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卓纳香港|拉乌尔·德·凯泽(Raoul De Keyser)个展《重新再来》

 木蘭猫不睡 2022-07-02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拉乌尔·德·凯泽

Raoul De Keyser

《重新再来》

展览日期

2022年7月5日—8月6日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六 11:00-19:00

画廊地址

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

H Queen’s 5—6楼

  拉乌尔·德·凯泽(Raoul De Keyser),《早晨》(细节),2000年,布面油彩及炭笔,190.5 x 252.1 厘米

卓纳香港将于7月5号揭幕拉乌尔·德·凯泽(Raoul De Keyser)的全新个展《重新再来》,此次展览拓展了2021年卓纳香港举办的德·凯泽个展。

即将展出的作品中,包括了出自这位比利时艺术家开拓性系列《来吧,再来一次》、《哈尔》和《海沃德》的代表作,均创作于他职业生涯鼎盛的1980年代中期至千禧年初期。

图片
拉乌尔·德·凯泽(Raoul De Keyser)
《早晨》,2000年
布面油彩及炭笔
190.5 x 252.1 厘米

德·凯泽以其复杂精致而又克制的绘画闻名于世,作品以细巧且焕发共鸣的方式探寻着色彩与形式之间的关系。他的作品由简洁的图形和绘画性标记所构成,展现了自然世界及具象的意象,同时也避免了对叙述的过度暗示。正因为德·凯泽的作品有着疏松的构图,它们因此传达了一种视觉张力,能够激发观看者⻓时间沉思。作品反映出艺术家持续又极具反思性的艺术创作过程。

 拉乌尔·德·凯泽(Raoul De Keyser),《Zes voor P.5》,1986年,布面油画,60 x 50 厘米; 《Zes voor P.5》(细节)

正如艺术史学者及策展人乌尔里希·洛克(Ulrich Loock)所说:“就德·凯泽而言,绘画的自主性并不是一个首要且终极的目标,也并不需要通过迂回曲折的路径才能抵达。相反,德·凯泽成功营造出一种情境,在其中,他的绘画摆脱了纯粹主观的想象,并且经由模仿日常而让人感知到绘画以外的现实......通过一种特殊的自我参考,他设法在绘画图像与其自主性之间达到平衡,并且避免了两者的相互妥协。”

图片
拉乌尔·德·凯泽(Raoul De Keyser)
《来吧,再来一次 2号》,2001年
布面油画
130.2 x 190.2 厘米

身为一位真正的“画家中的画家”,德·凯泽不断挑战并开拓绘画媒介的可能性,继而持续启发着世界各地好几代艺术家后辈。即将举办于比利时奥斯坦德Mu.ZEE机构的群展《共同领域中的挚友:与拉乌尔·德·凯泽的对话》,将会把德·凯泽的作品与诸如福雷斯特·⻉斯(Forrest Bess)等历史性画家以及众多当代艺术家们的作品并置在一起,后者的实践持续地受到德·凯泽的直接影响,也表明了德·凯泽的创作对今天的年轻艺术家们的影响。

 拉乌尔·德·凯泽(Raoul De Keyser),《来吧,再来一次 5号》,2001年,布面油画,165.1 x 123.2 厘米; 《来吧,再来一次 5号》(细节)

此次展览将展出德·凯泽颇具影响力的《来吧,再来一次》系列中的数件作品。它们初次亮相于2001年卓纳画廊纽约空间所举办的艺术家首展(展览与系列同名)。其中每件作品似乎都遵循着不同的构图逻辑,但均体现了对生物样态、几何形式、方形、线条和圆点等元素的凝练运用。这个系列的标题具有与音乐相关的含义,仿佛让人联想起一位即兴演奏的爵士钢琴师,同时也暗示了无限变化的可能性。

图片
拉乌尔·德·凯泽(Raoul De Keyser)
《海沃德 I》(细节),1993年
布面油画
55.3 x 31.8 厘米

《海沃德 I》(1993),是德·凯泽为1994年举办于伦敦海沃德美术馆的重要群展《无界:绘画中的可能性》而创作的系列作品之一。该作品也将展示于此次展览。《海沃德 I》突出了颜料的层次,它们紧密地贴合着背板边缘,并且朝着中心的垂直轴推进,却又明显地与之分隔。作品可谓德·凯泽绘画系列中最能体现其创作之精妙和具实验精神的作品。

图片
拉乌尔·德·凯泽(Raoul De Keyser)
《海沃德 I》,1993年
布面油画
55.3 x 31.8 厘米

正如群展《无界》的策展人阿德里安·塞尔(Adrian Searle)所指出:“拉乌尔·德·凯泽的绘画具有一种凝视的浓烈质感......画里有自然、建筑、安静的天气、还有艺术家独自在楼上埋头工作的声音。”

