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诗如画颐和园:万寿山前山中轴线景区之五方阁(宝云阁)建筑群

 新用户8926AVU2 2022-07-02 发布于北京

五方阁建筑群坐北朝南,前俯绿水,后倚青山,地势高敞,环境清幽,是一组方正的院落。整个建筑随山就势从南至北逐步升起。五方阁是一组三进院落的宗教建筑,始建于乾隆年间,五方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毁,光绪时重修。第一进院是红色院墙;第二进院是方形城堡式建筑,正门是朝东的拱形门。门内有台阶,拾阶而上,进入第二进院;第三进院即五方阁。五方阁平面布置是佛教密宗“曼荼罗”的象征。“曼荼罗”在佛经中本义为“万德圆满”的境地,众神聚集的坛城。“五方”源自佛家语“五方色”,按照佛教密宗说法: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中央黄,五方阁就是指汇集五方之色。寓意天下太平,四海升平,庭院中及4个方位的各座建筑,分别代表曼荼罗上的佛、菩萨所居的分位。

文章图片1

五方阁全景

文章图片2

五方阁山门

(一)大理石影壁

宫门前有1座4米多高庑殿歇山顶的汉白玉大影壁,上覆绿色的琉璃瓦,下面为须弥石座,长9.92米,宽0.25米,高1米,影壁心用大理石的天然花纹和色泽拼成一幅描绘江南山水的风景画,这幅画原来色彩鲜艳,经过二百多年的风雨侵蚀,今已漫漶不清。

文章图片3

五方阁影壁

(二)石牌坊

影壁北面是一座4柱3楼的石牌楼,高3.83米,上额枋为八仙,下额枋为3幅云。正楼北侧有横额“侧峰横岭尽来参”及楹联“苕霅溪山吴苑画,潇湘烟雨楚天云”和“众皱峰如能变化,太空云与作沉浮”;次楼北侧东面横额 “天地不言工”,西面横额“川岩独锺秀”,南侧有横额“暮霭朝岚常自写”及楹联“境自远尘皆入咏,物含妙理总堪寻”和“几许崇情托远迹,无边清况惬幽襟”;南侧东面横额:“山色因心远”,西面横额“泉声入目凉”。石牌楼上镌刻的额、联,均为乾隆帝御笔。

文章图片4

五方阁牌坊南侧

文章图片5

五方阁牌坊北侧

(三)宝云阁

进入宝云阁之前需穿过一个门殿,上悬匾额“浮岚暖翠”。穿过门殿,方型庭院正中,坐落着一座铜殿——宝云阁。宝云阁是五方阁中的核心建筑,坐落于院子中央的汉白玉石台基上,始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乃运用中国传统的失蜡法铸造而成,通高7.55米,重207000千克,是中国目前尚存的工艺最精巧、体量巨大的青铜铸品之一。阁的平面呈四方形,四面各显3间,进深4.5米。重檐歇山式屋顶上有佛塔形宝顶,北侧上层悬挂“宝云阁”铜匾。宝云阁外檐悬有乾隆御笔的“大光明藏”横匾和“慧日扬辉千界晓,慈云垂润万方春”的楹联。四面装修菱花窗、门,四角各有1个铜铃。宝云阁的梁、柱、枋、椽、斗拱、顶瓦、宝顶、门窗以及匾额皆为铜铸,但其式样、尺寸和工艺精细程度与木结构完全相同。

