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冲砂是什么东东?

 熔模铸造每天学 2022-07-01 发布于陕西
有个新朋友问我什么是冲砂,我在我们企业的流水卡片上也经常看见冲砂两个字。我在《熔模铸造手册》以及《铸造手册6-特种铸造》上都没有查到与其相近的词,我在一本由陈国桢,肖柯则以及姜不居编写的《铸件缺陷和对策手册》上看到了砂眼这个词语。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对于熔模铸造的缺陷可能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当然,也可能是我自己孤陋寡闻而已。

我在《铸件缺陷和对策手册》书上看到了关于铸件缺陷的两个标准,一个是JB302-62,还有一个是GB5611-85。在第一个标准里,孔眼类缺陷有“砂眼”这个缺陷,在表面缺陷类里面有“夹砂”这个缺陷。还有一个“落砂”的缺陷。但是,这些缺陷都是针对砂型铸造,因为里面有“型砂”两个字。

在GB5611-85铸件缺陷这个标准中,在多肉类缺陷中有“冲砂”这个词语,还有“掉砂”这个词语,与我们平常流水卡片上使用的词语一致。在表面缺陷类中有“夹砂结疤(夹砂)”这个词语,在夹杂类缺陷中有“砂眼”这个词语。

我们先来看看标准是怎么解释这些缺陷的。先来看看JB302-62中的解释。

1.砂眼:在铸件内部或表面有充塞着型砂​的孔眼。
2.夹砂:(包砂、起夹子、起皮子、起格子、夹层起砂)在铸件表面上,有一层金属瘤状或片状物。在金属瘤片和铸件之间夹有一层型砂。

再来看看GB5611-85铸件缺陷中的定义。
1.冲砂:砂型或砂芯表面局部砂子被金属液冲刷掉,在铸件表面的相应部位上形成的粗糙、不规则的金属瘤状物。常位于浇口附近,被冲刷掉的砂子在铸件其它部位形成砂眼。
2.掉砂:砂型或砂芯表面局部砂块在机械力作用下掉落,使铸件表面相应部位形成金属突起物,其外形与掉落砂块很相似。在铸件其它部位往往出现砂眼或残缺。
3.夹砂结疤(夹砂):与JB302-62一致。
4.砂眼:铸件内部或表面带有砂粒的孔洞。

在一本《铸件缺陷图谱》中,按照国际铸件缺陷代码及分类,将角部夹砂、冲砂、掉砂划入多肉类缺陷,将夹砂、剥落夹砂、涂料结疤划入严重表面缺陷类中的铸件表面凸起金属片与铸件表面平行的小类别中。但是在这里有提到熔模铸造的字眼。

实际上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应该知道,冲砂、掉砂以及砂眼这些名词都是从砂型铸造中借用过来的。因为砂型铸造在我国的应用远大于熔模铸造,所以可能不管是专家学者或是实际生产者都习惯了砂型缺陷的称谓,最后习惯成自然后,就不约而同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砂型铸造与熔模铸造铸造,不同的无非就是模型。而砂型和型壳又基本上全是砂子组成的,所以,借用也无可厚非。

至此,我不知道这位朋友了解什么是冲砂没有,实际上我还是比较倾向于冲砂是由于冲走了砂而形成多肉,另外地方则多出了砂眼的解释。另外,解释中提到内浇口附近。因为内浇口是金属液长流之地,金属液的热冲刷以及机械冲刷会对这个区域的要求要高出其它地方很多。所以,如果这个地方浇注完后多肉,你就可以叫它冲砂。至于夹砂、掉砂我就不再赘述。

还有一点就是内浇口直对型芯,这是一句题外话,但是提醒一下,尽量避免这种设计。

那么,冲砂的成因是什么哪?我想还是从两个方面着手:1.设计。2.型壳的干燥、焙烧。之所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原因在于设计是上层建筑,高楼大厦设计不好,建筑工人废灯熬油造出来的也不过是一座建筑物的样子而已,因为质量首先是设计出来的。这里的设计指的就是铸件工艺设计,包括浇注系统设计,干燥时间等等。型壳的干燥、焙烧为铸件提供坚实的基础,好的型壳质量是铸件质量保证的一半。

好了,这位朋友,不知道你满意吗?

图一,这两个是不是难兄难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