青钢栗树和白杨树为主,其次还用青松、杨梅树、柏枝树和马樱花树等作陪衬。用白杨树砍成小段,剖为若干条,将脚部正面削尖,不得削反。根据不同的法事选用数目不等的神枝条。做超渡大法事用神枝1200棵,安祖师神用120棵,送牛羊鬼用96棵,做灵位用76棵。现将“安祖师神”和“做灵位”两种驱邪法事的道场图绘制如下:
(1)送牛羊鬼
送牛羊鬼彝语叫“切耐伙”。彝族是古羌人的后裔,历史上曾以游牧为主,畜牧业在其经济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彝族传统以羊只的做少作为衡量、评定一个家庭贫富的标准,家家户户都希望自己的牛羊旺盛。然而,无情的瘟疫往往夺走牛羊的生命。牛羊得瘟疫而死,彝族人民认为是受害于邪魔或是其偷吃人家的庄稼而被人诅咒。所以,人们必须定期请巫师给牛羊驱邪解咒。
(2)“查勒”
“查勒”系彝语,其义为“解除邪魔”。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法事。例如,看见蛇交尾、他人牛马无故闯进自己家中,等等,认为是主人得了邪魔。既然得了邪魔,若不解除,就会发生灾祸,所以必须请巫师来解邪。自己的牛马无故闯入他人家中,自己必须负责他人做解邪法事所需的费用,一般是一升米,一只鸡和一公斤酒。1984年和1990年,笔者家里的牛两次闯入他人家中都主动承担了解邪法事之费用。
具体方法:第一步设坛,即巫师用一升米,米上摆一块肥肉,插三炷香,供在家坛上,祭祀祖先,并请祖师神和四方土主神降临。第二步栓邪。用秧草打活扣套在主人(一般都是夫妇)脖颈上,念《解祟经》。选一与主人同班辈的人将夫妇二人牵到村外大路中。第三步解邪。牵至大路后,将秧草丛主人脖颈自上而下解脱出来,连长后横拴在大路两边,拦住去路。主人脱下所穿的鞋子,丢弃。这样,附在主人身上的邪气便算解除了。
(3)安祖师神驱邪
巫师和亚巫师(即纳涅颇)都有各自的祖师神。巫师必须每年一次为自己的法器(如法帽、法铃)和经书驱邪净化。亚巫师的法器有羊皮鼓,鼓面必须每年换一次,也要请巫师驱邪净化。1991年8月5日下午,我观看了李荣权为本村“纳涅颇”李发元(约60岁)做的一场“安祖师神驱邪法事”。其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第一步,开坛。在堂屋八仙桌上置一升米,米上插三炷香,摆一块熟猪肉、一碗茶水和一碗酒,法铃也供在升内,升内还插由巫师剪制的五面五色(即红、黄、白、紫、黑)“龙旗”(见下图)。
第二步,请神,包括祖师神,天神、中间神、地神和山神。
第三步,背诵纳涅颇觉得家谱。
第四步,巫师手持秧草在神坛上打醋炭,将屋内的邪气驱除出去。
第五步,用一颗剥过皮的白杨标树(长二丈余),在其梢上以秧草栓一根燃烧着的柴。主人、鸡、狗、猫等不得留在屋内。用清水浇注那根燃烧的柴,使之发出烟雾,两人协力举起白杨标,绕房屋一周驱邪。巫师抓一把大米撒向屋顶。
第六步,在纳涅颇家的院子里插神枝(见上面“安祖师神道场图)。之后杀羊,取其肝、肾烤熟后供在道场上祭神。
第七步,剥下羊皮更换鼓面,巫师为之做“清洁斋”。
(4)奠土
新屋落成,乔迁新居之日,要请巫师机祭祖,做奠土法事,把土气压住,将邪气驱除。《奠土经》彝语叫“尼沙特”,“尼”义为“地”,“沙”义为“气”,“特”义为“踩”。《奠土经》的内容:根据“十二肖”把土分为十二种,有十二种土气,这十二种土气都是邪气,必须一一压住,才会使主人家平安顺利。
5.招魂
巫师认为,魂是人体的精神支柱。魂落了人会出现病状,如精神萎靡不振,不思饮食等。落魂有三种原因:其一,被埋魂婆(彝语“所亚嫫”)暗算;二、因受惊落魄;三、参加葬礼时魂被压在坟地。如出现上述病状,病人必须请巫师招魂。受惊落魂的,巫师先卜问落魂的方位和原因。准备好一瓢清水,用一枚蛋,一端击穿一孔,将蛋黄放进水里,取蛋壳贴在瓢的边缘上,标明东、南、西、北四方,然后仔细观察蛋黄呈现的景象。根据这些景象和出现的方位,说明落魂的原因和大致地域。魂被压在坟地的,招魂方法如下:先用竹片做一架九级梯子,用之擦病体,许下愿,然后暂时供在院子围墙上。择定一吉日,巫师带着病人到坟地招魂。用灶灰在坟前划定一个圆圈,在圈内挖一小坑,一般都会挖出一个小虫,把小虫带回去,装入一个布囊里,缝在病人的衣服上。
6.算卦
彝族结婚、建房、远行、寻找失物等,都需请巫师算卦。李荣权算卦主要根据以下四图:图一说明:“东西”向表示大路,主“大吉”;“南北”向表示小路,主“小吉”。“东南”、“西南”、“西北”和“东北”表示邪路,不吉。算卦时按顺时针方向数日子,终点在何方,即可判明“吉”“凶”。
7.医术
前述,李荣权的父亲,祖母都是医生。他本人既懂中医又识西医。
人医:能治外科、内科、妇科、儿科等。外科能治脱臼、疮、风湿、梅毒等病;内科能治伤风感冒、伤寒、胃病等;妇科不仅能治不孕症,还能以草药控制生育,如他的妻子没有做过放环、结扎等手术,他给妻子服用避孕药就控制了生育。
兽医:主要治疗牛、马、猪这三种家畜的病,精于牛马病。如马饮水呛着而得病,用破皮燃火以烟熏其鼻子;着凉得病则用彝妇的头帕泡水喂服,据说都有疗效。
他治病有两个特点:1.中西医结合;2.以服药为主,当吃药宣告无效时借以驱鬼补救。
灵牌来历的传说
从前,有母子二人。儿子应征服役,临行前许下诺言:兵役满三年三个月零三天,就准时回家。儿子走后,目前日夜思念着他,盼他早日归来,等啊等,终于盼到了儿子退役的日期。她一大早起床,坐在院坝迎候儿子。可是,从上午一直等到下午,不见儿子的影子。她再也坐不住了,担心儿子在途中出问题,就出门去找儿子。不幸母子俩在途中走岔了路,越走越远,最后走进一片原始森林里,变作一颗大树,永远不会回家了。
儿子一到家,屋里不见妈,去问邻居,方知母亲找儿子去了。他立即骑骏马去追,一路追,一路,一路呼唤。最后来到母亲在的森林里,不断唤母,突然,一棵大树答应了。他对母亲说:“妈,跟我回去,我很想你!”大树答道:“儿子,妈如今已变树,不会回去了。你是在想我,就去找880岁高龄的彩肯来给我作斋,用竹根做我的灵牌,供在家里,这样,我们母子俩就可以日夜在一起了。”儿子遵嘱,费了很多周折才找到彩肯,为母作斋,做了灵牌。从此,父母死,孝子都要请巫师做灵牌。
来源:彝巫列传作者:李世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