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覃力维:难忘过去那些岁月

 宝妞 2022-06-30 发布于河南

蓦然回首,人至中年。那些过去的岁月一去不复返,恍若缕缕炊烟,消失在浩瀚时空里。然而,每当忆起往事,却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星转斗移,唯有足下的脚步,伴随每天的晨曦,依然在移动、丈量着未来。

我家住在桂西北一个偏僻小山村。这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壮族村落,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是一隅穷乡僻壤。散落在山脚下的土墙瓦房,以破陋的“外衣”,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我出生后,爷爷奶奶早已过世。那时,我父亲在村小学任教。当时家里的一切花销,都靠他的那份工资。几十块钱的月薪,花来用去,到月底剩下的寥寥无几。母亲是一位地地道道面对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她从小只上过三年级,虽然能识几个字,但却连一张报纸也念不出口。然而,在庄稼管护上屡屡吃亏的母亲,却一心希望我和弟弟将来出人头地,走出这个穷山窝。

在村小学读书的那些年,我常常利用周末和假期在田野上放牛、上山拾柴,协助父母干地里的农活。父母对我很严厉,他们不仅要求我把学习成绩搞好,而且让我从小学会干农活,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磨炼艰苦奋斗的精神。

为此,我发奋图强,努力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由于作文写得不错,老师经常在班上朗读我的作文。许多同学甚至在下课后,纷纷围拢着我,让我说出写作的秘诀。

1989年秋,我考上我们乡的初级中学。学校距离我家有十几里山路,那时我同村里的其他同学一样,居住在学校的男生宿舍。每个周末,我都会骑着父亲的老式五羊牌自行车回家驮米,并跟父母要生活费。那时的母亲,身体很瘦弱。自从我上初中后,家里的一切农活都由她一个人承揽。她忙里忙外,常常汗流浃背。可她从来不在我们面前叹一声气,说一声累。在我眼中,母亲俨然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时刻在运转。

由于学校离家不远,所以我常常在星期一早晨才骑车去学校。为保证我能够在早读之前赶到学校,母亲总是天还没亮就起床,她煮好面条后,就跑进卧室叫我起床。而我,总是打几个哈欠后,才惺惺地揉揉眼睛,慢慢起来。匆匆吃过早餐,等我推车出门后,母亲立刻挑起水桶,紧跟着出门。她说她一路走去村头挑水,顺便看护着我,因为天还没亮。

在冬日,早晨6点多钟出门时,外面还是一片黑暗。每当我骑车在前进中,借着一缕朦胧的星光回头望时,常常见到母亲挑着水桶站在路边凝视的背影。我知道,这是母亲的一片苦心。

在她的目光里,流淌着博大精深的母爱,也蕴藏着殷切的期望。

在初中学习生活中,我很努力。记得初一那年,父母双双病倒,在“双抢”时节,我被迫请假回家犁地。那天装好犁具后,我让弟弟牵着牛走在前面,我则手压犁杆慢慢前行。不料,犁过十多米后,牛突然脱缰奔跑,弟弟被绊摔倒了,我也被翻倒的犁具压住脚,场面狼狈不堪……所幸受点皮外伤。无奈之下,我只好返家请韦叔过来帮忙,这才犁完那块地。

这事让我至今仍刻骨铭心,让我痛楚生活来之不易。

那年秋季,由于初二期考成绩不理想,父亲让我留级。我像以前那样,还是那么刻苦,经常中午不午休,而在教室看书、写作业、作习题。我想争分夺秒,夯实学习基础。

然而,谁能想到,1993初中毕业那年,我落榜了。本来我想考取中等师范,像父亲一样,当一名教师。但我的中考分数还差录取线十几分,那天晚上,我心情十分低落,茶饭不思。我爬上木楼,一头钻进被窝,泪水涟漪,辗转反侧。

次日清晨,从户外散步归来的父亲,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别难过,还有机会。你补习初三吧,争取考上。”

听了父亲的话,我心情来了一百八十度的旋转。我决定破釜沉舟,放手一搏,作最后的努力。那一年,是我十一年寒窗最艰苦的时候。我几乎都是在教室中度过,我甚至梦想到自己考上了师范。

然而,也许是命运的捉弄。1994年秋,我的中考成绩有所进步,但距离中等师范学校录取线还差几分。我的希望又嘎然破灭。

那天晚上,我回到家里,如雷轰顶,心情低落到了极点。父亲和母亲都不说话,他们在忙着自己的活儿。也许这个时候,他们是在转移注意力,以尽量缓和我的忧伤,避免在我的“伤口”处撒盐吧。

