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渝武僧释本立传奇(9)欲访老君洞

 作家荟 2022-07-03 发布于四川

文/潘云国 赵式

第十五回:续弘主持魂归蓬山 取笔意外拾得孩归

本立急匆匆地回到涂山寺,刚入寺门,就看到续心师父怒气冲冲的走了过来。他冲着本立责备道:“你真是赵巧儿送灯台,一去不回来。怎么搞的,耽搁了这么久的时间?你走后续弘师父不小心摔伤了,还不赶快去给续弘师父治疗!”

原来本立外出后,主持续弘师父率领众弟子准备给一个施主超度亡灵,谁知走到观音殿前的第十四步梯子时,因年事已高,突然眼冒金花,站立不稳,脚底一滑,从离地四米多高的台阶上摔下来,头顶先落地,顿时七孔流血,昏迷过去。

主持受伤吓坏了众人,大家七手八脚将主持抬进居室,四处寻找本立快快来给续弘师父治伤,经人提醒才知今天本立有事请假外出,清晨出去快到中午了人还未归。师父和师兄弟们越等越生气,心师父看见本立回来了不责备吗?

本立自幼出家,主持续弘师父不仅待他恩重如山,而且还十分赏识他,他立刻心痛和着急起来。本立来到床前,立即察言观色,紧接着伸手去摸脉搏,感到心跳异常微弱,鼻孔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两眼瞳孔在逐步放大,没有一点儿光泽。本立自知难以治愈,深深地叹口气,十分愧疚地对各位师父和师兄弟们说道:“住持的伤势太重了,颅内出血过多,我难以治愈,还是尽早安排后事吧!”

众人见本立如此伤心,也难掩心中的悲痛,一个个泪如雨下。惟独师兄本石,象无事一样,偷偷溜出寺庙,不知干啥去了。

俗话说事难过三。三天之后,主持续弘师父在昏迷中圆寂了。心师父负责主持善后,众人忙个不停。本立负责外事接待,续弘师父德高望重,他的亲朋好友、佛教界代表、各寺庙主持纷纷前来吊唁。本立将每天的接待安排得非常周全,无一遗漏。

受续心师父的委托,本立撰写祭文。祭文写得层次分明,意简意赅,表达准确。读到伤心处,众人都难掩内心的悲痛,泪如泉涌。从此大家对本立也刮目相看了。

在涂山寺的下方,有一块长期被掩隐在绿树翠竹中的土地,相传是一块风水宝地,名叫塔宝。形状是只卧地的金鳖,伸着长长的鳖头,在前面一块月亮形的水田中吸水,侧面有一股从山间流出的泉水,汩汩不断流入田中,然后七弯八拐顺流而下。此地有“金鳖送水”之说。这块使人艳羡的风水宝地,成为历代达官贵人身后的安葬首选。

清嘉庆年间,重庆出了个叫段成镶的名人,他早年参加朝廷举行的科举考试,高中状元,入仕后官至巡抚。仕途中明枪暗箭密布,遭人诬陷,说他有万贯家产,最终锒铛入狱,身受酷刑后,被五马分尸。后来发现疑点重重,经重审竟是一桩冤案。皇帝下旨为其平反昭雪。经检查发现尸体上脑袋失踪,皇帝深感内疚,令皇室工匠铸了一个黄金脑袋,和尸身一起葬在塔

段成镶的坟墓修造得十分壮观,墓碑用的是专门从云南运来的黑色花岗石,高五米,宽三米,一条栩栩如生的四爪飞龙雕在墓碑额。碑中有“段公成镶之墓”六个阴体隶书字。一对仰天石狮分立坟墓左右。精雕的石柱、石桌、石凳、石香炉一应俱全。世人称为状元墓。为防止坟墓被盜,段成镶的后人在此修建了三间房屋,代代都有人常年在此看守。

