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斜街西口,路口不远可见中国农业银行、元长厚、胡子老爹和邮电局。 近日经过灵境胡同口,在东北角不远发现了一家邮局,门口写着“西单邮政支局”的字样,突然想起,在百年前这里曾是甘石桥邮局。 说起这座邮局,首先还是要先介绍一下甘石桥。 甘石桥 七百年前金水河在这里分成两支甘石桥位于西单以北,西四和缸瓦市以南,这里商业并不繁盛,可以看作是两者之间的缓冲地带。 名字里面既然有桥,原本这里也确实有座拱形的白石桥,原名“干石桥”,据传是“河流干涸余下的桥”之意。 ![]() 1952年《北京地图》中的甘石桥和西单牌楼 在七百多年前,这座桥之下流过的是元代作为皇家宫苑供水系统的金水河。 作为皇家御用的河流,金水河的上游是高粱河,来自玉泉山和香山一带的山泉水。 河水从和义门(西直门)南水关进城,在今赵登禹路北口南折,沿地势向西南方向留至后泥洼胡同西口东折,再沿后泥洼、西斜街,在甘石桥分为南北两支:北支沿着如今的东斜街向东北流,南支则是沿着灵境胡同一直向东。 ![]() 元大都金水河 而这桥两侧的东、西斜街,就是因在甘石桥东西两侧而得名的,元代时它们都是金水河的河道,后随河水干涸,才逐渐演变成胡同。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条胡同都不一般,它们都并非横平竖直,也并非一般的斜街:东斜街有一个弯,整体上结构还是比较简单的;西斜街则是真正的“曲里拐弯”了,足足有六七个之多,也只有沿着河道,才能形成这样的胡同吧。 ![]() 东斜街和西斜街 清代至民国期间,这里曾奉恩辅国公嵩椿宅第,梁士诒、张百熙、曹毓瑛政要名流也曾在附近胡同里居住。 1924年,北京兴办有轨电车,甘石桥被埋入地下。 上世纪50年代初拆除有轨电车轨道时,甘石桥才得以重见天日。 ![]() 1950年经过西长安街牌楼的有轨电车 但随后,为了加高路基,铺设马路,甘石桥重新被埋入地下。 直到1986年,在市政工人给下水道清淤时,曾在东斜街西口外、地下一米多深处,再次发现了那座拱形石桥,桥拱依然保存完好。 石桥如今已经难以得见,但自有轨电车通车起,它的名字便成为天桥至西直门有轨电车线路中的一站,而后又作为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站名沿用至今。 ![]() 1950年的北京电车线路图,图源网络。 ![]() 如今西单北大街西侧的甘石桥公交站 值得一提的是,历经七百年,金水河虽已干涸,也并非无迹可寻。 据老街坊回忆,过去西斜街东口曾有一口甜水井,老北京人称“井窝子”,附近居民都喝这口井的水。 每天早上,送水的工人推着独轮车,车上两旁各装有大木桶,每家按一挑水(两小木桶)来计算价格。 ![]() 送水人用独轮车推着盛满水的水桶 西德尼·甘博摄 直到上世纪50年代,井窝子旁边建起了深井房,附近院子里自来水,就来自这里。 东斜街西口的老邮局 甘石桥的地标除了站牌以外,东斜街西口南把角过去还有座甘石桥邮局,坐东朝西,轩敞明亮,是甘石桥的地标性建筑,附近没有人不知道它的。 ![]() 甘石桥邮局复原图 图源网络 如今我们生活中需要去邮局,一般就是快递和集邮了,但放在以前,邮局管送报、送信、送电报、送汇款单,打长途、发电报的业务更是24小时营业。 过去街头巷尾的很少见到银行,即便有一间储蓄所,也没几个人,而邮局,坐几站公共汽车就可能遇见一家。而且,不管什么时候去,都是人来人往。 甘石桥邮局建于1920年5月,距今也有100年零8个月了。 尤其是2005年,西单邮局在11年后重张,迁至在辟才胡同东口,与甘石桥邮局隔着一个路口相望。 ![]() 西单路口西南角的109大楼,西单邮局就在一楼底商。 ![]() 如今西单路口东北角的西单邮政分局 不过,短短2年后的2007年,甘石桥邮局被撤销了。如今我看到的这座小门脸,虽说地点在原来的甘石桥附近,但门口写的已经是“西单邮政支局”的字样了。 需要提醒一下的是,毕竟只有一间门脸,门口有“此网点仅办理集邮业务”的字样。 关于甘石桥邮局,您有哪些回忆?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 end · 致谢和声明 |
|
来自: 新用户8926AVU2 > 《《西城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