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寿读图#第177集南京路步行街后面那些小弄堂

 徐汇老寿oykxhg 2022-07-01 发布于上海

  看看视频,听听上海方言,了解上海的城市变迁过程。

  很少有人会注意南京东路步行街后面的弄堂,很多上海人也是听说过而已,归纳起来应该有这样几条:香粉弄、石潭弄、盆汤弄、五福弄。当然再往北还有南无锡弄和北无锡弄、龙泉园等。

  先来讲香粉弄,它辟筑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因路旁有香粉室的货栈,存放蛋粉胭脂,香气四溢,故称香粉弄。

  虽然后来香粉已经不是这条弄堂的主要经营品种,但是弄堂名一直流传至今。

  接下来是盆汤弄,这条弄堂是与南京东路平行的一条小弄堂,它也是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辟筑。原盆汤弄包括此弄及今山西南路的中段(当时亦称盆汤弄),它从东面的山西南路开始至西面福建中路,总长214米。

  早年由于上海人都没有家庭浴室,洗澡都是到公共浴室解决,而这条弄堂的两侧因设有盆汤浴池而得名,而我对于它的印象则是刚刚开出租车时(1976年),这里面有一家小旅馆是崇明人扎堆的地方,有点类似于崇明驻沪办事处,吴淞码头到崇明的早班轮船时7点多钟,于是那些需要回崇明的乘客都会提起一天预定车子,我们上班后一看这种预订单都是叫苦不迭,那时的出租车就是机动三轮车,四面透风,车速最快也就是每小时六十公里,没有高架桥,冬季一路开过去真的是十分辛苦,而且崇明到吴淞的人虽然不少,这时候要车的人很少,所以基本上时空驶回市区。

  接下来是石潭弄,这条小弄堂我们曾经在介绍刀片楼时提起过,它实际上是从九江路开始(现在的海伦宾馆与置地广场之间的小夹弄),一直到北面的南苏州路。它1866年前就辟筑了,曾经还有一个相当官方的名字:当时直隶省(今河北省)之名作路名,称直隶弄。1943年改名为直隶路,1964年更为今名。总长549米,因为部分路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大家关注的往往是中间的一段。

  其实它的路南段还曾经有另外的路名,这就是因为原来有过保安司徒庙(虹庙)的虹庙弄,虹庙亦于六十年代初关闭,虹庙弄之名遂逐渐消失。

  虹庙原名矴沟庙,清嘉庆年间称保安司徒庙,俗称虹庙或红庙。南京东路496号。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曾是上海香火鼎盛的寺庙之一。清光绪初,由于南京路日益繁荣,该庙香火日盛,增设殿堂,广塑神像。正殿供观音,信奉者以妇女居多。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每逢观音诞辰及每月朔望,庙里香火旺盛。后来因各种原因关闭后改作它用,但是过年过节时还不时有不少老年妇女到弄堂的侧门来祭拜。十多年前虹庙由一家私人房地产企业维修后充当画展的场地,后来又回归到宗教场所,开了没多久又开始大门紧闭。

  现在资格老的上海人寻到这些小弄堂一是买羽绒服,二是找厕所,盆汤弄69号的厕所有上百年的历史,这也是租界带给城市文明管理的一种方式,在四川北路公益坊边上也有这样一座公厕,不少老房子爱好者都会去膜拜。这次土地征收中看样子都不会保留了。

水泥基座,铁箍,洋松是公共租界电线杆的标配。

淮海中路上居然还能找到这种法租界时期的电线杆。

  盆汤弄中让老房子爱好者被感兴趣的还有上百年历史的电线杆,原来安庆路还能看到这种电线杆的痕迹,现在仅存于盆汤弄了,大多数对上海租界历史感兴趣的朋友都懂得,怎样辨别上海租界区域只要从电线杆的构造就可以了,公共租界就是用这种水泥基座加铁箍围起来的方形洋松电线杆,而法租界则直接用三角形钢筋混凝土做电线杆,现在能够找到这种电线杆也需要一点耐心了。

石潭弄五福弄转角上的电线杆快成文物了。

  这地方之所以还留存这种电线杆,是因为弄堂过于狭窄,施工难度太大,想不到居然成了文物,但是土地征收以后呢?

虹庙对面的烟纸店动迁补偿款五百万。

天津路五福弄口。

  前段时间趁着开始土地征收,居民们较为友好的状态下,还到部分老屋的内部看了看,确实居住的状态极为恶劣,幸好部分居民已经在疫情爆发前已经搬离,否则封闭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太辛苦了。

五福弄 

  今后这些小弄堂很有可能随着高层建筑的拔地而起而消失,于是城市的肌理就此会改变,但是这段历史还是需要留存,因为这毕竟曾经是繁华南京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关于南京路附近的内容我还写过:#老寿读图#第133集南京路背巷的夜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