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钢铁猛兽”的纸面对决,美国“蒙大拿”VS苏联“苏联”级

 xiaopanglang 2022-07-02 发布于山东

在波澜壮阔的二战海面战场上,航空母舰逐渐展露锋芒,迅速掌握制海权。体型庞大,装甲厚重,火力威猛的战列舰就此退居“二线”,二战结束后再也没有国家重新设计建造这曾经的“海上霸主”,让人嗟叹唏嘘。在这其中,美苏两国都有两型战列舰如流星一般出现,又如流星一般消失。它们就是美国的“蒙大拿”级战列舰与苏联的“苏联”级战列舰。也许是天意弄人,这两款战列舰命运相近,一个是为了对付世界最强战列舰大和级,一个是为了抗衡“第三帝国”的正在建造的“兴登堡”级战列舰而生,却都因时过境迁而无缘面世,颇有几分“英雄好汉命运如何,三分努力七分天定”的意味。今天龙行就扒一扒这两艘战列舰,看看在纸面性能上,到底谁才是完美战列舰?

“钢铁猛兽”的纸面对决,美国“蒙大拿”VS苏联“苏联”级

苏联级

机动性

作为被苏联海军寄予厚望的超级战舰,“苏联”级战列舰在1939年定型时全长269.4米,最大宽度39.9米,最大吃水10.4米,标准排水量59150吨,满载排水量65150吨,与日本“大和”级的主尺度(长×宽×吃水为256×38.9×10.4米)非常相似。虽然如此,“苏联”级战列舰在设计时受到了意大利人的帮助,其外形上更像意大利的“维内托”级战列舰,所以该级战列舰又被西方戏谑的称为“维内托斯基”。该舰艏采用了与“大和”、“衣阿华”级相同的半圆弧外形以提高航行高速性能。在动力上,“苏联”级装备有6座重油锅炉和3座瑞士产的蒸汽涡轮机,最大功率2201000轴马力,最大过载功率231000轴马力(两小时内),驱动3轴经过改进的螺旋桨,军舰相应的最大航速为28节和29节。该级舰整体外形比较“肥胖”,长宽比仅为7.14:1,所以其回旋半径(通常为军舰长度的4-5倍,本文皆取最高值)为673.5米左右,具有良好的战术机动能力,同时由于其短粗的舰型设计,使得“苏联”级成为不错的海上移动射击平台。

“钢铁猛兽”的纸面对决,美国“蒙大拿”VS苏联“苏联”级

1948年的苏联级设计图,排水量骤然放大到7万吨级别

“蒙大拿”级战列舰可以说是美国战列舰发展史上的“拨乱反正”之作,和前级“衣阿华”战列舰那种更像高速战列巡洋舰的设计来说,“蒙大拿”级从一开始就是作为舰队决战的“王牌”武器打造的。从舰体外形看,该级舰和“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十分相似。该舰长271.9米,宽36.9米,吃水10.97米,标准排水量61471吨,满载排水量72104吨。从主尺度和排水量来看,这样的“身板”即使和假想敌“大和”级相比也不遑多让。拿掉高速、具备通过巴拿马运河能力这两顶“紧箍咒”的“蒙大拿”级,在动力的选择上也不像“衣阿华”级那样对高航速性能要求苛刻,其上装备的8台重油锅炉+4台蒸汽涡轮机驱动4轴螺旋桨的方案直接来源于“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比“衣阿华”级动力系统简化的多,也要轻得多。相应的,“蒙大拿”级最大主机功率也从21200轴马力,降低到172000轴马力,最高航速也只剩下28节,而“衣阿华”级最快速度记录为33节。但“蒙大拿”级战列舰的长宽比为7.35:1,比瘦长的“衣阿华”(长宽比8.2:1)级粗了胖了,虽说增加了航行阻力,但改善了适航性、机动性和火炮发射稳定性。其回旋半径大约为679.75米,在战术机动和抢占有利攻击位置方面比“衣阿华”级要强上不少。