墓地旁那块风水宝地,原属骆家所有,后因家境衰败,被迫出卖那块土地。涂山寺用高价从骆家购得,用于本寺历代高僧、方丈、主持圆寂后的墓地。当地人习惯称为“和尚坟”,那里已有几十座坟墓了。续弘主持生前德高望重,葬仪十分隆重,来参加葬仪的远近各寺庙主持、高僧、亲朋好友、皈依弟子有上千人之多。忙完了续弘主持的后事,本立消瘦了十多斤。本立做事认真负责,得到了远近僧人和居士们的一致好评。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不知不觉到了初冬,天气渐渐转凉了。寺庙墙边的菊花挂了花蕾,不少黄葛树叶在疾风中纷纷凋落。这天,本立突然想到,这段时间忙得忘记了一件事,就是前几个月自己请老厂陈师傅打造的铁笔,至今尚未取货。他赶紧把这事告诉了心师父,请假明日去取回。

本立第二天一大早就出发,路上远远望到位于王家垭口的那几棵枫树,由绿变红格外好看,满地的枫叶红成一片,映红了整个山垭。在连绵不断的山风吹拂中,时有片片红叶掉地,随着风头翻飞。

本立急匆匆地快步走进老厂的陈家铁铺,一眼就看到铺内站立着一个道士,身材魁梧,高约六尺,两眼炯炯有神,头挽发髻,身穿青布道袍,脚套青布圆口布鞋,手握一根铁棍反复掂量轻重,那棍长一米三左右,有酒杯粗,约三四十斤重。他的脸上慢慢露出了笑容,伸出大拇指连声夸打得好后,走到柜头前结账付款。道士结完账转身看见站在身旁的本立,友好地点点头走出大门,消失在街上的人群中。

陈师傅打好铁笔很多天了,放在库房里,货主长时间没来取,竟把此事忘记了。本立提出取货后,陈师傅沉思了一会,走进库房,寻找了很久才将压在一堆铁器下面的铁笔翻出来。本立接过铁笔一看,铁笔的笔杆已受潮有了锈迹。趁铁笔回炉烧红准备除锈迹的空隙,两人打开了话匣子。

本立问那根铁棍的主人是谁?陈师傅回答:“他叫张永隆,是老君洞新上任的道长,半个月前他来预订的。粗如酒杯,三十多斤重,专门用于练武。一个人没有二百斤的臂力,可以说那铁棍难以舞动。为了锻打这铁棍,专门定做了一把特号大铁夹。他今天来取货,说铁棍打得好,改日还要来锻打一对双刀。哎!以前我是在门缝里看出家人,把出家人看扁了。这不?你和张永隆都让我刮目相看耶。”

本立挥了挥铁笔,感到很满意,付款后来到了老厂的上街口。朝东一望,在一片翠竹之中,隐约现出一座古庙。这就是远近闻名的老庙子。庙宇规模不大,内有玉皇、观音、关公三个大殿。庙旁耸立着一棵高大茂密的黄葛树,犹如一把大伞,浓荫藏日。本立心想,我既然到了此地,可以去拜拜佛教的同门,和他们交上朋友。

本立见黄葛树下围着一大圈人,圈里一个男子躺在地上,衣衫破烂,口吐白沫,不省人事,旁边跪着一个小孩在大声哭叫:“爸爸啊,你快醒来......”

本立生性慈悲,一直把救死扶伤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分开众人,蹲下身子,手摸那男子的脉搏,发觉他心跳极快,认定是寒暑攻心。于是他手卡人中,叫人端来一盆凉水,为他揪痧退热。用温毛巾盖住太阳穴降温。

十多分钟后,昏迷男子醒来,有气无力地对本立说:“我叫伍天池,家住贵州遵义县,家有老母和妻儿,长期从贵州往重庆贩运山货。这次大儿子伍宝随我同行。半个月前,马队驮货到了川黔交界的九十九道拐弯时,山高坡陡,雨后路滑,两匹马的腿同时受伤连马带货滚下了山沟,被洪水冲走。我带着孩子长途跋涉来到重庆,与老板协商妥善解决了赔偿事宜后,现两手空空,生病后流落在此,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我准备将亲生孩子送人,挣些盘缠走路回家。我看施主是个面善之人,求求你给他碗饭吃罢。”说完之后,起身对着本立长跪不起。

