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诗如画颐和园:万寿山东翼景区之前山东翼景点(一)

 新用户8926AVU2 2022-07-02 发布于北京

(一)写秋轩

写秋轩位于清华轩东北面的山坡上,由写秋轩、观生意、寻云亭组成,十一组可欣赏山林风光的小型园林建筑。写秋轩建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建。轩隐于山间,游人罕至,极其幽雅清静。

正殿写秋轩坐落在高3米的平台上,坐北朝南,面阔3间,歇山顶,苏式彩绘,前后出廊。廊前有八字形台阶,虎皮石台明、条石台基、扶手式十六步青石台阶,轩内金砖曼地。

文章图片1

写秋轩

轩的东、西用斜爬山廊连系着寻云亭和观生意亭,两亭为重檐四脊攒尖方宝顶。东亭名寻云亭,寻云指欣赏云雾景色,源自乾隆诗:“寻云遂至云深处,云与亭混不可分。谢朓未知一合相,随山见说去寻云。” 西亭名观生意,指观看万物之生机。源自唐皮日休诗中“暂听松风生意足,偶看淡月世情疏”。整组建筑四周植以花木,自成一处开朗的游憩环境,从平台可眺望远处湖景、也可俯视山林近景。

文章图片2

寻云亭

文章图片3

观生意

光绪年间,轩外辟有菊圃,金秋时节,院内摆放盆栽桂花,秋意浓浓,极尽秋之绝美。现轩前有古松两株,形奢华盖,色若滴翠,轩的前后遍植红枫黄栌,每到秋季遍山红叶,是观赏秋色的极佳之处。乾隆曾经在写秋轩写过一首诗;“可知圆盖本无私,玉露金风又一时。仁者见仁智者智,写秋自是此轩宜。”

(二)圆朗斋、瞰碧台

从寻云亭有爬山廊下行通往东边的圆朗斋,圆朗斋南面则是瞰碧台,这两座建筑为写秋轩的附属建筑。这是两座相邻却不相接的独立建筑,均面阔三间,卷棚硬山顶,属于书斋式点景建筑。圆朗为圣仁明智之意,取意于乾隆皇帝对《论语》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做的“圆乃仁之端,朗实智之始”的阐释,这里借指昆明湖如圆镜一般洁净明朗。瞰碧台前有小院,以矮院墙临山崖,院内树繁叶茂,绿意盎然,碧色如洗,真是赏玩绿色的好地方。正如乾隆御制诗所云:“瞰碧名因瞰碧林,千林未锁绿云深。副名景亦来转眼,试看分阴与寸阴。”

文章图片4

圆朗斋

文章图片5

瞰碧台

(三)重翠亭

重翠亭位于写秋轩东北,坐北朝南,歇山顶,为8柱3楹长方形的敞轩形式。重翠亭始建于乾隆年间,原是一座门窗俱全的殿堂,亭中安设石造神台,供奉镌胎文珠菩萨,两边各有一尊站立的从神,上面的石造香几上放着一座青绿三足铜鼎,亭内墙上挂着数十轴佛像绘画等陈设。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所有文物遭到焚掠,光绪年间改建成三间八柱的卷棚式敞厅式建筑,亭名出自王勃《滕王阁序》中“层台耸翠、上出重霄”。亭西面山石上镌刻有“栖霞、流云”,出自慈禧太后的手笔。重翠亭位置极好,是游客上山下山休憩和观景之所,四周山峦起伏,松柏萦绕,绿意盎然,苍翠欲滴,远处山水相映,妙趣天成。

文章图片6

重翠亭

文章图片7

重翠亭

(四)千峰彩翠

千峰彩翠位于重翠亭东北,是一座单开间歇山城关式的建筑。城关坐北朝南,城基高5.05米,宽5.07米,两侧有8.08×1.8米的城墙,城门洞宽2.25米,上方石匾“千峰彩翠”。千峰彩翠南望,正对着山脚的一处院落无尽意轩。在介绍寅辉城关时说到颐和园内共有六座城关,分别是:文昌阁城关、紫气东来城关、寅辉城关、宿云檐城关、千峰彩翠城关和通云城关。这个位于万寿山东坡高处的城关是六座城关中位置最高的。特别是向前看昆明湖,视野宽阔。千峰彩翠城关更是居高临下,前湖后山几乎都处在它的视线范围之内。

文章图片8

千峰彩翠城关

文章图片9

千峰彩翠城关

文章图片10

千峰彩翠城关关墙

小故事:千峰彩翠城关的来历

关于千峰彩翠城关还有一段笑话。此关的出现和慈禧的属相有关系。

慈禧是公元1835年生人,按中国历法,那一年是乙未年,又称“羊”年,慈禧当然是属“羊”的。在动物世界中,羊和狼是弱肉强食的关系。慈禧不但讨厌狼,而且还特别忌讳这个狼字。在颐和园南边有个村子,过去叫柳浪庄,后来叫白了,人们都叫六郎庄。有一次慈禧和随从人员在万寿山上游玩,当走到万寿山东部山顶时,她一眼就看到了前边的“六郎庄”,便问身边的人“那是什么地方?”她手下的人,早就想在此设一座了望哨,以便站在山顶上观察四面的动静,只是怕慈禧不同意而招来祸殃,故未敢开工兴建。准备有机会摸透了慈禧的想法再开工。现在,慈禧突然问起六郎庄的名字,正中下怀,便随口说:“老佛爷,那个村叫六郎庄”,在说“六郎庄”时,“郎”字还加重了语气。慈禧一听,立即愁眉苦脸,她把“六郎庄”理解成6只狼的“庄”。俗话说,一只狼可咬死数只羊,慈禧想,现在有6只狼对着颐和园我这一只羊,那不是太不吉利了吗。回去后,她立即叫人在此处修建了一个关卡,并派人日夜值班,时刻注视着六郎庄一带。这个城关因为是在“羊”与“狼”的背景下建成的,如果起个与“狼”“羊”有关的名字,实在不够典雅。

其实,千峰彩翠城关在乾隆年间就已经建好了,而且是两层的城楼,起到弹压和护卫的作用。光绪时,慈禧的寝宫乐寿堂前有昆明湖作为天然屏障,并有严密的警卫看护,能够保障安全。但乐寿堂的后山草深林密,无人居住,园史上曾发生过有人从后山进入到前山居住区的情况,因此,为保障慈禧的安全,在旧址上重新建造了这一居高临下的建筑,并派军队看守。后来,有人发现,天气晴朗时,站在这里极目眺望,远处青山重叠,眼底翠柏挺拔,高处彩云飘浮,是个观景的好地方,故起名“千峰彩翠”。现在,虽然一些游人走到千峰彩翠处,都要在此驻步观景,但很少有人知道千峰彩翠名字的来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