“钢铁猛兽”的纸面对决,美国“蒙大拿”VS苏联“苏联”级

蒙大拿模型

总的来说,“苏联”级和“蒙大拿”级舰体主尺度相差不大,长宽比也几乎相同,航速也基本一致,就是在舰体外形上也有不少相似之处,在求战、避战和抢占阵位的机会大致相等。所以就机动性能而言,两者可谓不相上下。

主炮火力

作为战列舰最有威慑力的“爪牙”,两级舰不约而同的都选择了406毫米三联装主炮。不同的是,“蒙大拿”级战列舰以前2后2的方式布置有4座3联装炮塔,共计有12门主炮。而“苏联”级则以前2后1的方式布置有3座3联装炮塔,共计有9门主炮。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有些文章认为“苏联”级装备的应是身管比和口径更大的460毫米主炮,但当时的苏联技术储备不足(西方国家又不愿意帮忙,唯一愿意帮忙的意大利自己都没研发出406毫米及以上级别的舰炮)有心却无力研发更大口径的火炮,所以在1939年定型直至开建一直准备上舰的就是406毫米主炮。从技术上来说,“苏联”级的406毫米主炮是继承自沙俄时代研制的406毫米主炮,经过改进后表现出了良好的战术性能和技术性能。其具体型号为B-37型45倍口径406毫米火炮,高低射界-2°~+45°,最大射速2.5发/分,可发射1915/1928型老式穿甲弹及半穿甲弹。即便如此,当发射穿甲弹时, 炮弹重1108千克,炮弹初速820米/秒,最大射程可达45.67千米。根据苏联人自己的说法,当在13900米的距离时,该穿甲弹可以击穿倾斜角为25°的406毫米装甲,换算垂直装甲为460毫米,威力已经相当不错,显示了良好的火炮性能。可惜的是,该炮最终仅仅造出4门,其中有一门参加了列宁格勒保卫战,其发射炮弹给德军造成800名以上官兵伤亡,摧毁29门火炮,19个混凝土工事,21个碉堡和地堡,10个弹药库和2座桥梁,摧毁了德军在красносельск地区的指挥部和其它5个指挥部,表现出良好的技战性能。

“钢铁猛兽”的纸面对决,美国“蒙大拿”VS苏联“苏联”级

苏联406毫米试验性单管炮

相比于苏联的有心无力,美国是既有资源也有技术能够研制出460毫米舰炮甚至500毫米的大炮,但最终装备“蒙大拿”级的依旧是12门MK-7型50倍口径406毫米舰炮,MK-7型406毫米舰炮是MK-2型406毫米舰炮的轻量化版本,最大射速2分/发,俯仰角范围为-2°~45°,可发射MK-8型穿甲弹,MK-13/14型榴弹以及MK-19型人员杀伤弹。 该炮的性能无须多言,是公认仅次于“大和”上460毫米舰炮的佼佼者。尤其是该炮配属的MK-8型穿甲弹性能十分优异,该种穿甲弹重达1224.7千克,炮弹初速762米/秒,在仰角45°时最大射程38.7千米,在18.3千米的距离上对垂直装甲的穿深可以达到509毫米,也就是说在此距离上可以击穿“大和”级主装甲带的任意位置。