我踏着漆黑的夜色,趁他们不注意的时候跑出家门,来到了村前的晒谷场。在萧瑟的秋风中,我抬头仰望满天的星空,想起初中五年学习生活的一幕幕、想起母亲早晨挑着水桶目送我骑车去学校的情景,我深深地感到内疚,不禁泪流满面。那一滴滴泪珠像断了线似的,不断滑过我的脸颊。天上那些星星也一眨一眨地眨着眼,似乎在惊愕地望着我。

星空浩瀚灿烂。而我却前途迷茫,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情绪低落,一直未能摆脱落榜的阴影。那天吃过晚饭,父亲凑近我,温和地说:“天无绝人之路,来日方长,你要振作起来,才能适应未来的生活啊……”

父亲说完这句话,慢慢转身走进了自己的卧室。

此时此刻,望着父亲的背影,我心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咱们村小学代课几年的父亲,靠着刻苦努力,最终通过考试转正。他尚能如此,难道我一蹶不振吗?

不!我不能这样下去,我要转变观念,增强自信,振作起来,力争做生活的强者!

于是,我振奋精神,在跟随母亲一天到晚下地干活一个月后,决定进城闯荡一番。

那天清晨,东方刚泛出鱼肚白,我就从村头出发,沿着通向城里的山路,徒步爬涉。来到城里的时候,太阳已爬过一个竹杆的高度。初来乍到,我对城里路况不熟悉,在茫然地转来转去中,几乎每条街道都跑遍,却找不着一份工……

当我返回到村口时,已是夜幕降临。我有气无力地推开了家门,在父母投来目光的一霎那,我如铅般沉重地坐到凳子上。

那一夜,我思潮翻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我想到了长年累月在城里拉板车的二叔。

次日,我赶到二叔家。恰好他当日不出工,我说明来意后,他点起一支烟,望了望窗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对我说:“做板车容易,拉板车难,我怕你吃不消。”当天,他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制成了一辆有模有样的板车。

第三天一大早,我拉着板车沿着曲折坎坷的山路进城。来到城里时,太阳正爬过头顶。

二叔简单向我重申一下拉板车经过街道时的注意事项后,又说道:“我们分头出发吧,你往东边走,我往西边拉。”

我慢慢拉着板车顺着车流不息的街道行走。烈日高照,热得我汗流浃背。走啊,走……过了晌午,几乎走遍了全城,依然没有客户求助。我心旌摇晃,却仍咬牙顶住。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时,我把板车往街边的屋檐下一搁,便打起地铺,蜷缩在那张薄薄的席子里。借助昏暗的路灯,我把手伸进了裤袋,摸出了一张五元纸币。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它是我自己用双手劳动创造出来的价值。

我仰望夜空满天闪烁的星星,心潮起伏。

1995年,我参加一家国有企业的招工考试。这家企业专门生产金刚石锯片。那时,金钢石锯片加工属于新兴产业,国内同行者寥寥无几,市场前景相当广阔。在数百人参与的考试中,我考取第二名。

收到录用通知书的那天上午,我欢呼雀跃。父母一直阴郁的脸上,也绽开了笑颜,阳光满面。

1995年上半年,我们一百二十名员工经过三个月的培训后,终于在当年9月初正式入厂上班。因为工厂是刚刚筹建不久的,所以从厂房到每一台机器设备,一切都是崭新的。面对新工厂、新环境和新希望,我们踌躇满志,心里种下了美好的憧憬。

那年我刚满20岁,在经历了中考落榜、务农和拉板车后,第一次进入工厂工作。而且,这家国有企业帮交五险,待遇好,有保障。那时候,我考入该厂上班的消息在村里、乃至乡里迅速传开,认识我的村民和老同学都投来无比羡慕的目光,有的甚至向我伸出大拇指,说我不简单。

每当这时,我心里便感到骄傲和自豪。我甚至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金壁辉煌的厂房里操作电脑,控制机器。而且,这厂房很大……员工也很多……

在车间,我操作铣床,专门铣削锯片的糟齿。刚开始,“三班倒”的上班制度让我不太适应,特别是夜班,很困倦,很难熬,有时总想打瞌睡。但如果真的打起瞌睡,就会存在安全隐患。因为这台铣床虽然是全自动运行,假如注意力不集中,不清醒地操作、观察和调整尺寸要求,就有可能在生产中导致失误而造成废品,甚至导致事故。因此,我全神贯注,小心谨慎,容不得丝毫差错。

