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游苏州三日——之二

 唯我英才 2022-07-02 发布于河北

  今天游览的行程是寒山寺、留园、七里山塘老街。

       寒山寺位于苏州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年—519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 。

      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明僧寒山、拾得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





寒山寺香火还是很旺的


大雄宝殿






钟楼,名闻遐迩的“夜半钟声”就在这里敲响。




两层结构的庙堂。楼下是“寒拾殿”,楼上是“藏经楼”,屋顶是唐僧西天取经的群像。



纪念寒山寺的创始人寒山和拾得。


寒拾泉


寒山寺佛教图书馆,露台中央有一铜鼎,鼎的两面分别铸有“一本正经”和“百炼成钢”8个大字。传说僧人和道士起了纷争,看谁的经文耐火烧。佛徒将《金刚经》放入铜鼎火中,经书安然无恙,就此在铜鼎上刻此八个字以示胜利。


没有靠近拍摄,有些模糊,可惜了。


寺庙里的僧人亲自作讲解,估计客人是当官的。


普明宝塔





寒山寺碑廊



  石碑上镌刻着唐代大诗人张继的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由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枫桥夜泊》让寒山寺名闻天下。



  《枫桥夜泊》使寒山寺声名大振,但是该诗在释义上多年以来也争议不断。据统计,古今中外该诗共有64个版本,争议主要集中在“江、枫”、“渔火”上面,不过那是文人学者之间的事,老百姓只是一乐而已。

     从景点的设置来看,它采用了江枫二桥的说法。

     江村桥






枫桥





枫桥码头


夜泊台


枫桥夜泊全景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现占地50亩,大致可以分为中、东、西、北四个景区。其间以曲廊相连,迂回连绵,通幽度壑,秀色迭出。留园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承德避暑山庄、北京颐和园并称中国四大名园。1997年,包括留园在内陆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虎丘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有2500多年历史,有“吴中第一名胜”,“吴中第一山”的美誉。是国家AAAAA级景区。

     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据传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






  断梁殿,建于元代,主梁是断的,用两根木料建成,是一种不合常规的建筑方法。





  憨憨泉 ,传说,憨憨是我国梁代著名的高僧,当时他的眼睛不好,虎丘山的方丈因为可怜他,收他做一个挑水和尚,有一次他挑水途经这里,因为感到累,于是就坐在这里休息,不知不觉中就睡着了,在梦中它梦见一位高僧对他说这里有一泉眼可通大海,醒后他就用双手触摸这片地,在这里摸到了一些青苔,他想有青苔就说明这地下一定有水,于是他用挑水的扁担在这里挖,大约挖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一脉泉眼涌了出来,治好了憨憨的眼睛,因这口井是他所挖所以取名“憨憨泉”


  吴王阖闾召干将莫邪为其铸剑,剑铸好后,吴王阖闾在此试剑,剑起石开。


  枕石。相传,晋代著名高僧生公,就坐在这块石头上看经书,疲倦了就睡在这块石头上。这块石头又称“蜒蝣石”,因为它形如蜒蝣(又名蜒蚰,形似去壳蜗牛),所以这块石头又称“蜒蝣石”。

       “枕石”二字传为明代苏州才子祝枝山所题。据说苏州才子唐伯虎携小妾秋香游虎丘,走累了,就枕靠着大石头休息,不知不觉就睡着。正巧呢,这天的另一个苏州才子祝枝山也携夫人来到虎丘,无意当中看到唐伯虎的这幅样子,就把他推醒,调侃了一番后,在石头上挥毫写下了“枕石”两字。唐祝两位由枕石想到枕头,由枕头想到夫妇同眠共枕,由此又联想到了生儿育女,就把小石头朝枕石抛去,如果小石子掉下来就会得女,没掉下来就是儿子。祝枝山先抛,石头滚了下来,后来夫人果然是生了个女儿,唐伯虎后抛,石子留住了,唐夫人果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这两位才子的风流韵事很快被流传开来,寻常百姓也纷纷来此仿效。


  古真娘墓。 真娘为唐代苏州名妓,以歌舞名噪一时,死后葬此,因墓上遍栽花卉,号称花冢。唐代诗人刘禹锡、白居易、李绅等都曾为之题咏,墓遂与杭州西湖苏小小墓齐名 。亭内砖墙上,嵌青石碑一大一小,均镌行楷“古真娘墓”。大碑高2.19米,宽0.63米,乾隆十年(1745),海陵陈铁坡(即陈鐄)重建。小碑高0.78米,宽0.37米,康熙三十三年(1694),新安心斋居士张潮山来氏重立。


  千人石 ,剑池前方的一大块凸起、平坦的石头。传说吴王阖闾的墓造好后,他儿子夫差怕走漏消息,将1000多工匠在此斩杀。石头颜色为红褐色,疑为工匠的鲜血染成。


  千人石还有一种传说,相传晋代高僧竺道生,曾经在此讲经,下有千人坐在这块大石头上听经,所以千人石又叫千人坐。


  虎丘剑池,传说为吴王阖闾殉葬有扁诸、鱼肠宝剑三千把,故名。传说吴王阖闾墓的开口就在这里。

    二仙亭,原为宋代建筑,清嘉靖年间重建。据传陈抟和吕洞宾两位神仙在此下棋而得名。


  “虎丘剑池”四个大字,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独子颜頵所书。


  左边的红色字体“剑池”,传说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写,四个蓝色字体“风壑云泉”是宋代书法家米芾书写。解放后清理剑池抽干池水时,没有发现三千宝剑,却发现了类似坟墓的建筑,估计是吴王阖闾的墓葬。经研究,怕破坏整个虎丘的自然平衡,恢复原状。


  第三泉在虎丘千人石西,申文定公祠北。约有一丈多见方的水池,嵌在石岩之间。唐代,刑部侍郎刘伯刍遍尝天下名泉佳水,评出前七名,虎丘石井列为第三,第三泉便从此扬名。


  宋绍熙年间,郡守沈揆在泉上跨水建“三泉亭。清代,范承勋题“铁华岩”刻于壁上,其侧还有芝南书“第三泉”。


  拥翠山庄,是晚清赛金花的丈夫苏州状元洪钧发起兴建。


  御碑亭在塔院中,大雄宝殿后边,宋时称御书阁,元时为妙庄重阁,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年1689年)改造为御书亭,至乾隆皇帝末期御书亭现有三处,清咸丰年间,均毁。光绪十三年(公年1887年),江苏巡抚崧骏因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两帝南巡时均驻跸虎丘,故又开工建亭岩巅,亭内奉有宸墨·今御碑亭之北壁,镌有康熙皇帝御诗。


世界第二斜塔,中国第一斜塔——云岩寺塔,俗称“虎丘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虎丘塔高47.7米,塔向东北偏北方向倾斜,塔顶偏离中心2.34米,倾角3度59分,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




  七里山塘街位于苏州古城西北,东至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至“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约7里,故称“七里山塘到虎丘。”

     七里山塘街是一个新开的景区,却有着1100多年的历史。当年大诗人白居被贬在此,主持了七里山塘河的疏浚。





卖冰棒的小姑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