展览中几件著名的早期作品突出了艺术家创作中反复出现的视觉主题。其中包括《哈尔》(1984/1985)以及《无题》(1984-1985),两件作品都延续了艺术家粉笔线的主题,这个主题首次出现在德·凯泽1960和70年代的作品中。该主题下的作品极具特点地以两条粗大的白线分割着整体构图,并且与其他区块和颜色层次互动。

图片
拉乌尔·德·凯泽(Raoul De Keyser)
《小园圃 I(柏林剧团)》,1998年
布面油画
180 x 120 厘米

在艺术家离世十年后回看,展览将展出的精选作品,让人回想起德·凯泽倾其一生对绘画进行的微妙而具独创性的探索,以及他孜孜不倦的创造视野。


艺术家简介

拉乌尔·德·凯泽(Raoul De Keyser,1930-2012)出生于比利时代因泽。自1960年代中期以来,艺术家的作品一直在诸多重要的机构中举办过展览,其中包括1971年第十一届圣保罗双年展现场、1992年第九届卡塞尔文献展以及2007年第五十二届威尼斯双年展。

图片
拉乌尔·德·凯泽,2007年
摄影:Stephan Peleman

其他为艺术家举办过重要个展的机构还包括:比利时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S.M.A.K.),根特(2001);邓特-达恩斯博物馆,比利时多尔(2002);范·代因泽·德·里斯特里克博物馆,比利时代因泽(2007和2013);奥弗涅地区当代艺术基金会,法国克莱蒙费朗(2008);佛兰芒社区的德洛凯滕,布鲁塞尔(2011);因弗里斯之家,爱丁堡皇家植物园(2015);范·代因泽·德·里斯特里克博物馆,比利时代因泽(2017)。

图片
第五十二届威尼斯双年展现场,2007年
图片
第九届卡塞尔文献展现场,1992年
图片
第十一届圣保罗双年展现场,1971年

2018年,艺术家的大型回顾展在比利时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S.M.A.K.)举行,并在随后巡展至德国慕尼黑的现代艺术陈列馆(2019)。同样是在2018年,比利时的斯特劳比克-格林⻉尔根文化中心举办了《拉乌尔·德·凯泽:版画、丝网印刷、石版版画、油毡浮雕版画、蚀刻版画》。

图片

《拉乌尔·德·凯泽 / 吕克·图伊曼斯》展览现场

比利时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S.M.A.K.),2001年

图片
《拉乌尔·德·凯泽:毕生之作》展览现场
比利时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S.M.A.K.),2018年

图片
《拉乌尔·德·凯泽》展览现场,伦敦白教堂美术馆,2004年

2000年,都柏林皇家希伯尼安学院为艺术家举办了大型回顾展,并巡展至费城莫尔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戈迪·  佩利画廊,以及芝加哥大学文艺复兴学会。2004至2005年间,艺术家绘画作品的重要专题个展在各地广泛巡展,包括伦敦白教堂美术馆、法国罗什舒阿尔艺术博物馆、荷兰蒂尔堡的德庞特艺术博物馆、葡萄牙波尔图的塞拉维斯当代艺术博物馆以及瑞士圣加伦艺术博物馆。2009年,艺术家的作品在德国波恩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回顾展,他的水彩作品则同期举办于葡萄牙波尔图的塞拉维斯当代美术馆以及都柏林的道格拉斯海德美术馆。

艺术家的作品被世界各地众多机构珍藏,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宾州匹兹堡的卡内基艺术博物馆、比利时多尔的邓特-达恩斯博物馆、德国科隆的路德维希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安特卫普当代艺术博物馆、慕尼黑现代艺术陈列馆以及比利时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S.M.A.K.)等。

图片

大卫·卓纳与拉乌尔·德·凯泽在《拉乌尔·德·凯泽:来吧,再来一次》展览现场,卓纳纽约,2001年;图上的作品也将于卓纳香港2022年的个展上展出

自1999年起,他的作品由卓纳画廊代理。艺术家此前在画廊纽约空间举办的个展包括:《来吧,再来一次》(2001)、《残余》(2003)、《近期作品》(2006)、《终站:1979-1982年的画作及近期绘画》(2009)、《自由》(2011)和《漂流》(2016),其中《漂流》首展于卓纳画廊的伦敦空间(2015)。2021年,德·凯泽的个展于卓纳香港举办,也是艺术家于大中华地区的首场个展。

收藏垂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