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特等奖黄天羽:“1 N选1”混合教学模式

 浪逸书生 2022-07-01 发布于江苏

参赛心得与体会

在上次大赛的颁奖典礼上,北大的汪琼教授讲了几个字很关键:“抓住要害、鲜活有特色”。什么是抓住要害?我觉得就是找准自己课堂中存在的真实的、痛点的和关键的教学问题。针对这些教学问题,总有一些办法能够解决它,达到你所要建立给学生的教学目标。

如何准备比赛

近期我也阅读了本次大赛的通知要求,与上次不同,这次需要提交4份材料,按我的理解,这4份材料中首先混合式教学设计分了两部分,一部分要交这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创新设计、混合式设计,另一部分要交一次混合式教学设计方案;提交的第二个材料叫一个学期的教学日历,这个教学日历关注的是一门课;第三要提交一次教学设计案例的说课视频,它关注的一部分是一门课,同时还关注一次混合式课程的设计;第四是一次日常授课的教学实录,提交一个课堂录制视频,这个是一节课。在准备所有材料之前,我认为最先需要先规划好一个学期的教学日历。各位老师开展混合式教学可能已经很多学期了,要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学期,把这门课程的教学日历重新规划好,跟我们所开展的教学设计和一堂课混合式的设计要能够完整地自洽起来。

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特别是混合式创新方面,我们要重点关注课堂教学。其实混合式教学的本质还是在课堂内开展的教学形式,只是同时又利用了教学资源,扩展了时空范围,可能在课前开展学习,也可能在课上实时的跟线上的老师或者某些实验室有交流互动。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其实都不能忘。授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有很多老师会把这些名词写进教学创新,不但要写,还要在课堂教学里面对它有印证,比如要把它充分在自己的课堂录制视频中体现出来。

另外,我们所有的材料都要体现现阶段的课程思政,这个是不能忘记的。都说没有课程思政就不是教书,叫做教书不育人,我们一定要在方方面面把自己的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进去。

这个是我对教学设计文档的准备建议,我把这张表截屏了,按照左右两页区分,左页的环节是混合式教学创新设计报告,是针对一门课开展的,所以左边叫做《一门课的教学创新设计》;右边这侧叫《一次混合式教学设计方案》,这里面体现的混合式的思想,还要融入到整个课程设计方案和教案里面。

关于左侧教学创新设计报告的小文字里有非常多的点,比如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学生情况等等。我会把这里提到的关键点列为小点,比如1叫做“学情分析与课程目标”,里面的1.1就是“学情分析”,1.2就是“课程目标”。学情分析中一定会有要求中所谈到的办学定位。这点其实也可以有体会,我们虽然开展不一样的课程,但办学定位体现的恰恰是你这门课程的特色。

在教学设计思路方面,非常核心的就是重点解决的问题。我们教学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传统课堂中,在没有混合式、没有线上资源之前我们的课堂存在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找准了,面向这些问题通过线上资源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才是混合式教学设计完整的思路。同时还要完成课程内容,以及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新建的教学资源的应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以及我们的成绩评定、课程评价、改革成效等等。我们既然做教学改革,就一定获得成效,这个成效可以是本次课程所带来的学生成效、本门课程带来的学生成效、对本专业学生在学了这门课后在专业成长路上的成效、他毕业之后所形成的人才培养的成效等等,可以进行更多的扩展。课程的教改效果达成情况,我们有没有完成这个目标,创新点是什么,以及这个课程的教学模式有没有具有一般的推广价值。这是教学创新设计这一部分。

这一部分是一次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设计方案,这跟教案非常相似。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关注到标题点,就是一次混合式的教学设计,而且这个教学设计一定要跟课程录制相互印证。比如你提到一种讨论式的课堂,一种启发式的课堂,专家在看到我们的文档之后就会翻看视频。还有一点要提到的是特色和创新,其实特色和创新不同。创新跟科研一样,要强调的是纵向比较,有新的变化,有率先思想的突破;特色是自己的特点,比如自己所在专业的特点导致这门课程有自己特有的方式方法,还有一些自己对资源的巧妙利用。