“钢铁猛兽”的纸面对决,美国“蒙大拿”VS苏联“苏联”级

Mk7火炮

毋庸置疑,经受过战火洗礼的MK-7型406毫米舰炮要大大强于苏联的B-37型406毫米舰炮。虽然后者的炮口初速比前者快7.6%左右,最大射程也超过将近7千米,但这并不能代表B-37能战胜MK-7,因为无论是“蒙大拿”还是“苏联”,想要在最大射程内击穿对方装甲盒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龙行认为“苏联”级战列舰的火力逊色于“蒙大拿”级战列舰主要依据有3点:第一点,龙行主要考虑到苏联的冶金工艺要落后于同时期的美国,而且其配属的炮弹型号较老,其性能想要超越美国的MK-8型穿甲弹来说非常有难度,更不用说其炮管寿命只有100发(也有资料显示为300发),而MK-7的身管寿命为300发;第二点,“苏联”级仅仅装备9门406毫米主炮,而“蒙大拿”级装备有12门,后者单位时间内的火力投送密度和命中率会更高;第三点,如果单纯的考虑火炮性能而不考虑火控系统,龙行一直认为这是“耍流氓”的行为。在这一点上,根据解密资料显示,“苏联”级主要依靠光学目视火控指挥仪,装备有3座КДП-8主炮射击指挥仪和3座ДМ- 12测距仪,光学仪器最大的问题就是受天候和大气扰动的影响较大,在夜间作战当中限制更多,对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苏联”级并没有装备任何雷达火控设备。而美国的“蒙大拿”就不用说了,除了光学式测距仪以外,其装备的MK-38型火控系统及MK8火控雷达性能稳居世界前列,说技术水平甩苏联“十八条街”都毫不为过。

“钢铁猛兽”的纸面对决,美国“蒙大拿”VS苏联“苏联”级

防护性能

按照设计要求,“苏联”级的防护水平应能抵御406毫米穿甲弹和5000米高空投掷的1000公斤炸弹的攻击。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设计指标,设计师为“苏联”级的装甲总质量分配了23306吨的重量,这个数字 已经超过了日本海军“大和”级的装甲总质量(23262吨)。巧合的是,和“大和”级的主装甲钢板都是VH非渗碳钢板相同,“苏联”级也采用了非渗透钢板作为厚度为200毫米以上装甲板的主材料,其理由也几乎和日本完全一样,都是由于国内冶金行业的落后导致渗碳钢板产量不足而不得不采取的无奈之举。“苏联”级主装甲带长约148.6米,装甲带钢板的平均厚度超过365毫米,从一号炮塔前的第64号龙骨一直延伸到3号炮塔后的196号龙骨,几乎覆盖了从动力舱到弹药库的所有重要部位。其中作为防护的重中之重,位于舰体前部的1号炮塔和2号炮塔之间的主装甲带加厚至406毫米,1号炮塔下弹药库舷侧装甲更是厚达402毫米,长度也达到了11米。然而这还不是装甲最厚的部位,装甲最厚的部位当属炮塔的“正脸”了,炮塔正面厚度达到了495毫米,侧部和顶部也有230毫米,最有特色的是炮塔背面装甲板也达到了410毫米。在当时战列舰的设计里,唯有“苏联”级是这么干的,主要是苏联的将军们坚持认为,“苏联”级作为最强大的战列舰,应该勇猛的冲锋,穿插到两艘敌舰中间同时在左右两侧接战开炮交火........嗯,这非常“苏联”!

“钢铁猛兽”的纸面对决,美国“蒙大拿”VS苏联“苏联”级

标红为苏联主炮威力数据

在水下防护部分, “苏联”级的防护性能也堪称优良。该级船体总体上能够达到抗击500千克TNT当量水下爆炸的防护水平,并保证舰体在任意5个相邻水密舱损坏进水、或受到3枚鱼雷击中同一舷侧、或被2枚鱼雷击中舰体底部的情况下维持航行。在这其中,从美国购买的两套普列赛双重圆筒式防鱼雷系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普列赛双重圆筒式防鱼雷系统是一种多框体结构的水下防护系统,安装在“苏联”级舰体低64号到底153号龙骨部位及153号到170号肋骨部位,分别长123米和33米。这种水下防护系统主要采用了7毫米至14毫米厚度不等的框架结构,但也在水下船体的关键部位,如主机舱处适当增加了厚度。

