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小楷《金刚经》,字字精心

 龙岩半主 2022-07-01 发布于广西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比喻智慧能断烦恼,主要宣扬大乘般若空宗思想。因简短易读,思想清晰,前后一贯,以故古来传持、敷弘称盛。相传诵读或抄写此经,可以得诸善报。我国历代文化名人、书法大家,如王羲之、柳公权、苏东坡、黄庭坚、弘一大师等,都曾手书《金刚经》流傅于世,佛学经典与书法交辉相映,堪称书法极品。

北宋苏轼一生参禅礼佛,抄写《金刚经》多次,《苏轼文集》、宋洪迈《夷坚志》皆有记载。由苏东坡手书的《金刚经》,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书法极品。他的书法笔圆韵美、天资焕发,隽永深远、耐人寻味。苏轼与佛禅也渊源颇深,他不仅熟读佛经,深通佛理,更是将佛学思想渗透到其文学创作之中。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于公元前994年间(约中国周穆王时期),成书于古印度。又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是如来世尊释迦牟尼在世时与长老须菩提等众弟子的对话记录,由弟子阿傩所记载。是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为出家、在家佛教徒常所颂持。“般若”是梵文音译,意为“通达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圆融无碍,恰到好处,绝对完全的大智慧”。“金刚”,喻指般若如金刚一样锋利无比,能破除世间一切烦恼与偏见。“波罗蜜”,意指超越生死而度达解脱的彼岸。经题的意义,指以金刚一样无坚不摧的大智慧,破除一切烦恼执著,超越生死而达到永恒安乐的归宿。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

本卷《金刚经》是鸠摩罗什首译本。鸠摩罗什译为童寿。其父亲是印度人,后移居龟兹国,母亲是龟兹国公主。母亲生他不久便出家,罗什也就跟随其母一同出家。幼年到北印度迦湿弥罗修学声闻三藏。回龟兹时经过莎车国,遇到大乘学者须利耶苏摩,转而归向大乘,鸠摩罗什回龟兹时已经是满腹知识的法师。苻秦王苻坚派吕光攻打龟兹,迎接鸠摩罗什来华。吕光攻破龟玆后护送鸠摩罗什回国,在半路上得到苻坚淝水战败的消息,吕光即宣告独立,国号西凉,在今甘肃西部。等到姚秦兴起,国王姚兴信奉佛法,特派大兵攻西凉,这便将罗什迎接至长安。当时的佛教优秀学者都集中到长安,从鸠摩罗什处禀受大乘佛法。鸠摩罗什便一面翻译一面讲学。鸠摩罗什所翻译的大乘经论甚多,如般若、法华、净名、弥陀等经,智度、中、百、十二门等论,信实而能达意,文笔又优美雅驯,在翻译界被认为是第一流最成功的译品。所以,鸠摩罗什的译典,千百年来受到国人的推崇,得到普遍的弘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