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刺络放血疗法 处方5【面瘫】

 正统董氏奇穴网 2022-06-30 发布于河北

图片


面瘫
刺血疗法的临床应用
01
概述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又称为口眼歪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本病常呈急性发作,常在患者睡醒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瘫痪、麻木,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偏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闭目、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也有的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形成“倒错”现象。

病因病机

本病因过度疲劳,导致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歪僻。本病病位在面部,主要系手足太阳经筋、手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

02治疗

针具针法

       三棱针法,刺络拔罐法,小眉刀划割法。

处方:

        耳尖,下关,颊车,阳白,太冲,内颊车(与颊车相对的口腔黏膜)。
图片耳尖:在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端处。                                                                     主治:清热祛风,解痉止痛,用于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头痛,面瘫等。

下关穴: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主治:耳聋,耳鸣,牙痛,口眼歪斜,面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下颌疼痛,牙关紧闭,张嘴困难,颞颌关节炎。

颊车穴:在下颌角前下方的约一横指,按之凹陷处。

主治:牙痛,面神经麻痹,腮腺炎,下颌关节炎。


图片阳白穴:目直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                 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下垂,口眼歪斜,头痛等头目疾患。



太冲:在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     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夜晚磨牙等。

操作:

准备:选择受术者舒适,施术者便于操作的体位。施术部位常规消毒。

施术:

(1)三棱针点刺耳尖穴:选患侧耳尖穴,搓揉至充血发红,然后用三棱针轻轻点刺1~2 下,挤出血液至出尽瘀血为止。每周2次,每次取单侧,左右交替。

(2)三棱针点刺后刺络拔罐:用三棱针点刺患侧下关,颊车、阳白以及双侧太冲,一般点刺一下即可,然后加拔火罐或抽气罐。每日1次。身体弱者隔日治疗1次。以上穴位拔罐一般以5~10分钟为宜。罐斑充血即可,但起罐后若还有出血,可再拔1次,直至无出血,每周两次。

(3)小眉刀或镵针划割内颊车穴:纵向划割 1~2下,见血即可,不宜太深。每周 1~2次。

注意事项

面瘫的治疗宜早不宜迟。以上3种疗法可配合使用,也可选择一种或两种使用。陈旧性面瘫可于拔罐后再用三棱针点刺后再拔罐。

传播中医知识,弘扬国粹精华,转发文章为中医文化复兴助力!感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