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想干事、能干事到干成事

 看看宝贝你好 2022-07-02 发布于江苏

教研员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他人”。从某种程度上讲,教研员的专业发展水平影响着一个区域的教育质量,打造高水平教研队伍是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努力搭建教研员“想干事、能干事和干成事”的成长平台,为教研员专业成长打好基础。

激发教研员“想干事”的自觉。教研员是一个特别的群体,是行在改革之前、做在教师之中、站在教师身后,引领教师不断走向成功的“身后的人”。所以,教研员要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而且这种影响力不止于专业影响力,更应彰显人文情怀、陪伴教师成长。要培养这样的教研员,管理者首先要做到与教研员“共情”,通过认真地看、沉默地听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与信任、体谅与关爱,让他们感受或体验到来自管理者的善意和真诚,他们也会将此传递给所带领的教师团队。其次,管理者要重视价值和目标引领。价值和目标会让教研员产生积极的心态,看清使命、产生动力。同时,也是他们努力的重要支撑,是一种无形的鼓舞和鞭策。再次,在管理过程中要加强正向宣传和引导,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对教研员多一些欣赏和鼓励,少一点指责和批评,为教研员“想干事”提供良好环境。

锤炼教研员“能干事”的本领。想干事是一种情怀、一种思想境界。有了这种状态,就有了干事的基础。为了让教研员“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从“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两方面为他们赋能。

做正确的事。当下各种教育理念和课堂模式铺天盖地,我们要帮助教研员从“乱花渐欲迷人眼”中进行辨别,确保方向不能偏。一是着眼于学生,着力于教师。教育的根本目标与终极价值是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研工作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着眼于学生”。因为教研员多数情况下不直接面对学生,而是通过改变教师进而改变学生。因此要“着力于教师”,提升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二是立足课堂,走向课程。教研员在研究一节节课的基础上逐步走向研究一类课、研究一个单元的课、研究一个学科,既要见树木又要见森林,逐步实现从教学研究者走向课程研究者。三是从学科立场到育人立场。教研员的研究要紧扣学科思想、思维方法、关键能力,以学生为重心充分挖掘学科育人价值,激发学生对学科的热爱。

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事关方向,“正确地做事”则关乎执行。我们围绕思想政治、专业能力、综合素养开展校级、处室、学科组、个体自主的四级研修,以提升教研员的学习力、研究力、指导力、示范力和管理力“五力”水平;通过工作项目化、项目课题化,破解学科建设和备考中的一些关键性难题;通过每年一次的处室工作坊,让教研员围绕教学实践中的难题开展智慧众筹……我们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让教研员在“事”上练,在实战中为“能干事”锻造一身本领。

提供教研员“干成事”的支持。教研员有“想干事”的自觉,有“能干事”的本领,也需要“干成事”的条件。比如,在房山区教育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区教委和区教师进修学校仍然保证相对充足的研究经费;我们还申请高端项目引智入区,带动教研员高位发展。2020年,房山区成功获批两个国家级研究项目,一个是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项目,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也让教研员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在同一个平台上学习和交流。二是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项目。借助这个项目,房山区建立了学生发展大数据融合平台,探索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这两个项目已纳入房山区“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为教研员“干成事”提供了比较成熟的环境和平台。

不仅如此,我们每年都要在教研员中开展“特殊贡献奖”的评选,既是对教研员“能做事”的肯定和认可,也是对“干成事”的一种激励。

“想干事”是态度,“能干事”是实力,“干成事”则是结果。我们要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有平台,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教研员队伍培养的过程就是激发教研员“想干事”“能干事”和“干成事”的过程。

(作者系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研修处主任)

《中国教师报》2022年06月29日第15版

作者:周长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