殿内坎墙壁上镌刻了当时监工大臣和所有工匠的名字:“奉旨开列督理万寿山铜殿工程大臣官员职名:太子少保、户部尚书管理户部三库事务总管内务府大臣海望,工部左侍郎、总管内务府大臣三和,总管内务府大臣、副都统苏赫纳,乾清门行走、副都统鄂实,正卿职衔傅岩,正卿职衔和尔径额。监督:郎中迪福寿,员外郎兼佐领海福,骑冬射佟起。管事:舒善。总领:育麟,副总领职衔:衡伦。笔帖式:阿尔金。柏唐阿:福金、拴柱,领催二达塞。铸匠:郭文炳、李元麟、王永贵、苏佩鸣、张文成、方玉么。凿匠:纪会、李国栋、方海绍、王定礼、王之忠、良玉、金瑶章、陈文彩、赵天禄、张永盛。拨腊匠:杨国柱、张成、韩忠、高永固。碹匠:周光禄、王震坤、朱成禄、王良玉。锉匠:张国良、牛汉臣、姜得玉、缪德臣、张圣如、张喜鸣、王天福、王进孝、张九龄、邓文英、李德、刘忠。木匠:赵承生、胡以忠、王瑞、孙有功。乾隆二十年岁次乙亥夏六月镌刻”。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焚清漪园,宝云阁因其铜铸的材质幸免于难。200余年来,宝云阁经历了风雨的侵蚀和帝国主义的入侵,可谓历尽世变,阅尽沧桑。

铜阁建成后,乾隆皇帝在阁前的牌坊上,书写了“侧峰横岭圣来宝云阁院落参”的诗句。自此后的清朝统治时期,西藏喇嘛到达北京,常来这里念经祈祷,举行参拜仪式。清朝时每逢初一、十五在这里举行参拜仪式,让喇嘛到这里来念经,为帝后祈福求寿。

宝云阁内原有铜铸佛像,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火焚情漪园,铜亭虽幸免于难,但亭内的陈设却被掳掠一空,阁内原供奉的佛像、七层雕漆佛塔和铜掐丝珐琅供物等陈设,包括门窗全部被英法联军抢去,仅剩下一张2吨重的铜桌。铜桌于1945年被日军盗运到天津,抗战胜利后才运返颐和园。铜制门窗也遭到严重破坏。直到1993年才最终由美国工商保险公司董事长格林伯格出资51.5万美元将十扇铜窗购买,无偿赠还颐和园,后经多方努力,才最终恢复了宝云阁的完整。

文章图片6

宝云阁

小知识:宝云阁铸造成就  

这个铜阁是采用失蜡法熔模铸造的。这种铸造法是我国古代三大铸造技术之一。据考证,这种铸造法最早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唐、宋以后,更有较大发展,成为通常应用的一种铸造技术。随着失蜡铸造的日益发展,元代设立了出蜡局,专管失蜡铸造。到了清朝,内务府造办等处也专职设有失蜡工匠,铜阁内刻的这四个名字,极可能是专职的失蜡工匠。铸造时,工匠们要先将铜阁的各种大小构件分别铸造出来,然后再将各种构件连铸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铜阁。铸成这样一座宏丽奇特的铜阁,在我国熔模铸造史上是一项突出的成就。

2007年,有关部门用最现代的勘测技术,对宝云阁和转轮藏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两者的海拔高度几乎完全一致。在缺乏先进设备的古代,如何能达到这样的精度,我们不得而知。而成千上万不知姓名的能工巧匠留下的作品,就像是不朽的标尺,标志着建筑科学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曾经达到的高度。这是任何侵略者永远也无法抢走的。

文章图片7

宝云阁

(四)五方阁

五方阁坐落在北侧高达11.26米的高台之上,坐北朝南,面阔3间,是一组方形建筑,两侧有三间迭落式走廊与高石台中的暗道相连,东、西配殿2座,均面阔3间。主、配殿皆为绿色琉璃瓦歇山顶。院内四角,各有1座重檐方亭,院内有24间回廊连接各座建筑。五方阁悬有楹联:“百川同源万物斯睹,二仪成象四大居贞”。清漪园时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五方佛等众多佛像,院内北面6丈多高的石筑峭壁上,巨大的莲花框中悬挂“威德金刚护法变相”巨幅绣像。每逢冬至季节,喇嘛绕殿咏经,为帝后祈福。

文章图片8

五方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