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前提的次序

 循天园 2023-01-20 发布于广西

环绕着亚里士多德逻辑出现过某些不能加以合理解释的古怪的哲学偏见。其中之一就是反对第四格,有时简直显露出了对它的奇怪的憎恶。另一个是在所有三段论中大前提必须首先陈述这样一个诡异的意见。

从逻辑的观点看来,在亚里士多德式三段论中,前提的次序是任意的,因为三段论的前提组成一个合取式,而合取式的肢是可以交换的。大前提首先陈述不过是一个约定罢了。然而有些哲学家,像外兹或迈尔,却坚持前提的次序是固定的。外兹因为阿普里乌斯改变了这次序而加以非难, [27] 而迈尔也否定了特伦德伦堡认为亚里士多德允许前提的次序自由的意见 [28] 。但在这两个场合的任何一个之中,什么论证也没有提出来。

我不知道谁是前提次序是固定的这个意见的创始人。当然不是亚里士多德。尽管亚里士多德没有作出对所有三个格都正确的大项和小项的定义,但确定哪个词项和哪个前提被他当作大项、大前提以及小项、小前提,总是容易的。亚里士多德在其三段论理论的系统解说中,使用了不同的字母来指示不同的词项;在每一个格中,他把它们按照字母的次序(θέσις)排列,并明白地说哪个词项由一个给定的字母表示。这样,对于第一格我们有字母A、B、C;A是大项、B是中项,C是小项。 [29] 对于第二格,我们有字母M、N、X;M是中项,N是大项,X是小项。 [30] 对于第三格,我们有字母P、R、S;P是大项,R是小项,S是中项。 [31]

亚里士多德在第一、第二格所有的式中,在第三格的Darapti和Ferison两个式中,都首先陈述大前提。 [32] 在第三格的其余各式(Felapton,Disamis Datisi和Bocardo)中,首先陈述小前提。 [33] 最显著的例子是Datisi式。这个式在同一章中表述过两次;在两个式子中字母是一样的,但是前提调换了。第一个公式是这样的:“如果R属于有些S并且P属于所有S,P必定属于有些R。” [34] 这个三段论的第一个前提是小前提,因为它含有小项R。第二个公式读作:“如果P属于所有S并且R属于有些S,那么P将属于有些R。” [35] 第二个三段论的第一个前提是大前提,因为它含有大项P。应当提请注意这个事实:第二个公式只是有的时候提出的,而在系统解说中的这个式的标准公式是用对调过的前提陈述的。

在《前分析篇》第二卷,我们碰到带着对调过的前提的其它的式,如Darii、 [36] Camestres [37] 和Baroco。 [38] 甚至于主要的三段论Barbara式也有时被亚里士多德以小前提在先的形式加以引用。 [39] 从这些例子看来,我很难理解有些懂得《工具论》希腊原文的哲学家怎样形成并坚持了这种意见:前提的次序是固定的,并且大前提必须首先陈述。似乎哲学偏见有时不仅可以破坏常识,而且,还可以破坏如实地看到事实的能力。(卢卡西维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