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老子思想的来源

 老玉米棒 2022-07-03 发布于河南

邢勃

[摘要]中国哲学一向关注人生和政治问题,这些问题的讨论,又常常会落到伦理和道德圈子里。这样一来思想范围往往被框架在某些格式上。而老子哲学的特异处,就在于扩大了这一局限,把人类思考的范围,由人生而扩展到整个宇宙。他看人生种种问题,乃是从宏观出发,而又能从微观做多方面审视。老子的这种思想如何形成,值得我们研究。

[关键词]中国哲学;老子思想;伦理道德

?人类思想史上每个时期出现的思想家,都有其深刻而深厚的思想文化经济社会根源,也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去粗取精,继承并发展后逐渐出现的。老子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位道风仙骨的长者,学识渊博,令人钦佩。当时各国君臣都尊他为“古先生”。然这位伟人的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深刻的主、客观因素。今天我们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必要对老子思想的产生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 一、老子思想产生的主观因素

(一)史官出身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官也。”这即是说老子曾做过周政府的柱下史,即史官。《汉书·艺文志》中也评:“道家者流,盖出入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知道。”而且春秋时代的史官有三大特殊作用:懂得夏商周三代的典章制度、仪禮、学说、遗训,了解事物成败之因;懂得历史上先王先君创业、守业的成败经验教训,以辅佐君王或备济君王考察;具有巫的作用,通天通鬼神。

?老子父子二人同为周之史官,子袭父业。老子定熟知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发展成败得失原因。而生活在春秋时代的老子也会切身目睹了诸侯争雄的兼并战争,一国一君的成败得失、祸福演变,一次战争、一场瘟疫、一次水灾、一次旱灾、一次地震等等,老子都可以从中得出大智大慧,得出“道”。因此,史官出身对老子思想博大精深有重要影响。

(二)《易》之深化

《易》思想产生的时代,应在商之末世,武王伐纣前后,相传为周文王所创。而老子生活在春秋早期,作为史官,怎会不知他的现代史上的各种历史事物。且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毕竟有所传承。从时间上说,老子的思想受《易》思想之影响也是合理的。从大范围讲,《易》六十四卦讲三道:天道、地道、人道。而老子也讲三道,且讲得更具体、深刻、精确。

??天道讲宇宙问题,即宇宙如何形成、怎样出现、本原如何、怎样发展。

地道讲天地问题,即天地如何出现、状态如何、是否永存不死。

??人道讲人类社会问题,即人的作用、人的生老病死、人的成长,社会发展问题等。

???从古到今的学术著作千千万万,还没有第二部仅用“五千言”把天道、地道、人道解释如《老子》一样精辟独到。《吕氏春秋·制乐》篇中赞扬《老子》的思想光辉是“圣人所独见,众人焉知其极”。直至今日,老子论三道的理论仍闪闪发光,照人心弦。

??我们看《易》六十四卦没有一卦六爻是好的,但谦卦例外,而老子也重视谦下退让。《易》讲休咎祸福,《老子》书中殃、咎、祸、福触目皆是。《易》讲阴阳消长,而老子也讲循环反复。 《易》讲宇宙变化“易有两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老子更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道就是《易》之太极。原始宇宙就是一团元气,就是道。

??《老子》一书中的名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所代表的辩证思想也来源于《易》的泰、否两卦。泰卦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即平与陂、往和复是同时存在、相互转化的。《否》卦曰:“天地不变,否。”即天地不运动变化,就会出问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否极泰来”、物极必反的规律。

?《老子》“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也来源于《易》谦卦“一谦四益”,即“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卦词)而老子思想诸如“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而不居.”、“功成身退,天之道”、“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知足不辰,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祸莫大于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等都来源于谦卦而又有所发展、有所深化。老子的思想受易之影响并又有所深化,更易为人所接受。

二、老子思想产生的客观因素

(一)时代催生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齐桓、晋文之霸业早已过去,吴越争霸展开,鲁国三桓专政,齐国田氏代齐,晋国六卿擅权。王室衰微,礼乐征伐不能从天子出,而是由新兴地主阶级的卿大夫掌握。当时的时代特征是王室衰微,周天子不能发号施令,礼崩乐坏,贵族没落。同时,战争频繁。文化领域?虽“百家争鸣”,但经济方面“朝甚除,田甚荒”。

