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百练:临江仙·离果州作(陆游)

 一中大语文 2022-07-02 发布于福建

临江仙·离果州作①

陆游

鸠雨②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注】①此词为1772年2月作者赴任途中经果州(四川南充)时所作。②鸠雨,俗谓鸠鸣为雨候,因称。

【译文】

       在鹁鸠乌的啼叫声中,雨水降落,草木青葱;燕子的新巢,都是落花和着泥土筑成。春光就好似美人一样。在分开的时候,明明心里缱绻不舍,但还是匆匆分开。

       只知道真情是容易表达的,哪里知道分别的离情别绪,难以真切地表达。水流去、云散后,他们也将分别而各自东西了。离别时,明月照着半个花院,旅途中和风轻轻吹着,像是在诉说着无边的愁绪。

【赏析】

       此词开头“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这两句组成对偶,意象结集丰富,颜色对照鲜明,基调自然,对仗工整,是上片词形象浓缩的焦点。“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把春光说成与美人一样,在相聚的时候,彼此间无限眷恋,但说到分手就这样依依不舍地分手了。这个比喻恰当,深挚地体现出词人恋春又惜春的真挚感情。“空眷眷”的“空”,是惜别时追叹之语,正是在“分袂却匆匆”的时刻感觉前些时的“眷眷”已如梦幻成空。这三句写景抒情,化浓密为清疏;疏而不薄,因有开头二句为基础,从而能够取得浓淡相济的效果。

  “只道真情易写”从惜别的常情着想,早已是预料中的“那知怨句难工”,从内心发出的感叹是实践后的体验。韩愈《荆潭唱和诗序》说:“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词人相信这个道理,但其结果不是这样,意思递进一层极言惜别之情的难以表达。“水流云散各西东”说明春光难以挽留,兼写客中与果州告别,词人与果州的朋友告别,天时人事融合在一起了。“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这两句也是对偶句,前句写离开果州前的夜色之美,后句写离开后旅途中的昼景之美。明月照着半个花院,旅途中和风轻轻吹着。词人陶醉在这样的美景中,虽不言情,却可见轻快之情,浓清丽又似含蓄有加。

  这首词上片以写景开始而以抒情结尾,下片以抒情开始而以写景结尾。全词仅插两句单句,其余全部用对偶句。单句转接灵活,又都意含两面;对偶句有疏有密,起处浓密,中间清疏,结尾优美含蓄。情景相配,疏密相间,明快而不淡薄,轻松而见精美。同时也抒发了词人的惜春之情,与友人的离别之愁。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新绿”“残红”两句意象丰富,色彩鲜明,写诗人离开果州时所见之景,虽正值仲春,但绿肥红褪,已有晚春景象。

B. “春光还与美人同”,诗人把春光比作美人,比喻新颖精当,深切地表现了作者对春光的眷恋,对春光消逝的惋惜之情。

C. “分袂”意为离别,与题目呼应;“眷眷”“匆匆”则强化了相聚的深情和离别的不舍,作品开始由写景转入抒情。

D. “只道”“哪知”两句,化用韩愈“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之句,作者不相信这个道理,因此反其意而用之。

2.请分析词的最末二句“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的精妙之处。(6分)

【参考答案】

1. D[“只道真情易写”从惜别的常情着想,早已是预料中的“那知怨句难工”,从内心发出的感叹是实践后的体验。韩愈《荆潭唱和诗序》说:“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词人相信这个道理,但其结果不是这样,意思递进一层极言惜别之情的难以表达。]   

2. ①末两句分别写了离开果州前的夜色之美,和离开后旅途的昼景之美,照应了词题。②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明月照着半个花院,旅途中和风轻轻吹着,词人陶醉在这样的美景中,表现出离别的不舍与赴任的轻松愉悦之情。③运用了对偶的手法,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每点3分,任意两点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