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继红 | 往事悠悠11:划草

 丁中广祥 2022-07-01 发布于江苏

划 草
江都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麾村人,丁中1966届校友。
筢子,用以搂柴草的工具,在我们老家麾村称之为“划子”,是农村不可或缺的一种小农具。

划子,多用竹子做成,过去篾匠店都做,将一根两米来长的竹竿的一端均匀地劈成若干条,用火熏烤使其呈扇形张开,并将末端弯成手指半握状,再用细蔑固定成型,这样一把长杆竹划子就做成了。现在多用钢丝做成的划子,更美观经久耐用。

在打谷场上处处离不开划子,碾场脱粒大批的草打尖移开后要用划子将碎草稳子剔除干净;散落在场头边边角角的零星乱草要用划子将其聚拢清理打扫;晒粮时要用划子把晾晒在场地上的谷物摊薄摊平,等等,无所不用。而用划子把柴草搂在一起,在我们老家叫“划草”。

▲竹篾划子

▲铁丝划子

在我们老家,上了岁数的人对划草都有着深刻印象,因为那时烧草严重短缺,多半要靠划草来作补充。说起那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往往想到的是缺衣少食,却忽略了没草烧火的困惑。

那时虽然耕地不比现在少,但农业生产整体水平低下,粮食产量不高,不仅粮不够吃,连草也不够烧。况且生产队里都养牛养猪,也要消耗大量的草。夏初,割了麦子,好麦秸生产队留下刷刷草打苫子,剩下的还要留足烧猪食做燃料,再剩下的才能分给队里的各家各户。秋末,稻草先要留足喂养耕牛的牛草。那时还没有拖拉机之类的农机具,牛是农家宝,耕田耙地少不了,一个生产队最少也得养三四头牛,一年到头要吃几个大草堆,能分到各家各户的稻草已所剩无几了。煤炭倒是有的,但得要钱买,那时农民除了挣工分,基本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哪来钱买煤炭?光有钱还不行,还得有煤炭票才能买到,普通老百姓到哪儿去弄票啊?

锅里无米难成炊,灶里少薪难为计。于是人们便想方设法寻草、划草,以弥补烧草不足之困。

“打巴根”是过去寻草的主要方式之一。巴根草是一种紧贴地面、根根相连的草,用小锹将田埂路边巴根草连根带茎铲起并敲净晒干,老家的人称之为“打巴根”。晒干后的巴根草比较耐火,有的人家一个冬季能寻一个小草堆。除了打巴根那就是划草了。

那时只要一闲下来,大人小孩都争先恐后的到处划草。每家都有一把或几把小划子,有的人家还配个大划子,也是竹子做的或钢(铁)丝做的。大划子大概有一米多宽,划齿又粗又长。小划子两手握柄侧身往前划,适合田间小路、沟沟坎坎、边边角角划草;大划子则用根绳子系着,套在肩上,像牛拉犁一样往前拖,所过之处,杂草尽被囊括划齿内,适合在大路上或者田间操作,小地方施展不开。

▲大竹篾划子

夏收季节,麦子收完,大人们利用放工休息时间到田间手扯锹倒将麦桩拔起并堆成一堆一堆的;孩子们则用大划子拖、小划子划,就像一把把大刷子小刷子,在田里翻来覆去地刷,将折断散落的麦秸、麦穗聚拢起来,然后连同麦桩一起由大人挑回家。

秋粮收下,孩子们就拿划子去豆田划豆叶,杂草和豆叶一起划,有好扯的豆秸根顺手扯起,一堆一堆蓬松的豆叶夹杂着杂草、豆秸根,貌似挺多,傍晚家人来接,拾掇捆扎一担就挑走了。稻田里也有散落的稻草,但稻田较潮湿,有的还有小水塘,所有不大好划草,一般无人问津。

▲划草

冬天,孩子们拖着大划子,拿着小划子,划遍田埂坝坎、荒包坟丘,只要有野草枯萎的地方,总有划草人的身影。小树林也是划草的热门地点,树叶黄了,随风飘落,枯萎的小树枝,大风一刮也有部分折断落地,你可以尽情的划。虽然树上也有若干小树枝,但你不能去折,因为那是生产队集体财富。一个冬季下来,除了大树小树以外,地上的杂草、葛藤被收拾的连野兔看了都会哭。表面松软的土层上,划子划过的痕迹纵横交措,已经被打理的干干净净。

▲划树叶

提起路边划草,总会让人想起那一幕幕有趣的场景。秋收结束后,麦子种了,公粮交了,口粮分了,余粮也卖了,此时生产队就忙着分草了。分草一般按人口按工分分配,并由男劳力挑担送到各家各户,老家的人称谓之“发草”。发草时挑草的担子难免会擦到地上、刮到路旁树枝上而有些许抖落抛撒,这时就会引来一波一波的孩子们沿途划草,落在路上的、刮在杂草从中的、挂在小树杈上的,都难逃孩子们的划齿。有的还追着发草的担子后面跑,有用脚踩踏拖在地上的,一踩一大抱;有用手去拽虚挂在担子边上的,一拽一大把;更有甚者竟用划子逐人家担子,有的还能逐几根草,有的连划子都逐到人家担子上去了,引来小伙伴们阵阵嘲笑和挑担人的一顿臭骂。

▲肩背划草

划草虽说技术含量不高,但却是一项娴熟度要求颇高的技巧活儿,操作起来很有讲究。拖拽大划子要匀速行走,走快了划子会跳,此前划起来的草会趁机从划齿眼皮地下逃脱,走慢了会将地上的石子泥块一起划了进去,费力不说,划的草也不干净;使用小划子双手握把的力度要适中,力度小了划子会在坎坷不平的地面上跳来跳去,浮在上面划不起草来,力度大了划齿嵌入泥土勾起砖块,很容易会损坏甚至折断划齿。

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多种方式划到的各式各样的草,还要经过晾晒干透,分门别类地堆起“草垛”并苫上穰草(稻草)储存,其时村中的院落内外、房前屋后以及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划草划来的“草碉堡”。

如今好了,家家用起了煤气、液化气,电饭锅、电饭煲,电磁炉、微波炉,应有尽有,再也没有人因为“灶里少薪”而犯愁了。烧草的土灶已不多见,农作物的秸秆多半粉碎还田了。田间垅头的荒草长的比人还要高,林子里的落叶一层压一层,皆已无人问津。划子虽然现在还有,但划草的场景已不见踪影。回首当初拾草、划草的情景,仿佛变成了远古时代的往事,然而,在我们的记忆中,那却是一道永远无法抹去的风景,在烛光摇曳中诉说着那年、那月、那段岁月中的趣事。
往事悠悠系列01水车   02打水   03挑电灌   04方整化   05绞关化   06食堂化   07小口深塘   08炸麻虫   09大印   10舂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