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阅读的一些思考

 仇宝廷图书馆 2022-07-02 发布于黑龙江
01

 

在早期人类试图飞翔的历史中,人们观察到,能够飞翔与羽毛和翅膀有很大关系,于是认为有了羽毛和翅膀就可以飞翔。拥有羽毛和翅膀与能够飞翔的确有很大的因果关系,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当人们按照他们认为最成功的飞翔方式——绑上带羽毛的翅膀从高处跳下来,并用力拍动翅膀妄想飞起来时,他们失败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因为尽管羽毛和翅膀与飞翔有因果关系,但想要飞翔的人并没有明白飞翔的真正原理,没有抓住鸟儿能飞翔的根本原因。

人类并不是通过制作更好的翅膀或使用更多的羽毛来实现飞翔,真正的突破是从18世纪数学家丹尼尔·伯努利和他的《流体动力学》开始的,这本书研究的是流体力学。1738年,他概述了后来有名的“伯努利原理”,这一理论后来被运用在飞行当中,阐释了上升力的概念。现代的飞机飞行就是直接源于这一理论的发展和运用。

如今,这仿佛是'地球是圆的'一样的常识。很多我们今天看着仿佛是天经地义的常识,其实前辈们往往付出过血与泪的教训。

常识,其实是大多数人不具备的知识。

不要嘲笑那些尝试用羽毛和翅膀飞行的先人,实际上,如今的我们也都深处于自己已有知识搭建的深坑里,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我们所看到、想到的,都只不过是我们井顶上那一点儿天空。想看到更多,就要获得更多如“伯努利原理”一样能穿透表象、直达本质的'硬知识'。

02

 

说回投资,一般来说有两种投资方法,一种是回溯历史的规律推测未来,另一种是用逻辑判断未来,这两种方法不可偏废。

回顾历史,是非常有价值的学会如何分析发展趋势的方法,从过往中摸索出的“真知”,找出判断未来的逻辑,这会指引我们如何预估未来的变化。

但在某个当下,你掌握的过去的逻辑不一定是真的能判断未来的逻辑,就如同观察到鸟儿都有羽毛和翅膀并不能教会人类飞行一样,我们必须找到正确的'因',否则就是混淆因果。

彼得·林奇曾这样吐槽过华尔街的逻辑混乱:

'在几个世纪以前,当太阳升起时古代人听到公鸡报晓误认为是鸡叫才让太阳升起来了,当然现在这种混淆因果关系的说法听起来非常愚昧。现在的投资专家们每天对于华尔街股市哪些股票会上涨所提出的一些新的解释包括:女人的裙子越来越短、某一球队赢得了超级杯(Super Bowl)、日本人不高兴了、一种趋势线已被击破、共和党人将赢得竞选、股票被“超卖”(oversold)等,这些说法同样也混淆了因果关系。每次我听到诸如此类的理论时,我总会想起过去人们认为鸡叫让太阳升起的愚蠢说法。'

解决挑战,需要我们穿过事物的表象,深刻地理解是什么因导致了什么果,需要理解其背后的规律。

其实,历史的真正“规律”总是以某种形式在重复,正如马克·吐温所说“至少是韵律重复”,人类社会长期以来的基本规律似乎都是雷同的。新闻头条经常宣布创新事物、根本变革或空前的事物,当回顾过去,都有规律可循。

一提到互联网革命,许多人的直接反应就好像它是某种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类似事物的、完全崭新的事物,然而,在《商业的本质与互联网》书中,作者直言:“今天的互联网和昔日的铁路网并无本质区别,人们一般认为的互联网创造的新业态,在历史上其实也有迹可循。”今天的互联网和昔日的铁路网在网络效应的体现上,有非常大的相似。

现在发生的事情,过去曾经发生过,今后还会换着马甲再发生。只有我们真正理解里面的“规律”,我们才会了解这个世界“将要”发生什么。

乔布斯说:

“如果亨利·福特在发明汽车之前去做市场调查,他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大家都希望买到一辆更好的马车。这对亨利·福特发明第一辆汽车有帮助吗?”乔布斯站在更高的层面,洞悉问题的本质。他懂得,人们想要的并非“马车”,而是更快的“交通工具”。

“在看到我们的产品之前,顾客并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

具体到企业,作为一个投资者,我们需要对企业有一个全方位的研究,研究它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个位置上的?它是怎么实现非常强的行业地位的?企业为什么会在报表里体现很强的资产回报能力和自由现金流积累的能力?它为什么能具备这些能力?其实很多的答案是在历史中的。

其实很多问题看了足够长之后,把握住其中有逻辑性的规律,对它的未来判断就会比较清晰了。这样一定能判断出未来能在5年、10年会不会变得更大,变得更强,是不是值得我们一直持有这家公司。