我们这群年轻的员工,上班时积极肯干,热情高涨。下班后总是在大宿舍里聊天,甚至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大家聊家常、谈工作、谈理想、侃未来,甚至波及恋爱方面的话题。嘻嘻哈哈,欢声笑语响彻整个房间。因为年轻,我们的青春血脉里,总有一股狂热的血液在涌动。

那时候,由于刚刚建厂,工资很低,第一个月我们领了90元,第二个月发120元……

我们在车间与宿舍的往来中,充实地过了几年。

然而,谁能料到,1998年9月,由于锯片基体滞销,产品库存积压。我们被迫下岗了。

日月如梭,星转斗移。我们这群员工盼星星、盼月亮,盼望有朝一日能够复产,盼望着我们再次一起去上班。

然而,等到2004年春,一张关于公司倒闭破产的通告让我们欲哭无泪。天哪,刚刚建厂几年就倒闭。这个噩耗真是来得太快了,好像天要塌下来似的。快得让我们无法喘息,快得让我们无法接受。

至今我都还清晰地记得,那天傍晚回到老家村头时,仰望着那抹血红的夕阳唉叹。我志气低落,饭也不思。跑进卧室就伏在桌上,泪水模糊了双眼。公司倒闭,我的前途就此搁浅。

青春已过,未来之路,该怎么走。

2005年春,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中尚未拔出身来时,我又背着背包、拎着箱子进城。我想趁着节后返程高峰还没到来之刻,能够找上一份工作。

然而,那时的城里,不仅招工的岗位少,而且招男工的更少。招初中毕业的岗位几乎难觅。我一条街一条街的问询,有的饮食门店(如酒家、小炒店、大排档等)只招熟练的炒菜师傅,或者有经验的厨房工作人员。而我,不会炒菜,也从来不在饮食店呆过,显然不够格。

找啊,找……一路口干舌燥,我咬牙坚持着。那天从上午一直到下午夕阳西下,都没找到一份适合我的岗位。我望着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街道,不禁兴叹。

那一夜,我打上地铺,睡在一家银行旁边的空地上。夜深人静,我仰望满天的星空。宇宙浩瀚,我不知道自己路在何方。

次日,我到城郊附近寻找。终于,找到一家物流门面。老板从上到下打量着我片刻后,一口答应:“小伙子,我看你好像从农村出来,有的是力气。好吧,在我这里做,绝不会亏待你。”我咬了咬牙:做吧,反正也难找工!

从此,我当上搬运工。每天早晨开始,从一辆大卡车上搬卸货物,肩扛手提,搬到一辆小车上,再随车分发到市内各门店。天天都干到下午天黑为止。

或扛,或背,或抬,或提,一天下来,汗如雨下,浑身湿透。晚上收工感觉腰酸背痛,腿脚疼得厉害。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我痛楚,如果我放弃,我将会找不到工作,将会沦为捡拾垃圾的拾荒者。

我咬牙切齿,坚持了8个月。在那难忘的日子里,我深深体验到体力活的辛苦,体验到生活的艰难,体会到劳动创造的价值,更体味到知识的宝贵和学习的重要性。

后来,我四处打工。先后进到酒家当水台工(注:专门杀鱼等),进到私人混凝土公司当维护保养工,进到园林公司当花草树木修剪工……所到之处,尝遍了酸甜苦辣,体味了世态炎凉,更受尽“文凭低”、“没技术”的苦头。

记得在酒家打工时,有一次,我由于听不清楚,结果造成工作失误。老板娘当面批评我,半开玩笑地说我是“猪头”。我清楚,“猪头”是四根板而不动脑筋的绰号。

一路走来,我总觉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时候,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去年9月,经过一番努力,我被一家事业单位骋为一线工人。

从此,我又信心百倍地投入新的工作生活……

诗人简介

图片


覃力维,壮族,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人。热爱文学,勤写作,系中国诗歌网诗人。曾在《广西老年报》、《广西工人报》、《南国早报》、《河池日报》、《河池文学》、当代作家、现代作家文学、作家在线、原鄉書院、河池文艺圈、红水河文艺在线、环江文艺圈、神州文艺等报刊、网络平台发表过散文或诗歌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