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参能抗肿瘤吗?

 中医朱为康 2022-07-02 发布于上海

中医门诊实录

    “朱医生,我现在化疗和放疗都做好了,定定心心开始喝中药调理了,请问一下海参我每天一根可以吃吗?”病人问。

    “海参?我不推荐,我也不反对。”我说。

    “朱医生,这是为什么呢?不是都说海参是抗癌,提高免疫的吗?”病人问。

    “这个问题要说起来就是长篇大论了,因为我觉得这个说法是有一点问题的,至少中医对于海参的理解与老百姓的观点可能还是有出入的。”我说。

海参古今录

    海参是否作为中药材是判断海参的药用价值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标准,如果一个事物在历史上存在比较长的时间,但又未被拿来药用,那至少它的中医疗效可能是不显著的。那海参在中医界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接下来我们就从古到今梳理一下。

    关于海参最早记载于公元230年三国时期的《临海水土异物志》,书中记载有一物为“土肉”与海参基本吻合,原文为:“土肉,正黑,如小儿臂长,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炙食。”这可能就是海参在古籍中最早的记载了。不过书中并未记载海参的中医功效,仅记载可供食用。

    随后在历史的长河中鲜有海参的记载,最早见到海参滋补的书名记录是在明代万历三十年(1602)进士谢肇淛撰写的《五杂俎》一书中,对于海参的来历和见闻做了记录,原文很短,曰“海参,辽东海滨有之,一名海男子。其形状如男子势然,淡菜之对也。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但谢肇淛非医家,《五杂俎》也只是一本见闻录,所以他对于海参的功效记载其实还是很值得商榷的,因为只要是中医临床医生都会知道海参是无法取代人参的,功效不可同日而语。但正由于有着一位进士而非医家的记载从而可能改变了再此之后中医对于海参的认识。

    在此之后又有一本《闽小纪》对于海参有着更细致的记载,但此书的作者也非医家,而是一名文人,所记录海参的可参考,但可信度不高。

    海参记载于医书中是直到清代后期的《本草从新》中才出现,曰“甘、咸、温。补肾益精,壮阳疗痿。辽海产良。有刺者,名刺参。无刺者,名光参。”可能海参的中医功效从这里开始有了记载。

     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中也有海参的记载,功效与《本草从新》类似也是记载为滋补之品。不过很反常的情况是在大部分医书中很少有记载海参治病和入药,而更多的是出现于膳食古籍中以及清代宫廷帝后的膳食记录中。

    可见当时海参为高价难得之品,因此多为御用而非民间药用。因此对于海参的各类记载还是要客观地对待。

中医与海参

    由于海参在中医界的记载并非很丰富,因此运用到海参的名医特别是名方是非常稀少的。在大学教材《中药学》中无海参的记载,《方剂学》中也无海参相关的方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也没有海参的收录,因此如果一定要把海参冠上中药材的头衔,其实是有些牵强的,但如果说有滋补功效的食材那应该是比较客观的评价。

    不过随着现代药理研究的进展,许多对于海参有效成分的研究也不断踊跃而出,关于抗肿瘤的研究特别引人关注,不过就目前来说食用海参的提取物抗肿瘤的作用还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里。至于最终是否会发明出海参抗癌的药物目前还是未知数,就目前而言海参抗癌还没有强有力的依据。

朱氏内科传人又来总结啦!

    海参,价高但量足,市场供应并不匮乏,因为其生长周期不长,不如人参动则数年,数十年之久。

    目前如果肿瘤病人作为营养的补充可以适量吃一些海参,但就目前海参的营养价值来说主要还是蛋白质,而蛋白质有很多其他的食物可以互换代替。

    海参是否能提高肿瘤化疗放疗病人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就我个人而言目前来说我在临床上还没有看到非常明显的疗效。

    这里我最后要提醒一句,再好的食物也要有好的脾胃功能去运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如果你脾胃功能不佳,我建议海参还是暂缓或者不要保持一天一根的进食量,不然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发现“分享”“赞”了吗,觉得有用就点一下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