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车展游记(视频) | 当汽车步入黄金时代 这一厢的特斯拉却在暴力抬走维权女

 扯车无界 2022-06-30 发布于江苏

消寂了几年的国际车展,在2021年上海车展突然爆发了起来。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这一场车展不仅是一个新汽车时代的转折点,更是诸神之战开启的一个重要信号。

当你走出地铁2号线徐泾东站6号口再上到2楼平台,你就能看到本届上海车展最引人注目的车企户外广告牌。

在这个入口,奥迪以绝对的篇幅牢牢占据着广告C位,用一句“蓄能满格,致敬黄金十年”的slogan,表达着中国市场的满满期待。

一旁是近年发展屡遭不顺的北京现代,用“变革”两个大字喜提本届车展广告最佳创意奖,并用直白、简洁的答案,回应了上海车展“拥抱变化”的主题。

 如今,第一批80后已界不惑,第一批90后也即将而立,购车主力之间的代沟,就如同十年前缓缓而至的3G与如今呼啸而来的5G之间的差距。处于行业历史拐点的2021上海车展,也见证着各大品牌“变”与“革”两条腿并行不悖的智慧和决心。

(视频总时长4m44s,建议在wifi下收看)

时代的剧变

汽车市场里从来不缺乏颠覆,但颠覆的到来,却总是出乎意料之外。

上一个十年,各细分市场、各车企和品牌之间,界限日趋模糊,品牌个性渐行渐远。如今,面对下一个前景难测的十年,2021年,是一个新的起点和临界点。

这次上海车展的slogan,是“拥抱变化”。“变化”这个词,从来没有像这一届车展,如此让人感受真切。这直观的体现在两个数据上。

第一个数据,本次车展上亮相的新车(以中期改款以上为门槛)。大大小小竟然有接近一百款之多,历年之最!这多少体现了全球车企,在疫情后时代的焦虑,以及对中国市场的渴望。


第二个数据,电动车势力的崛起。粗略统计,本次车展上亮相的即将上市的电动车,差不多近30款,横跨新势力、自主、合资、豪华四大阵营。这些电动车势力,背后实际又有华为、博世这样的科技和零部件巨头在巨力角逐。而且,相当一部分电动车新品,是集中在20万甚至20万以上的区间。换句话说,电动车正在进入一个“高端玩家”聚集的时代。

所谓的品牌积淀和历史情怀,在新势力、新技术的冲击下,已愈发显得老态龙钟。这一点在二三线品牌上表现的非常典型。例如三菱展台、斯巴鲁展台。这些有情怀、有实力、有技术的传统车企,展台冷冷清清,人影都看不到几个。 

当然,新能源、智能互联并不是车企唯一的出路。事实上,传统车企特别是自主品牌,也努力在燃油车领域开辟新的赛道。这也是一种变化,同样能吸引到展台的人气爆棚。

传统车企的变革

如果说前几年传统车企在车展公开的新能源车是从概念展示到量产发布,那么如今则是把油改电或者非智能化电动车更换成为纯电专属平台、初具智能化的产品。以纯电动专属平台而言,大众MEB、丰田e-TNGA、现代E-GMP、奔驰EVA等相继登场。

德系早在18日的各种“之夜”上就摩拳擦掌,从全新EQS领衔梅赛德斯-奔驰EQ之夜,到BMW iX秀出中国首个“宝马集团之夜”,再到上汽奥迪品牌正式落地,老牌豪华阵容依然气场超群。而大众品牌首发的ID.6 X以及全新途昂家族,无论是品牌还是产品层面都包含大众品牌全新的变化与思变。

凯迪拉克LYRIQ宣告通用汽车彻底倒向“全系纯电动化”的节奏;福特展台首发全新高端中大型SUVEVOS,纯电SUV Mustang Mach-E和插混SUV锐际PHEV同台亮相;现代起亚展台上,起亚纯电动车型EV6、智跑ACE,现代IONIQ(艾尼氪)5等车型代表品牌以电动化为重点,掀起在华市场的反攻。

相对保守的日系车都在飞奔:丰田面对自己最短板的车机和智能化领域,在通过TMEC的本土化研发奋起直追,而bZ纯电动车专属系列的7款车型里,有5款符合中国客户喜好的产品将在2025年之前导入国内,使得丰田集团在华纯电动车型达到10款,涵盖混动车在内的电气化车型总数超过30款,占到销量的50%;原本不善自动驾驶的本田,成为首家量产L3的汽车制造商,车展上居然将智能功能作为招牌……

“受益者” 华为们

在我看来,作为行业外来者的华为,更像是类似风清扬一样的隐世高手,在纷繁、热闹的行业转型浪潮背后,默默积蓄力量,然后等着惊艳所有人,成为本届车展上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4月17日,华为就以ARCFOX极狐之名,推出了阿尔法S 华为HI版。据悉,阿尔法S 华为HI版是全球首款搭载3颗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可在市区做到1000公里无干预自动驾驶。此前,业界则对华为自动驾驶的技术水平几乎一无所知。

就像发布会现场那句slogan——“两个奋斗者伙伴,一部世界级好车”一样,华为虽然一再强调自己不造车,但可以帮助车企造车更好的智能汽车。合作伙伴负责打造智能汽车的躯干,华为负责丰富智能汽车的大脑和神经。

