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或无明性无二——《心经》杂说【12】

 新用户97560OBk 2022-07-02 发布于江西

一切无有真,不应见于真;

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原典】

之【妙用分第四】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译文】

既没有所谓的愚蠢,也没有所谓的明智。

【悟读】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如来,佛之十大称号之一。“如”,真如,含有两层意思。其一,凭借真如之道,努力精进,累积善因,终于成佛,故名如来,即真身如来;其二,通过介绍真如之道,普渡众生,增长智慧,消除烦恼,亦即应身如来。也有人把如来解释为,“如诸佛而来,故名如来”。

禅宗有两大基本原则。其一,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其二,出没即离两边。

边见有二,“空有”两边。修习之中,如果失去正见,极易堕入“空有”二边见,此谓邪见。

如果说不着二边,修习者或恐又生臆想,“大概有一个中间,去二边见有一法可得”。此依然没有离开执着心,尚有法执。

“出离了去二不着一”,即言出离了边见,不着一法。离一切分别执着,觉而不迷,即见如来清净本心,得大解脱。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是说既没有所谓的愚蠢,也没有所谓的明智。其实,这也佛家的一种修养境界,即“看穿看透一切烦恼,也就没有任何的烦恼”。

一切身心知见及周匝世界,皆因无明而依如来藏幻化而成,无明即烦恼;“无无明”是指断无明而除却一切产生的根源;既然没有所谓的无明,也就没有无明的消失,是谓“无无明尽”。没有相对,连相对也去掉,此逆向之思维。

六祖惠能说过,“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其中,“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主要是强调身处烦恼而心不乱,身居禅定而心不空。


天地何其大,人类何其小。上上人有下下智,下下人有上上智。任何的自大自是,皆为一种生命之病态。当然,过度的谦卑,亦属一种生命之无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