我再说一下对说课视频的录制建议。我之前录过几次课程说课的脚本,我会按照整个要求的时间,如果要求10分钟,我会写一个2500字的脚本,然后按照这个脚本精心制作PPT和录制视频,在很多录制条件下都有题词器或者绿幕,可以帮助我们非常便捷、非常轻松地完成录制。一般一个10分钟的说课视频,可能脚本、PPT需要做几天,但是录的过程可能就是1—2小时。在录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着装得体,给专家的感觉是你是认真对待的

关于录制课堂视频,同样建议大家提前能够准备好,一次录制成功。一般课堂录制都不让做后期,我建议老师千万不要设计成“演”,我们都非常有教课的经验,只要提前准备好,录的过程中非常自然就可以了。在课堂录制的时候,我们教学设计中所提到的关键点一定要体现出来,特别是在文字中多次出现的,比如说“以学生为中心”,当你反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时候,专家会在你的文字中找你是如何以学生为中心的,既然是以学生为中心就不是老师在课堂上自己在那一讲讲整堂课。包括提到的研讨式、实时评价反馈,在我们课堂实录中能不能展现出来,虽然课堂实录只是一次典型的课程,这次典型要精巧设计,把尽可能多的创新元素和自己的特点元素体现出来。

我这里给出了一个BOPPPS模型,其实它是一个经典模型,在我们的混合式教学中它非常有效。这个模式是让学生能够理解知识,通过自己的反思能够掌握知识的过程,所以建议各位老师在课堂实录的过程中把这个思想体现进去。最后一点,关于课堂录制。除了关注老师之外,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其实我在给学生上课时非常关注学生的表现。这是我一次课堂实录,我把学生的表情都截下来,在这样的课堂中如果我们讲的课程是有效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会是积极的,大家会有对我们所抛出来的问题表现出饶有兴趣的表情,有这种轻松活泼的享受课堂的表情,有专注认真学习内容的表情,有热烈投入交流的表情。其实专家除了看老师之外,真的也在看学生的反应。所以建议老师们,录制之前跟学生们也要有一定的沟通跟交流。

参赛项目回顾

接下来,我就上届大赛中我的参赛项目做一个分享。我讲授的这门课程叫做《软件工程基础训练》,我提出了一个叫“会编程到懂软件”的混合式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首先,我觉得我们要想开展教学的设计,要以问题为导向,找准教学问题就变得非常重要,所以第一个是强化专业认知,找准教育教学问题。

我开设的这门课程是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大二上学期的课程,也是教育专业认证的支撑课,课程名字看是讲授和实训相结合的课程,帮助学生提升软件工程基础理念的能力。在整个课程的背景介绍情况下,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也很重要,我的学生在开选这门课程之前已经具备了程序设计的基础,就是他已经学习了C语言。

软件工程专业本身就是立足国家战略,响应国家号召,开展特色化软件产业人才培养,它也是为了解决我们自主产权数字“芯”困惑的问题。在“特软”的大背景下,希望我们培养的软件人才是行业背景下,能够构建中国自主生态体系的软件人才。作为教师我们就要思考,如何树立软件工程的专业认知使命感,引导学生树立这种软件报国的伟大志向,建立开源软件。同时,能够对接产业需求,不单单会编程,还要把懂软件的认知提前。

