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醒龙《天行者》:一群在“血沃之地”里扎根的奋斗者

 寒武幽兰 2022-07-01 发布于山东


《天行者》是当代作家刘醒龙的长篇,首次出版于2009年,于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这本书秉承了作者现实主义的风格,笔触细腻朴实,反映关注了一个很特殊的群体-----民办教师。

之前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人生》,它们里面都有提及,说孙少平和高加林高中毕业后,都当了民办教师,当时对这个没什么概念,所以没往心里去。

直到看了这本书,我才去了解了一下这个群体。

民办教师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我国中小学教育刚刚起步时,在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村,乡村和当地政府共同出资组织民办教育,民办教师的工资由乡村和政府各出一半。改革开放初,我国教师队伍中有1/3是民办教师,1992年以后,国家陆续出台了“关、转、招、辞、退”等政策,到2000年为止,民办教师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这个群体也退出历史舞台。

在几十年中,广大民办教师为乡村教育事业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但有的民办教师素质偏低、年龄偏大,历史遗留问题较为复杂,有很多未能妥善解决。随着社会国家发展,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困难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后来,终于在新世纪起点,国家妥善安置了这一群体的问题。

而这本书就是以界岭小学的几位民办教师的经历为典型缩影,反映了当时这个群体的普遍生存生活和工作状态,既有挫折困难、掺杂些许功利之心,也怀揣拳拳赤诚的大爱往前走,以余校长为首的民办教师们,撑起了整个界岭地区不断崛起的信心和希望。

在这些普通的民办教师的生活中,他们始终在平衡多方面的关系,而正是这些关系的平衡,让这群人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显得熠熠生辉。

首先,和村里的关系。

所有民办教师一半的衣食父母是村子的财政教育支出,那必然要长时间地和村子里打交道。以村长余实为代表的村干部们着实不好对付,因为村子穷,村子越穷,村长越不想出钱办教育,教育越不发展,以界岭为代表的贫困山区会越来越穷,所以界岭是出了名的盛产男苕女苕(苕意思是傻,男苕女苕是指文盲)的地方。这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在这个恶性循环中起缓冲作用的,是民办教师。村里可以欠着他们一月35元/人的工资,他们也可以一次次主动交涉讨要,但这都是大人们之间的博弈,跟孩子们无关。

在余校长他们成为民办教师之前,他们也是这片土地的子孙后代。成长于这片土地,回馈于这片土地,这是每一位民办教师的下意识的举动。

他们的回馈是不厌其烦地教育好村子里的每一位学生,每天放学老师们都会护送学生们回家,家远在学校寄宿的学生,以余校长为代表的老师们还会自费给学生改善伙食,自费为学校修整教室。

我仍然对一个小情节记得非常清楚:万站长为了余校长他们的工资,去跟村长余实交涉,拿出一个余壮远(村长儿子)的作业本,里面满是批改和修正的痕迹,余实诧异,万站长给他解释说,余校长他们为了让学生回家不挨骂,都是让学生准备两个作业本,带回家的作业本是把修正过的作业重新誊抄的,所以上面才干净整洁。

尽管余校长他们与村里的交涉非常艰难,但他们从来都是斗争交涉归一方面,本职工作归一方面,他们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是为了对这片土地的教育良心而工作。

也就是说,与村里关系的平衡中,掺杂了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感情。

其次,和学生、家长的关系。

民办教师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跟现在的师生关系不同。余校长、邓有米、孙四海他们对学生的关系,亦师亦友亦亲人;跟家长的关系,更多的是朋友。

学生们无论状况如何,余校长他们的心都跟着他们,关心他们,看他们一路发展。比如说学生叶碧秋,上到初中因为初中老师举例子举了远近闻名的女苕(叶碧秋妈妈,但老师不知内情)来教育学生,叶碧秋就从初中退学,余校长他们跟着家长一路劝她,但叶碧秋就是不再去。后来因缘巧合,王记者托余校长找一个女孩当小保姆,余校长第一个就推荐了叶碧秋。在王记者的帮助下,叶碧秋一路自考,考上了大学。

家长们各家是什么情况,余校长他们基本上都了解,因为他们经常家访,与家长们也熟悉,在学校里有什么事情,家长们也会自发来帮助干活。

这都是关系密切的地方。

之所以说平衡,是因为有些家庭情况不好的学生,上着学上着学就慢慢不来上学了,他们心急如焚,还要挨家挨户去动员做思想工作;还有的学生家里关系复杂,比如说李子,她妈妈王小兰一直想和她那个瘫痪的爸爸离婚,她爸就是不肯离,王小兰只好偷偷和孙四海交往,但其中的矛盾和磕磕绊绊都是少不了来回折腾,最后李子爸和王小兰同归于尽,造成了无尽的悲伤;还有比如修教室的时候,那些学生家长没拿到村里的的工钱,就问余校长他们要,逼得余校长非得自掏腰包。