在华为展台,诸多B端客户则在华为智能座舱面前耐心排起了长队,等待着亲身体验。场外,华为概念股北汽蓝谷、小康股份则在近期创下了数个涨停。

华为、百度、地平线,自动驾驶领域的几大玩家,均出现在了上海车展上,与诸多汽车品牌分布在同一个展厅。

智能电动车带来的改变是什么?发动机、变速箱成为历史,电池、电机走上新舞台,在之后,芯片、算法打开新的竞争窗口。

曾经的传统车企有些发慌了,昔日最为倚重的核心技术,居然要被淘汰了。新的价值在新的领域升起,他们很陌生,既需要外界力量的推动,又担心他们夺走主动权。

所以,华为一次次提出“不造车”。在华为的理念中,智能汽车是在电脑的外面包了一个汽车的壳,而不是汽车的壳里植入了电脑。

这样的区别很重要,就算华为不造车,华为仍然可以主导汽车价值链的转移。而且,这个趋势很难阻挡,仍需要专业的人,继续做专业的事。

大疆也在新宝骏的发布会上刷了存在感,双方合作下的智能车,将在今年正式量产。

特斯拉的荒唐剧

谁也不会想到,上海车展最热的话题依旧离不开特斯拉。比起带有“新入场”红利的华为,显然“暴力抬走维权女”的特斯拉如今处在一半寒冰一半烈焰的撕裂状态。

没有一款新车亮相,风头却抢过了所有参展品牌——特斯拉女车主站在车顶维权的视频,光速传遍了社交网络。当天下午在某平台上,我看到“特斯拉跌落神坛”就成为了热搜关键词。

特斯拉展台在这个突发事件之后加强了安保举措,展台核心区包括之外的两米区域都不再允许观众进入。

尽管在3月份的销量中,特斯拉依然又在中国收获骄人战绩,但市场的规律动作,总是有延后但没有缺席,终将“虽迟但到”。正如2015-2017总有人不明白为何山寨之王众泰居然作恶多年屹立不倒,然而再延后数载,效应果然到来。

特斯拉其实没有真·自动驾驶,技术实力被消费者高估,名不副实、德不配位。更兼有妨害消费者隐私乃至国家安全的嫌疑。身边已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表示放弃购买特斯拉。

原本,特斯拉的成绩就不是“纯实力”的结果,身背特殊使命——在中国扮演对消费者科普智能电动汽车、拉动产业链进化的鲶鱼角色。而高于实力的获益,从来都是用一根头发吊着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勒斯之剑,偏偏特斯拉一面狂热激发消费者对未成熟技术的渴望和热情,一面又对体系化的服务和用户切身利益抱之以漠视、割韭菜的态度,以至于车展上闹出“暴力抬人”的荒唐剧。

旧王已死,新王当立。“彼可取而代之”的念头,我相信不少新能源车企BOSS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这句话。 

自主品牌的崛起

虽然本届车展的主题是“拥抱变化”,新能源车一定是重中之重,然而不做新能源,车企就没有出路么?答案是否定的。

例如坦克在上海车展宣布成为独立品牌,顺势推出了坦克700和坦克800两款高端旗舰,以3.0T的硬核动力,从商务豪华和机甲运动两条线切入高端硬派SUV领域。原本动辄百万级的全尺寸豪华硬派越野车,原来自主品牌也可以玩的!

长城皮卡推出了全尺寸皮卡、火炮、旅装炮、越野炮、乘用炮、黑弹、龙弹、火弹组成的“5炮3弹”皮卡矩阵。将皮卡这个小众品类,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再譬如领克在展台上最吸引我的,是领克全新推出的领克02HATCHBACK,搭载沃尔沃T5动力,零百6.2秒。号称年轻人第一台真钢炮。


当沃尔沃的动力搭载到越来越小的车上,领克的故事就有的可讲了。

自主品牌车企拥抱变化的方式,可以更激进、更多元、更加敢想敢做。说实话就拿领克02HATRCHBACK和全新一代高尔夫GTI相比,(至少从静态层面)我真不觉得02HATCHBACK差在哪里。无论动力、设计,都并不输对手。

德美日列强对自主品牌在主流细分市场的碾压,已经不再那么强势,甚至在皮卡、硬派越野、性能钢炮这样传统细分领域的优势都已不再。自主品牌敢于在这些非主流的细分市场里频频亮剑,这说明什么?说明主流市场已经容纳不下国产品牌的雄心,说明天真的要变了。

传统车企努力拓展非主流细分市场,力争将小市场做出大份额。这将是未来的变化趋势之一。 

写在最后

纵观气氛热闹、亮点多多的2021上海车展,可以说就是当下汽车行业的一个缩影,无论是各大车企,还是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或者跨界参与造车的外来者,都在“变”与“革”之间,努力与时俱进化。

中国品牌阵营,产品规划、品牌营销的变化悄然发生。变化的是产品力持续进化、智能配置的增减,革新的是营销思路的转变,更加专注圈层营销,并在品牌独立、产品命名体系上持续拓展着年轻化和可能性的边界。

比如,极氪品牌从领克品牌中脱胎而来;坦克品牌实现独立,欧拉在“吸猫”的路上越走越远,荣威也开始玩起花名,推出了“鲸”系列产品。

而在底层技术层面,中国品牌纷纷利用燃油车最后的一波增长期,努力夯实发动机及混动技术基础,伺机向全面电动化的过渡与转型。

从车展现场不难看到这一趋势的不少案例,比如,长城逆市推出了品牌第一款3.0L V6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比亚迪、长城则借助着DM-i、柠檬混动技术同样兼顾着“变”与“革”的平衡。

常常在想,我们为什么主推新能源,之前的答案是能源安全,现在答案或许是碳中和。但“弯道超车”似乎也在成为现实,只是,中国品牌不仅在电动化上做到了引领,更在智能化上有所超越。

拥抱变化,是因为这样的变化已经蔚然成风。跨过拐点,自然是全力奔跑。下一轮竞赛,中国品牌可以做引领,实为幸事。


图|网络

文|扯车无界

编辑|豆豆

END




快到吐,到底是种什么感觉?

十万的价格区间却是超越同级的表现

全新探界者RS靠什么打动年轻人?






 扯车无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