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有时而不明,是蔽于私也,去其私,无不明矣,君子之明明德,自明之也,人无所与焉

 读原著 2022-07-01 发布于浙江
   弟子精诚付出小有名气后,果然被“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句俗语说中了,跟很多支持赞赏他的人一同出现的还有不少对他的求全之毁,甚至恶意造谣,从没经历过这些事情的弟子显得有些惶恐,不得不来问先生解决之道。

  先生直接把《传习录》中的一段话拿出来让他读了数遍,他才稍有心释——
  
 毁谤自外来的,虽圣人如何免得?人只贵于自修,若自己实实落落是个圣贤,纵然人都毁他,也说他不著。却若浮云掩日,如何损得日的光明?若自己是个象恭色庄,不坚不介的,纵然没一个人说他,他的恶慝终须一日发露。所以孟子说“有求全之毁,有不虞之誉”。毁誉在外的,安能避得?只要自修何如尔!

  最后,先生又道:“很多人的一生失了轻重,本末倒置,被外在的东西带偏了,本质原因就是自身的修身为本之信仰不够笃定,一旦修身为本的信仰足够笃定,便能无忧无惧的让元神在位,识神退位,让良知作主,自去其私,这样喜怒哀乐未发即中,发而皆中节,一生至乐无穷,气定神闲。

  《传习录》中还有——

  问:'知譬日,欲譬云,云虽能蔽日,亦是天之一气合有的,欲亦莫非人心合有否?’
先生曰:'喜、怒、哀、惧、爱、恶、欲,之七情,七者俱是人心合有的:但要认得良知明白。比如日光,亦不可指著力斫,一隙通明,皆是日光所在:虽云雾四塞:太虚中色象可辨,亦是日光不灭处:不可以云能蔽日,教天不要生云。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皆是良知之用,不可分别善恶;但不可有所著。七情有著,俱谓之欲,俱为良知之蔽。然才有著时,良知亦自会觉,觉即蔽去,复其体矣。此处能勘得破,方是简易透彻功夫。’

  怎样让识神退位?

 黄勉叔问:'心无恶念时,此心空空荡荡的,不知亦须存个善念否?’
 王阳明先生答:'既去恶念,便是善念,便复心之本体矣。譬如日光,被云来遮蔽,云去,光已复矣。若恶念既去,又要存个善念,即是日光之中添燃一灯。’

  什么又是让良知作主呢?

 王阳明先生直言道:'日之体本无不明也,故谓之大明。有时而不明者,入于地,则不明矣。心之德本无不明也,故谓之明德。有时而不明者,蔽于私也。去其私,无不明矣。日之出地,日自出也,天无与焉。君子之明明德,自明之也,人无所与焉。自昭也者,自去其私欲之蔽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