围观的群众都异口同声的赞同,弄得本立十分被动,只好把身上仅有的二十多个铜板掏出来赠与男子,留下联系地址,以便他今后来寻找孩子,然后带上孩子慢慢地返回涂山寺。

续弘主持圆寂后,暂由续心师父主持涂山寺的一应事务。心师父见本立从老厂带回来一个不懂事,每天只知张嘴吃饭的孩子,就责备本立做法不妥。本立再三说明事情的经过,心师父不好再说什么。惟有师兄本石站在一旁冷言杂语同,火上添油地说本立自作主张,破坏寺庙规矩,应按违规处罚。本立见本石心有不满,自知这事不是办得十分妥帖,只好忍气吞声。

续宽师父为人正派,见小孩聪明伶俐,十分懂事,向续心师父建议先安排作居士暂住庙内。这小孩最终成了本立的师弟僧本山。他出家不久进汉藏学校学习,毕业后成为一名精通汉藏佛教文化的学者。

本石原是住持续弘的义子,自幼随师出家,跟着张师父学了一身武功,在寺内同门师兄弟中资格最老,常自称为大师兄。本立当上知客僧后,他心生嫉妒,两人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第十六回:本立拜访德超师傅 结识老君洞安道士

在涂山寺下方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真武山古道的石板路。路旁有座莲花山,因山的形状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在莲花山高高的悬岩陡壁上,刻有“涂山”两个大字。每个字深一尺许,宽十余丈,每字粗粗的笔划人可横卧在其中。

据说清朝书法家陈竹波为了写好“涂山”这两个字,曾跑遍了渝州大小文具店,无法买到硕大的毛笔,迫于无奈只好请人用高粱须扎了一把大扫把。另外买了不少宣纸,张贴接牢实后,平铺在晒谷坝上,双手抱着大扫把,耗费多时,才将“涂山”两字写成。墨汁用了两桶。后来请当地有名的石匠,用木料沿着石壁搭成梯步架,将“涂山”两字临摹在悬岩陡壁上,由石匠精雕细刻而成。隔江相望,“涂山”两字格外醒目,保存至今,成为了重庆摩岩书法一绝。

为了学习陈竹波的字体,本立多次到现场观摩学习,仔细研究其风格。一天,本立刚到石壁下,一个香客对他说:“小师父,我也喜欢中国书法,多次看见你在这里临摹学习,虽有帮助,但实质上的收获并不大。不知你去过老君洞没有?那里的石刻书法艺术,出自多个书法家之手,方便远观近赏,临摩学习,那才叫绝耶。”

老君洞距离北面的涂山寺及铁桅杆、览胜亭三里路远,南接川黔古道,西临长江。老君洞道观始于汉末三国时期,正式创建于建于唐代,原名广化寺,为佛教寺庙,明万历九年(1581年)改为道观,俗称“老君洞”。清道光、同治、光绪年间几经培修扩建,是重庆主城区最大的道观,与重庆的玉清寺、上清寺同为重庆道教的三大名观,

曲径通幽的步道山路旁,松柏森森,古木参天,散发着神秘悠远的历史文化气息,游客在三清殿和观音殿都可以求签,只要想着心中所求,跪拜之后等一支签被摇落在地,拿着去旁边解签即可。数百年来,每逢初一、十五,善男信女都会来老君洞求签祈福,如今老君洞不仅是道教川东第一丛林,还成为重庆市重要的旅游风景区之一。登上最高处的玉皇楼举目远眺,山城景色尽收眼底,是观看重庆渝中半岛的最佳位置之一。

老君洞的山门坐南朝北,砖石结构,呈八字型的牌楼样式,高十米,宽六米,山门前有十八级如意梯步,寓意万事如意,一定要发。山门上高耸的石牌坊雄伟壮观,牌楼正中绘制了太极图,刻有“太极宫”三个字,门刻有许乃钊所题的对联,左联:柱下遗经 三清道观,右联:渝滨胜迹 万古江流,横额:上清仙界。

清同治八年,江陵拔贡闵文钊题了《涂山谒老君洞》的诗文,石刻中有表现李老君和真武祖师修道图幅。多幅石刻极具文物价值,与老君洞的清幽环境、殿宇亭阁、岩崖风光、松涛林海,融为一体,宛如一处世外桃源。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本立下了决心要去拜访老君洞,以取百家书法之长。如何到老君洞去研习石刻书法艺术,本立颇费了一番心思。

