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习录【九十三】

 廿氏春秋 2017-04-20
  惟乾问:“知如何是心之本体?”

  先生曰:“知是理之灵处。就其主宰处说便谓之心,就其禀赋处说便谓之性。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无不知敬其兄。只是这个灵能不为私欲遮隔,充拓得尽,便完全是他本体,便与天地合德。自圣人以下,不能无蔽,故须格物以致其知。”

  【译文】

  惟乾问:“为什么知是心的本体?”

  先生说:“知是理的灵敏处,就其主宰处而言为心,就其禀赋处而言为性。幼龄儿童,无不知道爱其父母,无不知道敬其兄长。这正是因为,这个灵敏的知未被私欲蒙蔽迷惑,可以彻底扩充拓展,知便完全地成为心的本体,便与天地之德合而为一。自圣人以下的,人们没有不被蒙蔽的,所以,需要通过格物来获得他的良知。”

  【评析】

  良知和恶念同生于心的本体——性。感知的东西与天理相应,即为“大性”的一方面,这种“知”便是良知;感知的东西与天理相逆,相逆则会扰乱“大性”,这种“知”便是恶念。恶念清除如冰之溶化;良知显现如水之透明。

  【Amore】

  心之本体为性,性中包含了良知与恶念,宛如情爱中包含了爱与欲,两者本就不可分。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为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此为心学四诀,或许也可见证人之一生---从出生之初的心之体,到初长大之时的意之动,到成年之后的为良知,再到死亡之际真正明白何谓格物去恶(此时往往悔之晚矣,如阳明先生悟道一般的人毕竟罕见)。心之体极难得,它曾经昙花一现,却最终成为了传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