“钢铁猛兽”的纸面对决,美国“蒙大拿”VS苏联“苏联”级

苏联级水密舱和武器示意图

“蒙大拿”级充分吸收了“衣阿华”级战列舰的经验教训,其防护能力是美国战列舰史上最强的,以当时美国人的口吻来说,其防护能力与“大和”级并列世界最强。到底有多强?其装甲堡结构和“衣阿华”级战列舰内置主装甲带完全不同,到是和1937年开工建造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高度相似,重新使用了外置式主装甲带。舰舷两侧主装甲带与主防雷装甲拼接为一体,厚度从“衣阿华”的厚307毫米(倾斜角19°)跃升至409毫米(倾斜角19°),以这样的厚度足以在16500米的距离上抵御自身主炮发射的MK-8型超重穿甲弹。“豪”气冲天的美国在主装甲带防御钢板上全部使用了A级渗碳钢,即使是水平装甲和专门防水下弹的附加装甲都是用了B级渗碳钢材料。这可不是“穷酸”的苏联及日本能比的,在相同厚度下,A级渗碳钢的装甲性能是绝对超越非渗碳工艺的钢板,这是美国在二战后对“大和”级“信浓”号战列舰试验后得出的结果。当然任何装甲钢材都有自己的最佳厚度,例如大和级上采用的VH钢厚度超过650毫米性能就会下降(大和主炮塔正面厚度就是650毫米),A级渗碳钢也不外如此。美国仰仗强大的冶金工业,片面的追求提高钢材中的渗碳厚度,最终结果就是在20世界30年代中期就研发出了渗透厚度比例为55%的A级表面渗碳钢装甲领先全球。不过随后就发现这种A级渗碳装甲韧性奇差,在承受较大重量的弹丸撞击时非常容易发生崩裂,而且厚度越大韧性越差。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蒙大拿”4座主炮塔只好退而求次,使用了B级渗碳钢装甲,正面厚度为571.5毫米,顶板最薄为197毫米,侧部装甲厚度254毫米,背部装甲也没有像苏联人那样追求绝对防御,只有305毫米。除此之外,美国人显然对自己的B级渗碳钢不是那么放心,在炮塔正面上,表面使用了457.2毫米的B级渗碳钢装甲和内里为114.3毫米的STS钢结构,在这战列舰设计史上也是比较罕见的。

“钢铁猛兽”的纸面对决,美国“蒙大拿”VS苏联“苏联”级

建造中的苏联级首舰

在水下防护方面,“蒙大拿”级战列舰的水下防护也从“南达科他”、“衣阿华”级的双层隔舱+装甲背板的形式转变为“北卡罗来纳”级的多层隔舱体系,总共设计了5道防雷纵壁,将船底分为5层防雷构层。其中最外面两层是为了缓冲爆炸冲击波的空舱,中间两层则储备重油,最内层仍然是空舱。为了加强防御能力,在第三道防雷纵壁上还安装有内置附加装甲,从舰艏弹药库一直环绕至舰艉弹药库,形一个“装甲匣盒”的装甲结构。其厚度根据防御部位不同而变化,如弹药库最后为215.9毫米,动力舱段则为38.1毫米至180毫米不等。有意思的是,“蒙大拿”级充分吸取了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经验教训,在舰艉专门设计了保护驱动轴和舵机的厚重装甲,防护效能与主装甲带大致相当。

“钢铁猛兽”的纸面对决,美国“蒙大拿”VS苏联“苏联”级

左衣阿华右蒙大拿水下防护结构示意图

总的来说,两种战列舰的防护设计虽然都很强,但也同时存在或多或少“不完美”的地方。比如“苏联”级厚度200毫米以上的主装甲带没有使用渗碳钢材,防护能力下降一个等级;在重点防护的指导思想下,其装甲防护体系被设计成了独特的内置不完整双装甲舱式(前苏联曾向美国求购战列舰未果,但得到不少图纸和帮助,这种内置主装甲带的布置方式和“南达科他”、“衣阿华”如出一辙),在舰艏和舰艉均有一道厚度更大的装甲隔墙,结构复杂不说还占用了宝贵的装甲重量,最大问题在于这样的设计使得“苏联”级水线附近没有什么防护能力,即使被小口径主炮击中也会大面积进水;另外二战后的试验表明,从4000米投下一颗500公斤的穿甲弹即可穿透“苏联”级的三层水平甲板(装甲钢板总厚度为230毫米),完全没有达到预期设计目标。而“蒙大拿”级也存在相当大的问题,虽然该级战列舰的防护水平总体上与“大和”级差不多,但“大和”偏向于防“防弹”,而“蒙大拿”偏向于防雷,最大的问题是其安装在第三道防雷纵壁上的附加装甲位置比较尴尬,上不能防炮弹,下不能防鱼雷,在关键时刻还不能阻止舰体漏水,这种“不上不下”的设计也只能来应付应付命中水线下舰体的炮弹。同样布置有三层船底结构的“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就因为被一枚日本95式鱼雷射中,由于防雷纵壁安装的附加装甲较厚失去了抵抗爆炸所需的韧性,导致整个防雷纵壁失去了原有的韧性而发生断裂,没能阻止鱼雷弹头爆炸产生的烟火进入弹药库,并引发大量海水倒灌,险些致使该舰沉入海底。虽然两级舰在防护方面上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非要选出谁更优秀一些,龙行认为必须得是“蒙大拿”级。

