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击壤歌[先秦《论衡·感虚篇》中的远古民歌]

 见青黄 2022-07-02 发布于河南
击壤歌
先秦·佚名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00:00
画中画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chū
ér
zuò
1
ér
2
záo
3
jǐng
ér
yǐn
gēng
tián
4
ér
shí
yǒu
zāi
5
《论衡·感虚篇》
山水田园
民谣
生活
赞颂
劳作
译文
逐句全文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太阳升起就去耕作田地,太阳下山就回家去休息。[3]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凿一眼井就可以有水喝,耕田劳作就可获取食物。[3]
帝力于我何有哉!
这样的日子有何不自在,谁还去羡慕帝王的权力。[3]
注释
1
作:劳动。
2
息:休息。
3
凿:开凿。开凿。
4
耕田:耕田劳作。
5
帝力于我何有哉:一说为”帝何德与我哉“。帝力,尧帝的力量。何有,有什么(影响)。如果是”何德“,那就是有什么(恩惠)。[5]
摘要
《击壤歌》是一首远古先民咏赞美好生活的歌谣。这首歌谣用极口语化的表述方式,吟唱出了生动的田园风景诗。全歌用语纯净,不染尘灰,意境高古,文字流畅。四言的写作形式,为诗歌增添了一种长短抑扬的韵致。[2]
作品赏析
《击壤歌》是一首淳朴的民谣
前四句概括描述了当时农村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作者用极其简朴的语言描述了远古农民的生存状况和劳动生活。每天看着太阳作息,或劳作或休息。生活简单,无忧无虑。“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两句描述的是远古农民的生存状况的另一方面,吃和喝。自己凿井,自己种地,生活虽然劳累辛苦,但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最后一句抒发情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样安闲自乐,谁还去向往那帝王的权力?帝王的权力对我有什么用呢?“帝力”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指“帝王的力量”,也就是说,人们的自给自足、衣食无忧的生活是靠自己的劳动得来的,而君王对此并没有什么作用,这句诗反映了远古农民旷达的处世态度,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古朴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自豪和满足,反映了农民对自我力量的充分肯定,也反映了对帝王力量的大胆蔑视。
整首歌谣风格极为质朴,没有任何渲染和雕饰,艺术形象鲜明生动。歌者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怡然自得的神情,都表现得十分自然真切。[3]
创作背景
这首歌谣大约流传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传说在尧帝时代,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一边悠闲地做着“击壤”的游戏,一边唱出了这首歌。[3]
作品评价
清代诗人沈德潜:“帝尧以前,近于荒渺。虽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伪撰,其事近诬,故以《击壤歌》为始。”[4][1]
作者简介
佚名就是不知道这个人的名字,或者叫无名氏。佚名不是没有姓名的人,而是作者没有署名,或是由于时间久远等原因作者的真实姓名查无根据,或者根本就无法知道作者是谁。也有的是由于集体创作或是劳动人民从很久远的时候就流传下来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的作者就被标作“佚名”。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击壤歌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
[2] 郭丹,张高平,马超主编 . 国学课本 八年级 上 . 福州 :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4-07 . 33 .
[3] 余建忠 . 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 . 昆明 :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 . 1-2 .
[4] 徐天闵 . 古今诗选 . 武汉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3 . 4 .
[5] 师纶选 . 历代咏史诗五百首 . 广州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 4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