总之,家长与民办教师之间矛盾一直有,但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摩擦,毕竟他们的娃娃在界岭小学读书,余校长他们也尽心尽力,而且他们都很尊敬余校长这些民办教师。

再次,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界岭小学常驻的民办教师虽然只有余校长、邓有米和孙四海三个人,但是也会有像张英才、蓝飞这种镀金教师,有支教生夏雪、骆雨,对了,还有曾经也是民办教师的余校长的瘫痪妻子明爱芬。

说到同事和教育站,其实就不可避免地谈到民办教师转正,转正名额是个稀罕物,非常少,话说两个馒头分给三个人吃,必定纷争不断。

界岭小学地界小,民办教师们都住在一起,低头不见抬头见,邓有米、孙四海和余校长他们平常是亲密的同事,但也少不了会为转正名额的事斗斗嘴。因为作为民办教师而言,待遇差工资低不说,常年村里面欠他们工资也是很难交涉的,而公办教师就没有这些烦恼。在面对转正名额的时候,他们是竞争者。

但张英才和蓝飞这俩人转正的事,我就非常不解,张英才转正是余校长谦让给他的,蓝飞转正是自己偷填了表格硬要去的。

所以在这里面,就会出现一个平衡问题,转正是大家都要的,至于转正的是谁,怎么转正的,都是问题。当然,在这件事里,起最大作用的是余校长。对于张英才,青年前途大好,余校长权衡之下,把名额留给了他;对于蓝飞自私之事,余校长认为既然木已成舟,就不必再大脑一场,留有余地。

正是因为余校长的开明大度,张英才进修毕业后,又重回界岭,正是因为余校长的宽容,他和蓝飞母亲蓝小梅喜结百年之好,蓝飞也为界岭小学拉来赞助。

剩下的,孙四海、邓有米和余校长,他们也能在吵吵闹闹中拧成一股绳,风雨同舟。

与支教生的平衡,则显示于留与走。

界岭是个穷地方,支教生能来,则是界岭小学的福气。在支教生来的时候,余校长他们尽自己最大努力照顾他们,也把敬和爱给了他们。支教生是留不住的,在支教生来的日子里精心对待,则是对界岭小学最大的建设。

夏雪逝世后,其爸妈为界岭小学捐建教学楼;骆雨走后,也会向余校长写信,给出教学业务的建议。人情暖,地方的人气就会越来越旺,这是余校长他们平衡的功劳。

最后,与教学业务水平之间的关系。

民办教师们的拳拳教育之心是没的说,不过也有一个不得不重视的大问题,那就是教学水平素质问题。

民办教师们,如余校长、邓有米和孙四海,这几个人虽然教学多年,台风啥的都还挺好,但他们的学历学识水平是硬伤,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错别字、成语的错误解释等等。所以尽管他们大部分精力还是放在教学上,但余校长是抽出空来想这个问题了。

一方面是自知之明,一方面是两个支教生的启发,于是,他便到省城实验小学去学习,当然他的身份没能明面上是学习听课者,只是个看门老头,但余校长利用课后没擦干净的黑板来学东西,并且自己在学校放学后做讲课练习,还能模拟情境,非常灵活。所以,后来才获得了校长等人的交口称赞。

我觉得这非常可贵,业务水平是这个群体的硬伤,但他们也会拿出时间来反思,并且尽力去平衡这里面的关系,是教育者群体的自觉觉醒。

写在最后

民办教师这个群体虽然消失了,但他们曾经留下了如此灿烂辉煌的痕迹,正不断地给我们这些后来人以启迪和警示。由此,也就达到了刘醒龙先生的写作目的。

民办教师自身的生存境遇并不那么好,但他们仍然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事业,这不光是对教育的一片真心,更是对家乡的谆谆奉献。

记起当代作家韩少功在《我心归去》中的一句话,“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我突然明白,民办教师是将自己的毕生心血投入到了家乡的精神建设之中,在他们的努力下,他们的家乡逐渐地走出了一代又一代有知识的青年,而这群青年也会由衷感恩自己在成长中受到的这种呕心沥血的教育,从而慢慢实现薪火相传的梦想,达到从内而外的更新。

当我看到张英才返回界岭小学任教,叶碧秋考上大学,界岭小学盖起两层高的教学楼时,我不禁感动万分。

民办教师是真正的民间英雄,是那群在“血沃之地”扎根的奋斗者,也是天行者,自强不息,声声传响!

致敬。

END

文|京华

图|网络

编辑|京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