“钢铁猛兽”的纸面对决,美国“蒙大拿”VS苏联“苏联”级

上衣阿华,下蒙大拿

总结

经过一番性能比较之后可以看出,在机动性上,“苏联”和“蒙大拿”级不相上下,旗鼓相当,在火力和防御能力上,“蒙大拿”更胜一筹。虽然战列舰综合性能指标不能在“机动、火力、防御”三大项上完全体现,但这三大项对战列舰的战斗力却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从这个方面来说,集美国50年制造战列舰经验的“蒙大拿”级虽然不是最完美的,但在当时那个年代绝对是综合性能最均衡的,即使装备460毫米大炮的“大和”级也不能说稳压一头。和英国“狮”级、德国H39型相比,“蒙大拿”级是二战中所有未付诸建造的战列舰中唯一完成了总体设计,能够投入实际建造的,并具备“一对一”和“大和”级正面“硬钢”之力的超级战列舰(德国元首的10万吨战列舰和日本装备510毫米的“超级大和”尚停留在想象当中)。

“钢铁猛兽”的纸面对决,美国“蒙大拿”VS苏联“苏联”级

上蒙大拿,下大和级

相对而言,“苏联”级虽然也是苏联的巅峰之作,但无论是在吨位、火力(包括主炮火力和防空火力)以及防护等方面多少都存在差距。“出道即巅峰”的“苏联”级又是苏联“不可承受的阿喀琉斯之踵”。根据解密资料显示,首艘“苏联”号战列舰的造价高达是118000万卢布,后续舰才降低至85000万卢布。整个“苏联”级建造工程已经占用了苏联海军建造计划中70%以上的原材料、资金和熟练工人。这显然是羸弱的苏联海军无法容忍的,即使是苏联陆军也非常反对“苏联”级的建造计划,认为如果把这么多钱投入陆军预算里,可以建造数十个坦克建造厂从而快速完成陆军的“摩托化”,陆军将领在私下里也直接称其为“领导人的大玩具”。最终,被暗中指责为“靡费国帑”的“苏联”级已开工的四条船体在船台上被拆解并最终下马,取而代之的是苏联十年舰艇建造计划。不能否认的是,以苏联当时的国力和科技水平,在无法获取西方国家大量帮助的前提下,能比较独立的完成设计并建造“苏联”级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钢铁猛兽”的纸面对决,美国“蒙大拿”VS苏联“苏联”级

炮弹威力示意图

事实上,即使在“战列舰”为王的年代里,像追击“俾斯麦”号这样惊心动魄的战列舰大对决也非常少见,更不用说像日德兰海战、莱特湾海战这样大规模的战列舰舰队对决了。在对战双方将战列舰视若珍宝的情况下,只有在决定最终战争命运的前提上,战列舰之间的决战才能让高级将领们愿意抛出手中的王牌豪赌一把。可惜的是,航空母舰时代的降临,把过时的战列舰,包括让人血脉偾张的大舰队互相“怼”轰的场景全部统统扫进了历史的“垃圾桶”,再无出头之日,让我等大炮巨舰爱好者怅然若失,聊以此文过一过“嘴瘾”罢了。

“钢铁猛兽”的纸面对决,美国“蒙大拿”VS苏联“苏联”级

男人的大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