面对这样一个民不聊生、极度混乱的景象,有识之士都开始探究原由,著书立说,各抒己见,以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作为有责任感而身居要职的老子也不例外,只是由于出身不同、经历不同,他所应对的方法也不同。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赞成治国者“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军事上,他反对兼并战争,认为:“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固有道者不处。”社会伦理上,他反对礼制,说:“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始业。”经济上,他赞成“民有恒产”。老子的思想,也正是在这种社会大动乱中逐渐形成的,是时代催生了他的思想。然而,可惜的是在当时“王霸”盛行状况下,他的思想注定是不被采纳的。

(二)巫史文化

?巫史文化是中国古代母系氏族和父权宗法制下的一种原始宗教文化。母系氏族中老祖母占据主导地位,治理部众自然以慈爱后辈、少欲不争、贵阴尚柔、自然无为的方式为主。《老子》第58章讲“其政闷闷,其民纯纯。”第67章也讲:“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些政治原则和母系氏族公社的政治传统大抵相同。再者,《老子》80章还逼真地描述了他向往的社会:“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现代考古发现也证实母系氏族是“鸡犬相闻”、“不相往来”,只是原始人的生活没有想象那么好而已。《老子》第25章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该,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老子》一书中多次有“母”字,他把道称为“玄鵡之门”和“谷神”并且“可以为天下母”。玄鵡之门即巫史文化中的“女阴”,“谷神”即巫史文化中对“生殖神”的崇拜。这些都表明原始宗教中有女性生殖崇拜的痕迹,表明原始宗教和氏族社会形成尊重柔阴、谦让、虚静的品质。贵阴尚柔的道家哲学,也是对这种传统的抽象和概括。

随着社会的发展,夏、商、周三代确立的父权宗法制的原始宗教——礼教占据统治地位。到春秋战国末期,社会阶级逐渐发生变化,“礼崩乐坏”,诸子百家遂从原始宗教的巫史文化中突破而出。道家也分立发展开来,古人积累的养生医药学知识,产生了心理上的养生论。对天文知识的增加,对鬼神观念的看法,为老子天人合一说、阴阳五行说、三彩四象八卦说和道的观念打下了基础。古人在巫史文化中播下的智慧种子孕育着《老子》道学文化的花朵。

(三)身份楚人

?一個人所处的环境对他的性格会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圣贤的老子也不例外。老子楚人的事实,对他思想上的清净无为、虚静贵柔有一定的影响。楚地风气柔弱,不像北方风气刚强。因此,老子贵柔。《老子》52章讲“守柔曰强”,36章讲“柔弱胜刚强”,8章也讲“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再者南方天气温暖,土地肥沃,战争少,衣实足,不忧冻饥。人民安居遁世,不喜欢旁人加以干涉。因此,楚地多隐者。《论语》中就有隐者如楚狂接舆、长沮、喋溺都为楚人。《汉书》中也有如狷子、长芦子、老莱子等一批道楚人士。《老子》中所包含的丰富文化意蕴也是由老子的原居地陈楚地区的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决定的。可见,楚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这样无拘无束的隐者提供了产地和栖息地,对老子清静无为、小国寡民思想的产生也有重大关联。

三、结语

《老子》一书经天纬地、无所不包,涉及古代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养生等,博大精深,和西方的《圣经》可相媲美。然而,这部思想巨著理论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多方面综合形成的。老子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人类目前和未来的文化和生活提供着积极的智慧。

分析老子思想形成的原因,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老子》一书的思想精华,全方位、深层次学习老子关于天道、人道、地道的见解,从而为我们的人际交往、个人成长和现代社会服务。同时,为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创和谐的天下,创造美好的人间提供积极的智慧支撑。

[参考文献]

[1] 司马迁.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 , 1982.

[2] 饶尚宽译注老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

[3]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4] 张燕婴 译注《论语》[M]. 北京:中华书局,2006.

[5] 吕不韦.吕氏春秋[M]. 北京:中华书局,2011.

[6] 郭彧译注.周易[M]. 北京:中华书局,20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