然后就开始分析我的课堂上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因为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容易,先进领域少,导致学生兴趣激发困难,而且对软件来说编程要求很高,软件的方法又很广,课内学时有限,所以学时供给不足,同时我的课程是大班课程,学生很多,所以因材施教很难,个性教学缺失。这是我找出来我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混合式课程建设。首先针对我们提出的教学问题,第一个是先进领域少,兴趣激发困难的问题,我们引入了先进的技术,构建了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专题MOOC,同时引入了我自己所在科研团队开展的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的关注点,从编程类案例问题向实际的应用类软件工程问题转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针对学时少的问题,通过MOOC线上的时间对它进行扩展,引入了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在线上我们精讲Python语言中的难点、重点,课后开展密集训练,重构了我们课程线上12+12学时,讲授24学时和实践24学时,从根本上解决了因为学时不足带来的会编程到懂软件的问题。第三针对大班学生多、因材施教难、个性教学缺失,我们建立了N门专题MOOC,每门专题MOOC的内容只有8—12学时,对学生是轻量级的学习,在这里涉及了很多的先进领域,包括科学计算、三维可视化、数据分析、爬虫、游戏开发等等,学生们通过学习这样的课程开展自己的实践项目的创新设计,学生在它最后开展的实践项目的规模性、创新性、先进性和个性化上都体现地非常明显。

针对上述三个问题所采用的办法,我们结合了“1+N”共7门慕课开展了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达到了自主线上学习、课堂精讲提升和课后密集训练这样的教学组织,也重构了三阶段的课程。

第一阶段是基础编程和强化编程。我们通过在课上引入计算生态的概念,讲解程序设计语法中的难点重点,课后通过密集的编程训练,让学生们夯实语法基础。

第二阶段是实践领域,引入了6门专题在线课程。在课堂上重点是每个专题给出一个案例进行讲解,同时让学生们根据案例,以案例为兴趣,来选择自己创新的综合设计,在课后同学们针对一个自己选定的领域开展具体的线上学习。

第三个阶段,开展项目实践的过程。课堂上我们重点讨论软件工程的方法,通过分组分专题的研讨,来帮助学生们做到知一懂多、学一会多,同时通过项目交流交流展示的环节,让同学们把所有领域都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三个阶段课程的重构,我们实现从会编程到懂软件这样一个教学目标。

整门课我们设计的考核机制是过程化全编程,将我们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每项任务都进行了分解,整个课程是一个百分制构成,同时同学们在这门课上需要线上学习一门Python语言和“N选1”门专题,可以说无论是高阶性还是挑战度都不小。

课程创新点,我总结为:构建了面向创新实训、线上引领、线下拓展的混合式教学方法,也建立了多门MOOC有机融合下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同时结合慕课构建了《软件工程基础训练》课程的教学体系。

最后,做一个简短的总结:一、坚持问题导向来挖掘我这门课程所面临的教学问题。二、建设这门课程的混合式课程,线上线下融入N门MOOC。三、探索了可以推广的“1+N选1”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构建很多个专业认知中都能起到作用,不单单是在我们软件工程专业。

请问课堂实录怎么才能高效地呈现以学生为中心?

我觉得课堂实录中不能以自己为核心地讲,当然要学生参与。而且也不能禁锢于翻转课堂,我觉得还是要关注对学生的启发,在启发学生之后他的思想会有所前进,这种前进,往前往后往左往右,都可能呈现多种多样的形式。这种多样的形式能够往正确的方向引导他,让他能够往前迈进一步,能够对知识有更好的掌握或者更好的理解,我认为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请问课堂实录怎么体现创新元素?

在我的课堂上,因为我们的实践平台是一个及时反馈的平台,所以我在我的课堂上引入了自己新建的一些资源,包括科研反哺教学的一些元素,在课堂上要体现出来,而且要明显地说出来,让专家能够看到。包括混合式教学的一些形式还是根据你个人的设计。

素质目标在授课时要不要告诉学生?

还是不要告诉学生,课程思政的融入真的是不要刻意,一定是润物细无声的。但是我会在每一堂课的PPT主页封面的下一页给到教学日历,就是这个学期每堂课要讲什么,当前讲到哪儿,再下一页PPT就会给学生知识回顾,再下一页就会把这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告诉大家,我还真是刻意把素质目标隐藏了。但是每堂课程,特别是在做教学创新和比赛的时候,课程思政的点就要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进去。

(文章转载自“清华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扫码观看回放

班级邀请码:152JD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