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认识必须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只有当你完全接受、理解它时,你才能开始改变行为。——《你的误区》 小伙伴们,大家好!今天是6月30日,我们坚持共同读书的第181天。感谢关注我,希望我们在彼此陪伴中坚持向自己的梦想前进,实现自由。 韦恩·戴尔讲过一个段子,一位演讲者站在一群酗酒者面前,决心彻底向这些人证明,酒精无比邪恶。 他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两个外观相同、里面装有清澈液体的杯子,宣称其中一个装的是清水,另一个装的是纯酒。 他把一只小虫放进装清水的杯子,每个人都看到,这只小虫起先游来游去,后来游向杯子的边缘,并直接爬上杯口。 接着,演讲者把这只小虫放进装着纯酒的杯子,结果,小虫在众目睽睽之下死了。 演讲者问道:“你们看,这件事的寓意是什么?”会场后排有人相当清楚地回应说:“我觉得它的意思是,如果你喝了酒,体内就绝不会有小虫。” 他将基于你的价值观、看法、偏见和个人史,你只会听到和感受到的,你想接收的信息,比喻为上面的小虫。 这个段子来自他的《你的误区》,而据他自己说,尽管这本书有“小虫”存在,但你会喜欢它的。 那么书里都有些什么内容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吧~ 推荐理由深陷需要赞许的心理?跳不出负面逻辑思维?你是不是一部悔恨机器? 作者认为,自我挫败的情感和行为及其摆脱方法是令人头痛的领域。 你可以在口头上表示愿意为做出改变而深入地剖析自己,然而你的行为往往大相径庭。 他写的这本书将探究你之所以坚持自我挫败的原因及其心理支撑系统,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 这本书的每一章都仿照心理咨询的方式来撰写。这种做法的用意,在于尽可能提供自助的机会。 书中的每一章都会探索某个特定的误区或某种自毁的行为,并检视这种行为在我们文化(当然也包括你)中的前例,重点是帮助你了解,为何你会陷入这种自毁的误区中。 接着描述落入这个误区的特定行为,我们谈论的行为类型,是那些似乎完全能够接受,但其实会对自身幸福造成伤害的日常举止。 书中的例子,并不包括有严重情绪困扰的临床案例,而是人们平日几乎都会传送出来的神经质行为信息。 根据作者的介绍,在整本书中,这些令人安心和安全的报酬显而易见,你会开始看到,你的心理支持体系会让你避免受到责备,并且阻止改变的机会。 当然,本书每一章都会提出一些排除自毁行为的直接策略。这种形式就像辅导咨询,也就是探索难题以及难题浮现之处、检视这种自毁行为、洞察起因,并且拟出排除这个麻烦区域的策略。 另外,书的中心主题有两个: 第一个主题是关于你选择自己情绪的能力,以你已经做出或未能做出的选择为出发点,开始检视你的人生,让你对“你是什么”与“你觉得自己如何”负起全责。 第二个主题,则是把握当下,这个句子会一再重复出现。要排除误区并创造自身幸福,关键就是把握当下。 就像作者所说,如果你是基于同一个原因而维持许多不利于自己的行为,认清这项事实将有助于你全面成长。排除这些原因,你就可以根除所有的误区。 精彩导读1.你相信你的思想是属于自己的吗?(第1章) 2.你有能力掌控自己的感觉吗?(第1章) 3.你能自我激励而非仰赖外在激励吗?(第7章) 4.你不需要他人的认可吗?(第3章) 5.你自己设立行为规范吗?(第7章) 6.你没有要求正义或公平的念头吗?(第8章) 7.你能接受自己并避免抱怨吗?(第2章) 8.你没有英雄崇拜心理吗?(第7章) 9.你是实干者而非批评者吗?(第9章) 10.你喜欢神秘和未知的事物吗?(第6章) 11.你能避免以绝对的词句来形容自己吗?(第4章) 12.你能一直都爱自己吗?(第2章) 13.你能靠自己扎根吗?(第10章) 14.你已经排除所有的依赖关系了吗?(第10章) 15.你已经排除生活中的归咎和挑剔批评了吗?(第7章) 16.你能避免罪恶感吗?(第5章) 17.你能避免为未来担心吗?(第5章) 18.你能付出爱和接受爱吗?(第2章) 19.你能避免在生活中动怒吗?(第11章) 20.你已经革除拖延的生活习惯了吗?(第9章) 21.你学会如何有效处理失败了吗?(第6章) 22.你能够在没有计划的情况下自得其乐吗?(第6章) 23.你能够欣赏并拥有幽默感吗?(第11章) 24.别人对待你的方式是你期望的吗?(第10章) 25.激励你的因素,是你的成长潜能,而非觉得有必要弥补自己的不足?(第1章) 大前提:亚里士多德是人。 小前提:人的脸上都有汗毛。 结论:亚里士多德脸上有汗毛。 不合逻辑的三段论 大前提:亚里士多德脸上有汗毛。 小前提:人的脸上都有汗毛。 结论:亚里士多德是人。 大前提: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 小前提:我的感觉来自我的思想。 结论: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