老君洞与真武山在同一条山脉,由于门派不同,正如一句俗话所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如何沟通联系呢?本立思忖一会儿,想起了崇文古镇的邓德超师傅。他心胸开阔,结交广泛,社会各界和武术界的各门各派都有朋友。估摸老君洞有他的莫逆之交,请他带自己走一趟老君洞,肯定能如愿以偿。

金秋时节,满山遍野开满了一些不知名的花草,山风吹拂,阵阵清香气扑鼻。头天已请好假的本立,一大早就走出了山门,路边稻田里一片金黄,不远处的田坎上摆着一张挞斗,斗里放着一副挞谷子的斗架。挞斗三方用一张篾席挡转发着,几个早早就出门忙挞谷的农民,趁着凉快弯腰弓背正在挥镰割谷,对面的坡地上几个农民在翻地,屈身弯腰打窝播种,种植冬季蔬菜的时间到了。

心中有事的本立没兴趣欣赏金秋时节的田野风光,大步流星地来到了黄桷垭,径直走进膏药店,只见邓师傅正开心地和一个手拄铁拐的道人侃侃而谈。

道人见一个年青和尚来到店里,起身准备告辞。邓师傅一看是久别的年青朋友本立,立刻满脸笑容的给道人说:“谁让你走的?安老弟,让我来介绍一下,他就是我们刚才摆龙门阵提到的本立和尚。”

他接着又说道:“本立啊,说曹操到曹操就到,幸好我们两人没说你空话。道士师傅叫安道元,在老君洞出家修行,他的武功不错哟。你们都是我的朋友,有缘来相会,都不能忙着离开。”

本立很有礼貌地对着安道元,双掌合于胸前施了一礼:“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三人坐好后,邓师傅用略为责备的口气给本立说:“不是我说你哈,你为啥这么长时间不来打个照面啊?”

本立只好说了前段时间主持圆寂归天,事情太多不能脱身的情况,诚恳地表示了歉意,并借此机会提出请邓师傅带自己到老君洞去一趟的要求。

邓师傅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这件小事不忙不忙,安道元是我师弟,有什么不好办的?大家先到后院去活动活动筋骨,以武会友嘛。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说话算数的。”没等安道元和本立是否表示同意,立马起身打开后院门,拉着两人的手走进去。

邓师傅先让本立上场,他选择了打拳,那套拳法乃是师父张兴富所创,融入了少林拳、长拳、燕青拳之长。只见本立开弓展臂,双手挥舞起来,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拳拳滴水不漏,呼呼有声。邓师傅和安道士看了都齐声叫绝,称大开眼界。本立收势道谢。

安道元也不客气,立马挥拐上阵,拉开了架式。安道元年轻习武,练武时不幸大腿受伤,因治疗方法不当,致使大腿残废。他腿残心不残,长年以拐当腿,锲而不舍的坚持练武,练武之时借助铁拐之力,以拐为脚,以拐为器,灵活使用被他誉为第二生命的铁拐杖。他舞了一套自创的独腿神功,将那支铁拐杖当作兵器和大腿一伸一收,各招各式舞得滚瓜娴熟。时而铁拐空中飞舞,胜似仙女散花;突而寒冬飞雪,让人眼花缭乱。博得邓师傅和本立连连叫好。

邓师傅也不谦让,从刀架上取出那把青龙追风大刀,一招一式立即挥舞起来,刀光与阳光融为一体,刀随人转,人转刀变,一招一式可夺人性命。刀光不停地熠射在旁边观看的安道元和本立身上。刀光让人睁不开眼,待那套青龙追风刀法刚舞完,在旁观看的安道元和本立同声喝彩,高喊大饱眼福。

三人献艺完毕,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兴致勃勃地一边交谈一边前行,沿着古道台阶不知不觉的走过了白杨湾和函谷庙,来到了老君洞山门前。安道元立即打住了话头:“请邓师兄和本立稍等片刻,让我先进去通报道长,朋友来访提前作作安排。”话一落音,铁拐一甩,闪身进了大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