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趋势是必然性。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或可能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路径出现的趋势是偶然性。偶然性中蕴藏了必然性,必然性通过很多偶然性来实现。成功的投资依靠的是必然性。

很多人喜欢看股票市盈率的历史百分位,并以此决策,相比这种表象的统计归纳的结果,我更喜欢把握住了内在规律的、穿透表象的逻辑上的必然。

04 

 

不是随便谁都能发现“伯努利原理”,大多数人只能看到飞翔与羽毛和翅膀有关而已。

人生苦短,投资生涯更是如此。要是一个人的智慧必须靠自己的摔打来获得,其结果要么是还没凝结产出智慧前就破产了,要么就是等明白过来了已经太晚。

作为投资者,能够在已经出现了这么久的证券市场和这么多投资大师的经典著作之后才接触股市,是一件异常幸运的事。这将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用前人的教训和宝贵经验作为自己成长的肥料。

正如知名投资人唐朝老师所说的:

“建立正确的投资系统的方法,依照我的个人经验,我认为首先就是阅读,大量的阅读。思考和实践的重要性,要排在阅读之后。

没有大量阅读为基础的思考和实践,很多都是重复踩踏别人踩过的陷阱,重复发明已经发明过的轮子,是对宝贵本金的浪费,也是对人生的浪费。

通过大量的阅读,了解前辈们四处碰过的壁,踩过的雷,梳理出来的逻辑,趟出来的正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投资人李杰这样总结过,人与人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在于学习上的三个层次:

(1)最低层次是既无法从别人的错误中得到经验,也无法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教训,简而言之永远不知错;

(2)其次是学会了从自已的错误中学习经验,但不会从他人的错误中学到东西,别人已经说了这里有一个大坑,他还必须要再掉进去一下才相信;

(3)最后是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不用亲自试错就得到经验教训,这样既能走得快又能走得稳。

聪明人从自己的错误和失败中获得经验,而更聪明的人则从他人的错误和失败中获得经验。一个人想成为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关键是别做蠢事。知道可能会死在哪里,我们就不去哪里,这是芒格带给我们的智慧。我们知道了如何投资会失败,我们避开前人犯过的错误,就会成功。

05 

 

《娱乐至死》前言里写道,'人们在汪洋大海般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并不是接收的信息越多越好,在如今信息的汪洋中,我们要将精力放在能穿透历史的经典上。

有两个伟大的投资者一一居住在奥马哈的巴菲特和常住巴哈马的邓普顿,在缺少华尔街提供高频信息的环境下,依然取得了卓越的投资业绩。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年报显示,其重仓股如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宝洁、富国银行等,都是人们普遍熟知的公司,巴菲特很少因为短期的经营波动调整持仓。相比于不断跟踪企业经营的波动寻找机会,发现并一直持有几家具有长期逻辑的优秀公司似乎更为简单有效。像伯克希尔1987年年报中提到的,“能够创造盈余新高的企业,现在做生意的方式通常与其五年前甚至十年前没有多大的差异”。

是否能够获得真正的智慧,并不需要读书破万卷或者以阅读量的大小来评价的,更重要的是搭建出自己的思维框架。对一个智力处于正常水平的普通人而言,起码的经典著作的阅读量是必备的。读书有一个”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的过程,也许最终凝结在你脑海中的只有几句话,经常需要翻阅的不过十几页的内容,但这一切都是以一定的阅读量和消化理解后才能精炼出来的。

06

 

投资人李杰的一段话我一直收藏着,他说:'学习与不学习的人,在每天看来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在每个月看来差异也是微乎其微的;在每年看来的差距虽然明显但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在每5年来看的时候,可能已经是财富的巨大分野。等到了10年再看的时候,也许就是一种人生对另一种人生不可企及的鸿沟。'

人们往往高估自己当下的能力水平,同时又会严重低估自己未来的能力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想象力限制,对知识的复利增长速度估计不足。

学习是有复利的,是越来越快的。通过学习让自己得到进步,重要的是每天都比昨天进步一点点,这就是所谓日拱一卒,不期而至。

这个过程,就如同巴菲特所说的“滚雪球”。

最后,我用巴菲特的传记《滚雪球》中,这样一段深刻隽永的段落来给本文结尾:

'巴菲特9岁那年的冬天,他在院子里玩儿雪。

巴菲特用手接着雪花,一开始是一次一捧。接着,他把这些少量的积雪铲到一块儿,捧起来揉成一个雪球。雪球变大之后,让它在地上慢慢地滚动。每推动一次雪球,雪球就会粘上更多的雪。他推着雪球滚过草坪,雪球越来越大。很快,巴菲特把雪球滚到了院子边上。片刻犹豫之后,他继续向前滚动雪球,穿过了附近的街区。

从那里开始,巴菲特一直朝前行进,目光投向白雪皑皑的整个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